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同志們這才覺醒已中埋伏,奮起反擊。王樹聲拉著一頭大騾子的尾巴,在警衛員李樹林、閻雙喜、白金泉等戰士的保護下,衝上了險峭的山頂,搶占了制高點。他們幾個人展開陣勢,全力掩護其他同志。
戰士們也奮力攀爬爬上制高點,陸續匯合起來。
打退敵人一陣強攻後,王樹聲大聲下令清點人數及槍械。
“報告首長,電台遺失,偵察隊散了,戰士們……”偵察兵說不下去了。
“快說下去!”
“戰士們損失大半,只剩幾百人了。”
這對王樹聲真是個致命一擊,本已被風雪病痛折磨得孱弱不堪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了。王樹聲只覺得胸口發悶,腦袋像裂開了花。
警衛員們知道,他的老毛病——高血壓又犯了。他們幾個急忙扶著王樹聲躺下。然而那裡絕非久留之地,敵人的更強大的攻勢迫在眉睫了。
但,戰馬已犧牲殆盡。警衛員們找來了擔架,他們正要把王樹聲抬上去,他卻示意止住了他們:“把這給更需要的戰士!”
“首長,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聽你的了。”戰士們幾乎泣不成“讓你們這些滿面蠟黃、飢腸轆轆的戰士們抬我,我實在不能安心,也不能安心指揮了。”
警衛員仍要上前抬他。王樹聲卻推開他們,緊咬牙關站起來,一揮手:“趕快上山,敵人馬上就來了。”
說完,自己便強撐著,邁出了沉重的步履。戰士們含著淚,跟隨在王樹聲的身後。
途中,土樹聲一次義一次被病痛折磨得哼出了聲,可面對同志們的盛情關切,他再三謝絕,硬是強忍劇痛,隨軍攀山越嶺。
而此刻折磨王樹聲的不僅是那病體的羸弱,而是內心翻沸著的那份苦澀。他的腦子裡只是重複著五個字:“失蹄鄂西北”。這五個字一點一點咬得他揪心。
戰友們和戰士們又怎能不理解王樹聲的心思呢。他們勸道:“樹聲同志,你現在應該離隊好好休養了,為了黨,為了革命,你付出了太多。”
“首長,您病成這樣子,就別再陪著我們一起受苦受難了。我們會像您一樣,為革命受苦受累大半輩子,也在所不惜的。”
同志們越是衷心的讚揚,誠摯的安慰,王樹聲越是心潮澎湃,難以自己。
回望漫漫長路,目睹曾隨身邊的好戰士的犧牲、負傷,王樹聲越發愧疚,自己怎麼對得起黨給予的這份光榮與信任呢?幾番苦鬥,部隊縮小了,人員分散了,電台失落了,自己沒盡到領導中心的責任。
而今,非但不能重振部隊雄風,反倒重病纏身,成了戰友們的累贅。
幾天以來,王樹聲陷入沉思中:是該做出決斷與決策的時候了。
如要再因為自己而影響了革命,自己就會成為人民的罪人了。
終於,王樹聲向上級組織提出了“離隊報告”:“我覺得自己應對鄂西北根據地革命的失敗負主要責任……我現在拖著病體,不能及時處理重大問題,特向組織提出離隊申請,望組織重新任命新的負責人,力挽狂瀾……最後,我還想向組織說明的是,我希望也必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崇高的革命事業組織理解王樹聲依依不盡的情結,也深知王樹聲在拖蔣鬥爭中所做的巨大貢獻。但一是為了革命的需要,也為了王樹聲同志身體健康的需要,他們批准了王樹聲的”離隊報告“。
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告別多年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戰友。戰士們,王樹聲淚如泉湧。而戰士們也潸然淚下。但有一點他們都堅信不移,那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他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而並肩作戰,而這或者短暫或者永遠的分別也同樣緣於這一崇高的目標。
王樹聲離開隊伍了。但他的心仍在和大家一起跳動。
還在漂泊的征途和苦痛的病榻上,王樹聲就開始潛心總結得失。
他回顧了鄂西北的詳細征戰經歷,仔細回想,細細琢磨,不斷反省。
輾轉北上,回解放區的途中,路過荊門,他特意找到地下黨組織,叮囑他們要頑強開展工作,與留下的部隊保持聯繫,想方設法掩護被打散或因傷病掉隊的同志,保存好實力。
到上海時,他仍不忘故友舊兵,特派專人回荊、當、遠,幫助建立秘密交通,聯絡並接送失散人員。經費不足了,王樹聲毫不猶豫,獻上自己微薄的津貼。
到山西晉城休養。可對王樹聲來說,這哪裡在進行什麼休養,他更加深刻地反省、批評自己,拖著病體,寫出了厚厚的反省報告。
報告裡,王樹聲沒有提及自己做出的巨大努力,他只是一再批評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未能完成黨交付的任務,對不起革命,對不起戰士們。而且他再三表示。
“我未能完成創建鄂西北根據地的任務,甚至沒能夠與部隊的戰士們一起鬥爭到底……我多麼希望黨組織再給我一個考驗的機會,讓我重新將功補過啊……”
如此忠誠的戰士,如此誠實的同志!黨組織對王樹聲同志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都牢記在心。黨組織一直憑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判斷和評價每一位同志。黨組織認為:王樹聲同志不愧是黨的忠誠戰士,不愧為人民的英雄!
第十三章追野馬射天狼雪盡馬蹄輕時光如梭。已是1947年秋,大雁回頭時。
王樹聲帶一身病痛,由鄂西北回山西晉城治病、休養。
身休,心難休。王樹聲無時無刻關心著黨和人民,關心著革命鬥爭,一逢時機,王樹聲就向組織申請參戰,組織當然相信他的熱情,也仍然相信他的指揮、領導才能。但越是這樣的好同志,組織越是加倍愛惜。從潑陂河被困,到中原突圍,再苦鬥鄂西北,這近兩年的連續堅強戰鬥,使王樹聲幾乎身心交瘁。
這時,全國戰場急轉直下。秋天,金色的收穫季節,也是我軍向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戰略大反攻的時候。
面對這樣歡欣鼓舞的局勢,王樹聲心中很受觸動,他無法安心躺在床上,聽任為革命建功立業的好時機白白從身邊滑過。尤其當他聽說劉鄧大軍即將南下,再也無法按捺住了。
老戰友們常來看望王樹聲,他們與他共事多年,當然知道王樹聲的所思所想。他們常常勸王樹聲:“樹聲啊,你為革命作的貢獻夠大的了,現在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地休養。”
“樹聲同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不攢夠本錢怎麼去存款,收利息呢?”每逢聽到這些,王樹聲很快從病床上跳下來。
“我這樣只會讓病情更惡化呀。再說了,我既不缺胳膊,也不少腿,我還能帶兵殺敵呀!除非黨組織覺得我不中用了。”
聽到這裡,同志們也搖搖頭,不知怎麼勸他才好,但無一不被王樹聲的這腔忠心與熱情感動、鼓舞。
這天,王宏坤、許世友來看望王樹聲。王宏坤坐到病床邊。握住王樹聲的手,說道:“樹聲,我和老許現在負責晉冀魯豫軍區和山東軍區。咱們這幫老哥們又可以在一起了。怎麼樣,你也過來湊一份子,大展宏圖吧?”
戰士們也奮力攀爬爬上制高點,陸續匯合起來。
打退敵人一陣強攻後,王樹聲大聲下令清點人數及槍械。
“報告首長,電台遺失,偵察隊散了,戰士們……”偵察兵說不下去了。
“快說下去!”
“戰士們損失大半,只剩幾百人了。”
這對王樹聲真是個致命一擊,本已被風雪病痛折磨得孱弱不堪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了。王樹聲只覺得胸口發悶,腦袋像裂開了花。
警衛員們知道,他的老毛病——高血壓又犯了。他們幾個急忙扶著王樹聲躺下。然而那裡絕非久留之地,敵人的更強大的攻勢迫在眉睫了。
但,戰馬已犧牲殆盡。警衛員們找來了擔架,他們正要把王樹聲抬上去,他卻示意止住了他們:“把這給更需要的戰士!”
“首長,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聽你的了。”戰士們幾乎泣不成“讓你們這些滿面蠟黃、飢腸轆轆的戰士們抬我,我實在不能安心,也不能安心指揮了。”
警衛員仍要上前抬他。王樹聲卻推開他們,緊咬牙關站起來,一揮手:“趕快上山,敵人馬上就來了。”
說完,自己便強撐著,邁出了沉重的步履。戰士們含著淚,跟隨在王樹聲的身後。
途中,土樹聲一次義一次被病痛折磨得哼出了聲,可面對同志們的盛情關切,他再三謝絕,硬是強忍劇痛,隨軍攀山越嶺。
而此刻折磨王樹聲的不僅是那病體的羸弱,而是內心翻沸著的那份苦澀。他的腦子裡只是重複著五個字:“失蹄鄂西北”。這五個字一點一點咬得他揪心。
戰友們和戰士們又怎能不理解王樹聲的心思呢。他們勸道:“樹聲同志,你現在應該離隊好好休養了,為了黨,為了革命,你付出了太多。”
“首長,您病成這樣子,就別再陪著我們一起受苦受難了。我們會像您一樣,為革命受苦受累大半輩子,也在所不惜的。”
同志們越是衷心的讚揚,誠摯的安慰,王樹聲越是心潮澎湃,難以自己。
回望漫漫長路,目睹曾隨身邊的好戰士的犧牲、負傷,王樹聲越發愧疚,自己怎麼對得起黨給予的這份光榮與信任呢?幾番苦鬥,部隊縮小了,人員分散了,電台失落了,自己沒盡到領導中心的責任。
而今,非但不能重振部隊雄風,反倒重病纏身,成了戰友們的累贅。
幾天以來,王樹聲陷入沉思中:是該做出決斷與決策的時候了。
如要再因為自己而影響了革命,自己就會成為人民的罪人了。
終於,王樹聲向上級組織提出了“離隊報告”:“我覺得自己應對鄂西北根據地革命的失敗負主要責任……我現在拖著病體,不能及時處理重大問題,特向組織提出離隊申請,望組織重新任命新的負責人,力挽狂瀾……最後,我還想向組織說明的是,我希望也必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崇高的革命事業組織理解王樹聲依依不盡的情結,也深知王樹聲在拖蔣鬥爭中所做的巨大貢獻。但一是為了革命的需要,也為了王樹聲同志身體健康的需要,他們批准了王樹聲的”離隊報告“。
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告別多年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戰友。戰士們,王樹聲淚如泉湧。而戰士們也潸然淚下。但有一點他們都堅信不移,那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他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而並肩作戰,而這或者短暫或者永遠的分別也同樣緣於這一崇高的目標。
王樹聲離開隊伍了。但他的心仍在和大家一起跳動。
還在漂泊的征途和苦痛的病榻上,王樹聲就開始潛心總結得失。
他回顧了鄂西北的詳細征戰經歷,仔細回想,細細琢磨,不斷反省。
輾轉北上,回解放區的途中,路過荊門,他特意找到地下黨組織,叮囑他們要頑強開展工作,與留下的部隊保持聯繫,想方設法掩護被打散或因傷病掉隊的同志,保存好實力。
到上海時,他仍不忘故友舊兵,特派專人回荊、當、遠,幫助建立秘密交通,聯絡並接送失散人員。經費不足了,王樹聲毫不猶豫,獻上自己微薄的津貼。
到山西晉城休養。可對王樹聲來說,這哪裡在進行什麼休養,他更加深刻地反省、批評自己,拖著病體,寫出了厚厚的反省報告。
報告裡,王樹聲沒有提及自己做出的巨大努力,他只是一再批評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未能完成黨交付的任務,對不起革命,對不起戰士們。而且他再三表示。
“我未能完成創建鄂西北根據地的任務,甚至沒能夠與部隊的戰士們一起鬥爭到底……我多麼希望黨組織再給我一個考驗的機會,讓我重新將功補過啊……”
如此忠誠的戰士,如此誠實的同志!黨組織對王樹聲同志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都牢記在心。黨組織一直憑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判斷和評價每一位同志。黨組織認為:王樹聲同志不愧是黨的忠誠戰士,不愧為人民的英雄!
第十三章追野馬射天狼雪盡馬蹄輕時光如梭。已是1947年秋,大雁回頭時。
王樹聲帶一身病痛,由鄂西北回山西晉城治病、休養。
身休,心難休。王樹聲無時無刻關心著黨和人民,關心著革命鬥爭,一逢時機,王樹聲就向組織申請參戰,組織當然相信他的熱情,也仍然相信他的指揮、領導才能。但越是這樣的好同志,組織越是加倍愛惜。從潑陂河被困,到中原突圍,再苦鬥鄂西北,這近兩年的連續堅強戰鬥,使王樹聲幾乎身心交瘁。
這時,全國戰場急轉直下。秋天,金色的收穫季節,也是我軍向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戰略大反攻的時候。
面對這樣歡欣鼓舞的局勢,王樹聲心中很受觸動,他無法安心躺在床上,聽任為革命建功立業的好時機白白從身邊滑過。尤其當他聽說劉鄧大軍即將南下,再也無法按捺住了。
老戰友們常來看望王樹聲,他們與他共事多年,當然知道王樹聲的所思所想。他們常常勸王樹聲:“樹聲啊,你為革命作的貢獻夠大的了,現在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地休養。”
“樹聲同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不攢夠本錢怎麼去存款,收利息呢?”每逢聽到這些,王樹聲很快從病床上跳下來。
“我這樣只會讓病情更惡化呀。再說了,我既不缺胳膊,也不少腿,我還能帶兵殺敵呀!除非黨組織覺得我不中用了。”
聽到這裡,同志們也搖搖頭,不知怎麼勸他才好,但無一不被王樹聲的這腔忠心與熱情感動、鼓舞。
這天,王宏坤、許世友來看望王樹聲。王宏坤坐到病床邊。握住王樹聲的手,說道:“樹聲,我和老許現在負責晉冀魯豫軍區和山東軍區。咱們這幫老哥們又可以在一起了。怎麼樣,你也過來湊一份子,大展宏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