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在回歸前的兩年,澳門博彩旅遊業的表現也曾受挫,但那顯然是治安惡化的因素而非經濟的原因所致,當治安惡劣的因素隨著回歸消失後,它便迅速恢復了其內在的經濟「本能」。在近兩年外國經濟持續不景氣,澳門作為外向型經濟備受挑戰的逆境中,它卻「一枝獨秀」,表現出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牽引和拉動其他行業的「龍頭」作用。

  有兩項經濟指標極具說明意義,一是2001年特區政府的博彩稅收入計為59.52億澳門元,連同溢價金,全年收益超過60億澳門元。這個成績,即使不計溢價金部分,也僅遜於1997年的61.5億澳門元,居歷史上的第二位。

  另一項經濟的指標是澳門於該年12月21日迎來了當今的第1000萬個遊客,創下了史無前例的新高紀錄。這是繼上年突破900萬之後的又一個躍進,不僅為旅遊業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而且促進了受此牽動的相關產業取得了同步增長。

  博彩旅遊業所帶動的相關行業當然不止於酒店、飲食、交通,還有金飾珠寶、古玩典當、娛樂服務、手信業等等。甚至還吸納了部分因製造業北移和建造業萎頓而失業的工人,減少了因此帶來的震盪。

  博彩旅遊業所扮演的「龍頭」角色,還有一個往年所沒有的特色,就是為沉寂多年的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活力。有房地產業人士認為,2001年澳門的樓宇買賣轉趨活躍,成交量可望比前幾年增加約三成,與博彩業的即將開放頗有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的博彩旅遊業雖然風頭甚勁,卻還是一個「朝陽的產業」,隨著博彩業的開放,打破壟斷和引入競爭機制,博彩業的「蛋糕」還可以做得更大,而背靠十三億人口,經濟增長正穩步上升的中國內地,澳門旅遊市場的潛力其實遠未發揮。可以預測,隨著今後內地遊客赴港澳限制的放寬,澳門博彩旅遊業當可大為受惠,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第六部分賭牌競投 三足鼎立定格局(2)

  或許正因為如此,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2001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我們不難發現,本澳正逐漸形成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更確切地說,是通過也屬服務業的博彩旅遊業帶動服務業這個主體,進而協調其他產業。

  何鴻:有競爭才有進步

  澳門各界要求開放賭權的呼聲日高。就連STDM的主要股東霍英東在接受傳媒訪問時都表示,澳門賭權應該開放。

  在一些反對者看來,澳門需要的是高檔的賭場,同時也需要有健康的、非賭博性質的博彩場所,這些任務都非營運設施非常簡陋、到處充斥著孤注一擲的賭徒的STDM所能承擔。

  新發牌照的消息傳出來,「賭王」的發言人當即表示,STDM肯定會競標。何鴻也一直對外界強調,STDM肯定會擁有新的賭權牌照。此說當非妄語——外界一度盛傳何鴻與澳門特首何厚鏵之間關係良好。

  即便如此,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專營賭權屆滿,新的競爭對手的進入,STDM往昔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順利局面將一去不復返,帝國地位岌岌可危。

  其實,何鴻一直在做兩手準備。一方面,何鴻一直宣講澳門至多容納三張賭權執照——澳門並非拉斯維加斯,只是一個小城市,沒有數千萬人一年的遊客入境觀光,賭牌太多,走十多二十步即有一間賭場並非是好事。

  這與澳門特區行政會在2001年8月30日通過的《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法案倒是一致的,這個「新博彩法」經特區行政長官簽署生效,奠定了澳門即將到來的賭權開放的法律框架。該法案明確規定,澳門政府將會發出最多三個博彩經營牌照,參與競投公司的資本不少於兩億澳門元;經營互動賭博者需另外申請牌照,而賭博中介人,如疊碼仔亦要按收入繳交稅款。

  此前,在澳門回歸一周年之際,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就表示,特區政府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開放賭權的,澳門博彩業開放後不容許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對此非常有信心。

  何厚鏵在提交立法會的施政報告中說,對澳門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博彩專營制度,將在科學分析的前提下走出新的方向,特區政府將確定最有利於博彩業開放的方案。

  何厚鏵說,開放博彩業是特區政府21世紀初施政的一個重點,他認為,開放博彩業從長遠來說對澳門有好處,但短期內不會立竿見影。

  何鴻坦言,開放賭權難免對其賭博王國有一定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的收入,以前一個人食一碗飯,現在三個人食同一碗飯。」但他表示,不會開拓新的賭博範疇來填補損失,「這麼多年來,我對自己賭博業的成績非常滿意,毋須再多做什麼了,但我會繼續努力去做。」

  何鴻對新競爭的加入表示歡迎,並相信此舉對澳門賭博事業的發展有幫助。「我都做了40年,是開放賭權的適當時候了,看看新一代的年輕人會有怎樣的新作風,有食大家一齊吃嘛,有競爭才有進步。」

  另一方面,何鴻早已開始另起爐灶的準備。儘管每當有人問他哪裡是最理想的投資地方,他總會毫不猶豫地說:「香港和澳門」,並鼓勵商界朋友在港澳投資。事實上,這些年來,何鴻一直在加快分散投資的步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