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三月,距神秘夭折整整十年之際,那個小女嬰被父母追封為"安定公主",上諡號曰"思",並以親王級別由德業寺隆重遷葬於崇敬寺.

  "思",從諡法內涵考究,這是一個頗令人回味的諡號——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不眚兆民曰思;道德純備曰思;謀慮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願曰思;深慮遠道曰思;邇不爽願曰思;謀慮不偕曰思;念終如始曰思;闢土兼國曰思;追悔前愆曰思.——在所有的含義中,"追悔前過""念終如始""追悔前愆"顯得特別的觸目.後來武氏成為女皇,收唐高祖千金公主為義女,所改的封號也仍然是"安定公主".母親的愛與害,同樣深不可測.

  就在將"安定思公主"隆重遷葬後不久(一般認為就在同年),已經年過四旬的武皇后再次生育:在連續生了一堆兒子之後,她終於迎來了一個女兒,這也是她的最後一個孩子.痛心女兒早喪的父親和心事重重的母親,對於這樣一個女兒的誕生,其喜可知.太平公主由降生的那一天起,就得到了父母的百般寵愛,而且還是雙倍的寵愛.

  外祖母楊氏去世的時候,太平公主大約六七歲.也大概就在這個時候,武后向高宗請旨,度女兒出家入道,為楊氏祈福.當然,出於父母的寵女之心,太平並沒有離開皇宮,而是仍然過著公主的生活.但既是要為外祖母祈福,太平就不免要經常來往武宅與皇宮之間.讓人沒有料到的是,所有進入武宅的宮人女官,都統統被武敏之或誘或逼,一逞獸慾.此事一發,武后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

  咸亨二年(公元671),武后向高宗上本,將武敏之流放雷州,重新改姓名為賀蘭敏之.

  在去往流放地的途中,賀蘭敏之上吊自盡(也有說是途經韶州時被武后的使者以馬韁勒死).此時,距榮國夫人楊氏去世僅十個月.

  武敏之的死,可以算在武后的帳上,但若不是他過於放肆放蕩,又被楊氏慣壞的話,恐怕也不至於來得如此之快.武敏之消失了,楊氏卻享受了極高的哀榮.高宗下令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婦都要去武宅弔祭哭靈,並追贈武士彠為太尉、太原王,楊氏為太原王妃.

  然而,就在楊氏極享哀榮的同時,武后在朝中卻日益受到掣肘,與長子李弘之間的矛盾漸漸無法調和.李弘這時還不到二十歲,卻已經替父監國多次,史書說他仁厚並且體弱多病,還常將政務交予身邊親信處理.可以想像,這樣的主子真是難逢難遇,早已經被大臣們視做當然的主人.而武后畢竟是皇后,從前兒子年幼,高宗多病,國政時常由她處理,現在卻實在不好找理由了.

  權力是毒藥,更象是毒品,一但嘗到了此中滋味,就再難有人捨得丟棄.朝臣和天下人都心知肚膽,武后不甘心就這樣回到後宮,李弘也不甘心被母親當小兒牽制,母子反目只是遲早的問題.

  雖然對妻子和妻子的娘家百般寵愛,高宗在原則的問題上仍然是偏向兒子的.何況高宗多病,凡離京療養武后都一定要陪伴左右,不得不放手讓兒子監國發展勢力規模.日漸形成的太子勢力,令武后難以應對.

  就在楊氏去世前不久的三月十八日,武后親信中地位最高的宰相許敬宗年老退休,武后在朝中失去了她最為重視的臂膀,在兒子和丈夫親信們的夾擊下很快就陷入了權力困境.這一年又逢大旱、日食等異象天災.武后乾脆在母親去世的第二個月就向高宗上書,表示自願退出皇后位,以贖天譴.

  我覺得,與其說是武后心灰意懶,不如說是她在自己的命運上再一次下了重注.這封辭職信無異於將了太子一軍:別以為是母以子貴,其實也是子以母貴.假如不是母親用盡一切招數正位中宮,你做了嫡子,哪來的太子當?相逼過甚,皇后自請退位,你就成了上有庶兄的廢后之子,拿什麼名份去當監國太子.

  辭職信遞到BOSS手裡,當然被拒收了.高宗堅決不許武后退位.母子之間的親情,逐漸被皇權與後權之爭蠶食鯨吞.

  武后請辭被拒一個月後,太子右中護(左中護為高宗極信任的老臣李勣,由此也可見高宗對長子的偏愛)同東西台三品趙仁本罷相.據說是被退休在家的許敬宗"發揮餘熱"搞下來的,但是否也可以理解成是武后辭職迫使太子做出的不得己暫退?

  趙仁本雖然被罷相,太子的勢力仍然不可動搖,高宗也幫著兒子,甚至於起用太子親信帶兵打仗,武后對此也無能為力.

  楊氏死後的第二年正月,武后陪著高宗到東都洛陽療養,李弘再次留京監國.據說,就在這段時間裡,李弘"發現"了被母親幽禁多年的蕭淑妃之女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兩位公主這時已經三十出頭,仍然沒能出嫁.李弘立即向高宗上書為兩個姐姐覓偶,同時要求將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高宗都應允了.

  對武后來說,兒子的這一舉動,是不可原諒的.且不說記仇的武后不願原諒蕭淑妃,也因為兒子此舉意味著對母親的一次明顯的挑戰.而得父親寵愛又"中外屬心"的李弘還提請借地貧人,看在此時武后的眼裡,恐怕也難免有收買人心之嫌.武后的惱恨可想而知.她當天就把兩名公主配給了當班的衛士權毅、王勖.兩人被授以刺史之職,攜妻赴任.

  影視作品和小說總是會說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出嫁之時已經三十多歲,甚至還有說四十歲的,或說她們嫁給了當班士卒,似乎以此引證武后為繼母不慈.

  實際上,這都是太誇張了.蕭淑妃受寵並連續生育的時候,也正是武才人與太子李治私相往來的時候,算起來兩位公主最多也就只比李弘大五六歲,雖然已經超過婚齡,但也絕不到三十歲(據宣城公主墓志銘的記載推算,出嫁時的宣城公主二十三歲).此外,在皇宮大殿輪值的衛士,都是官員勛戚們的子弟才有資格擔任的,他們出身很高,絕非一般士卒.權毅的祖父封盧國公,王勖的祖父封平舒公,都是世家.清王朝的公主就經常嫁與侍衛,情形類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