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機場往家裡的路上,吳悠隨口詢問,了解縣裡情況。這些天還行吧?縣領導們都有些什麼動靜?沒什麼大事吧?司機不說則已,一說驚人。
「黃縣長胳膊斷了,差點沒死。」他說,「在浦灣出的事。」
吳悠呆了。
「你說誰?黃縣長?黃必壽?」
就是他。浦灣又出了大麻煩。村民鬧事,把警察打了,鄉長也給打了。黃必壽斷了左胳膊,好在不是百姓打的,是自己出的事。那一天上午黃縣長在縣裡開會,接到浦灣鄉告急。縣長匆匆把會停下,帶著幾個人直撲浦灣。他們抄近路,走縣道,那條路路況不好,窄得很,半道上縣長的車被一輛貨車擋了,轎車跟在貨車後邊,左穿右鑽,總是超不過去。縣長性急,罵司機真是個王八。縣長的司機脾性好,跟他那麼多年,心裡有數得很,本不該著急的,卻不料那天也急了,豁出去跟貨車搶道,一不小心車給擠出路面,翻在路坡上。還好被一棵樹卡住,要是再翻出去一點,連人帶車都會滾到山溝里,那就不是缺胳膊斷腿,是全數報銷。
「人怎麼樣?現在在哪?」吳悠急了。
司機說縣長還在醫院裡,幾個人里數他傷得重。
吳悠問浦灣怎麼回事?為什麼鬧的?司機搖頭,說不清楚。
「聽說防暴警察都上了。」他說。
吳悠在座位上呆坐片刻,即做決定。
「我回家取點東西就動身。」她交代說,「咱們不等明天了,連夜回縣。」
沒有人要她如此行事,特別是到了她完全可以抽身離去的時候,誰能要求她如此行事?但是她就是放不下。如黃必壽表揚,吳悠總是這般優秀。
在高速公路上,吳悠往縣裡打了個電話。她沒找黃必壽,黃必壽受傷住院,暫時不去驚動。吳悠找的是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她告訴主任她已經上路趕回縣裡,她剛聽到一些情況,覺得很不放心,想向主任具體了解一下。主任即在電話里匯報,簡要說明了浦灣發生的事情。
吳悠前往北京之前,曾在浦灣鄉開過一個壩下村民代表座談會,會上幾乎每個村民都提到了本村碎石的銷售事宜。吳悠知道碎石為該村一大產業,村民關心當然具有合理性。當時她也有些異樣感,因為村民們以往也談這個問題,但是卻不顯得特別突出,村民們到省城上訪時,主要提出的還是要開發區和政府按嶺上村的標準,補償他們征地款。現在為什麼異口同聲滿嘴碎石頭了?是不是他們明白了,知道歷史舊帳很難按今日價碼再行補賠,因此他們轉而以爭取當前利益為主要目標?或許他們早先抓著昔日舊帳只是一種鋪墊,其真實用意是為了促成眼前利益?如果是這樣,他們就顯得很有章法,或者說,在村民們的身後設計組織指揮了這一切的那個人很懂得章法,如果真有這個人的話。
壩下村的碎石銷售問題比較特別,牽涉時日久遠。當年開發區投建時,因為低價徵用了該村大片土地,確須對村民們有個交代,當時的縣、鄉政府與村民和開發區建設部門形成了一個不成文默契,就是開發區內建設所需要的碎石就從該村購買。壩下村產碎石,碎石又為開發區建設大量需要,在壩下就近購買,從道理上說對雙方都有好處。卻不料這裡另有名堂:從一開始起,壩下村賣給開發區的碎石價格就比其他地方同類物品要貴上一兩成。距離更近,運費更低,價格更高,明擺的不合理,卻因為有默契在先,加上當初征地補償極低,壩下村民認為這樣做天經地義,開發區也有心以此彌補,如此過了近十年。時過境遷,開發區建設部門和區內各企業單位認為情況不能再繼續了,開始試圖以市場方式解決問題,壩下村不降價,他們就直接購買外邊的便宜碎石,將壩下棄之不顧。壩下村民不能接受,矛盾驟然尖銳。
幾天前,吳悠還在北京。壩下村民在村外通往開發區的大道上攔截了兩輛自卸卡車,卡車上裝的全是碎石,是浦灣電廠基建工地從附近村莊的碎石場直接購買的。村民們跟卡車貨主發生糾紛,從口角到老拳相向。司機和貨主被一擁而上的村民從卡車上拉下來痛打,共四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廠方和傷者親屬向開發區公安分局報案,警察奉命迅速查辦此案。他們僅用二十四小時就掌握了線索,鎖定兩個打人主要嫌犯,並依法實施抓捕。不料警察進村捕人時突遭百餘村民圍困,不得不把捕獲的嫌犯當場放掉,否則無法出村。混亂中執行任務的警察和隨同進村處理問題的鄉長都挨了打,鄉長傷勢比較嚴重,滿面流血。當晚縣裡採取緊急措施,從全縣各地調警察到浦灣加強警力,控制事態發展。壩下村民也不含糊,竟開出十數輛滿載碎石的拖拉機堵在路上,把進出開發區的通道塞個水泄不通,事情就此鬧大,對峙陡然升級。
吳悠沒想到就這幾天時間,事態發展得這麼快,居然流血傷人,呈現惡性發展之勢。不久前在省城處理壩下村民上訪時,黃必壽就說要謹防挨打,後來還說羅偉大有暴力傾向,不能不防。吳悠總覺得他是杞人憂天,憂得有些啼笑皆非,哪想確有先見之明!問題是直到吳悠離開前並沒有惡化徵兆,怎麼轉眼就變成這樣?
當晚,吳悠的車還沒駛出高速公路,手機響了,竟是黃必壽。
他已經知道吳悠歸返的消息。他在電話里放聲大笑,說吳副縣長真是好幹部,縣裡大小官員要是都像吳悠這樣愛崗敬業,熱愛自己頭上的烏紗帽,早就天下太平,全面小康了。他說此時此刻非常想念吳副,想念吳副提出過的許多寶貴意見。
「黃縣長胳膊斷了,差點沒死。」他說,「在浦灣出的事。」
吳悠呆了。
「你說誰?黃縣長?黃必壽?」
就是他。浦灣又出了大麻煩。村民鬧事,把警察打了,鄉長也給打了。黃必壽斷了左胳膊,好在不是百姓打的,是自己出的事。那一天上午黃縣長在縣裡開會,接到浦灣鄉告急。縣長匆匆把會停下,帶著幾個人直撲浦灣。他們抄近路,走縣道,那條路路況不好,窄得很,半道上縣長的車被一輛貨車擋了,轎車跟在貨車後邊,左穿右鑽,總是超不過去。縣長性急,罵司機真是個王八。縣長的司機脾性好,跟他那麼多年,心裡有數得很,本不該著急的,卻不料那天也急了,豁出去跟貨車搶道,一不小心車給擠出路面,翻在路坡上。還好被一棵樹卡住,要是再翻出去一點,連人帶車都會滾到山溝里,那就不是缺胳膊斷腿,是全數報銷。
「人怎麼樣?現在在哪?」吳悠急了。
司機說縣長還在醫院裡,幾個人里數他傷得重。
吳悠問浦灣怎麼回事?為什麼鬧的?司機搖頭,說不清楚。
「聽說防暴警察都上了。」他說。
吳悠在座位上呆坐片刻,即做決定。
「我回家取點東西就動身。」她交代說,「咱們不等明天了,連夜回縣。」
沒有人要她如此行事,特別是到了她完全可以抽身離去的時候,誰能要求她如此行事?但是她就是放不下。如黃必壽表揚,吳悠總是這般優秀。
在高速公路上,吳悠往縣裡打了個電話。她沒找黃必壽,黃必壽受傷住院,暫時不去驚動。吳悠找的是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她告訴主任她已經上路趕回縣裡,她剛聽到一些情況,覺得很不放心,想向主任具體了解一下。主任即在電話里匯報,簡要說明了浦灣發生的事情。
吳悠前往北京之前,曾在浦灣鄉開過一個壩下村民代表座談會,會上幾乎每個村民都提到了本村碎石的銷售事宜。吳悠知道碎石為該村一大產業,村民關心當然具有合理性。當時她也有些異樣感,因為村民們以往也談這個問題,但是卻不顯得特別突出,村民們到省城上訪時,主要提出的還是要開發區和政府按嶺上村的標準,補償他們征地款。現在為什麼異口同聲滿嘴碎石頭了?是不是他們明白了,知道歷史舊帳很難按今日價碼再行補賠,因此他們轉而以爭取當前利益為主要目標?或許他們早先抓著昔日舊帳只是一種鋪墊,其真實用意是為了促成眼前利益?如果是這樣,他們就顯得很有章法,或者說,在村民們的身後設計組織指揮了這一切的那個人很懂得章法,如果真有這個人的話。
壩下村的碎石銷售問題比較特別,牽涉時日久遠。當年開發區投建時,因為低價徵用了該村大片土地,確須對村民們有個交代,當時的縣、鄉政府與村民和開發區建設部門形成了一個不成文默契,就是開發區內建設所需要的碎石就從該村購買。壩下村產碎石,碎石又為開發區建設大量需要,在壩下就近購買,從道理上說對雙方都有好處。卻不料這裡另有名堂:從一開始起,壩下村賣給開發區的碎石價格就比其他地方同類物品要貴上一兩成。距離更近,運費更低,價格更高,明擺的不合理,卻因為有默契在先,加上當初征地補償極低,壩下村民認為這樣做天經地義,開發區也有心以此彌補,如此過了近十年。時過境遷,開發區建設部門和區內各企業單位認為情況不能再繼續了,開始試圖以市場方式解決問題,壩下村不降價,他們就直接購買外邊的便宜碎石,將壩下棄之不顧。壩下村民不能接受,矛盾驟然尖銳。
幾天前,吳悠還在北京。壩下村民在村外通往開發區的大道上攔截了兩輛自卸卡車,卡車上裝的全是碎石,是浦灣電廠基建工地從附近村莊的碎石場直接購買的。村民們跟卡車貨主發生糾紛,從口角到老拳相向。司機和貨主被一擁而上的村民從卡車上拉下來痛打,共四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廠方和傷者親屬向開發區公安分局報案,警察奉命迅速查辦此案。他們僅用二十四小時就掌握了線索,鎖定兩個打人主要嫌犯,並依法實施抓捕。不料警察進村捕人時突遭百餘村民圍困,不得不把捕獲的嫌犯當場放掉,否則無法出村。混亂中執行任務的警察和隨同進村處理問題的鄉長都挨了打,鄉長傷勢比較嚴重,滿面流血。當晚縣裡採取緊急措施,從全縣各地調警察到浦灣加強警力,控制事態發展。壩下村民也不含糊,竟開出十數輛滿載碎石的拖拉機堵在路上,把進出開發區的通道塞個水泄不通,事情就此鬧大,對峙陡然升級。
吳悠沒想到就這幾天時間,事態發展得這麼快,居然流血傷人,呈現惡性發展之勢。不久前在省城處理壩下村民上訪時,黃必壽就說要謹防挨打,後來還說羅偉大有暴力傾向,不能不防。吳悠總覺得他是杞人憂天,憂得有些啼笑皆非,哪想確有先見之明!問題是直到吳悠離開前並沒有惡化徵兆,怎麼轉眼就變成這樣?
當晚,吳悠的車還沒駛出高速公路,手機響了,竟是黃必壽。
他已經知道吳悠歸返的消息。他在電話里放聲大笑,說吳副縣長真是好幹部,縣裡大小官員要是都像吳悠這樣愛崗敬業,熱愛自己頭上的烏紗帽,早就天下太平,全面小康了。他說此時此刻非常想念吳副,想念吳副提出過的許多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