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不競爭就不會有發展和創新,澳門賭場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結症就是幾十年的賭權壟斷——一時間,港澳媒體齊齊批評澳門的「賭霸」現象。
並不是何鴻虛心接受了媒體的批評,而是即將來臨的競爭迫使他這樣做:為了強化澳門本土賭場的競爭力,改變幾乎一成不變的舊面貌,何鴻帶領包括建築師在內的賭業考察小組去了一趟美國。回澳後,制訂了漁人碼頭計劃並報澳府批准,2000年7月,政府發言人向外界宣布了這個宏大計劃。
為進一步發展澳門的旅遊事業,娛樂公司董事總經理何鴻計劃投資6億港元,在澳門填海興建類似美國拉斯維加斯式的大型娛樂城漁人碼頭。漁人碼頭裡包括賭場、商業中心、演出廳、一系列主題餐廳、酒吧,可供4000人狂歡的士高(迪斯科)廳、仿製的中世紀城堡、長350米的防波堤,以及一個人造火山,而火山則會流出特製的「熔岩」。屬於中國特色的部分,是一長條傳統的中國漁村和一批供應海鮮的舢舨。
漁人碼頭占地10萬平方米,位於現時的新口岸碼頭及澳門文化中心之間,並需要在外港填海。預計工程於本年底開始,兩年完成。屆時,人造火山將成為娛樂城的標誌,亦是澳門著名景觀,將可吸引大量遊客。
這個人造火山使人聯想起拉斯維加斯金殿賭場前的活火山,有人說賭王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東施效顰。不管外界如何評價,改進總比守舊好,如果不是面臨競爭格局,賭王連東施效顰也懶得動。
2000年8月25日,何鴻又宣布一項新計劃:開設國際網際網路全球第一個「實時賭場」。這個網上賭博公司與其他同類公司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實時性」(Real Time),該網站採用加拿大一家網絡公司的技術,其虛擬賭場可通過視像鏡頭和三維影像實時運作,給人親臨賭場的感覺。賭客坐在家中的屏幕前,跟坐在賭檯上區別不大,可以看到荷官的操作。賭客可通過電話下注,也可通過網上銀行劃錢和入帳。
如果網上賭場能達到預期目標,將可把全球的上網賭徒一網打盡。
第六部分賭牌競投 三足鼎立定格局(1)
何鴻坦言,開放賭權難免對其賭博王國有一定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的收入,以前一個人食一碗飯,現在三個人食同一碗飯。」但他又表示:「我都做了40年,是開放賭權的適當時候了,看看新一代的年輕人會有怎樣的新作風,有食大家一齊吃嘛,有競爭才有進步。」
到21世紀初,何鴻已壟斷澳門賭業40餘年。
也是在21世紀初,年收入近20億美元的澳門賭業終於邁開了它打破長期壟斷經營局面的第一大步。
三張賭牌把蛋糕做大
2001年7月13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準備在年底之前頒發三張賭權執照,期限分8年和20年兩種,最長可延長至25年。新的賭權執照將歡迎外國公司競標,前提是得在澳門本地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具體方案將在本周被送到立法委員會詳細審議。對於每家取得賭權的公司可以經營多少家賭場,付多少稅,該發言人並沒有透露。
這是一個早已被業內人士預見到的事實。過去40年裡,何鴻掌管的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簡稱STDM)一直享有澳門賭業的專營權。在社會上要求開放賭權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1997年,澳門過渡政府將STDM的專營權延期至2001年。至於如何開放這個難題,則留給了後來的特區政府。
無可否認,STDM對澳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61年,在霍英東、葉德利、葉漢等商業夥伴的幫助下,只花了41萬美元,何鴻便從葡萄牙政府手裡競投到了澳門賭場的專營權。STDM由此成立,霍英東任董事長,葉漢、葉德利任常務董事,何鴻為董事總經理。
長期的壟斷經營使得STDM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巨無霸,底下設有10家晝夜賭場,雇有15000名員工,淨資產估計有30億美元。除此之外,何鴻還獨占經營港澳之間的海上運輸業務,參股澳門的機場、航空公司以及一個高爾夫球場,並投資興建了眾多酒店、公路、橋樑、電力公司、賽馬場和港口。
基於此,有人稱STDM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賭場」。STDM將收入的近32%用於繳稅,結果占到了澳門政府年收入的近60%。2002年前5個月,它的繳稅款總額高達3000萬美元。
在2001年,澳門的博彩旅遊業再次凸顯了它在推動經濟發展上的「龍頭」作用,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活力這兩個「節骨眼」上,它功不可沒,變得日益舉足輕重。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在2001年中作出預測,該年澳門的整體經濟增長估計在0.5%至1%左右。他表示,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博彩旅遊業的收益和對與之相關行業的拉動,要保持當年經濟的正增長和維持相當的活力是幾乎不可能的。
中新社資深記者陳立宇在《博彩旅遊業凸顯澳門經濟「龍頭」角色》的報導中作了如下分析:
博彩旅遊業在澳門經濟中「龍頭」地位的形成當然並非一朝一夕,在八十年代,它與建造業(包括房地產業)、金融保險和製造業並稱澳門經濟的「四大支柱」,彼此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相對均衡,分別支撐著澳門經濟的發展。它的「龍頭」地位的真正確立,是在製造業隨著比較成本優勢的喪失而北移中國內地,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在九十年代中後期泡沫破裂,這兩根「支柱」趨於式微和萎縮之後,博彩旅遊業「奉命於危難之間」,對經濟發展的大局起著支撐的作用。如今,它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其他「三根」支柱之和。由此可以想見,它的表現俗與不俗,是如何的牽一髮而動全局。
並不是何鴻虛心接受了媒體的批評,而是即將來臨的競爭迫使他這樣做:為了強化澳門本土賭場的競爭力,改變幾乎一成不變的舊面貌,何鴻帶領包括建築師在內的賭業考察小組去了一趟美國。回澳後,制訂了漁人碼頭計劃並報澳府批准,2000年7月,政府發言人向外界宣布了這個宏大計劃。
為進一步發展澳門的旅遊事業,娛樂公司董事總經理何鴻計劃投資6億港元,在澳門填海興建類似美國拉斯維加斯式的大型娛樂城漁人碼頭。漁人碼頭裡包括賭場、商業中心、演出廳、一系列主題餐廳、酒吧,可供4000人狂歡的士高(迪斯科)廳、仿製的中世紀城堡、長350米的防波堤,以及一個人造火山,而火山則會流出特製的「熔岩」。屬於中國特色的部分,是一長條傳統的中國漁村和一批供應海鮮的舢舨。
漁人碼頭占地10萬平方米,位於現時的新口岸碼頭及澳門文化中心之間,並需要在外港填海。預計工程於本年底開始,兩年完成。屆時,人造火山將成為娛樂城的標誌,亦是澳門著名景觀,將可吸引大量遊客。
這個人造火山使人聯想起拉斯維加斯金殿賭場前的活火山,有人說賭王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東施效顰。不管外界如何評價,改進總比守舊好,如果不是面臨競爭格局,賭王連東施效顰也懶得動。
2000年8月25日,何鴻又宣布一項新計劃:開設國際網際網路全球第一個「實時賭場」。這個網上賭博公司與其他同類公司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實時性」(Real Time),該網站採用加拿大一家網絡公司的技術,其虛擬賭場可通過視像鏡頭和三維影像實時運作,給人親臨賭場的感覺。賭客坐在家中的屏幕前,跟坐在賭檯上區別不大,可以看到荷官的操作。賭客可通過電話下注,也可通過網上銀行劃錢和入帳。
如果網上賭場能達到預期目標,將可把全球的上網賭徒一網打盡。
第六部分賭牌競投 三足鼎立定格局(1)
何鴻坦言,開放賭權難免對其賭博王國有一定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的收入,以前一個人食一碗飯,現在三個人食同一碗飯。」但他又表示:「我都做了40年,是開放賭權的適當時候了,看看新一代的年輕人會有怎樣的新作風,有食大家一齊吃嘛,有競爭才有進步。」
到21世紀初,何鴻已壟斷澳門賭業40餘年。
也是在21世紀初,年收入近20億美元的澳門賭業終於邁開了它打破長期壟斷經營局面的第一大步。
三張賭牌把蛋糕做大
2001年7月13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準備在年底之前頒發三張賭權執照,期限分8年和20年兩種,最長可延長至25年。新的賭權執照將歡迎外國公司競標,前提是得在澳門本地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具體方案將在本周被送到立法委員會詳細審議。對於每家取得賭權的公司可以經營多少家賭場,付多少稅,該發言人並沒有透露。
這是一個早已被業內人士預見到的事實。過去40年裡,何鴻掌管的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簡稱STDM)一直享有澳門賭業的專營權。在社會上要求開放賭權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1997年,澳門過渡政府將STDM的專營權延期至2001年。至於如何開放這個難題,則留給了後來的特區政府。
無可否認,STDM對澳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61年,在霍英東、葉德利、葉漢等商業夥伴的幫助下,只花了41萬美元,何鴻便從葡萄牙政府手裡競投到了澳門賭場的專營權。STDM由此成立,霍英東任董事長,葉漢、葉德利任常務董事,何鴻為董事總經理。
長期的壟斷經營使得STDM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巨無霸,底下設有10家晝夜賭場,雇有15000名員工,淨資產估計有30億美元。除此之外,何鴻還獨占經營港澳之間的海上運輸業務,參股澳門的機場、航空公司以及一個高爾夫球場,並投資興建了眾多酒店、公路、橋樑、電力公司、賽馬場和港口。
基於此,有人稱STDM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賭場」。STDM將收入的近32%用於繳稅,結果占到了澳門政府年收入的近60%。2002年前5個月,它的繳稅款總額高達3000萬美元。
在2001年,澳門的博彩旅遊業再次凸顯了它在推動經濟發展上的「龍頭」作用,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活力這兩個「節骨眼」上,它功不可沒,變得日益舉足輕重。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在2001年中作出預測,該年澳門的整體經濟增長估計在0.5%至1%左右。他表示,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博彩旅遊業的收益和對與之相關行業的拉動,要保持當年經濟的正增長和維持相當的活力是幾乎不可能的。
中新社資深記者陳立宇在《博彩旅遊業凸顯澳門經濟「龍頭」角色》的報導中作了如下分析:
博彩旅遊業在澳門經濟中「龍頭」地位的形成當然並非一朝一夕,在八十年代,它與建造業(包括房地產業)、金融保險和製造業並稱澳門經濟的「四大支柱」,彼此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相對均衡,分別支撐著澳門經濟的發展。它的「龍頭」地位的真正確立,是在製造業隨著比較成本優勢的喪失而北移中國內地,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在九十年代中後期泡沫破裂,這兩根「支柱」趨於式微和萎縮之後,博彩旅遊業「奉命於危難之間」,對經濟發展的大局起著支撐的作用。如今,它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其他「三根」支柱之和。由此可以想見,它的表現俗與不俗,是如何的牽一髮而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