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我否認--克瑞斯開始插嘴。
你等我說完,諾爾屯叫道,對於力與物質的作用和兩者的相互作用你所能知道的就那麼一點點,因為它們以某種形式觸動了你們的感官。你看,為了辯論,我倒是樂意承認物質是存在的。因為我打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只好先承認它,因為你們倆天生就無法理解哲學的抽象。
那麼,根據你們的實證科學,你們對物質又知道什麼呢?你們只能通過它的現象,它的表象,知道它,你們只知道它的變化,或者說通過它的變化所引起的你們的意識的變化去知道它。實證科學只能處理現象,而你們卻很策,偏要努力去做本體論者,去研究本體。然而就從實證科學的定義出發也很清楚,科學是只關心現象的。有人說過,從現象得來的知識是無法超越現象的。
即使你們打倒了康德,你們也回答不了貝克萊的問題。但是,也許你們在確認科學證明了上帝並不存在,或者差不多證明了物質的存在時就已假定貝克萊錯了。你們知道我承認物質的現實性只是為了能讓你們懂得我的意思。你們要是高興,就做實證科學家吧,但是本體論在實證科學裡並沒有地位,因此別去談什麼實證科學。斯賓塞的懷疑主義是對的。但是如果斯賓塞--
不過,已經到了去趕最後一班輪渡回奧克蘭的時候了。布里森登和馬丁溜了出來,留下諾爾屯還在那裡侃侃而談,而克瑞斯和漢密爾頓則像兩條措拘一樣,等他一住目就撲上去。
你讓我瞥見了神仙的世界,馬丁在輪渡上說,跟那樣的人見面使生活變得有了價值。我的頭腦全調動起來了。以前我從沒有欣賞過唯心主義,儘管我仍然接受不了。我知道我永遠是個現實主義者。我估計那是天生的。可我倒很想回答克瑞斯和漢密爾頓幾句,也對諾爾屯發表點意見。我並不認為斯賓塞已被打倒。我很激動,像小孩第一次見到馬戲團一樣激動。我看我還得多讀點書。我要找撒里比來讀讀。我仍然認為斯賓塞無懈可擊。下一回我就要自己上陣了。
但是布里森登已經睡著了。他痛苦地呼吸著,下巴頂住他那凹陷的胸口,埋在圍巾里,身子裹在長大衣里隨著推進器的震動而搖晃著。
第三十七章
馬丁次日早上所乾的第一件事和布里森登的勸告和命令恰好相反。他把《太陽的恥辱》裝進信封,寄給了《衛城》雜誌。他相信他能找到雜誌發表。他覺得作品一經雜誌賞識,就會給書籍出版社以良好的印象。他也把《蜉蝣》封好寄給了一家雜誌。他不顧市里森登對雜誌的成見(他認為那顯然是一種偏執),認為那首偉大的詩歌是能夠在雜誌上發表的。他並不打算在沒有得到對方同意的時候就發表,他的計劃是先讓一家高級雜誌接受,然後以此和布里森登討價還價,取得他的同意。
那天早上馬丁開始了另一篇小說,那小說他幾個禮拜以前就已有了輪廓,一直在他心裡騷動,令他不安,要求他完成。顯然它肯定會是一篇響噹噹的航海小說,一個二十世紀的浪漫的冒險故事,描寫著真實世界衛真實條件下的真實人物。但是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之;司還有著另外的東西,那東西膚淺的讀者雖然覺察不到,卻也不會因任何形式而減少了興趣和喜愛。迫使馬丁寫作的正是那東西,而不是故事本身。就這個意義而言,給他提供情節的一向是那偉大的普遍的主題。在他發現了這樣的主題之後他便冥思苦想,尋求那獨恃的人物和獨特的環境,用以表達那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的時間和地點。他決心把小說命名為《過期》,他相信它會在六萬字以上--這在他那旺盛的創作精力面前簡直是舉手之勞。在這第一天裡他為自己寫作得得心應手感到高興。他不必再擔心他的鋒芒與稜角會冒出來破壞了作品。漫長的幾個月的緊張的實踐和研究已經取得了回報。他現在可以滿有把握地從大處著眼安排自己的主要精力了。他一小時一小時地寫下去,對生命和生命中的事物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規律性和確切性。《過期》所描寫的故事對於它特有的角色和事件而言將會真實可信,但他也有信心它能描述出對於一切時代、一切海洋和一切生活都真實的、舉足輕重的偉大的東西--這得感謝赫伯特·斯賓塞,他想,身子往後靠了一靠。是的,應該感謝赫伯特·斯賓塞,是他把進化論這把萬能鑰匙放到了他手裡的。
他意識到他在寫著偉大的作品。準會成功!準會成功!是反覆震響在他頭腦里的調子。當然會成功的。他終於要寫出各家雜誌爭著想要的作品了。那故事在他面前像閃電一樣完完整整地顯露了出來。他暫時把它放下,在他的筆記本里寫下了一段。那一段是《過期》的收尾。那整個的作品的構思在他腦子裡已經非常完整,他可以在寫到結尾之前幾個星期就寫下它的結尾。他把這還沒有寫出的故事跟別的海洋作家的故事一比較,便覺得它比它們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只有一個人能趕得上,他喃喃地說,那就是康拉德①。我這部作品甚至能叫康拉德吃一驚,來和我握手,說:‘寫得好,馬丁,我的孩子。'
①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英國小說家,生在烏克蘭,父母是波蘭人。曾做過水手,作品以描寫海洋著稱。
他苦苦地寫了一天,寫到最後忽然想起還要去莫爾斯家參加晚宴。謝謝布里森登,他的黑禮服已經從當鋪贖了出來,他又有資格參加晚會了。進城後他花了一點時間到圖書館找撒里比的書。他找出了《生命周期》,在車上讀起了諾爾屯提到的那篇批評斯賓塞的文章。讀時不禁生起氣來。他的臉紅了,牙關咬緊了,拳頭不知不覺攥了起來,放開,又攥了起來,仿佛在攥著什麼可惡的東西,想把它捏死。他下了車便像個暴怒的人一樣在路邊大踏步走著,直到狠狠按響了莫爾斯家的門鈴,才猛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的心惰,覺得好笑,然後才心平氣和地進了門。但是他一進門,一種嚴重的陰暗情緒卻突然籠罩了他,那天他整天都乘著靈感的翅膀在九天上翱翔,現在卻又落到了塵世。布爾喬亞,市儈窩子--布里森登的用語在他心裡一再出現。但那又怎麼樣?他憤怒地問,他要娶的是露絲,不是她家裡的人。
他仿佛覺得露絲是從來沒有過地美麗、超脫、空靈,卻又健康,面頰嫣紅。那雙眼睛一再地引得他注視--而讓他第一次讀到了永恆的正是那雙眼睛。最近他已忘掉了永恆,他讀的科學著作使他離開了永恆。但是在這兒,在露絲的眼睛裡,他又讀到了一種凌駕於一切言語論證之上的無言的理論。他看見一切的辯論都在她那雙眼睛面前落荒而逃,因為在那兒他看見了愛情。他自己眼裡也滿溢著愛情,而愛情是不容反駁的,那是他激情的信念。
在進去用餐前和露絲一起度過的半小時使他感到了極端的幸福,對生活的極端滿足。但是一上桌子,一天的辛苦所造成的無可奈何的反應和疲勞卻抓住了他。他意識到自己目光倦怠,心惰煩躁。他回憶起自己當初就是在這張桌子旁第一次跟高雅人一起用餐的。那時地以為那就是高雅的文明氣氛,可現在他卻對它嗤之以鼻,只覺得厭惡了,他又瞥見了自己當時那可憐的形象:一個意識到自己釣的粗野的粗漢,懷著痛苦的恐懼,渾身毛孔都冒著汗。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他曾叫餐具的繁文褥節弄得不知所措,受著個妖魔一樣的傳者的折磨,竭盡全力想攀上這叫人頭暈的社會高層,到最後卻決定坦然地表現自己,決不不懂裝懂,決不冒充風雅。
你等我說完,諾爾屯叫道,對於力與物質的作用和兩者的相互作用你所能知道的就那麼一點點,因為它們以某種形式觸動了你們的感官。你看,為了辯論,我倒是樂意承認物質是存在的。因為我打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只好先承認它,因為你們倆天生就無法理解哲學的抽象。
那麼,根據你們的實證科學,你們對物質又知道什麼呢?你們只能通過它的現象,它的表象,知道它,你們只知道它的變化,或者說通過它的變化所引起的你們的意識的變化去知道它。實證科學只能處理現象,而你們卻很策,偏要努力去做本體論者,去研究本體。然而就從實證科學的定義出發也很清楚,科學是只關心現象的。有人說過,從現象得來的知識是無法超越現象的。
即使你們打倒了康德,你們也回答不了貝克萊的問題。但是,也許你們在確認科學證明了上帝並不存在,或者差不多證明了物質的存在時就已假定貝克萊錯了。你們知道我承認物質的現實性只是為了能讓你們懂得我的意思。你們要是高興,就做實證科學家吧,但是本體論在實證科學裡並沒有地位,因此別去談什麼實證科學。斯賓塞的懷疑主義是對的。但是如果斯賓塞--
不過,已經到了去趕最後一班輪渡回奧克蘭的時候了。布里森登和馬丁溜了出來,留下諾爾屯還在那裡侃侃而談,而克瑞斯和漢密爾頓則像兩條措拘一樣,等他一住目就撲上去。
你讓我瞥見了神仙的世界,馬丁在輪渡上說,跟那樣的人見面使生活變得有了價值。我的頭腦全調動起來了。以前我從沒有欣賞過唯心主義,儘管我仍然接受不了。我知道我永遠是個現實主義者。我估計那是天生的。可我倒很想回答克瑞斯和漢密爾頓幾句,也對諾爾屯發表點意見。我並不認為斯賓塞已被打倒。我很激動,像小孩第一次見到馬戲團一樣激動。我看我還得多讀點書。我要找撒里比來讀讀。我仍然認為斯賓塞無懈可擊。下一回我就要自己上陣了。
但是布里森登已經睡著了。他痛苦地呼吸著,下巴頂住他那凹陷的胸口,埋在圍巾里,身子裹在長大衣里隨著推進器的震動而搖晃著。
第三十七章
馬丁次日早上所乾的第一件事和布里森登的勸告和命令恰好相反。他把《太陽的恥辱》裝進信封,寄給了《衛城》雜誌。他相信他能找到雜誌發表。他覺得作品一經雜誌賞識,就會給書籍出版社以良好的印象。他也把《蜉蝣》封好寄給了一家雜誌。他不顧市里森登對雜誌的成見(他認為那顯然是一種偏執),認為那首偉大的詩歌是能夠在雜誌上發表的。他並不打算在沒有得到對方同意的時候就發表,他的計劃是先讓一家高級雜誌接受,然後以此和布里森登討價還價,取得他的同意。
那天早上馬丁開始了另一篇小說,那小說他幾個禮拜以前就已有了輪廓,一直在他心裡騷動,令他不安,要求他完成。顯然它肯定會是一篇響噹噹的航海小說,一個二十世紀的浪漫的冒險故事,描寫著真實世界衛真實條件下的真實人物。但是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之;司還有著另外的東西,那東西膚淺的讀者雖然覺察不到,卻也不會因任何形式而減少了興趣和喜愛。迫使馬丁寫作的正是那東西,而不是故事本身。就這個意義而言,給他提供情節的一向是那偉大的普遍的主題。在他發現了這樣的主題之後他便冥思苦想,尋求那獨恃的人物和獨特的環境,用以表達那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的時間和地點。他決心把小說命名為《過期》,他相信它會在六萬字以上--這在他那旺盛的創作精力面前簡直是舉手之勞。在這第一天裡他為自己寫作得得心應手感到高興。他不必再擔心他的鋒芒與稜角會冒出來破壞了作品。漫長的幾個月的緊張的實踐和研究已經取得了回報。他現在可以滿有把握地從大處著眼安排自己的主要精力了。他一小時一小時地寫下去,對生命和生命中的事物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規律性和確切性。《過期》所描寫的故事對於它特有的角色和事件而言將會真實可信,但他也有信心它能描述出對於一切時代、一切海洋和一切生活都真實的、舉足輕重的偉大的東西--這得感謝赫伯特·斯賓塞,他想,身子往後靠了一靠。是的,應該感謝赫伯特·斯賓塞,是他把進化論這把萬能鑰匙放到了他手裡的。
他意識到他在寫著偉大的作品。準會成功!準會成功!是反覆震響在他頭腦里的調子。當然會成功的。他終於要寫出各家雜誌爭著想要的作品了。那故事在他面前像閃電一樣完完整整地顯露了出來。他暫時把它放下,在他的筆記本里寫下了一段。那一段是《過期》的收尾。那整個的作品的構思在他腦子裡已經非常完整,他可以在寫到結尾之前幾個星期就寫下它的結尾。他把這還沒有寫出的故事跟別的海洋作家的故事一比較,便覺得它比它們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只有一個人能趕得上,他喃喃地說,那就是康拉德①。我這部作品甚至能叫康拉德吃一驚,來和我握手,說:‘寫得好,馬丁,我的孩子。'
①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英國小說家,生在烏克蘭,父母是波蘭人。曾做過水手,作品以描寫海洋著稱。
他苦苦地寫了一天,寫到最後忽然想起還要去莫爾斯家參加晚宴。謝謝布里森登,他的黑禮服已經從當鋪贖了出來,他又有資格參加晚會了。進城後他花了一點時間到圖書館找撒里比的書。他找出了《生命周期》,在車上讀起了諾爾屯提到的那篇批評斯賓塞的文章。讀時不禁生起氣來。他的臉紅了,牙關咬緊了,拳頭不知不覺攥了起來,放開,又攥了起來,仿佛在攥著什麼可惡的東西,想把它捏死。他下了車便像個暴怒的人一樣在路邊大踏步走著,直到狠狠按響了莫爾斯家的門鈴,才猛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的心惰,覺得好笑,然後才心平氣和地進了門。但是他一進門,一種嚴重的陰暗情緒卻突然籠罩了他,那天他整天都乘著靈感的翅膀在九天上翱翔,現在卻又落到了塵世。布爾喬亞,市儈窩子--布里森登的用語在他心裡一再出現。但那又怎麼樣?他憤怒地問,他要娶的是露絲,不是她家裡的人。
他仿佛覺得露絲是從來沒有過地美麗、超脫、空靈,卻又健康,面頰嫣紅。那雙眼睛一再地引得他注視--而讓他第一次讀到了永恆的正是那雙眼睛。最近他已忘掉了永恆,他讀的科學著作使他離開了永恆。但是在這兒,在露絲的眼睛裡,他又讀到了一種凌駕於一切言語論證之上的無言的理論。他看見一切的辯論都在她那雙眼睛面前落荒而逃,因為在那兒他看見了愛情。他自己眼裡也滿溢著愛情,而愛情是不容反駁的,那是他激情的信念。
在進去用餐前和露絲一起度過的半小時使他感到了極端的幸福,對生活的極端滿足。但是一上桌子,一天的辛苦所造成的無可奈何的反應和疲勞卻抓住了他。他意識到自己目光倦怠,心惰煩躁。他回憶起自己當初就是在這張桌子旁第一次跟高雅人一起用餐的。那時地以為那就是高雅的文明氣氛,可現在他卻對它嗤之以鼻,只覺得厭惡了,他又瞥見了自己當時那可憐的形象:一個意識到自己釣的粗野的粗漢,懷著痛苦的恐懼,渾身毛孔都冒著汗。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他曾叫餐具的繁文褥節弄得不知所措,受著個妖魔一樣的傳者的折磨,竭盡全力想攀上這叫人頭暈的社會高層,到最後卻決定坦然地表現自己,決不不懂裝懂,決不冒充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