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小女季遲最初在北京某部長途台當通訊兵。由於工作緊張,家雖近在咫尺卻好似遠在天涯。隨後,她又被下放到邊遠山野的部隊農場養豬、種稻。
肩挑手提,肩膀壓腫了,手腳由磨破而又漸漸長了老繭,她沒有怨言。唯獨伙食太差,她做夢都想改善一次生活。看到其他同志家裡寄來不少好吃的東西,她又不能寫信朝家裡要,只好背地請戰友幫忙,寄來糖果“解饞”。季遲的良好表現,普遍受到好評,後來她被推薦上了軍醫大學。
長子魯光, 1964 年考取清華大學,攻讀光學機械專業。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某工廠,任光學產品驗收軍代表,工作認真負責。
1972年魯光二十六歲,墮入了愛河。快要結婚了,眼看婚期一天天臨近,全家卻若無其事。為新人安排的東西,僅一間房、一張床和兩床棉被而已。
王樹聲的警衛員楊伯鈞心想:高幹子女固然不應該大擺闊氣,可也不能“寒磣”到如此程度。於是,他自作主張,跟魯光商量好了,先將軍事科學院首長休息室的兩把金絲絨面椅子和一張大理石麵茶幾,暫時借來布置一下新房,等婚後再行歸還。
夜晚下班時,小楊就順便把這幾件家什搬上車,不想被王樹聲撞見,要小楊馬上物回原處。
魯光心裡很不舒服,王樹聲勸導說:“結婚擺那闊氣幹什麼?有房、有床、有被子就很不錯嘛。再說,結婚是自個的事,怎麼能隨便動用公家的東西呢?”
王樹聲就是這樣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他處處想到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很少想到自己的利益,他是共產黨員的模範代表。他給後人留下了楷模,也留下了思考……第十五章臨疾風抗濁浪光彩照人寰1966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
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開始涌動著一股“文化大革命”的狂飆巨浪。
當時身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王樹聲看到國家形勢像萬花筒一樣地變化,不由緊鎖著眉頭。他有一種不祥之感。
他看過吳晗的文章,為海瑞剛正不阿的形象拍案叫好,誰知一夜之間海瑞在姚文元的筆下竟成了彭德懷,竟成了所謂“右傾”。王樹聲對這種影射史學既震驚又氣憤。此時,他隱隱覺得事情還沒有完。
但王樹聲決然沒有想到,“文革”的烈火竟如此迅速地燒到親人和自己身上。
那是運動開展不久的一天。他的夫人楊炬下班回家,臉色陰沉,腳步沉重,半天不說一句話。
“又發燒了?”楊炬身體不好,常發低燒,王樹聲不由關切地問。
楊炬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淚水已模糊了雙眼。
原來,楊炬工作的三○四醫院的主要領導被點了名,被群眾要求“靠邊站”。
身為副政委、副院長之一的楊炬最初尚未受到衝擊。但隨著大字報的不斷張貼,楊炬竟越來越受到傷害,被勒令交待“罪惡歷史”。
首先,造反派說楊炬出身於地主家庭,為什麼要跑到延安?是不是軍統或中統的特務?
楊炬講到這裡,既委屈又氣憤。
這也難怪。早在1937年時,當年還是少女的楊炬從襄陽跑到延安的時候,她懷著滿腔的革命熱情。想不到被反覆盤問,是不是國民黨特務。那時楊炬的心就已碎了,但她理解黨,相信黨,而且在那險惡的戰爭年代,那種“車輪戰”盤問的做法似乎也有種迫不得已的味道,況且,楊炬的革命熱情很快被接受下來了,因而她後來對那次“審查”
也就漸漸釋然了。
而現在呢?“革命派”卻一口咬定楊炬有“罪惡歷史”,仿佛為革命奮鬥幾十年的歷史完全不值一提。楊炬真是心如刀割。
王樹聲理解自己的夫人,早在延安就已理解了她。出身,單從出身就能武斷地說一個人是不是革命者嗎?革命導師恩格斯不是出身於資本家家庭嗎?周恩來不也是出身於地主家庭嗎?就拿我王樹聲來說,不也是出身於小地主家庭嗎?
王樹聲又想起了從前在鄂豫皖根據地時張國燾所搞的“肅反”運動,張國燾也是簡單地用出身來劃清革命與反革命。自己的哥哥、妹妹、嫂嫂都未能倖免。教訓是何等的深刻!想到這,王樹聲慎重地對夫人說:“楊炬,要冷靜。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真正反映他屬於哪個階級,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立場和行動才是他階級屬性的真正反映。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相信群眾、相信黨。他們要你交待歷史,你就向他們講好了。你的歷史是清白的,組織上很清楚。”
楊炬點了點頭。接著她又談到“革命派”們造謠說她在中原突圍時,肯定被捕當了叛徒。“我當時聽到這不可思議的說法,真是氣得渾身發抖。我給他們講歷史事實,他們連聽都不聽,不斷打斷我的話。
但我還是要說。他們火了,猛地一拍桌子,吼道:”誰叫你講故事?
是你斗我還是我斗你?‘跟這幫人簡直沒道理可講。“提起中原突圍,王樹聲真覺得對不住妻子。楊炬懷了身孕,行動極不方便。做丈夫的實在更應該多加體貼。誰知蔣介石團團將中原解放區圍住。為了不拖累王樹聲,楊炬挺著肚子走了。王樹聲看著妻子遠去的背影,心中很是愧疚。如今造反派竟如此栽贓,王樹聲心頭很沉重,但還是叮嚀妻子說:“楊炬,要堅強些。對群眾的態度要溫和、儘量耐心聽他們說。當然,做到這一步很困難,但再大的困難也要像攻克堡壘一樣把它攻克掉。”
在丈夫的鼓舞下,楊炬緊鎖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了……紅衛兵運動風起雲湧,遍及全國。
王樹聲所在的軍事科學院也無例外地受到紅衛兵浪潮的衝擊。
一天中午,一群紅衛兵氣勢洶洶地闖進了軍事科學院。這是一群中央文化系統的“造反派”,他們高呼著“造反有理”的口號,要揪出軍事科學院某領導人,說他在“四清”時進駐中央文化系統,整了許多人,現在要交出“整群眾的黑材料”。
那位領導人沒有露面。
紅衛兵們怒不可遏,他們張貼標語,亂砸東西,把軍事科學院鬧得烏煙瘴氣。
時任副院長的王樹聲在警衛戰士的陪同下找到了這群紅衛兵首領,輕言細語地開導他。
後面的紅衛兵們朝前擁,警衛戰士趕緊阻攔,紅衛兵們的拳頭就朝戰士們的身上砸。
一位戰士的鼻子流出了血。
看到這種情況,王樹聲大喝一聲:“住手!”
如晴天霹靂,紅衛兵們一愣,王樹聲說:“毛主席教導我們:”
要文斗,不要武鬥。‘我們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接班人。
“
那位紅衛兵首領也進行了制止。
王樹聲不厭其煩地又進行了開導。一些紅衛兵慚愧地退了下去,另外的一些人卻置若罔聞。
第二天,北京動物園門前赫然出現大幅標語:“王樹聲是鎮壓群眾的罪魁禍首。”
肩挑手提,肩膀壓腫了,手腳由磨破而又漸漸長了老繭,她沒有怨言。唯獨伙食太差,她做夢都想改善一次生活。看到其他同志家裡寄來不少好吃的東西,她又不能寫信朝家裡要,只好背地請戰友幫忙,寄來糖果“解饞”。季遲的良好表現,普遍受到好評,後來她被推薦上了軍醫大學。
長子魯光, 1964 年考取清華大學,攻讀光學機械專業。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某工廠,任光學產品驗收軍代表,工作認真負責。
1972年魯光二十六歲,墮入了愛河。快要結婚了,眼看婚期一天天臨近,全家卻若無其事。為新人安排的東西,僅一間房、一張床和兩床棉被而已。
王樹聲的警衛員楊伯鈞心想:高幹子女固然不應該大擺闊氣,可也不能“寒磣”到如此程度。於是,他自作主張,跟魯光商量好了,先將軍事科學院首長休息室的兩把金絲絨面椅子和一張大理石麵茶幾,暫時借來布置一下新房,等婚後再行歸還。
夜晚下班時,小楊就順便把這幾件家什搬上車,不想被王樹聲撞見,要小楊馬上物回原處。
魯光心裡很不舒服,王樹聲勸導說:“結婚擺那闊氣幹什麼?有房、有床、有被子就很不錯嘛。再說,結婚是自個的事,怎麼能隨便動用公家的東西呢?”
王樹聲就是這樣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他處處想到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很少想到自己的利益,他是共產黨員的模範代表。他給後人留下了楷模,也留下了思考……第十五章臨疾風抗濁浪光彩照人寰1966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
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開始涌動著一股“文化大革命”的狂飆巨浪。
當時身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王樹聲看到國家形勢像萬花筒一樣地變化,不由緊鎖著眉頭。他有一種不祥之感。
他看過吳晗的文章,為海瑞剛正不阿的形象拍案叫好,誰知一夜之間海瑞在姚文元的筆下竟成了彭德懷,竟成了所謂“右傾”。王樹聲對這種影射史學既震驚又氣憤。此時,他隱隱覺得事情還沒有完。
但王樹聲決然沒有想到,“文革”的烈火竟如此迅速地燒到親人和自己身上。
那是運動開展不久的一天。他的夫人楊炬下班回家,臉色陰沉,腳步沉重,半天不說一句話。
“又發燒了?”楊炬身體不好,常發低燒,王樹聲不由關切地問。
楊炬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淚水已模糊了雙眼。
原來,楊炬工作的三○四醫院的主要領導被點了名,被群眾要求“靠邊站”。
身為副政委、副院長之一的楊炬最初尚未受到衝擊。但隨著大字報的不斷張貼,楊炬竟越來越受到傷害,被勒令交待“罪惡歷史”。
首先,造反派說楊炬出身於地主家庭,為什麼要跑到延安?是不是軍統或中統的特務?
楊炬講到這裡,既委屈又氣憤。
這也難怪。早在1937年時,當年還是少女的楊炬從襄陽跑到延安的時候,她懷著滿腔的革命熱情。想不到被反覆盤問,是不是國民黨特務。那時楊炬的心就已碎了,但她理解黨,相信黨,而且在那險惡的戰爭年代,那種“車輪戰”盤問的做法似乎也有種迫不得已的味道,況且,楊炬的革命熱情很快被接受下來了,因而她後來對那次“審查”
也就漸漸釋然了。
而現在呢?“革命派”卻一口咬定楊炬有“罪惡歷史”,仿佛為革命奮鬥幾十年的歷史完全不值一提。楊炬真是心如刀割。
王樹聲理解自己的夫人,早在延安就已理解了她。出身,單從出身就能武斷地說一個人是不是革命者嗎?革命導師恩格斯不是出身於資本家家庭嗎?周恩來不也是出身於地主家庭嗎?就拿我王樹聲來說,不也是出身於小地主家庭嗎?
王樹聲又想起了從前在鄂豫皖根據地時張國燾所搞的“肅反”運動,張國燾也是簡單地用出身來劃清革命與反革命。自己的哥哥、妹妹、嫂嫂都未能倖免。教訓是何等的深刻!想到這,王樹聲慎重地對夫人說:“楊炬,要冷靜。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真正反映他屬於哪個階級,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立場和行動才是他階級屬性的真正反映。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相信群眾、相信黨。他們要你交待歷史,你就向他們講好了。你的歷史是清白的,組織上很清楚。”
楊炬點了點頭。接著她又談到“革命派”們造謠說她在中原突圍時,肯定被捕當了叛徒。“我當時聽到這不可思議的說法,真是氣得渾身發抖。我給他們講歷史事實,他們連聽都不聽,不斷打斷我的話。
但我還是要說。他們火了,猛地一拍桌子,吼道:”誰叫你講故事?
是你斗我還是我斗你?‘跟這幫人簡直沒道理可講。“提起中原突圍,王樹聲真覺得對不住妻子。楊炬懷了身孕,行動極不方便。做丈夫的實在更應該多加體貼。誰知蔣介石團團將中原解放區圍住。為了不拖累王樹聲,楊炬挺著肚子走了。王樹聲看著妻子遠去的背影,心中很是愧疚。如今造反派竟如此栽贓,王樹聲心頭很沉重,但還是叮嚀妻子說:“楊炬,要堅強些。對群眾的態度要溫和、儘量耐心聽他們說。當然,做到這一步很困難,但再大的困難也要像攻克堡壘一樣把它攻克掉。”
在丈夫的鼓舞下,楊炬緊鎖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了……紅衛兵運動風起雲湧,遍及全國。
王樹聲所在的軍事科學院也無例外地受到紅衛兵浪潮的衝擊。
一天中午,一群紅衛兵氣勢洶洶地闖進了軍事科學院。這是一群中央文化系統的“造反派”,他們高呼著“造反有理”的口號,要揪出軍事科學院某領導人,說他在“四清”時進駐中央文化系統,整了許多人,現在要交出“整群眾的黑材料”。
那位領導人沒有露面。
紅衛兵們怒不可遏,他們張貼標語,亂砸東西,把軍事科學院鬧得烏煙瘴氣。
時任副院長的王樹聲在警衛戰士的陪同下找到了這群紅衛兵首領,輕言細語地開導他。
後面的紅衛兵們朝前擁,警衛戰士趕緊阻攔,紅衛兵們的拳頭就朝戰士們的身上砸。
一位戰士的鼻子流出了血。
看到這種情況,王樹聲大喝一聲:“住手!”
如晴天霹靂,紅衛兵們一愣,王樹聲說:“毛主席教導我們:”
要文斗,不要武鬥。‘我們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接班人。
“
那位紅衛兵首領也進行了制止。
王樹聲不厭其煩地又進行了開導。一些紅衛兵慚愧地退了下去,另外的一些人卻置若罔聞。
第二天,北京動物園門前赫然出現大幅標語:“王樹聲是鎮壓群眾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