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叔孫通笑道:“公不知也,非有我在,公等皆將不脫於虎口!”
正先身雖不足五尺,脾氣卻甚為火暴,大叫道:“死何足懼!我等食國之祿,忠國之事。今國有危難,理當秉公直諫,豈可只顧個人安危?”正先越說越怒,舉蠟燭火擲向叔孫通。叔孫通猝不及防,頭上狠狠挨了一記,卻也並不惱怒,意色自若,笑道:“先生用火攻,固出下策耳!”
正先愈怒,走近叔孫通,將他連人帶坐席一道高高舉起,然後摜擲在地。叔孫通從地上慢慢爬起,依然風度不改,徐徐振衣理冠,坐定之後,悠悠對正先說道:“我有雅量,不和你一般見識。”
正先更怒,拔劍便要格殺叔孫通。叔孫通見正先是來真的,再也顧不得雅量,倉皇遁去,再不敢在咸陽多作停留,一直逃回故鄉薛地。後來叔孫通先後事奉項梁、楚懷王、項羽,最終歸於劉邦,為漢制定禮儀,先後拜為太常、太子太傅,倒也一生功德圓滿。
正先還劍入鞘,仰首痛飲三杯,環視諸博士,慷慨言道:“國事如此,全因閹人趙高而起。諸公且稍候,待我取趙高人頭,與諸公下酒。”
諸博士多為讀書人,哪裡見過這樣的鐵血場景,盡皆驚慌失色,不知所措。
正先奪門而去,趁著酒興,仗劍急行。正逢趙高從咸陽宮中出來。此時的趙高自知樹敵太多,每次出入都格外戒備,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車而趨。只要其中有一樣沒準備好,趙高就不會也不敢出門。
護衛甲士見到正先,也不提防。正先那么小的個子,任誰也不會想到他會是做刺客來的。正先只說有急事相告郎中令,護衛甲士放他過去。
正先近到趙高跟前,趙高正待相問,正先已是拔劍便刺。趙高身高臂長,勇力絕倫,一把抓住正先手腕,用力一捏。正先手腕碎裂,再也無力持劍,劍墜於地。
正先見行刺不成,破口痛罵。
趙高笑道:“嘻!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於我。嘻!加兵刃不成,又敢加惡語於我。”趙高說笑著,一邊順勢將正先揪翻在地,手握正先之發,以其頭撞地,直撞得正先頭破血流,昏迷不醒。
就這麼一會兒工夫,便聚集了數百位看熱鬧的人,一時之間,圍者如堵。趙高見有了觀眾,越發興奮,起了炫耀之意,於是倒執正先雙腿,高舉過頂,便欲將正先分屍,一撕兩半。
觀眾屏住呼吸,既滿懷恐懼,又暗暗興奮。
趙高卻又改變主意,將正先扔回地上,命人找來繩索,一頭捆住正先,另一頭拴在馬車之上,然後策馬揚鞭,招搖過市。
就這樣,正先被活活在地上拖死。在他身後是一道漫長的血痕,蜿蜒彎曲,穿街過巷,直抵咸陽宮前,離皇帝胡亥只不過一兩里地的距離。
【2.李斯最後的反擊】
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刺殺,卻雷聲大,雨點小,無驚也無險。趙高回府之後,只感覺意猶未盡,索性召來一個心腹,交給他一把劍,指著自己的肚子,道:“刺我。”
心腹大駭,不知趙高是何用意,堅決不肯。
趙高不悅道:“叫你刺,你便刺。”
心腹嚇得撲通跪倒,道:“微臣不敢,求老爺饒過微臣。”
趙高道:“不用怕,你只管刺。我非但不來怪你,反而重重有賞。”
心腹壯著膽子,道:“那我可刺了。”說著,提劍慢慢向趙高的肚子戳去。
趙高大怒,道:“你就不能痛快些!”
心腹滿頭大汗,只能將心一橫,把眼一閉,一劍刺出。
趙高巋然不動。一劍入腹,如穿敗革。趙高大痛,上躥下跳,嗷嗷怪叫,大叫道:“你還真下得了手。”說完拔出劍來,一劍砍下心腹的頭顱,然後喚醫官前來護理不提。
且說正先之死,而且是這般摧殘式的死法,令得朝野震動,人人自危。趙高的威勢也由此更加膨脹,再也無人敢和他直接叫板。
李斯聞到了血腥氣息,越發不安起來。不幾日,又接到長子李由從三川發來的家書。書中抱怨道,朝廷派來使者監軍,害得他不得自由。
朝廷派使者監視李由,這事李斯並不知情。看來一定是趙高瞞著他在搗鬼,其目的再明顯不過,那就是要尋找和搜集李由通敵的罪證。
李斯本以為他和趙高已經取得共識,對李由三川縱敵之事既往不咎。沒想到,趙高轉身便已變臉,要拿李由來大做文章。李由並未通敵,這點李斯很清楚。但李斯更清楚,罪證這東西,說無就無,說有就有,實在找不到,也大可以妄加捏造。
一旦趙高尋找到或捏造出李由通敵的罪證,將足以置李斯全家於死地。事已至此,李斯不得不反擊。
可惜的是,李斯已經錯過了時機。趙高的緊逼,加上他自己的配合,已經使得他的實力大打折扣。如今的他已經無力發起武鬥,只能選擇文斗。
於是,趁著胡亥駕臨甘泉宮遊玩戲耍,而趙高又不在胡亥身邊,李斯借著夜色的掩護,輕車簡從,秘密來到甘泉宮求見。
胡亥照例拒絕見面。幸好李斯有兩手準備,取出早已寫就的奏章,命宦官轉達。
奏章如是寫道:“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於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於庭,即弒簡公於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
李斯的奏章已經不屑於最起碼的掩飾,而是直接對趙高指名道姓,直指他有謀反作亂之意。胡亥對趙高信任有加,容不得別人說趙高的壞話,於是宣李斯進見,質問道:“何哉?趙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潔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胡亥的話說得很重,意思也很明白:你李斯年紀大了,也沒幾天好活了,幫不上我什麼忙。我不信任趙高,還能信任誰呢?
如此看來,在胡亥心中,只等李斯一死,便將馬上安排趙高接李斯的班。趙高時為郎中令,已經可以無法無天,肆意妄為。如果再讓他做了丞相,名正言順地掌握朝政大權,後果將更是無法設想。
李斯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大聲爭辯道:“不然。趙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胡亥打斷李斯,道:“丞相無須再言,朕不愛聽這些。”說完拂袖而起,便欲離去。
正先身雖不足五尺,脾氣卻甚為火暴,大叫道:“死何足懼!我等食國之祿,忠國之事。今國有危難,理當秉公直諫,豈可只顧個人安危?”正先越說越怒,舉蠟燭火擲向叔孫通。叔孫通猝不及防,頭上狠狠挨了一記,卻也並不惱怒,意色自若,笑道:“先生用火攻,固出下策耳!”
正先愈怒,走近叔孫通,將他連人帶坐席一道高高舉起,然後摜擲在地。叔孫通從地上慢慢爬起,依然風度不改,徐徐振衣理冠,坐定之後,悠悠對正先說道:“我有雅量,不和你一般見識。”
正先更怒,拔劍便要格殺叔孫通。叔孫通見正先是來真的,再也顧不得雅量,倉皇遁去,再不敢在咸陽多作停留,一直逃回故鄉薛地。後來叔孫通先後事奉項梁、楚懷王、項羽,最終歸於劉邦,為漢制定禮儀,先後拜為太常、太子太傅,倒也一生功德圓滿。
正先還劍入鞘,仰首痛飲三杯,環視諸博士,慷慨言道:“國事如此,全因閹人趙高而起。諸公且稍候,待我取趙高人頭,與諸公下酒。”
諸博士多為讀書人,哪裡見過這樣的鐵血場景,盡皆驚慌失色,不知所措。
正先奪門而去,趁著酒興,仗劍急行。正逢趙高從咸陽宮中出來。此時的趙高自知樹敵太多,每次出入都格外戒備,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車而趨。只要其中有一樣沒準備好,趙高就不會也不敢出門。
護衛甲士見到正先,也不提防。正先那么小的個子,任誰也不會想到他會是做刺客來的。正先只說有急事相告郎中令,護衛甲士放他過去。
正先近到趙高跟前,趙高正待相問,正先已是拔劍便刺。趙高身高臂長,勇力絕倫,一把抓住正先手腕,用力一捏。正先手腕碎裂,再也無力持劍,劍墜於地。
正先見行刺不成,破口痛罵。
趙高笑道:“嘻!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於我。嘻!加兵刃不成,又敢加惡語於我。”趙高說笑著,一邊順勢將正先揪翻在地,手握正先之發,以其頭撞地,直撞得正先頭破血流,昏迷不醒。
就這麼一會兒工夫,便聚集了數百位看熱鬧的人,一時之間,圍者如堵。趙高見有了觀眾,越發興奮,起了炫耀之意,於是倒執正先雙腿,高舉過頂,便欲將正先分屍,一撕兩半。
觀眾屏住呼吸,既滿懷恐懼,又暗暗興奮。
趙高卻又改變主意,將正先扔回地上,命人找來繩索,一頭捆住正先,另一頭拴在馬車之上,然後策馬揚鞭,招搖過市。
就這樣,正先被活活在地上拖死。在他身後是一道漫長的血痕,蜿蜒彎曲,穿街過巷,直抵咸陽宮前,離皇帝胡亥只不過一兩里地的距離。
【2.李斯最後的反擊】
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刺殺,卻雷聲大,雨點小,無驚也無險。趙高回府之後,只感覺意猶未盡,索性召來一個心腹,交給他一把劍,指著自己的肚子,道:“刺我。”
心腹大駭,不知趙高是何用意,堅決不肯。
趙高不悅道:“叫你刺,你便刺。”
心腹嚇得撲通跪倒,道:“微臣不敢,求老爺饒過微臣。”
趙高道:“不用怕,你只管刺。我非但不來怪你,反而重重有賞。”
心腹壯著膽子,道:“那我可刺了。”說著,提劍慢慢向趙高的肚子戳去。
趙高大怒,道:“你就不能痛快些!”
心腹滿頭大汗,只能將心一橫,把眼一閉,一劍刺出。
趙高巋然不動。一劍入腹,如穿敗革。趙高大痛,上躥下跳,嗷嗷怪叫,大叫道:“你還真下得了手。”說完拔出劍來,一劍砍下心腹的頭顱,然後喚醫官前來護理不提。
且說正先之死,而且是這般摧殘式的死法,令得朝野震動,人人自危。趙高的威勢也由此更加膨脹,再也無人敢和他直接叫板。
李斯聞到了血腥氣息,越發不安起來。不幾日,又接到長子李由從三川發來的家書。書中抱怨道,朝廷派來使者監軍,害得他不得自由。
朝廷派使者監視李由,這事李斯並不知情。看來一定是趙高瞞著他在搗鬼,其目的再明顯不過,那就是要尋找和搜集李由通敵的罪證。
李斯本以為他和趙高已經取得共識,對李由三川縱敵之事既往不咎。沒想到,趙高轉身便已變臉,要拿李由來大做文章。李由並未通敵,這點李斯很清楚。但李斯更清楚,罪證這東西,說無就無,說有就有,實在找不到,也大可以妄加捏造。
一旦趙高尋找到或捏造出李由通敵的罪證,將足以置李斯全家於死地。事已至此,李斯不得不反擊。
可惜的是,李斯已經錯過了時機。趙高的緊逼,加上他自己的配合,已經使得他的實力大打折扣。如今的他已經無力發起武鬥,只能選擇文斗。
於是,趁著胡亥駕臨甘泉宮遊玩戲耍,而趙高又不在胡亥身邊,李斯借著夜色的掩護,輕車簡從,秘密來到甘泉宮求見。
胡亥照例拒絕見面。幸好李斯有兩手準備,取出早已寫就的奏章,命宦官轉達。
奏章如是寫道:“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於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於庭,即弒簡公於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
李斯的奏章已經不屑於最起碼的掩飾,而是直接對趙高指名道姓,直指他有謀反作亂之意。胡亥對趙高信任有加,容不得別人說趙高的壞話,於是宣李斯進見,質問道:“何哉?趙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潔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胡亥的話說得很重,意思也很明白:你李斯年紀大了,也沒幾天好活了,幫不上我什麼忙。我不信任趙高,還能信任誰呢?
如此看來,在胡亥心中,只等李斯一死,便將馬上安排趙高接李斯的班。趙高時為郎中令,已經可以無法無天,肆意妄為。如果再讓他做了丞相,名正言順地掌握朝政大權,後果將更是無法設想。
李斯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大聲爭辯道:“不然。趙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胡亥打斷李斯,道:“丞相無須再言,朕不愛聽這些。”說完拂袖而起,便欲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