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對南方的老根據地進行訪問,王樹聲是訪問團鄂豫皖分團的副團長。

  家鄉的人聽說工樹聲回鄉探望,驚喜地奔走相告。男女老少都跑出來看他們朝思暮想的“英雄”現在是一副什麼模樣。

  毛筆字較好的人洋洋灑灑地寫著標語,歡迎中央訪問團。

  驕陽似火,人們戴著草帽翹首以待。

  王樹聲來了,身著普通夏裝。人群歡聲雷動。

  一位長輩走過來說:“是國伢子嗎?”

  王樹聲己有許多年沒聽到別人喚他乳名了。現在一聽,倍感親切,馬上攙扶著這位老大爺說:“是我啊。”

  老大爺流著淚說:“還能看到你回來,我死也能閉眼睛了。”

  王樹聲早年的幾個夥伴這時也走過來,親切地說:“老五,可算把你給盼回來了。”

  王樹聲說:“你們好,全家好。”

  在歡歡喜喜的眾鄉親的簇擁下,王樹聲真有說不盡的話。他走灣串戶,給軍屬、烈屬,給老赤衛隊員,給一切“有功之臣”。親自送上慰問信,親自戴上金光閃閃的紀念章。

  一位天真可愛的小男孩拉著王樹聲的手說:“爺爺,人人都說你是英雄,‘英雄’是什麼呀?”

  王樹聲將他抱起,親了下說:“爺爺可不是英雄,看他們才是英雄呢!”

  王樹聲說著朝四周鄉親指了指。

  眾鄉親紛紛地說:“你才是咱們村出的大英雄。”

  王樹聲說:“要說英雄,我真愧不敢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那些為革命獻身的烈士們和為創建新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你們,才真正是當之元愧的英雄。”

  通過對家鄉的慰問,鄉親們更理解了王樹聲。有很多人說:“當了這麼大的官,還看不到一點官樣。難得!”

  1953年,黨內出現高崗、饒漱石反黨篡權的陰謀活動。

  1953年6 月至8 月,全國財經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如何貫徹執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批評和糾正離開總路線的錯誤傾向。然而,高崗企圖扭轉會議的方向,借糾正實際工作的缺點錯誤之機,攻擊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誣衊黨中央有所謂的“圈圈”和“攤攤”。

  黨中央注意到了他們的不正常活動,及時糾正了他們影響下產生的一些不正確干擾,強調了黨的團結的重要性,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

  會後,高崗休假,到華東、中南進行遊說。

  高崗到武漢見了王樹聲,詭秘地說我們的黨分為根據地的黨和白區的黨。現在白區的黨掌了權,這樣的局面不能再持續下去。

  王樹聲對高崗公然地把黨分裂開很氣憤。他深深地知道,張國燾曾經分裂黨造成極壞的後果。長征途中,張國燾分裂黨,另立中央,害得包括王樹聲在內的廣大指戰員兩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挨餓受凍,吃盡苦頭。許多優秀的戰士或餓死,或病死,或累死,或被國民黨軍隊殺害,教訓是何等的慘重!分裂黨好比將一個好人分掉四肢,這還能成完人嗎?

  王樹聲明確反對高崗這種“兩黨論”、“軍黨論”的錯誤觀點。

  1954年2 月,中共召開七屆四中全會。朱德、周恩來等四十四人發言,揭露和批判了高崗、饒漱石的反黨分裂活動。接著,全党進行了揭發批判。

  1955年,中共中央決定開除高崗、饒漱石黨籍,撤銷他們的職務,勝利結束了反對高崗、饒漱石的鬥爭。

  1955年9 月27日,王樹聲終生難忘的日子到了。這一天,他與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而立下赫赫戰功的元勛們一道,接受了國家的授銜。

  王樹聲被授予陸軍大將軍銜和“八一”、“獨立自由”、“解放”一級勳章。

  周恩來同志親手將勳章戴在王樹聲那墨藍色將軍禮服上。

  王樹聲真是心潮激盪、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拿著土銃、鳥槍、大刀、長矛的黃麻起義;他想起了攻打新集時的坑道爆破;他想起了商潢戰役中對湯恩伯所部的殲滅性打擊;他想起了劉湘“六路圍攻”的被粉碎,也想起了強渡嘉陵江;他想起了過雪山草地的艱苦,更想起了指揮西路軍的悲壯;他想起了神話般的“飛兵”渡黃河,也想起中原突圍受困鄂西北:他想起隨劉鄧再進中原,也想起剿殘匪收兵回武漢……

  這金光閃閃的軍功章是王樹聲出生入死建立豐功偉業的見證,也是給他的一個最崇高的榮譽。

  1953年9 月,《人民日報》發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周年宣傳口號,向全國人民正式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井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這是一條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革命並舉的路線。

  接著,全國開展了努力發展生產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潮。

  王樹聲看到他的部下一個個調走投入生產第一線,心裡確實羨慕得很。

  作為湖北省軍區司令員,他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既要抓部隊的建設,又要對地方武裝進行指導。但在他內心深處,他更希望能直接投入生產前線,作一個衝鋒的尖兵。

  正當王樹聲幻想著、希冀著的時候,總軍械部一位副部長,也是王樹聲早年的老部下,專程從北京來到武漢。

  戰友相見,分外親熱。

  王樹聲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你這趟武漢之行是不是給我報喜來了?”

  “還真讓你給猜中了,我這回是來喝你的喜酒的。”

  王樹聲說:“別賣關子了,否則喜酒是喝不成的。”

  總軍械部副部長說:“彭老總親自點將,要調你去中央擔任中央軍委總軍械部部長了!”

  王樹聲驚喜交集,好一陣才平靜下來說:“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真得感謝彭老總的關心。這工作既是後勤,又是科技,太合我心意了。”

  是啊,自鬧革命起,王樹聲對槍炮這些玩意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做夢都在鑽研槍炮的結構。王樹聲把玩著駁殼槍,不由得想:這東西太神奇,雖然不大,但打出的子彈的速度卻是飛快。開始鬧革命,槍枝非常缺,這些東西是命根子喲!怎麼辦?王樹聲和一些能工巧匠反覆琢磨,自己來製造。他們造了一些外形酷似駁殼槍,但卻只能打一發子彈的“撇把子。”雖是這樣,比沒有槍強,比大刀、長矛這些冷兵器強。如果再用紅綢子一包背起來,嚇得土豪劣紳,還真以為是“盒子炮”呢!

  記得1926年,王樹聲提出打擊他的舅父“麻城北方一隻虎”丁枕魚。他帶領農友們衝進丁家大院,開倉分糧,丁枕魚說王樹聲不像個外甥。王樹聲把綢包的“撇把子”“啪”地朝桌子上一放,丁枕魚魂飛魄散,臉都嚇得變成土色。

  隨著黃麻起義,紅軍越戰越強,不時從國民黨的手中繳來各式各樣的新式武器。王樹聲開了眼界,非要弄懂內部的結構不可。他常把槍枝擺弄一番,然後拆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巧機關”。真弄不懂時,他就間一些出名的能工巧匠,甚至有時還間俘虜兵。因此,王樹聲肚中關於武器的學問也在一點一滴地日積月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