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蝦有蝦路,鱉有鱉道!

  這是我母親那輩人聊天的口頭禪。

  我把自己定位為非蝦即鱉,無論是路還是道,都是再折騰一條或是幾條出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句話說明了機會這東西如曇花一現,稍縱即失。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Louis Pasteur說:“插nce favors only the prepared mind.”(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什麼叫有準備?我的理解就是你已經在想了,不只一次想,而且是非常想,苦苦想,想得夜不能寐的程度!我就是這樣,想得很苦很苦,苦思冥想著如何去突破。如此這般,機會來了我能放過嗎?換成任何人都不肯輕易放過的。

  小梅的一個客人需要採購一批皮帶扣頭,一開始就是小梅她自己開車去的皮帶市場找的樣品,採樣、出樣都很順利,到出大貨時麻煩了,根據合同上的貨期,供貨方根本供不出貨。但客人的貨期是不能改的,緊逼之下,店主才說了實話,他沒有工廠,貨是溫州工廠提供的,工廠那邊交不了貨,他也沒辦法。

  既然如此,那就換家工廠生產,可是店主死活不肯退定金,一副蠻不講理的態度。小梅一個女孩子家拿他根本就沒有辦法。

  小梅回來同我說之後,我也覺得這事太棘手,關鍵問題不是退定金,而是要貨。貨趕不出來,按道理是供貨方的錯,既然趕不出來貨就不應該簽供貨合同。這是表面上的道理,實質上,工廠肯定也真有難處,哪個工廠不想按期交貨呢?交不了貨的理由(或者叫原因)總有千萬種,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無能為力,因為是別人的工廠,不是自己的工廠。這麼想著,我就突然想到何不自己來生產扣頭?

  據我所知,皮帶扣頭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傳統的鐵製品。

  二是不鏽鋼製品。

  三是花樣多式的合金製品。

  四是時尚的塑料製品。

  當然還有木頭的,象牙的等等,那些非常見類型就不多述了。

  小梅採購的是第三種,合金制的。合金制的扣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花色複雜的翻砂件,另一種是工藝簡潔美觀的壓鑄件。這兩種工藝通常都是鋅合金製成。

  平時因為各忙各的,小梅的好多單子從打樣到出貨,我都不過手。因為這次出貨遇到了麻煩,所以我特地看了看小梅的出貨樣品,是壓鑄工藝。我做的正是壓鑄工藝的產品,為什麼還要到外面去採購?

  這麼想著,我的眼前就突然一亮,覺得上扣頭是個好項目,市場需求量非常大。我想,不管男男女女,人人都需要皮帶。

  想到這裡,我覺得小梅單子的麻煩事已經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了,大事是我要上扣頭生產線!

  我把想法與小梅一商量,小梅反問我說:“哥,你這樣可以嗎?”

  我說:“可不可以我說了不算,把吳培林找來一問便知。”

  吳培林到了辦公室後仔細看了看那幾款扣頭,說:“沒問題,絕對能生產!”

  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沒理由再等,立即去模具店開模自己生產。決定了就立即行動,時機不等人。就以小梅的單子為起跳板,爭取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走得順順噹噹的。

  這邊想好了怎麼辦,怎麼發展,那邊單子的事情,小梅也迎刃而解了。

  我和小梅一道去的皮帶市場,找到了店主之後我就開門見山地問他在貨期內能交多少貨?店主說,最多一半。

  我說,那好,另一半我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們改一下合同,把訂貨量改成一半。

  店主聽我這麼說,很開心,感覺一塊心病落地了,所以很痛快地與我改簽了訂貨合同。這種解決方式雙方皆大歡喜,沒有理由不支持。

  做外貿訂單經常如此,碰到類似的問題,十有八九到最後都得解決,難的易的,結果只有一個,想辦法解決。如果光是牢騷滿腹是沒用的。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提倡的,作為一個生意人,要不停地開動腦筋,不停地去想,想得越透越好。想到最後就會逼出一條路來,不管是平坦大道還是荊棘之途,總歸有條路讓你從困境走出來。

  接下來,就是解決細節上的問題。

  第九十章 碰見問題上市場!市場才是唯一出真理的地方

  因為是相同的工藝,只是產品大類不同,所以,在模具開出來之後,我這邊的生產沒遇到任何問題,生產、出貨,相當順利,只是小梅未能如期交貨,與客人周旋了些日子,好在也順利把貨出掉了。

  出完貨,我就得考慮如何進一步從事扣頭的生產事宜。

  沒有訂單如何生產?我同自己說,切不可盲目性投資模具再生產出一倉庫的庫存產品出來。吃一塹長一智,何況我何止吃一塹,N塹之後如果還我行我素,我就不是在折騰,而是個徹頭徹尾的敗家子了。

  又遇到了新問題,如何解決?

  不是神仙,我憑空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老路子,上市場!市場才是唯一出真理的地方。我在皮帶市場逛了幾天,看了看那些成功企業的扣頭花樣與款式,也摸了摸店主的經營之道,總算是心裡有了些底子。

  我對小梅說:“小梅,我想下廣東一次。”

  小梅問:“去廣東幹嗎?”

  我說:“我想去廣東聯繫一個廠家,銷售他們的皮帶扣頭。”

  小梅不解地問:“我們不是自己要生產扣頭嗎,為什麼還要銷售別人的產品?”

  我說:“我們現在大規模生產扣頭還不實際,一是無樣品,二是無客源。”

  小梅點了點頭說:“哥,我懂了,你想邊銷邊生產,慢慢成為自己的產品。”

  我誇獎小梅說:“聰明!”

  小梅說:“先別夸,有個問題我還不理解,市場上的扣頭八成以上都是溫州和義烏產的,你為什麼要去廣東找貨源?”

  我說:“一是廣東遠些,廠家不易發現我們也是廠家;二是,廣東的產品質量更佳,想長期從事這行,產品質量不能不過關,如果跟著溫州工廠屁股後面走,路子不一定能走得多寬。企業發展的趨勢是產品質量越來越高,這個大趨勢是不可改變的。打個比方說吧,廣東貨為什麼比義烏和溫州貨的質量要好些,因為他們起步得早些,已經認識到質量的危機感,所以他們一直在改善產品質量與發展工藝。”

  小梅又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我的看法。

  我繼續說:“在下廣東之前,還有一件大事要辦。”

  小梅問:“什麼大事?”

  我說:“租個店面。”

  小梅皺了一下眉頭說:“店面很貴的。”

  我微笑了一下說:“我問過了,皮帶市場的店面並不貴得離譜,先租間小的試試。”

  小梅想了想說:“老規矩,哥,我相信你的眼光,聽你的。”

  達成共識,我就真的在皮帶市場租了間店面,著手準備開張。這邊小梅一邊在車間物色腦袋瓜子比較靈光的女孩子去店面看店,一邊找人將店面簡單地裝修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