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水一直在滴,石始終未穿
金敬邁 《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 中國電影出版社
熟悉自我靈魂中的每道傷痕
在囚禁期,金敬邁犯了眼病。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破例得到一瓶眼藥水。那眼藥水兒是玻璃瓶裝的,瓶口兒比牙籤略粗有限,瓶子的尾端有一個橡皮塞,用拇指輕輕按動,藥水就以一滴一滴落下……眼睛復原後,金敬邁冒天下之大不違,私自藏下了眼藥水兒空瓶,每當夜深人靜時,金把清水注入瓶中,一滴一滴往地面上滴灑。他把這個無聊遊戲命名為“水滴石穿”。最終的結果如你所知:水一直在滴,石始終未穿。
上面這個細節出自《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讀完它,我奇怪地想,就算到了二一六年,至少還會有兩三個人將本書與另外一本叫做《歐陽海之歌》的書對照著重新翻看?如你所知,這兩本書的作者是一個人——金敬邁。他的至愛親朋都叫他“老邁”。如此稱呼親切而外,也是寫實——如今金敬邁真的已老。在《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一書扉頁之首的那張照片上,金老態龍鍾,只有目光還是一副槓頭神色。這也是細節之一。“槓頭”和“水滴石穿”……我說不清楚這其間的對比在暗示我什麼。
《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一書也被出版者稱之為“秦城監獄囚禁生活紀實”。可就書本身而言,讀者更直接的閱讀感受是,其實比軀體的囚禁更更為振聾發聵之處在於,該書用豐饒的細節記錄下一個靈魂在地獄般空間中不可能翱翔的翱翔、不可能逍遙的逍遙。而如果沒有本書,我們通常會以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長達七年四個月總計3169天的漫長歲月里,儘管老邁已經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長相,但他卻一一記錄下自己靈魂的每一個顫抖,每一次痙攣、嘔吐、絞痛直至內出血,於是,他的《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其實也是那個已逝去時代靈魂的照相。
孤獨是痛苦的。寂寞是痛苦的。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長相卻熟悉自我靈魂中的每道傷痕,也終於惶恐不安。老邁的辦法是,將一隻始終捨不得穿的深色襪子放在一個淺淺的搪瓷飯碗裡,然後將其浸滿清水,一面“鏡子”也便製作而成。在這面鏡子裡,他看見了自己,也嗅出記憶中的霉爛氣息(P15)……而現在,讀者終於可以相信,他看見的,還有自己形容每道褶皺背後時代的濃郁陰影。
被單身囚禁時,老邁37歲。獲得自由時,他45歲。他在秦城監獄一共呆了3169個日日夜夜。他挨過無數巴掌,總計被打掉八顆牙齒,關押他的牢號是20446……作為時代陰影,儘管這些數字單薄得有些沉重,可我依舊以為,有這些單薄的沉重或沉重的單薄,總比什麼也沒留下的空白好。好很多。
說到影片《無間道》片名含義,導演劉永強說,片頭有字幕解釋——所謂“無間道”,即《法華經》中所言“無間地獄”,意為痛苦不可超生,而該片的片尾字幕上提示出的,卻是一個反向主題:即有時候,永生更是一種懲罰——在那後一個語境中,只有死亡才可以永生……劉導演的話提示我想,在《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中,讀者看到的已經不是金敬邁而是老邁——他們已是兩人而非一人。金敬邁早就死了,而活著的哪個槓頭已經不再是他。這意思用老邁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醒來’的人——體溫37.5℃,正常偏高,略帶低燒……
如你所知,二一六年是文革五十周年紀念。
生活就是串味兒
卡爾維諾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遼寧教育出版社
生活就是串味兒
在本書中,卡爾維諾順手還鑲嵌上了對人類生活態度的多種假設:輕逸,迅速,確切,易見,繁複……
這其中的每一項,除專指文字生命狀態外,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情境的一種濃縮。它甚至可能成為我們未及展開的未來生活的扼要提示:你輕逸了嗎?你確切了嗎?你繁複了嗎?
文學日益邊緣化,其實很正常。為這個“正常的災難”大呼小叫長吁短嘆,多餘。這個“正常的邊緣化”其實剛好將文學送回到常識:它其實僅僅是一枚橄欖或怪味豆?
這樣,將卡爾維諾原本標明為“文學”的備忘錄當作一種現世生活範疇的假設,或許更符合卡爾維諾原意——太多的現世悲劇其實不過因為錯位:該“輕逸”的時候我們“繁複”了,該“確切”的時候我們“迅速”了……
更多心懷鬼胎的誤讀出現於閱讀《寒冬夜行人》中。它為什麼被評家稱之為“小說中的小說,文學中的文學”?
小說十餘萬字。但卡爾維諾在其中處處埋雷:情節的雷、思辯的雷、探究的雷。它以一男一女兩位讀者為調換裝訂錯誤的一部小說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為線索,並雜糅10部不同作家所寫小說片段,製造出一種迷宮般的閱讀效果。甚至卡爾維諾本人也在小說中以角色面目出現,上竄下跳……它使這本小說的閱讀更像一個考驗讀者耐心的文字遊戲。與電腦遊戲不同的是,它只能在想像中完成。
假使上帝不允許想像出錯,想像便早已不復存在——如你所知,很多時候,誤解也是一種想像——在貧窮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百萬富翁、在揮金如土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街邊乞丐……
金敬邁 《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 中國電影出版社
熟悉自我靈魂中的每道傷痕
在囚禁期,金敬邁犯了眼病。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破例得到一瓶眼藥水。那眼藥水兒是玻璃瓶裝的,瓶口兒比牙籤略粗有限,瓶子的尾端有一個橡皮塞,用拇指輕輕按動,藥水就以一滴一滴落下……眼睛復原後,金敬邁冒天下之大不違,私自藏下了眼藥水兒空瓶,每當夜深人靜時,金把清水注入瓶中,一滴一滴往地面上滴灑。他把這個無聊遊戲命名為“水滴石穿”。最終的結果如你所知:水一直在滴,石始終未穿。
上面這個細節出自《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讀完它,我奇怪地想,就算到了二一六年,至少還會有兩三個人將本書與另外一本叫做《歐陽海之歌》的書對照著重新翻看?如你所知,這兩本書的作者是一個人——金敬邁。他的至愛親朋都叫他“老邁”。如此稱呼親切而外,也是寫實——如今金敬邁真的已老。在《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一書扉頁之首的那張照片上,金老態龍鍾,只有目光還是一副槓頭神色。這也是細節之一。“槓頭”和“水滴石穿”……我說不清楚這其間的對比在暗示我什麼。
《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一書也被出版者稱之為“秦城監獄囚禁生活紀實”。可就書本身而言,讀者更直接的閱讀感受是,其實比軀體的囚禁更更為振聾發聵之處在於,該書用豐饒的細節記錄下一個靈魂在地獄般空間中不可能翱翔的翱翔、不可能逍遙的逍遙。而如果沒有本書,我們通常會以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長達七年四個月總計3169天的漫長歲月里,儘管老邁已經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長相,但他卻一一記錄下自己靈魂的每一個顫抖,每一次痙攣、嘔吐、絞痛直至內出血,於是,他的《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其實也是那個已逝去時代靈魂的照相。
孤獨是痛苦的。寂寞是痛苦的。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長相卻熟悉自我靈魂中的每道傷痕,也終於惶恐不安。老邁的辦法是,將一隻始終捨不得穿的深色襪子放在一個淺淺的搪瓷飯碗裡,然後將其浸滿清水,一面“鏡子”也便製作而成。在這面鏡子裡,他看見了自己,也嗅出記憶中的霉爛氣息(P15)……而現在,讀者終於可以相信,他看見的,還有自己形容每道褶皺背後時代的濃郁陰影。
被單身囚禁時,老邁37歲。獲得自由時,他45歲。他在秦城監獄一共呆了3169個日日夜夜。他挨過無數巴掌,總計被打掉八顆牙齒,關押他的牢號是20446……作為時代陰影,儘管這些數字單薄得有些沉重,可我依舊以為,有這些單薄的沉重或沉重的單薄,總比什麼也沒留下的空白好。好很多。
說到影片《無間道》片名含義,導演劉永強說,片頭有字幕解釋——所謂“無間道”,即《法華經》中所言“無間地獄”,意為痛苦不可超生,而該片的片尾字幕上提示出的,卻是一個反向主題:即有時候,永生更是一種懲罰——在那後一個語境中,只有死亡才可以永生……劉導演的話提示我想,在《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中,讀者看到的已經不是金敬邁而是老邁——他們已是兩人而非一人。金敬邁早就死了,而活著的哪個槓頭已經不再是他。這意思用老邁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醒來’的人——體溫37.5℃,正常偏高,略帶低燒……
如你所知,二一六年是文革五十周年紀念。
生活就是串味兒
卡爾維諾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遼寧教育出版社
生活就是串味兒
在本書中,卡爾維諾順手還鑲嵌上了對人類生活態度的多種假設:輕逸,迅速,確切,易見,繁複……
這其中的每一項,除專指文字生命狀態外,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情境的一種濃縮。它甚至可能成為我們未及展開的未來生活的扼要提示:你輕逸了嗎?你確切了嗎?你繁複了嗎?
文學日益邊緣化,其實很正常。為這個“正常的災難”大呼小叫長吁短嘆,多餘。這個“正常的邊緣化”其實剛好將文學送回到常識:它其實僅僅是一枚橄欖或怪味豆?
這樣,將卡爾維諾原本標明為“文學”的備忘錄當作一種現世生活範疇的假設,或許更符合卡爾維諾原意——太多的現世悲劇其實不過因為錯位:該“輕逸”的時候我們“繁複”了,該“確切”的時候我們“迅速”了……
更多心懷鬼胎的誤讀出現於閱讀《寒冬夜行人》中。它為什麼被評家稱之為“小說中的小說,文學中的文學”?
小說十餘萬字。但卡爾維諾在其中處處埋雷:情節的雷、思辯的雷、探究的雷。它以一男一女兩位讀者為調換裝訂錯誤的一部小說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為線索,並雜糅10部不同作家所寫小說片段,製造出一種迷宮般的閱讀效果。甚至卡爾維諾本人也在小說中以角色面目出現,上竄下跳……它使這本小說的閱讀更像一個考驗讀者耐心的文字遊戲。與電腦遊戲不同的是,它只能在想像中完成。
假使上帝不允許想像出錯,想像便早已不復存在——如你所知,很多時候,誤解也是一種想像——在貧窮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百萬富翁、在揮金如土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街邊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