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徹底地失了寵,武昭儀的皇寵卻正如太陽漸升.她又懷上了身孕.就在這年十二月十七日,隨高宗出謁昭陵的途中,武昭儀為高宗生下了第三個孩子:皇子李賢.這個孩子是早產的,因此身世也引人議論,花邊新聞一直說他不是武昭儀親生,而是她寡居的姐姐韓國夫人所生.為了掩蓋皇帝私通大姨子的名聲,李賢就歸在了武昭儀的名下.這當然只是一種傳聞,無論是或不是,武昭儀都再次為高宗立下了功勞:不是生子之功,就是"體諒賢德"之功.因此,對於不能立即廢后為女兒報仇,高宗對武昭儀當然深為抱歉,於是他打算多少表示一點心意,讓心愛的女人再晉升一級.只是按照後宮制度,昭儀已是九嬪之首,再往上就是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了——而偏偏此時高宗的後宮中,四夫人已經俱全,沒有空額,廢誰都沒有足夠的理由.於是"宸妃說"應運而生.據說高宗打算在四夫人之上加設一個僅次於皇后的宸妃,封給自己心愛的武昭儀.然而"實習皇帝"的這個計劃,被老派大臣韓瑗、來濟堅決地頂了回去:"妃嬪有數,今別立號,不可."

  ——無論運作過程如何,韓瑗的侍中、來濟的中書令職務,畢竟還是在高宗手下討生活的.高宗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剛剛簽發了他們的提拔令,他們就出頭反對自己謀劃已久的整體,並且毫不猶豫地附合國舅爺長孫無忌.不能不令高宗備感挫折窩囊.但他也知道自己還不具備與老臣們公然決裂的實力,他再一次忍下了.高宗忍下了,武昭儀當然也忍下了.當然,他們仍然沒有間斷地做著各種準備——譬如,就在永徽六年的三月,武昭儀撰寫了一本《女訓》,為自己積累又一筆資本.然而,就在後宮與朝堂再一次歸於表面平靜、掌政重臣們彈冠相慶勝利的時候,一個意料之外的人物憑空出現,攪亂了一池春水.

  這個人就是號稱"李貓"的李義府.

  唐書已經給李義府定了性,讓他高踞了奸臣榜的第二把交椅.但他同時也是個人材,文才與來濟齊名,而且還長得一副俊俏溫柔的模樣,時任中書舍人兼弘文館學士.不過李義府的一套在長孫無忌那裡不吃香,國舅爺打算將他貶放外官,去做壁州司馬.李義府當然不甘坐以待斃,他趁著貶官令還未下發正走文書流程的時候,到處尋方問計.最後舍人王德儉教了他一個法子:"武昭儀方有寵,上欲立為後,畏宰相議,未有以發之.君能建白,轉禍為福也."李義府到這步田地,橫豎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再說王德儉是老官油子許敬宗的外甥,這個主意肯定不是空穴來風,李義府立即拍板照辦,而王德儉也給予充分的合作,當下就讓李義府代自己出勤,到中書省去值夜班.趁著這個"月黑風高好辦事"的夜班機會,李義府叩閣上表,請求廢王皇后立武昭儀.

  李治接到這道表章,簡直大喜過望:竟有朝臣主動將自己想做的事情提了出來.他連夜召見了李義府.面談之下更是心曠神怡,於是李義府時來運轉,不但不必被貶出京,還得了重賞:官復原職加一斗珍珠.第二天,李義府還接待了前來看望自己的武昭儀特使;不久又升為正四品下的中書侍郎.

  李義府之事,算是正式為後位之爭拉開了最後一層帷幕.也是高宗在官員任免上一次違拗長孫無忌意志的行動.——這意味著,是否廢后、立誰為新後,不僅僅關乎後宮,也關於高宗與長孫無忌之間,誰真正掌握朝政大權的爭奪:高宗的"實習皇帝"是否期滿?長孫無忌的託孤權臣是否該功成身退了?

  最初,高宗還是不打算撕破麵皮的.他先用的是軟招.

  然而無論高宗如何軟語相求,重臣之首長孫無忌仍然不肯鬆口,既不同意外甥皇帝廢后,更不允許選武昭儀為後.

  事實上,長孫無忌反對冊立武昭儀為後,理由是很充分的,誰也不能說他有錯.只是在整個過程中,他透過反對廢后一事所表現出來的蔑視皇帝的態度,卻是大錯特錯.——多年獨掌朝政的順遂,使長孫無忌也犯了歷代顧命大臣不善終的同一個毛病,他對年青皇帝的感覺,一廂情願地停留在了先帝託孤無條件依從的那一刻.最終使一件宮闈之私的廢后之事,轉變成了皇帝對權臣疑忌憚諱,欲除之而後快的禍源.

  首先,對於高宗幾次三番表達"欲立武昭儀為後"的願望,長孫無忌都"固言不可".

  那好吧,高宗冥思苦想之後,決定向舅舅給足誠意.遂從自己的私房內庫里精選了寶器錦帛,足足裝了十幾車,悄沒聲兒地密送到了國舅府,並且隨即親自登門拜訪了.收下了重金之後,這一次拜訪似乎君臣、舅甥、賓主盡歡.高宗越發覺得曙光在望,於是在宴席上又高高興興地送給舅父第二件大禮:平白無故地擢升長孫無忌三個兒子做朝散大夫.兩樣大禮送出,高宗真正的意圖也就浮出水面.當然他身為皇帝,雖能當場提出交換要求,卻不一定會將事情講到透.擔此重任的是武昭儀的母親、即武士彠的繼室楊氏.高宗回宮之後,楊氏滿懷希望地登場了,她來到國舅府求見,希望長孫無忌能夠應允高宗與武昭儀的"申請".

  然而,楊氏失望了,高宗和武昭儀也失望了.長孫無忌安享皇帝的賄賂不說,還居然敢收了錢不辦事,毫無迴轉餘地地將廢王立武的申請打回了.

  這事雖然是私下進行的,但消息很快就被廣泛傳揚開去.士大夫階層自然認為此事更進一步顯示了長孫無忌的勢不可擋並牢固了長孫無忌在他們中間的地位,卻也有識時務的當即看出了其中的危與機.許敬宗就是這些識時務者中的一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