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本頁旁註:鵩(音fú)
是教訓人的廢話,作者自行刪去一千字)是不是還要好好寫幾個字來看看呢?”
“不用那麼複雜吧?”
“你不是要做‘達人’嗎?”
“對呀!太上隱者的‘答人’,你不是會背嗎?”他說,表情非常認真。
據說有唐一代,在終南山修道不仕的真隱者沒有幾個,但是太上隱者算是一個,因為他連真實的姓名都沒有傳下來。那首《答人》詩是這樣的: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張容認為如果能夠不用上學,天天這樣睡大頭覺,生活就實在太幸福了。這一天我認識了他的另一個自我:“答人”。的確,那是一隻?#91;著眼睛看似十分瞌睡的小哈姆太郎。
“不要吵他,”我嘆口氣,扔下那本鬼畫符的作業簿,悄聲說,“能像‘答人’這樣幸福不容易。”
“是我彈琴給他聽,他才睡著的。”妹妹說。
第46節:留名(1)
27 留名
金埴,字苑孫,號鰥鰥子,浙江山陰人。他的祖上是明代仕宦之家,父親還幹過山東知縣。金埴自己也是一位詩人,功名不遂,終其一生不過就是個秀才,以館幕謀生,十分潦倒。但是從他所留下來的筆記《巾箱說》、《不下帶編》可以見出,他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最足以稱道的,是曾經應仇兆鰲之請,為仇氏所著的《杜詩詳註》做過文字聲韻方面的校訂工作。而所謂落寞以終,並非主觀上多麼侘傺不堪,反而有一種惹人惋惜的恬然。
由於先父在日常讀《杜詩》,也總是注意跟杜詩流傳相關的故實,我還在大學裡念書的時候,一日父子倆說起仇兆鰲注杜詩的點點滴滴,提到了這位連“掛名共同著作”的待遇都混不上的詩人,我帶著些訕笑的口吻,說金埴“老不得意,動輒抬出箋注杜詩的功德來說道,像是老太太數落家藏小古董。”先父卻從另一個角度對我說:“能夠埋頭在杜詩里做些小活兒,這樣的人,也算‘立言’了,有些及身可享的功德也未必能比得的。”
承這幾句庭訓,我對“埋名”二字有了不同的體會——早年從小說里見“隱姓埋名”,總覺得那是“俠士高人幹些劫富濟貧的勾當”所必須的掩護;要不,就是行止之間刻意放空身段,以免徒惹招搖之譏。可從未想過心懷坎壈、際遇蹭蹬,卻能埋頭在俗見的功利之外,為值得流傳的文字做些有益於後世讀者的服務——而且決計不會分潤到任何名聲。
在已經成年之後才能體會這種跟基本人格有關的道理,我自己是覺得太遲了的。總想:不論是不是出於悟性之淺,或者是出於根器之濁,自己不論做什麼,居然總要經過一再反思,才能洗滌乾淨那種“留名”的迷思,相對於做任何事都能夠勉力為之、義無反顧、不計較世人明白與否,而又能夠做得安然坦然,自己的境界就實在淺陋難堪、也往往自生煩惱了!
第47節:留名(2)
我的孩子入學之後,面對各式各樣的考試和評比,其情可以想見:一群才開蒙的娃娃,個個兒奮勇當先,似乎非爭勝不足以自安。於是,我的不安就更大了:他們在人格發展上是不是一方面能夠重視榮譽,一方面又能夠輕視虛名呢?這種關鍵性的矛盾如果在立跟腳之處沒有通明的認識,日後往往不落淺妄、即入虛矯,他們人生就十分辛苦了。
最近恰好遇上這麼個題目。太陽系行星的認定,有了新的標準。國際天文學會投票定案:冥王星從此除名,另以“侏儒行星”呼之。此舉令張容十分不滿,他再三再四地跟我抱怨:這樣做是不對的;投票不能決定“冥王星算不算”行星。我在前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分別問了他六次:為什麼他那麼相信冥王星必須“算是”一顆行星?既然投票行為不能決定客觀事實,我們只能說,這樣的投票所定義(或修正)的是人類的知識,所呈現的是人類認知的限制,於
本頁旁註:埴(音zhí) 侘傺(音chà’chì)壈(音lǎn) 蹭蹬(音cēng’dèng)
冥王星並無影響。我這當然也是老掉牙的調和之論,沒什麼深義。
張容卻堅持:“名稱是很重要的。如果說定義是人下的,可以投票就改變了,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再投一次票說冥王星的體積剛剛好就是最小的行星的標準呢?”
我差一點開玩笑說:“你一定是受了台灣人對“修憲”的熱中和執迷的影響,進一步影響了你對客觀知識的判准。”
但是他說得堅定極了:“我也覺得冥王星很小,沒什麼了不起,可是行星這個‘名’應該是有標準的。標準怎麼可以說改就改呢?”
我不懂天文物理,所學不足以教之,只好一再去請教我的朋友孫維新教授。但是我很慶幸我的孩子重視的不是行星之名,而是形成一個“名”的條件。
第48節:棋(1)
28 棋
孩子喜歡跟我下棋,但是不喜歡輸,更不喜歡看出來我讓他贏。所以跟孩子下棋,不需要有過人的棋力,但是一定得有過於棋力的智慧。我總覺得盡全力布局斗陣,並且在最後一刻弄得滿盤皆輸,其中機關簡直稱得上是一門藝術。
在旅行之中,遇到了長途飛行或者長途車程,很難以窗外美麗自然景觀讓孩子們感受百無聊賴之趣,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藉助於一方小小的鐵棋盤、三十二顆小小的鐵棋子——慢著,我並不是在跟孩子下棋,而是在重溫年幼之時跟父親手談的景象。往往是在晚飯過後,父親手裡還握著個馬克杯,裡頭是餐桌上喝剩的半杯高粱。總是他吆喝:“怎麼樣,走一盤兒罷?”
我的父親總是自稱“下的是一手臭棋”,但是就我記憶所及,除了初學的半年多我幾乎每戰必勝之外,往後近三十年間,哪怕是每每藉助於李天華的象棋殘譜,苦事研習,往往還是在轉瞬之間被殺得大敗,我好像沒有贏過他一盤。等我自己開始跟孩子下棋之後,才發現就連我先前的勝利都可以說是偷來的。
父親總仿佛在帶著我下棋的時候,說些另有懷抱的廢話。比方說,在強調“仕相全”之重要性的時候,會插上這麼一段:“士也好、仕也好,都是讀了書就去當官兒,官兒當到頂,不過就是個宰相。可是你看,在棋盤上,士就走五個點兒,一步踏不出宮門;相就走七個點兒,永遠過不了河。這是真可憐。”再比方說,一旦說起了用兵、用卒,忽地就會岔出棋盤外頭去:“你看,這小卒子,一頭朝前拱,拱一步就後悔一步,又少了一步回頭的機會。”甚至說到了車、馬、炮,也時常把玩著馬克杯,搖頭晃腦地說:“這些馬夫、車夫、炮夫都是技術人員,到了亂世,技術人員就比讀書人要顯本事了——你看,哪一個不是橫衝直撞、活蹦亂跳的?”
一晃眼四十年過去,我跟張容下棋的時候居然也很自然地會說些棋局、人生,甚至一時興起,聯想起什麼人際鬥爭的機關,也會喋喋不休地說上一大套,仿佛我的父親再一次借著我的嘴在跟我的兒子發表一番世事滄桑的感慨。有一回,張容像是忽然發現了什麼大道理似的跟我說:“你知道嗎?我發現棋盤上有一步棋永遠不會走。”
是教訓人的廢話,作者自行刪去一千字)是不是還要好好寫幾個字來看看呢?”
“不用那麼複雜吧?”
“你不是要做‘達人’嗎?”
“對呀!太上隱者的‘答人’,你不是會背嗎?”他說,表情非常認真。
據說有唐一代,在終南山修道不仕的真隱者沒有幾個,但是太上隱者算是一個,因為他連真實的姓名都沒有傳下來。那首《答人》詩是這樣的: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張容認為如果能夠不用上學,天天這樣睡大頭覺,生活就實在太幸福了。這一天我認識了他的另一個自我:“答人”。的確,那是一隻?#91;著眼睛看似十分瞌睡的小哈姆太郎。
“不要吵他,”我嘆口氣,扔下那本鬼畫符的作業簿,悄聲說,“能像‘答人’這樣幸福不容易。”
“是我彈琴給他聽,他才睡著的。”妹妹說。
第46節:留名(1)
27 留名
金埴,字苑孫,號鰥鰥子,浙江山陰人。他的祖上是明代仕宦之家,父親還幹過山東知縣。金埴自己也是一位詩人,功名不遂,終其一生不過就是個秀才,以館幕謀生,十分潦倒。但是從他所留下來的筆記《巾箱說》、《不下帶編》可以見出,他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最足以稱道的,是曾經應仇兆鰲之請,為仇氏所著的《杜詩詳註》做過文字聲韻方面的校訂工作。而所謂落寞以終,並非主觀上多麼侘傺不堪,反而有一種惹人惋惜的恬然。
由於先父在日常讀《杜詩》,也總是注意跟杜詩流傳相關的故實,我還在大學裡念書的時候,一日父子倆說起仇兆鰲注杜詩的點點滴滴,提到了這位連“掛名共同著作”的待遇都混不上的詩人,我帶著些訕笑的口吻,說金埴“老不得意,動輒抬出箋注杜詩的功德來說道,像是老太太數落家藏小古董。”先父卻從另一個角度對我說:“能夠埋頭在杜詩里做些小活兒,這樣的人,也算‘立言’了,有些及身可享的功德也未必能比得的。”
承這幾句庭訓,我對“埋名”二字有了不同的體會——早年從小說里見“隱姓埋名”,總覺得那是“俠士高人幹些劫富濟貧的勾當”所必須的掩護;要不,就是行止之間刻意放空身段,以免徒惹招搖之譏。可從未想過心懷坎壈、際遇蹭蹬,卻能埋頭在俗見的功利之外,為值得流傳的文字做些有益於後世讀者的服務——而且決計不會分潤到任何名聲。
在已經成年之後才能體會這種跟基本人格有關的道理,我自己是覺得太遲了的。總想:不論是不是出於悟性之淺,或者是出於根器之濁,自己不論做什麼,居然總要經過一再反思,才能洗滌乾淨那種“留名”的迷思,相對於做任何事都能夠勉力為之、義無反顧、不計較世人明白與否,而又能夠做得安然坦然,自己的境界就實在淺陋難堪、也往往自生煩惱了!
第47節:留名(2)
我的孩子入學之後,面對各式各樣的考試和評比,其情可以想見:一群才開蒙的娃娃,個個兒奮勇當先,似乎非爭勝不足以自安。於是,我的不安就更大了:他們在人格發展上是不是一方面能夠重視榮譽,一方面又能夠輕視虛名呢?這種關鍵性的矛盾如果在立跟腳之處沒有通明的認識,日後往往不落淺妄、即入虛矯,他們人生就十分辛苦了。
最近恰好遇上這麼個題目。太陽系行星的認定,有了新的標準。國際天文學會投票定案:冥王星從此除名,另以“侏儒行星”呼之。此舉令張容十分不滿,他再三再四地跟我抱怨:這樣做是不對的;投票不能決定“冥王星算不算”行星。我在前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分別問了他六次:為什麼他那麼相信冥王星必須“算是”一顆行星?既然投票行為不能決定客觀事實,我們只能說,這樣的投票所定義(或修正)的是人類的知識,所呈現的是人類認知的限制,於
本頁旁註:埴(音zhí) 侘傺(音chà’chì)壈(音lǎn) 蹭蹬(音cēng’dèng)
冥王星並無影響。我這當然也是老掉牙的調和之論,沒什麼深義。
張容卻堅持:“名稱是很重要的。如果說定義是人下的,可以投票就改變了,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再投一次票說冥王星的體積剛剛好就是最小的行星的標準呢?”
我差一點開玩笑說:“你一定是受了台灣人對“修憲”的熱中和執迷的影響,進一步影響了你對客觀知識的判准。”
但是他說得堅定極了:“我也覺得冥王星很小,沒什麼了不起,可是行星這個‘名’應該是有標準的。標準怎麼可以說改就改呢?”
我不懂天文物理,所學不足以教之,只好一再去請教我的朋友孫維新教授。但是我很慶幸我的孩子重視的不是行星之名,而是形成一個“名”的條件。
第48節:棋(1)
28 棋
孩子喜歡跟我下棋,但是不喜歡輸,更不喜歡看出來我讓他贏。所以跟孩子下棋,不需要有過人的棋力,但是一定得有過於棋力的智慧。我總覺得盡全力布局斗陣,並且在最後一刻弄得滿盤皆輸,其中機關簡直稱得上是一門藝術。
在旅行之中,遇到了長途飛行或者長途車程,很難以窗外美麗自然景觀讓孩子們感受百無聊賴之趣,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藉助於一方小小的鐵棋盤、三十二顆小小的鐵棋子——慢著,我並不是在跟孩子下棋,而是在重溫年幼之時跟父親手談的景象。往往是在晚飯過後,父親手裡還握著個馬克杯,裡頭是餐桌上喝剩的半杯高粱。總是他吆喝:“怎麼樣,走一盤兒罷?”
我的父親總是自稱“下的是一手臭棋”,但是就我記憶所及,除了初學的半年多我幾乎每戰必勝之外,往後近三十年間,哪怕是每每藉助於李天華的象棋殘譜,苦事研習,往往還是在轉瞬之間被殺得大敗,我好像沒有贏過他一盤。等我自己開始跟孩子下棋之後,才發現就連我先前的勝利都可以說是偷來的。
父親總仿佛在帶著我下棋的時候,說些另有懷抱的廢話。比方說,在強調“仕相全”之重要性的時候,會插上這麼一段:“士也好、仕也好,都是讀了書就去當官兒,官兒當到頂,不過就是個宰相。可是你看,在棋盤上,士就走五個點兒,一步踏不出宮門;相就走七個點兒,永遠過不了河。這是真可憐。”再比方說,一旦說起了用兵、用卒,忽地就會岔出棋盤外頭去:“你看,這小卒子,一頭朝前拱,拱一步就後悔一步,又少了一步回頭的機會。”甚至說到了車、馬、炮,也時常把玩著馬克杯,搖頭晃腦地說:“這些馬夫、車夫、炮夫都是技術人員,到了亂世,技術人員就比讀書人要顯本事了——你看,哪一個不是橫衝直撞、活蹦亂跳的?”
一晃眼四十年過去,我跟張容下棋的時候居然也很自然地會說些棋局、人生,甚至一時興起,聯想起什麼人際鬥爭的機關,也會喋喋不休地說上一大套,仿佛我的父親再一次借著我的嘴在跟我的兒子發表一番世事滄桑的感慨。有一回,張容像是忽然發現了什麼大道理似的跟我說:“你知道嗎?我發現棋盤上有一步棋永遠不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