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月圓之夜的金字塔極美,敘利亞的巴爾米拉古城也很棒。我還看過不少其他遺蹟,但目前還是冠軍蒂卡爾神殿一枝獨秀,無人能敵。
如果還有足以超越蒂卡爾的地方,也許就是吳哥窟了。我一直抱著這個念頭,終於來到這裡。旅程也正好接近尾聲,更加深了我的感慨。終於到了啊。
這裡是一片廣大的遺蹟群,在叢林中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寺廟,約八十座。吳哥窟,指的只是其中一座建築而已。
越過入場的大門,胸中滿是期待地踩著自行車壓軸的吳哥窟終於登場了。
“哦……”
在溝渠的另一頭,五座木賊莖頂般的塔並列著,的確有股神秘感。可是觀光客實在太多了,靠近遺蹟仔細一看,建築物被修復、整理得過了頭,讓人有點倒胃口。
不過,接下來就美不勝收了。穿過吳哥窟之後,騎著自行車不斷深入,叢林中接二連三出現許多石造的巨大建築物,每一座的修復狀態都不至於太過粗鄙,風化的程度剛好。人也不多,洋溢著清新的空氣。
尤其百因廟更是了不起。首先,外觀真的非常特殊,要形容的話,就是隕石不斷地集中墜落而堆成的一座小山吧!
走入遺蹟中,又像來到異次元空間。高達兩公尺的巨大菩薩頭像如墓碑般林立,旅遊書上寫大約有五十座之多,每尊菩薩像都帶著同樣溫柔的微笑。站在石像間,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就像是深沉的平靜。我茫然站立良久,據說君王蘇耶跋摩二世建造這處遺蹟,是想籍此象徵眾神居所的天界中心。八百年前他佇立在這裡時,內心又有何感受呢?
來到這裡,我有個新的體悟。我想,目擊蒂卡爾神殿的感動,大概再也無法超越了。那一刻的感受實在過于震撼。而且,所謂的回憶常會脫離現實,逐漸變成幻想,也被理想化了。現實中的事物,大概是不可能超越的吧,因為眼前的吳哥窟,也無法勝過我心中蒂卡爾遺蹟的“回憶”哪。
可是,我每到某處遺蹟就會油然而生的那種“還差了一點”的缺憾,在吳哥窟卻完全沒有,心情也非常滿足。雖然凌駕不了“壓倒性”的感動,不過同樣都是感動,再比下去也沒有意義。
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在吳哥窟遺蹟中有個大發現!至少就讓我非常驚奇。
在我騎到百因廟的路上,森林中還有條細長的路。我往那騎去,看到樹叢另一頭有座小型金字塔,雖然乏人問津,形式也很樸素,我一看到腦中卻一片空白,湧起一陣強烈的興奮感。
世上真有這回事嗎?這座金字塔和蒂卡爾神殿一模一樣!從階梯狀的底部到屋頂的裝飾,怎麼看都像蒂卡爾。接下來,我又找到幾座相同形狀的金字塔。
此一相似只是偶然的巧合嗎?還是兩種不同的文明隔著汪洋大海仍產生了交流呢?嗯,不管何者為真,都很浪漫哪!
不過,在這趟行程快要結束時,又遇見何蒂卡爾非常相似的金字塔,正和我意!多少有點緣分吧。繞了全世界一圈,竟然又回到最初的起點,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啊。
2009-7-2122:09lpj
55活著的領悟(上)
我從越南抵達中國。
朝日本的方向不斷前進,來到以山水如畫而聞名的桂林。搭船順流而下,陶醉在當地的神秘世界後,我卻陷入不知該如何是好的苦惱中。
要是繼續北上的話,兩個月就能到上海,經由韓國就回到日本了。
可是,我還不想結束行程。這一帶的中國南方森林、田園風光,和日本或東南亞差不多,也沒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日復一日,我只是漫無目的地踩著自行車,沒有任何新鮮的感動。
“就這樣結束七年的旅程嗎?”
答案當然是不。
一路上,我胸中一直夢想著一幅風景,一想起就全身發燙。那一刻,是特別為我而存在的。
那就是我在西非看到的藍色樹林。
那時候,我連續幾天發燒、下痢,也很久沒洗過澡了,搖搖欲墜地騎著車,完全無法思考。那一刻看見的藍色樹林,讓我覺得是旅程中的一個高潮。我希望在旅程的最後,還能再有一次那樣強烈的觸動。
一直繚繞在我腦海中的,是絲路。我從羅馬沿著這條路線一路走來,但在中國的維吾爾自治區就脫離而往南走。若我搭乘飛機回那裡,改由自治區往東騎回日本,就可以完成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路線了。
而且,這段路大部分都穿過杳無人煙的沙漠,最適合在旅程最後不顧一切地踩著自行車。
不過,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我四年前在德國得了支氣管炎,現在變成慢性病,一到布滿塵埃的地方就會復發,絲路這種沙漠地帶對我的病情當然沒什麼好處。
此外,從桂林返回日本,再2500公里就能抵達終點,回到絲路的話,卻要6000公里。終點就在眼前了,路程卻一口氣增加兩倍以上,的確有點痛苦。
還有一個問題,飛到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烏魯木齊,機票要人民幣2010元,相當於三萬日元,可以買一千碗我常吃的餛飩麵,此時的我根本難以負擔。再者,絲路現在正是酷暑,白天的氣溫可能高到將近五十度。
付了一大筆錢,飛進灼熱煉獄,多騎兩倍以上路程,有比這更愚蠢的決定嗎?
“既然已經騎了這麼遠,還是算了吧……”
我的惰性悄悄地慫恿著。
可是……
若想要輕鬆、舒適的旅行,一開始就不該考慮自行車之旅吧。我就是想追求強烈的觸動,才開始這段旅程的。我追求的美學,就是《小拳王》的最後一幕:徹底燃燒殆盡,最後只剩下一把純白的灰燼……
“旅途的最後,還是非這樣不可吧。”
幾經掙扎,我顫抖著雙手,買下可以吃上三百盤迴鍋肉、青椒肉絲加麻婆豆腐的機票。
2009-7-2122:10lpj
活著的領悟(下)
在烏魯木齊機場下了飛機,沙漠氣候的乾燥空氣撫上我的肌膚。這觸感還真令人懷念,和之前東南亞或中國南方濕潤的空氣完全不同。
離開烏魯木齊,馬上就是未鋪面的破路,接連三天都是如此。大概沿路吸進不少沙塵,就如同我所擔心的,支氣管炎又發作了。
“可惡,和我料想的一樣,咳咳。早就想過不要來的……咳咳……”
一直咳個不停,痰也堵塞著。在支氣管炎發作的狀態下踩自行車,真是難受,體力也越來越衰弱了。
有一天。
放眼望去有一片沙漠,氣溫是四十四度,迎面不斷撲來如吹風機熱風般猛烈的逆風。
我犯了一個大錯。因為推算離下一個村落有140公里,車上只載了十公升水,但實際上根本不夠。逆風把前進的速度壓到最低,熱風又讓喉嚨刺痛不已,不管喝了多少水,沒過多久又渴了。這樣下去,在抵達下個村落之前,水就喝光了。
在酷熱和疲勞下,意識逐漸恍惚。最糟的情況就是拜託路過的車子幫忙,可我還是希望儘量不要。
如果還有足以超越蒂卡爾的地方,也許就是吳哥窟了。我一直抱著這個念頭,終於來到這裡。旅程也正好接近尾聲,更加深了我的感慨。終於到了啊。
這裡是一片廣大的遺蹟群,在叢林中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寺廟,約八十座。吳哥窟,指的只是其中一座建築而已。
越過入場的大門,胸中滿是期待地踩著自行車壓軸的吳哥窟終於登場了。
“哦……”
在溝渠的另一頭,五座木賊莖頂般的塔並列著,的確有股神秘感。可是觀光客實在太多了,靠近遺蹟仔細一看,建築物被修復、整理得過了頭,讓人有點倒胃口。
不過,接下來就美不勝收了。穿過吳哥窟之後,騎著自行車不斷深入,叢林中接二連三出現許多石造的巨大建築物,每一座的修復狀態都不至於太過粗鄙,風化的程度剛好。人也不多,洋溢著清新的空氣。
尤其百因廟更是了不起。首先,外觀真的非常特殊,要形容的話,就是隕石不斷地集中墜落而堆成的一座小山吧!
走入遺蹟中,又像來到異次元空間。高達兩公尺的巨大菩薩頭像如墓碑般林立,旅遊書上寫大約有五十座之多,每尊菩薩像都帶著同樣溫柔的微笑。站在石像間,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就像是深沉的平靜。我茫然站立良久,據說君王蘇耶跋摩二世建造這處遺蹟,是想籍此象徵眾神居所的天界中心。八百年前他佇立在這裡時,內心又有何感受呢?
來到這裡,我有個新的體悟。我想,目擊蒂卡爾神殿的感動,大概再也無法超越了。那一刻的感受實在過于震撼。而且,所謂的回憶常會脫離現實,逐漸變成幻想,也被理想化了。現實中的事物,大概是不可能超越的吧,因為眼前的吳哥窟,也無法勝過我心中蒂卡爾遺蹟的“回憶”哪。
可是,我每到某處遺蹟就會油然而生的那種“還差了一點”的缺憾,在吳哥窟卻完全沒有,心情也非常滿足。雖然凌駕不了“壓倒性”的感動,不過同樣都是感動,再比下去也沒有意義。
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在吳哥窟遺蹟中有個大發現!至少就讓我非常驚奇。
在我騎到百因廟的路上,森林中還有條細長的路。我往那騎去,看到樹叢另一頭有座小型金字塔,雖然乏人問津,形式也很樸素,我一看到腦中卻一片空白,湧起一陣強烈的興奮感。
世上真有這回事嗎?這座金字塔和蒂卡爾神殿一模一樣!從階梯狀的底部到屋頂的裝飾,怎麼看都像蒂卡爾。接下來,我又找到幾座相同形狀的金字塔。
此一相似只是偶然的巧合嗎?還是兩種不同的文明隔著汪洋大海仍產生了交流呢?嗯,不管何者為真,都很浪漫哪!
不過,在這趟行程快要結束時,又遇見何蒂卡爾非常相似的金字塔,正和我意!多少有點緣分吧。繞了全世界一圈,竟然又回到最初的起點,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啊。
2009-7-2122:09lpj
55活著的領悟(上)
我從越南抵達中國。
朝日本的方向不斷前進,來到以山水如畫而聞名的桂林。搭船順流而下,陶醉在當地的神秘世界後,我卻陷入不知該如何是好的苦惱中。
要是繼續北上的話,兩個月就能到上海,經由韓國就回到日本了。
可是,我還不想結束行程。這一帶的中國南方森林、田園風光,和日本或東南亞差不多,也沒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日復一日,我只是漫無目的地踩著自行車,沒有任何新鮮的感動。
“就這樣結束七年的旅程嗎?”
答案當然是不。
一路上,我胸中一直夢想著一幅風景,一想起就全身發燙。那一刻,是特別為我而存在的。
那就是我在西非看到的藍色樹林。
那時候,我連續幾天發燒、下痢,也很久沒洗過澡了,搖搖欲墜地騎著車,完全無法思考。那一刻看見的藍色樹林,讓我覺得是旅程中的一個高潮。我希望在旅程的最後,還能再有一次那樣強烈的觸動。
一直繚繞在我腦海中的,是絲路。我從羅馬沿著這條路線一路走來,但在中國的維吾爾自治區就脫離而往南走。若我搭乘飛機回那裡,改由自治區往東騎回日本,就可以完成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路線了。
而且,這段路大部分都穿過杳無人煙的沙漠,最適合在旅程最後不顧一切地踩著自行車。
不過,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我四年前在德國得了支氣管炎,現在變成慢性病,一到布滿塵埃的地方就會復發,絲路這種沙漠地帶對我的病情當然沒什麼好處。
此外,從桂林返回日本,再2500公里就能抵達終點,回到絲路的話,卻要6000公里。終點就在眼前了,路程卻一口氣增加兩倍以上,的確有點痛苦。
還有一個問題,飛到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烏魯木齊,機票要人民幣2010元,相當於三萬日元,可以買一千碗我常吃的餛飩麵,此時的我根本難以負擔。再者,絲路現在正是酷暑,白天的氣溫可能高到將近五十度。
付了一大筆錢,飛進灼熱煉獄,多騎兩倍以上路程,有比這更愚蠢的決定嗎?
“既然已經騎了這麼遠,還是算了吧……”
我的惰性悄悄地慫恿著。
可是……
若想要輕鬆、舒適的旅行,一開始就不該考慮自行車之旅吧。我就是想追求強烈的觸動,才開始這段旅程的。我追求的美學,就是《小拳王》的最後一幕:徹底燃燒殆盡,最後只剩下一把純白的灰燼……
“旅途的最後,還是非這樣不可吧。”
幾經掙扎,我顫抖著雙手,買下可以吃上三百盤迴鍋肉、青椒肉絲加麻婆豆腐的機票。
2009-7-2122:10lpj
活著的領悟(下)
在烏魯木齊機場下了飛機,沙漠氣候的乾燥空氣撫上我的肌膚。這觸感還真令人懷念,和之前東南亞或中國南方濕潤的空氣完全不同。
離開烏魯木齊,馬上就是未鋪面的破路,接連三天都是如此。大概沿路吸進不少沙塵,就如同我所擔心的,支氣管炎又發作了。
“可惡,和我料想的一樣,咳咳。早就想過不要來的……咳咳……”
一直咳個不停,痰也堵塞著。在支氣管炎發作的狀態下踩自行車,真是難受,體力也越來越衰弱了。
有一天。
放眼望去有一片沙漠,氣溫是四十四度,迎面不斷撲來如吹風機熱風般猛烈的逆風。
我犯了一個大錯。因為推算離下一個村落有140公里,車上只載了十公升水,但實際上根本不夠。逆風把前進的速度壓到最低,熱風又讓喉嚨刺痛不已,不管喝了多少水,沒過多久又渴了。這樣下去,在抵達下個村落之前,水就喝光了。
在酷熱和疲勞下,意識逐漸恍惚。最糟的情況就是拜託路過的車子幫忙,可我還是希望儘量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