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女皇看過奏疏後召見了蘇安恆,還賜食慰勞了一番.

  第二年,蘇安恆再接再勵,又上了一道表章:"臣聞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有隋失馭,群雄鹿駭,唐家親事戎旅,以平宇縣,指河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陛下雖居正統,實唐舊基.日前太子在諒暗,相王非長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今太子年德已盛,尚貪有大寶,忘母子之恩,蔽其元良,以據神器,何旅顏面見唐家宗廟、大帝陵寢哉!臣謂天意人事,還歸李氏.物極則復,器滿則覆;當斷不斷,將受其亂.誠能高揖萬機,自怡聖心,史臣書之,樂府歌之,斯盛事也.臣聞見過不諫非忠,畏死不言非勇.陛下以臣為忠,則擇是而用;以為不忠,則斬臣頭以令天下."

  這道刺眼的表章遞上,女皇並未動怒,但也沒有給任何答覆.

  武則天何嘗不知道蘇安恆所說的都是忠言,都是實情.然而要做這個退位的決定又談何容易.從大帝變成太后,差別實在太大,世上有誰能夠做得到?中國歷史早已經給出了答案,所有的禪位都是在政變下不得不為,唯一一個情願禪位的乾隆,在退位後也仍然獨攬大權,嘉慶只能做"學徒皇帝".

  猶豫不決中,時間到了神龍元年(公元705)正月初一,八十二歲的女皇頌下了這樣一道旨意:"自文明以來得罪者非揚、豫、博三州及諸反逆魁首,皆赦免."也就是說,女皇赦免了自公元684年以來所有被她嚴厲打擊過的所有政敵,甚至包括歷次反對她統治、反對她創立武周王朝的反叛者.這道聖意意味著一件事:女皇病重了.從此她已經再不能象從前那樣"宵衣佇旦,望調東戶之風;旰食忘眠,希緝南薰之化"地日理萬機了.她在長生殿內養病,獨自追憶過去的種種,不見兒女更不見宰臣,只有張氏兄弟和宮人隨侍身邊,她所有的決定,都由二張傳達.

  對於這樣的局面,朝中議論紛紛,都認為二張與太子李顯有宿怨,很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危害太子.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五人便打算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女皇歸政李顯.他們首先找到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張柬之問道:"將軍今日的富貴,是誰給的?"李多祚命運坎坷,乃是李義府的兒子.當年李義府得罪高宗,不但被全家流放,而且還天各一方不得聚首,鬱鬱而終.武則天一直記著他首倡立自己為皇后之事,視之為恩人,剛剛掌權就立刻將李義府的家人全數赦免,對李多祚也關愛有加,一路提拔.張柬之這樣一問,李多祚立刻聲淚俱下,回答:"大帝也!"

  張柬之等的就是這一句,馬上又說:"如今大帝之子面臨張氏兄弟的威脅,眼前就是將軍報答大帝的機會到了."李多祚前思後想,終於答應做策應.

  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帶兵入宮,斬殺了張氏兄弟;讓李多祚、李湛、王同皎去東宮勸李顯主持政變.李顯卻唯恐眼前是個騙局,回答妙極:"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李湛不知眼前這位爺是真孝敬還是假謙虛,大急曰:"我們不顧禍患家族來保你做皇帝,你這樣的態度,豈不是我們的命嗎!"不容分說,命王同皎將李顯連攙帶抱地弄上馬鞍,帶進了長生殿裡.

  面對兒子和朝臣,女皇立即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她問李顯道:"怎麼會是你?那兩個小子殺了就殺了吧,你可以回東宮了."李顯不敢出聲,恆彥范怕這位太子當真掉頭走人,立即上前道:"請陛下傳位太子!"面對這樣的局面,女皇知道大勢已去,不再多說什麼了.

  太平公主也適時來見女皇,請母親做出姿態,不要影響兒子的名聲.於是,一紙雖無實際意義,卻不可缺少的傳位敕書通過太平公主之手送到了李顯面前.

  正月二十三日,太子李顯監國.

  正月二十四日,傳位敕書宣布.冷冰冰的政變被母子親情遮掩,蒙在鼓裡的百姓歡天喜地.

  正月二十五日,49歲的李顯再次登基為帝.相王李旦封太尉,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免除稅賦一年,放宮女3000人.李氏皇族中所有被流放被籍沒者,子孫復籍封爵封官.所有被周興等酷吏殘害的家族一併昭雪,子孫為奴婢者恢復平民身份取回家產.同時大赦天下——除張易之家族以外——四年前兒女並喪的慘境,李顯終身都無法忘卻.

  正月二十六日,武則天移居上陽宮.對於這座宮殿,現在的人多數因為宮怨詩,認為它一定淒冷荒蕪.事實上,唐玄宗天寶以前的上陽宮異常奢華.這座宮殿興建於唐高宗上元年間,位於天津橋北,宮殿跨越洛水,恢宏富麗,女皇時期這座宮殿修葺得更加金碧輝煌.唐玄宗對上陽宮也極有好感,先後五次來洛陽,每次都住一年半載.自天寶以後,唐玄宗長住長安,不再來往洛陽.這才使得上陽宮女再難冀望帝寵,成了宮怨詞的主要場景.只是女皇入住的上陽宮雖然奢華,雖然有極佳的物質享受,住在裡面的女皇心裡會怎麼想呢?

  二月初一,李顯為母親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並率百官齊赴上陽宮問候起居,此後每十日如此一往.

  二月初四,李顯復國號為唐,郊廟、社稷、陵寢、百官、旗幟、服色、文字也一併恢復至高宗時代的模樣.改神都(洛陽)為東都,北都恢復舊稱并州.太上老君也恢復了"玄元皇帝"的尊號.

  五月初四,李顯將武周王朝七代追封皇帝的牌位遷於長安崇尊廟,同時下詔:"武氏三代名諱,奏事者皆不得犯."

  五月初七,李顯立李唐王朝太廟於東都洛陽,封張柬之等五人為王,武三思武攸暨由親王降為郡王,其餘諸武氏王降封為為公.賜免十死鐵券予十六功臣,武攸暨武三思名列其中.——事實上,張柬之等五人被明尊暗降,雖然封了王爵,卻從此罷知政事,遠離了宰相將領的實權位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