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十七歲後才明白,那樣的季節只可能在當兵的歷史中出現一次。送別的歌聲只能表白虛張聲勢的情感,無法唱出何日準時相逢。送戰友,我絕望。在高原九月的暮光里,我的記憶一點不曾褪色。我絕望的是,儘管我手上擁有世界上一流的科學技術,但我已無法複製十七歲初冬的時光--我跟著老兵上車,我跟著老兵揮手,我跟著老兵流眼淚;我跟著老兵抽菸,我跟著老兵喝酒,我跟著老兵卻不是假裝的難過。當車笛一聲長鳴,我一個人躲到牆後,拒絕分離。我強忍著欲意奪眶的淚水,用冰冷表達了火熱,那樣的季節是拒絕複製的。
至今記得那個超期服役的涪陵老兵。他一年一年的申請超期服役,到了部隊實在沒有條件再留下他的時候,他便有些孩子氣地宣布:我並不圖留在部隊有個什麼好的發展,只喜歡這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當時沒想明白,現在感覺很簡單。一個家裡有著百萬資產的老兵圖的就是與部隊結下的感情,與五湖四海的兄弟走到一起來的情緣,與河流許下的山之盟,與雪山定下的海之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回到故鄉太寂寞了。老兵永遠是寂寞高手,尤其快要退役的老兵。同年入伍的戰友一個一個的分離,一年一年的減少,不帶一絲痕跡。在部隊呆得越久就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對於一個連隊的事情來說,不過如此。走的走,來的來,有的上了軍校,有的提了干,有的退了伍,有的結婚留在了駐地,有的去了別的連隊或機關,連隊的心事誰能懂?老兵落單的心情,新兵無法體會。老兵渴望相聚。唯一的藉口就是戰爭暴發,服預備役的兄弟不約而同地回來。但這種可能總是微乎其微。
我記得常常陪一位河北老兵去不遠的另一座軍營看他的同鄉。這是一個比老兵還老的老兵。老兵和老兵是在郵局投寄家書的時候認識的,風雨同舟,已經有了好幾年的友誼。難能可貴的是老兵每周都堅持請假去看望這個同鄉的老兵。老兵在連隊當文書,有剪報的愛好。大概因為那時的報紙珍貴,一般的人是得不到報紙可剪的。那位老兵雖然老,但他是連隊餵豬的,雖然也愛寫寫畫畫,但得不到報紙可剪。於是老兵把自己剪的報紙拿去給他看。每次見面大約個把小時,一方鄭重其事地剪報,另一方畢恭畢敬地將新剪下的文章遞過去,然後坐在白床單上,喝茶聊天,無主題變奏。說什麼從來不重要,話不投機,異鄉聽鄉音,關鍵是看這一點。有時候,聊天也是孤獨的一種消解。老兵害怕孤獨,同時也最能享受孤獨。會享受孤獨的老兵永遠是智者。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這些老兵的孤獨中,學到了許多隱忍的生活經驗,從他們的聊天中,明白了許多蹉跎歲月堆積的情感。
第108節:西藏的天堂時光(70)
十七歲的情感是一生的禪,只有當它們真正逝去時,我們才會感到心跳囂張的孤獨。我所憶念的十七朵蓮花盛開在一條河流之上的情感,今天已經成了遙遠的絕唱,時過境遷,在一個十七歲的列兵心裡,他只可能唱"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剌的玫瑰",怎懂"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的傷懷啊。是什麼摧毀了我們維繫戰友情感的條件,生活的節奏突然以跑的速度飛起來,老兵的孤獨成了一面流淚的鏡子,我無法再經典的審視自己內心隱藏十年之久的十七朵蓮花,槍管里流出的鏽水讓我在和平的孤獨中慢慢想起戰爭投下的陰影。
我在拉薩的這所軍營,目睹過五載老兵退伍。每一年和老兵分別,心裡都輕飄飄的難受。以至去年的那一次,我竟感覺那是一種表演的需要,於我什麼都無所謂。我挎著相機,穿行在退伍老兵的行列之中。誰也不願和我握手擁抱,因為他們幾乎和我沒有一點生活的感情,只把我當機關一個普普通通的辦事人員,只顧緊巴巴地抱成一團讓我為其拍照。我保證他們絕對拿不到照片,但我得擺好攝影師的姿勢,讓他們望著相機的臉,笑得比高原的陽光燦爛。因為這是別無選擇的事情,領導三令五申要我節約膠捲。
2005年的老兵退伍是在凌晨四點之後舉行軍旗告別儀式的。我在睡夢中被一陣軟綿綿的軍樂聲吹醒,撩開窗欞,看見昏黃的燈光下,操場邊一群吹軍樂的女兵凍得像霜打的蘿蔔。許多身著軍大衣的人在鑼鼓聲中跑動,然後是聲嘶力竭的尖叫,然後聽見東風車啟動,喇叭里傳來如同科教宣講的聲音。很快,我又蒙頭呼呼大睡。睡夢中,我像是在參加一場鄉村的葬禮,悲傷地睜開眼睛,看見窗外掉了一地的哈達,那些紅黃藍綠的標語在殘風中飛舞,紫外線以碎步的速度掠過被風撕爛的紙屑,像祝福,也像輓聯。
這與十七歲的離別差距何其之大?我想,一條河流的寬度是遠遠不足以比喻了。讓我再想想十七歲的離別情景--大家圍著一爐火不說話。擠在房間裡悶著,實在受不了就拿著日記本寫留言,寫彼此的聯繫方式、家庭住址。如果有人執意要說話,也是一些和分別無關的話題,想到哪裡扯到哪裡,海闊天空。老兵常常喜歡和我說話,還常常表揚我會說話,說我才十七歲,就知道天下那麼多事情,說我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早在還是一個無知的十七歲的新兵時,我就是一個喜歡和老兵聊天的人。我並不知道老兵們喜歡聽什麼,那時我從沒考慮過這些問題。一直以為自己對待感情的方式像珍藏蓮花,現在才知道那是因為源於老兵的孤獨和寂寞--
至今記得那個超期服役的涪陵老兵。他一年一年的申請超期服役,到了部隊實在沒有條件再留下他的時候,他便有些孩子氣地宣布:我並不圖留在部隊有個什麼好的發展,只喜歡這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當時沒想明白,現在感覺很簡單。一個家裡有著百萬資產的老兵圖的就是與部隊結下的感情,與五湖四海的兄弟走到一起來的情緣,與河流許下的山之盟,與雪山定下的海之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回到故鄉太寂寞了。老兵永遠是寂寞高手,尤其快要退役的老兵。同年入伍的戰友一個一個的分離,一年一年的減少,不帶一絲痕跡。在部隊呆得越久就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對於一個連隊的事情來說,不過如此。走的走,來的來,有的上了軍校,有的提了干,有的退了伍,有的結婚留在了駐地,有的去了別的連隊或機關,連隊的心事誰能懂?老兵落單的心情,新兵無法體會。老兵渴望相聚。唯一的藉口就是戰爭暴發,服預備役的兄弟不約而同地回來。但這種可能總是微乎其微。
我記得常常陪一位河北老兵去不遠的另一座軍營看他的同鄉。這是一個比老兵還老的老兵。老兵和老兵是在郵局投寄家書的時候認識的,風雨同舟,已經有了好幾年的友誼。難能可貴的是老兵每周都堅持請假去看望這個同鄉的老兵。老兵在連隊當文書,有剪報的愛好。大概因為那時的報紙珍貴,一般的人是得不到報紙可剪的。那位老兵雖然老,但他是連隊餵豬的,雖然也愛寫寫畫畫,但得不到報紙可剪。於是老兵把自己剪的報紙拿去給他看。每次見面大約個把小時,一方鄭重其事地剪報,另一方畢恭畢敬地將新剪下的文章遞過去,然後坐在白床單上,喝茶聊天,無主題變奏。說什麼從來不重要,話不投機,異鄉聽鄉音,關鍵是看這一點。有時候,聊天也是孤獨的一種消解。老兵害怕孤獨,同時也最能享受孤獨。會享受孤獨的老兵永遠是智者。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這些老兵的孤獨中,學到了許多隱忍的生活經驗,從他們的聊天中,明白了許多蹉跎歲月堆積的情感。
第108節:西藏的天堂時光(70)
十七歲的情感是一生的禪,只有當它們真正逝去時,我們才會感到心跳囂張的孤獨。我所憶念的十七朵蓮花盛開在一條河流之上的情感,今天已經成了遙遠的絕唱,時過境遷,在一個十七歲的列兵心裡,他只可能唱"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剌的玫瑰",怎懂"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的傷懷啊。是什麼摧毀了我們維繫戰友情感的條件,生活的節奏突然以跑的速度飛起來,老兵的孤獨成了一面流淚的鏡子,我無法再經典的審視自己內心隱藏十年之久的十七朵蓮花,槍管里流出的鏽水讓我在和平的孤獨中慢慢想起戰爭投下的陰影。
我在拉薩的這所軍營,目睹過五載老兵退伍。每一年和老兵分別,心裡都輕飄飄的難受。以至去年的那一次,我竟感覺那是一種表演的需要,於我什麼都無所謂。我挎著相機,穿行在退伍老兵的行列之中。誰也不願和我握手擁抱,因為他們幾乎和我沒有一點生活的感情,只把我當機關一個普普通通的辦事人員,只顧緊巴巴地抱成一團讓我為其拍照。我保證他們絕對拿不到照片,但我得擺好攝影師的姿勢,讓他們望著相機的臉,笑得比高原的陽光燦爛。因為這是別無選擇的事情,領導三令五申要我節約膠捲。
2005年的老兵退伍是在凌晨四點之後舉行軍旗告別儀式的。我在睡夢中被一陣軟綿綿的軍樂聲吹醒,撩開窗欞,看見昏黃的燈光下,操場邊一群吹軍樂的女兵凍得像霜打的蘿蔔。許多身著軍大衣的人在鑼鼓聲中跑動,然後是聲嘶力竭的尖叫,然後聽見東風車啟動,喇叭里傳來如同科教宣講的聲音。很快,我又蒙頭呼呼大睡。睡夢中,我像是在參加一場鄉村的葬禮,悲傷地睜開眼睛,看見窗外掉了一地的哈達,那些紅黃藍綠的標語在殘風中飛舞,紫外線以碎步的速度掠過被風撕爛的紙屑,像祝福,也像輓聯。
這與十七歲的離別差距何其之大?我想,一條河流的寬度是遠遠不足以比喻了。讓我再想想十七歲的離別情景--大家圍著一爐火不說話。擠在房間裡悶著,實在受不了就拿著日記本寫留言,寫彼此的聯繫方式、家庭住址。如果有人執意要說話,也是一些和分別無關的話題,想到哪裡扯到哪裡,海闊天空。老兵常常喜歡和我說話,還常常表揚我會說話,說我才十七歲,就知道天下那麼多事情,說我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早在還是一個無知的十七歲的新兵時,我就是一個喜歡和老兵聊天的人。我並不知道老兵們喜歡聽什麼,那時我從沒考慮過這些問題。一直以為自己對待感情的方式像珍藏蓮花,現在才知道那是因為源於老兵的孤獨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