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就痛痛快快玩一玩再說吧!長長銳氣好幹事!”

  “行!”兩個朋友和往日一樣又尋歡作樂起來。

  鮑威爾租來了兩頭毛驢,他們騎著毛驢四處漫遊,靜心看波恩的美景,縱情談方長來日……

  驢背上一陣漫遊後又是一陣飛跑——散發出一身熱氣,使盡一身使不完的勁。

  鮑威爾給弟弟埃德加爾寫信說:

  “卡爾,現在又來到這裡,最近我和他到處縱情漫遊,為的是再次享受一下所有的美景。這次旅遊真是妙不可言,我們又像往常一樣異常興高采烈,在哥特斯堡,我們租了兩頭毛驢。騎著它們環山飛跑,馳過村莊。波恩的社會人士像過去一樣以驚奇的眼光注視著我們,我們歡呼,驢子齊鳴。”

  1842年11月底的一天,《萊茵報》編輯部來了個陌生人。

  是一位滿頭黃色頭髮的青年人,穿著很整齊,梳著三七分頭,大方瞼,目光炯炯有神,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

  “是編輯部嗎?”黃頭髮人小心翼翼地問。

  “沒錯,《萊茵報》。”坐在窗前抽雪茄菸的黑髮黑鬍子青年人忙站起身回答說:“有什麼事嗎?”

  “來看看,學習,走訪。”黃頭髮的人又自我介紹說,“我是在柏林剛退役的恩格斯。”

  額上留有明顯的帽痕,是一個剛脫下軍服的很精神的年輕人,比黑鬍子高一個頭。黑頭髮人上下打量了這位黃頭髮人。

  “噢,恩格斯?你就是那位在詩歌里把柏林大學‘博士俱樂部’的一個人比作‘鷹’的那位‘商人的兒子’。”黑髮人忽然記起了這個名字。

  “嗯,是的。”恩格斯回答,他接著打聽:“卡爾在嗎?”

  “找他有什麼事?”

  “沒有什麼具體的事,看看他,順便來學習你們的報紙。”恩格斯用手捋了捋額前還很不習慣的頭髮,停了停又說:“你們的報紙辦得挺有生氣,整個普魯士影響較大。”

  “作者先生,他就是卡爾博士先生,我們的主編。你帶來的稿子交給我。”一旁的一位編輯過來介紹。

  “啊,久仰——久仰!你就是卡爾先生?果然名不虛傳,這麼年輕就當起主編來了?”恩格斯聽說這就是在“博士俱樂部”聽說過的自己筆下描寫過的“鷹”的人,心裡好高興,連忙把頸下的扣子解開,身上熱乎起來。

  “難怪,是卡爾先生當了主編。”恩格斯自己在一旁就近找個地方坐下,滿臉微笑,眼睛盯住卡爾,深怕卡爾跑了似的。

  “帶來好稿子快拿來拜讀,恩格斯先生。”卡爾被來者打量得有些介意了,忙支開對方的目光。

  “很抱歉,我沒寫稿件。我是剛滿服役期,要到英國去,經過巴門,就繞道一程到這裡來走訪你們《萊茵報》的先生們。沒想到,來編輯部第一個就遇上了你,我敬愛的卡爾先生!”恩格斯痛痛快快地說,像突然遇上了老朋友。“埃德加爾通過他哥哥鮑威爾早就向我介紹過你,不簡單,你的《萊茵報》又一下就辦成了受人尊敬又喜愛的報紙呀!”

  “好個屁!”卡爾說得氣促,還把臉轉向了一旁說:“你不是來要檢查我們的吧?!還好在有讀者支持我們《萊茵報》,不然,要散版了。”

  編輯部的人聽說來者是主編的老朋友,客氣地端來了一杯茶水。

  “恩格斯先生,在你還不認識我的時候,怎麼就輕易誇獎一個人呢?真是不敢當,謝謝了!”卡爾抽著煙,淡淡地說。

  “因為聽說你在‘博士俱樂部’很有特點,是少有的一位進步的人才。”恩格斯認真地回答,又捋一把額前的發。

  “你是商人的兒子,怎麼會對我們感興趣呢?”卡爾有些輕蔑地說。

  “商人的兒子,不,不一定,就是商,商人!”恩格斯說得有些激動,顯出結巴,可一字一字沉沉地說得擲地有聲。

  房屋裡的空氣一時凝滯片刻,喝開水的聲音、巴噠煙的聲音、還有隔房翻稿子的聲音……

  卡爾已讀過恩格斯的文章,他反對謝林,並且用他的理論去支持反動的普魯士國家的那位教授。他在柏林大學當旁聽生進修哲學,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感興趣。也給《雅典》寫過稿,同時也是《古茨科報》“自由人”的機關報撰稿人,卡爾鄙視黑格爾脫離實際生活的“自由人”,何況是“一位商人的兒子”。

  “你們的報紙發行量多大?”停了一停,恩格斯轉移了話題。

  “3400份。”

  “原來呢?”

  “885份。”

  “呀,四倍!”恩格斯很驚訝。

  “恩格斯先生,真是對我們報紙感興趣,就拿出誠意來支持我們,給我們多寫一些適應我們口味的有分量的稿子。”卡爾說。

  “但願我的筆會是爭氣的。”恩格斯懇切地回答。

  “我們這枝筆只埋頭算計著自己口袋裡的幾個錢是沒有多大用的。”卡爾笑了笑說,“當然,也有用,但不會有大用。因為經常是你自己往口袋裡算進,人家又以各種名目幫你算出了,進口袋的錢,人家也會奪過去的!”

  “很有道理。”恩格斯點了頭。

  卡爾獨自抽著煙,忽然覺得本應向客人遞一支,但想到對方是“商人的兒子”,穿得如此整齊,就又這麼給對方客氣中又不客氣地說一句:“我抽的是雪茄菸,你不一定喜歡,也就免了。”

  “哪裡哪裡,我還沒學會抽菸哩!”恩格斯說,起身看身旁的一張《萊茵報》。

  “最近的?我拿去車上看看?”恩格斯看看手錶,用目光征尋卡爾的意見。

  “真有興趣就多拿幾張吧!”卡爾說。

  “謝謝!時間不早了。下次抽空再來看你。”恩格斯起身告辭。

  “沒什麼看的。”卡爾冷淡地說。“只來看報紙的發行量,沒空可以不來。”

  他們的告別沒有擁抱,沒有握手,只是那相互審視陌生的對方很有穿透力的視線的交戰。

  恩格斯出門前還轉身看了黑鬍子青年一眼,才悻悻離去……

  第11章 24歲的《萊茵報》主編(1)

  卡爾是活躍在《萊茵報》編輯部最年輕的一個,由於他的筆力和幾篇文章見報後社會反映良好,報社公司股東們極力把他推到了主編的位置上。

  科倫是萊茵省的經濟中心,7萬多人口,又開通了鐵路,工商企業發展較快。《萊茵報》是1842年1月1日在這裡創刊的,前身是《萊茵總匯報》,後因政府機關刊《科倫日報》的競爭而改刊為《萊茵報》。青年黑格爾派的積極分子們注意了這張商人報紙。卡爾極力推舉出鮑威爾的姻戚魯滕堡出任主編,這之後,青年黑格爾分子就成了《萊茵報》的經常撰稿人,致使報紙的商業性日趨政治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