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太親切了吧,縣長是腦震盪了?」吳悠由衷關切,「到底傷得怎麼樣?」
這一問還真讓她大吃一驚:黃必壽居然已經從醫院裡跑了出來,此時也在車上,正在前往浦灣,繼續其被車禍中斷了的旅途。黃必壽說他的左胳膊斷在肘以下部位,已經讓醫生用夾板固定了,現在纏著繃帶,掛在脖子上。另外就是臉上有些擦傷,沒大毛病,不外青一塊紫一塊,形象不好,跟個戰場上跑出來的傷兵差不多,總的說不礙事,不怎麼痛,可能因為麻藥。左胳膊不能用讓他特別不習慣,因為他總是用左手打手機,換成右手老覺得不對頭,好像那手機是偷來的一樣。
「這樣吧,晚上你好好休息,明天後天縣裡有幾個會,你去頂一頂。眼下書記在省里開會,縣裡幾個管事的都給我叫到浦灣,家裡沒剩幾個人,靠你了。」黃必壽交代說,「浦灣這邊你不必操心,我處理。需要的話我再叫你。」
吳悠說縣長行嗎?能撐得住?黃必壽說謝謝關心,也就一個小車禍,光榮負傷,小意思。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這是傳統。當年他把左手背起來,只用右手就能劁豬,今天一樣,斷了一隻手,另一隻手照樣劁人。
吳悠鬆了口氣。她想看來情況不是太嚴重,黃縣長斷了條胳膊,也還活蹦亂跳,至少嘴上活蹦亂跳。他不好意思再讓吳副打頭陣了,也不能總是女士優先吧?當然不排除是另一種情況,該縣長可能還不放心,怕吳悠再幫他「為群眾排憂解難」。
第二天吳悠在縣裡忙了一天,出席了幾個會,分別做「重要講話」。時縣裡領導緊缺,除外出開會的,幾大要員都被黃必壽招到浦灣,包括縣裡分管政法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常務副縣長、分管政法副縣長、分管信訪副縣長、公安局長等等。眾領導前方應急,吳悠在縣城幫他們頂崗,開會講話,保證縣城首腦機關正常運轉。作為即將離任的本縣「省領導」,一個掛職幹部,到這個份上也算極其稱職了。
但是她始終放心不下,無數心思都在海邊,牽扯著浦灣。
第三天一早,吳悠在機關食堂吃早餐時跟一位副縣長碰面,後者昨晚剛從浦灣現場趕回縣城辦事。吳悠得知浦灣事態越發嚴重,開發區通道仍被封鎖,壩下村男女老少二千餘人輪流值班,堅守於村頭他們設置的路障邊。黃必壽已經發布最後通牒,要求壩下村民在今天之內撤離現場,搬開路障,否則即採取強硬措施。已經有大批警察被調至浦灣,配有車輛、防暴器材和相關武器,還有一些大型機械設備集中於現場。
「老黃髮了狠。」那副縣長告訴吳悠,「要下手了。」
吳悠默不作聲。好一會兒,她問黃必壽的情況:「他人怎麼樣了?」
「這裡腫得,」副縣長指著自己的眼睛,「就剩一條縫。」
吳悠呆不住了,即在餐廳里打幾個電話,把手頭上的事情略作交代,然後叫上司機,直奔浦灣。在路上,考慮再三,吳悠打電話找人,她找羅偉大。
她還想通過該羅經理羅主任,力爭先把事態控制住。
但是電話不通:「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不在服務區。」
吳悠在壩下村外的一個小山包上看到了黃必壽。這個光禿禿的石山包上拉著幾頂帳篷,被布置為黃必壽的臨時指揮所。山包前方就是開發區大道,黑壓壓圍著村民,還有他們的路障,道西側是壩下村,道東邊不遠就是海灣,海浪在陽光下平靜起伏。
黃必壽看到吳悠趕到,非常意外。
「你來幹什麼?」
吳悠說不幹什麼,來玩。
他笑,他說行了,知道,感謝關心。
吳悠發現黃必壽情況不妙。這個人嘴上活蹦亂跳,實際情況相當嚴重,除了吊在脖子下的左胳膊,臉上傷得不輕,已經腫脹如斗,特別是左臉頰腫得不像樣,左眼真的就成一條縫了。他的帳篷里有醫生,有輸液架,頂上半個戰地救護所了。這人相當鎮定,稱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沒有太特別的。唯一沒預料到和失控的就是他自己遭遇的車禍。好在老天有眼,恰路旁長有一樹,把他的車一舉卡住,一車大小安然無恙。
吳悠知道浦灣的事態發展並不全在黃必壽掌控之下。吳悠奉命撤出浦灣前往北京之後,黃必壽直接過問浦灣事項,他在浦灣鄉政府坐鎮指揮了好幾天,著力方向與吳悠大體相同,也是多方動員勸服,做村民的工作。同時他還組織人員悄悄摸查,力圖搞清羅偉大與上訪事件的關聯,搞清羅偉大的準確下落。那些天壩下村很平靜,似乎一切都過去了。剛好縣裡有事,黃必壽離開浦灣回縣城,卻沒想壩下村突然借開發區的碎石車起事,一至不可收拾。
「這傢伙盯著我們。」他對吳悠說,「他就在村里,幕後指揮。情況我們已經掌握了。」
他說的還是羅偉大。他說壩下村風波的根源就是羅偉大,要害是碎石的銷售。以前只知道羅偉大是壩下的碎石大戶,什麼「羅經理」。其實不止,他已經成為本地的碎石老總,於暗中壟斷了這一行業。他的碎石場不光生產碎石,還收購村民的產品,再賣給開發區單位。他給村民的收購價超過市場價一成,村民因此普遍得益,他自己獲利更多:開發區單位必須以超過市場價一成半至兩成的價格買他的碎石。羅偉大不僅收購本村的碎石,他還控制村外的市場,凡進入開發區的碎石必經其手,不經其手進不了,經其手就得抽成。黃必壽說這小子會玩,當年當副鄉長時就這樣,膽子大,點子刁。羅偉大為什麼想當村長?他不是喜歡那頂末等烏紗,要拿它重溫往日羅副鄉長之官癮和成就感,「為群眾排憂解難」,羅經理是需要這個位子,當羅主任,把壩下村民跟自己捆在一塊,保障他的最大利益。
這一問還真讓她大吃一驚:黃必壽居然已經從醫院裡跑了出來,此時也在車上,正在前往浦灣,繼續其被車禍中斷了的旅途。黃必壽說他的左胳膊斷在肘以下部位,已經讓醫生用夾板固定了,現在纏著繃帶,掛在脖子上。另外就是臉上有些擦傷,沒大毛病,不外青一塊紫一塊,形象不好,跟個戰場上跑出來的傷兵差不多,總的說不礙事,不怎麼痛,可能因為麻藥。左胳膊不能用讓他特別不習慣,因為他總是用左手打手機,換成右手老覺得不對頭,好像那手機是偷來的一樣。
「這樣吧,晚上你好好休息,明天後天縣裡有幾個會,你去頂一頂。眼下書記在省里開會,縣裡幾個管事的都給我叫到浦灣,家裡沒剩幾個人,靠你了。」黃必壽交代說,「浦灣這邊你不必操心,我處理。需要的話我再叫你。」
吳悠說縣長行嗎?能撐得住?黃必壽說謝謝關心,也就一個小車禍,光榮負傷,小意思。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這是傳統。當年他把左手背起來,只用右手就能劁豬,今天一樣,斷了一隻手,另一隻手照樣劁人。
吳悠鬆了口氣。她想看來情況不是太嚴重,黃縣長斷了條胳膊,也還活蹦亂跳,至少嘴上活蹦亂跳。他不好意思再讓吳副打頭陣了,也不能總是女士優先吧?當然不排除是另一種情況,該縣長可能還不放心,怕吳悠再幫他「為群眾排憂解難」。
第二天吳悠在縣裡忙了一天,出席了幾個會,分別做「重要講話」。時縣裡領導緊缺,除外出開會的,幾大要員都被黃必壽招到浦灣,包括縣裡分管政法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常務副縣長、分管政法副縣長、分管信訪副縣長、公安局長等等。眾領導前方應急,吳悠在縣城幫他們頂崗,開會講話,保證縣城首腦機關正常運轉。作為即將離任的本縣「省領導」,一個掛職幹部,到這個份上也算極其稱職了。
但是她始終放心不下,無數心思都在海邊,牽扯著浦灣。
第三天一早,吳悠在機關食堂吃早餐時跟一位副縣長碰面,後者昨晚剛從浦灣現場趕回縣城辦事。吳悠得知浦灣事態越發嚴重,開發區通道仍被封鎖,壩下村男女老少二千餘人輪流值班,堅守於村頭他們設置的路障邊。黃必壽已經發布最後通牒,要求壩下村民在今天之內撤離現場,搬開路障,否則即採取強硬措施。已經有大批警察被調至浦灣,配有車輛、防暴器材和相關武器,還有一些大型機械設備集中於現場。
「老黃髮了狠。」那副縣長告訴吳悠,「要下手了。」
吳悠默不作聲。好一會兒,她問黃必壽的情況:「他人怎麼樣了?」
「這裡腫得,」副縣長指著自己的眼睛,「就剩一條縫。」
吳悠呆不住了,即在餐廳里打幾個電話,把手頭上的事情略作交代,然後叫上司機,直奔浦灣。在路上,考慮再三,吳悠打電話找人,她找羅偉大。
她還想通過該羅經理羅主任,力爭先把事態控制住。
但是電話不通:「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不在服務區。」
吳悠在壩下村外的一個小山包上看到了黃必壽。這個光禿禿的石山包上拉著幾頂帳篷,被布置為黃必壽的臨時指揮所。山包前方就是開發區大道,黑壓壓圍著村民,還有他們的路障,道西側是壩下村,道東邊不遠就是海灣,海浪在陽光下平靜起伏。
黃必壽看到吳悠趕到,非常意外。
「你來幹什麼?」
吳悠說不幹什麼,來玩。
他笑,他說行了,知道,感謝關心。
吳悠發現黃必壽情況不妙。這個人嘴上活蹦亂跳,實際情況相當嚴重,除了吊在脖子下的左胳膊,臉上傷得不輕,已經腫脹如斗,特別是左臉頰腫得不像樣,左眼真的就成一條縫了。他的帳篷里有醫生,有輸液架,頂上半個戰地救護所了。這人相當鎮定,稱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沒有太特別的。唯一沒預料到和失控的就是他自己遭遇的車禍。好在老天有眼,恰路旁長有一樹,把他的車一舉卡住,一車大小安然無恙。
吳悠知道浦灣的事態發展並不全在黃必壽掌控之下。吳悠奉命撤出浦灣前往北京之後,黃必壽直接過問浦灣事項,他在浦灣鄉政府坐鎮指揮了好幾天,著力方向與吳悠大體相同,也是多方動員勸服,做村民的工作。同時他還組織人員悄悄摸查,力圖搞清羅偉大與上訪事件的關聯,搞清羅偉大的準確下落。那些天壩下村很平靜,似乎一切都過去了。剛好縣裡有事,黃必壽離開浦灣回縣城,卻沒想壩下村突然借開發區的碎石車起事,一至不可收拾。
「這傢伙盯著我們。」他對吳悠說,「他就在村里,幕後指揮。情況我們已經掌握了。」
他說的還是羅偉大。他說壩下村風波的根源就是羅偉大,要害是碎石的銷售。以前只知道羅偉大是壩下的碎石大戶,什麼「羅經理」。其實不止,他已經成為本地的碎石老總,於暗中壟斷了這一行業。他的碎石場不光生產碎石,還收購村民的產品,再賣給開發區單位。他給村民的收購價超過市場價一成,村民因此普遍得益,他自己獲利更多:開發區單位必須以超過市場價一成半至兩成的價格買他的碎石。羅偉大不僅收購本村的碎石,他還控制村外的市場,凡進入開發區的碎石必經其手,不經其手進不了,經其手就得抽成。黃必壽說這小子會玩,當年當副鄉長時就這樣,膽子大,點子刁。羅偉大為什麼想當村長?他不是喜歡那頂末等烏紗,要拿它重溫往日羅副鄉長之官癮和成就感,「為群眾排憂解難」,羅經理是需要這個位子,當羅主任,把壩下村民跟自己捆在一塊,保障他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