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那邊我南下廣東,去聯繫工廠。
說實話,店面租下來後,我並沒有想好是以接外貿訂單為主,還是以供貨給國內的散客為主,我也沒辦法知道,總之,走一步算一步,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業務開展順利就成。我心裡清楚,這個過程會有點漫長。一個產品的成熟,過程的漫長是必然的,我有信心讓這個產品成熟起來,從生產到銷售都日趨完善。
在廣東的事辦得很順利,供貨方因為多個檔口銷售他們的產品,沒有不樂意的。我大致上看了看他們的樣品間,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些樣品,以及部分少量的存貨。廠家也很客氣,指定了一個業務員,讓我以後業務上的事儘管找他。
既然一切OK,我就匆匆忙忙趕回了義烏。樣品走的是貨運,只是比人稍遲一天。
樣品到了之後,小梅將店面簡單裝修完畢,看店的小女孩也從車間挑出來了。於是,我們馬不停蹄地將樣品全部上架,上完架,又拍成圖片整理目錄,編上號及價格交到看店的小女孩手上。
小女孩沒看過店,不懂行,頭幾天,我基本上都在店中。一方面是教小女孩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報價、接單,另一方面,我也是在了解扣頭市場的大體情況。
一個月下來,店面中的生意不好不壞,與我預期中的差不多。沒有接到大的訂單,都是出廣東廠家的產品。因為訂單量小,我們自己開模不划算,不如讓給廣東廠家生產,這樣少賺點。其間,也有客人拿來樣品,想開模生產,但因為各種原因而未達成協議。我想,不急,只要繼續下去,遇上大訂單是遲早的事,因為客人是越做越多的。
過了三個多月,小梅的客人返單了。這下,我們沒有再找原先的那家溫州工廠,而是直接自己生產了。模具現成的,工藝也是熟悉的,做起來不費事,順利出單也在情理當中。小梅看貨出得很順利,笑著對我說:“哥,這次你又走對了,上扣頭生產線非常正確,我和林月以後多找些這方面的訂單給你。”
我故作謙虛地說:“現在還沒賺什麼錢,等在皮帶扣頭上賺到了大把大把的錢才能算成功哦。”
小梅說:“從店面上逐步提高的業務量來說,應該是能賺大錢的,但是,哥,我覺得,我們也要出些新款,這樣有利於開發市場。”
我覺得小梅的話不無道理,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如何開發新款,開發什麼樣的新款才適合市場需求。於是我便問小梅:“開發新款是可以的,但圖案不好把握,不知哪些圖案會受歡迎。”
小梅略作沉思說:“這倒也是,但話又說回來,我們可以慢慢地陸續開發一些,投入不大,圖案可以在以往的基礎上改動和變化,反正大家都是在互仿。”
我說:“行,這樣吧,我們招個懂行的設計師來如何?”
小梅擔憂地說:“好用的設計師可能難找。”
我說:“反正我們又不急,慢慢招,有合適的就用,沒適合的就暫時不批量開發便是了。”
小梅點點頭,表示贊成我的意見。
第九十一章 日進斗金的日子
無論是工藝,還是市場,都是在緩步前行中壯大起來的,以前的我有些急功近利,看不透這一點,所以跌跌撞撞是在所難免的。現在的我,相對成熟了好多,不再那麼看重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了。
在皮帶扣頭的業務量逐步穩定與上升後,我斷掉了與市場店面上拉鏈頭的合作關係。斷掉這種合作關係我想是遲早的事,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企業要健康有序地發展,不能受外境太多因素的制約。與市場長期合作沒有理想的結果,只能暫時解決生產上的問題而已。
前期與市場的合作又是必然的,雖說有很多不理想之處,但也還是有可取之處。總的來說,它是生產需要,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過程。就像現在與廣東工廠合作,銷售他們產的皮帶扣頭也是一個過程,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方便很多事情,也使得自己在工藝與市場雙要素上不會太窘迫,有時間,有規律,從容不迫地去規劃發展。到一定的時間就可以中斷這種合作關係,完完全全地走自己的路,自主生產與銷售。
當徹底中斷與廣東工廠合作的日子到來後,可以說,就是日進斗金的日子了……企業就像發酵的饅頭一般,越蒸越大……
不久之後,我和小梅共同努力就拿下了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大客人,平均每月都有幾十萬的訂單在生產,光是這兩個大客人,我們就獲利三百多萬元。加上其他客人,我們的總資產幾千萬元了,這是個很驕人的成績。我開心時就對小梅說,這就是我所期待的,雖然這還不是最終結果,還在努力上升中,但這結果能讓我們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這成功的一切說來輕巧,好像很運氣,其實不然,是思變的結果。樹挪死,人挪活,我們就是需要不定期地挪挪,從這挪到那,看似只有一步之遠,往往這一小小的思變就是巨大的財富。
工廠很快又提升了一個檔次,一切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生產著。於球也慢慢適應了義烏式工廠的作風,不再好高騖遠地尋找新進的管理理念。我沒有讓於球當廠長,我知道於球要當一個真正合格的廠長,其路還很長,路漫漫兮,讓他再修修吧。
但於球遲早要當廠長,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我也在逐步地把於球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先學著管理整個車間的生產進度,安排生產計劃。但只是這兩項,平日的工廠管理工作我還沒讓他插手過問,因為時候未到,怕引起劉水與吳培林的不滿,造成管理層的不和。
對於我這樣的安排,於球也沒什麼意見,再說了,即使他有意見我也會想辦法說服他,必須一步步讓他更成熟起來,知道作為一家工廠的最高管理者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目前而言,他還挑不動這副擔子,強行挑起就會傷著自己。一切要水到渠成才行,才穩妥。
於球的工作,整體來說是不錯的,細緻而考慮周全,我比較滿意。我以為於球就會這麼穩穩噹噹地發展下去了,豈不知這老同學給我整了一出不大不小的風波出來。
那天,於球突然向我提出要辭職。
於球的這個舉動著實嚇了我一跳,太平白無故了!於球辭職的理由是家裡母親要他回去。這個理由哄小孩子都不靈,何況是哄我?幹得好好的,他母親又不傻,會阻止兒子的發展?
我對於球說:“老同學,我們就不玩這虛的了,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別玩這套虛的。”
於球目光躲閃著,說:“真的沒玩虛的,我是想回老家去。”
“你回老家能幹什麼?”
“不知道,回去再說了。”
“既然都不知道要幹什麼,為什麼不留下來在我這發展?是不是嫌工資低了?”
“當然不是,我知道自己超能力享受待遇了。”
“你真不慡快,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痛快點,是為什麼?”
說實話,店面租下來後,我並沒有想好是以接外貿訂單為主,還是以供貨給國內的散客為主,我也沒辦法知道,總之,走一步算一步,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業務開展順利就成。我心裡清楚,這個過程會有點漫長。一個產品的成熟,過程的漫長是必然的,我有信心讓這個產品成熟起來,從生產到銷售都日趨完善。
在廣東的事辦得很順利,供貨方因為多個檔口銷售他們的產品,沒有不樂意的。我大致上看了看他們的樣品間,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些樣品,以及部分少量的存貨。廠家也很客氣,指定了一個業務員,讓我以後業務上的事儘管找他。
既然一切OK,我就匆匆忙忙趕回了義烏。樣品走的是貨運,只是比人稍遲一天。
樣品到了之後,小梅將店面簡單裝修完畢,看店的小女孩也從車間挑出來了。於是,我們馬不停蹄地將樣品全部上架,上完架,又拍成圖片整理目錄,編上號及價格交到看店的小女孩手上。
小女孩沒看過店,不懂行,頭幾天,我基本上都在店中。一方面是教小女孩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報價、接單,另一方面,我也是在了解扣頭市場的大體情況。
一個月下來,店面中的生意不好不壞,與我預期中的差不多。沒有接到大的訂單,都是出廣東廠家的產品。因為訂單量小,我們自己開模不划算,不如讓給廣東廠家生產,這樣少賺點。其間,也有客人拿來樣品,想開模生產,但因為各種原因而未達成協議。我想,不急,只要繼續下去,遇上大訂單是遲早的事,因為客人是越做越多的。
過了三個多月,小梅的客人返單了。這下,我們沒有再找原先的那家溫州工廠,而是直接自己生產了。模具現成的,工藝也是熟悉的,做起來不費事,順利出單也在情理當中。小梅看貨出得很順利,笑著對我說:“哥,這次你又走對了,上扣頭生產線非常正確,我和林月以後多找些這方面的訂單給你。”
我故作謙虛地說:“現在還沒賺什麼錢,等在皮帶扣頭上賺到了大把大把的錢才能算成功哦。”
小梅說:“從店面上逐步提高的業務量來說,應該是能賺大錢的,但是,哥,我覺得,我們也要出些新款,這樣有利於開發市場。”
我覺得小梅的話不無道理,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如何開發新款,開發什麼樣的新款才適合市場需求。於是我便問小梅:“開發新款是可以的,但圖案不好把握,不知哪些圖案會受歡迎。”
小梅略作沉思說:“這倒也是,但話又說回來,我們可以慢慢地陸續開發一些,投入不大,圖案可以在以往的基礎上改動和變化,反正大家都是在互仿。”
我說:“行,這樣吧,我們招個懂行的設計師來如何?”
小梅擔憂地說:“好用的設計師可能難找。”
我說:“反正我們又不急,慢慢招,有合適的就用,沒適合的就暫時不批量開發便是了。”
小梅點點頭,表示贊成我的意見。
第九十一章 日進斗金的日子
無論是工藝,還是市場,都是在緩步前行中壯大起來的,以前的我有些急功近利,看不透這一點,所以跌跌撞撞是在所難免的。現在的我,相對成熟了好多,不再那麼看重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了。
在皮帶扣頭的業務量逐步穩定與上升後,我斷掉了與市場店面上拉鏈頭的合作關係。斷掉這種合作關係我想是遲早的事,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企業要健康有序地發展,不能受外境太多因素的制約。與市場長期合作沒有理想的結果,只能暫時解決生產上的問題而已。
前期與市場的合作又是必然的,雖說有很多不理想之處,但也還是有可取之處。總的來說,它是生產需要,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過程。就像現在與廣東工廠合作,銷售他們產的皮帶扣頭也是一個過程,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方便很多事情,也使得自己在工藝與市場雙要素上不會太窘迫,有時間,有規律,從容不迫地去規劃發展。到一定的時間就可以中斷這種合作關係,完完全全地走自己的路,自主生產與銷售。
當徹底中斷與廣東工廠合作的日子到來後,可以說,就是日進斗金的日子了……企業就像發酵的饅頭一般,越蒸越大……
不久之後,我和小梅共同努力就拿下了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大客人,平均每月都有幾十萬的訂單在生產,光是這兩個大客人,我們就獲利三百多萬元。加上其他客人,我們的總資產幾千萬元了,這是個很驕人的成績。我開心時就對小梅說,這就是我所期待的,雖然這還不是最終結果,還在努力上升中,但這結果能讓我們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這成功的一切說來輕巧,好像很運氣,其實不然,是思變的結果。樹挪死,人挪活,我們就是需要不定期地挪挪,從這挪到那,看似只有一步之遠,往往這一小小的思變就是巨大的財富。
工廠很快又提升了一個檔次,一切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生產著。於球也慢慢適應了義烏式工廠的作風,不再好高騖遠地尋找新進的管理理念。我沒有讓於球當廠長,我知道於球要當一個真正合格的廠長,其路還很長,路漫漫兮,讓他再修修吧。
但於球遲早要當廠長,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我也在逐步地把於球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先學著管理整個車間的生產進度,安排生產計劃。但只是這兩項,平日的工廠管理工作我還沒讓他插手過問,因為時候未到,怕引起劉水與吳培林的不滿,造成管理層的不和。
對於我這樣的安排,於球也沒什麼意見,再說了,即使他有意見我也會想辦法說服他,必須一步步讓他更成熟起來,知道作為一家工廠的最高管理者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目前而言,他還挑不動這副擔子,強行挑起就會傷著自己。一切要水到渠成才行,才穩妥。
於球的工作,整體來說是不錯的,細緻而考慮周全,我比較滿意。我以為於球就會這麼穩穩噹噹地發展下去了,豈不知這老同學給我整了一出不大不小的風波出來。
那天,於球突然向我提出要辭職。
於球的這個舉動著實嚇了我一跳,太平白無故了!於球辭職的理由是家裡母親要他回去。這個理由哄小孩子都不靈,何況是哄我?幹得好好的,他母親又不傻,會阻止兒子的發展?
我對於球說:“老同學,我們就不玩這虛的了,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別玩這套虛的。”
於球目光躲閃著,說:“真的沒玩虛的,我是想回老家去。”
“你回老家能幹什麼?”
“不知道,回去再說了。”
“既然都不知道要幹什麼,為什麼不留下來在我這發展?是不是嫌工資低了?”
“當然不是,我知道自己超能力享受待遇了。”
“你真不慡快,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痛快點,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