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BBC、CNN,都把所有能從阿富汗進入巴基斯坦的文字、圖像全部買下,其結果是全世界根本看不到這些圖像和資料。我有時候對那邊來的一些材料表示懷疑,我碰到了一個日本的電視攝影隊,他們說拍攝了非常好的片子,不是從半島電視台弄來的,是我們自己拍的,是獨家的,你為什麼不購買我的片子呢?這個記者就打電話給日本的一家媒體,問他們要不要。他們說如果這上面有軍事設施被襲擊的鏡頭,我們就會買你的畫面。這個片子是他拍的嗎?他對日本媒體說,這樣我就不跟你做交易了,因為我不是為美國的軍隊當鼓吹手的。我對日本媒體的老闆說,我要報導的是那些美國空軍炸彈誤炸的地方,比如阿富汗的平民家庭被炸的情況。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塔利班認為外國記者都是間諜。結果,那些真正的記者,無法在阿富汗從事採訪報導工作。
前面我提過,我在今年夏天曾經到克什米爾去採訪,由於我堅持新聞不偏向於任何一方,要公正和客觀,所以我得到了各方的信任。結果,我在採訪克什米爾的時候,由於我報導比較公正和客觀,我接觸了一位巴基斯坦的老將軍,他曾經在阿富汗反對前蘇聯的戰爭中打過仗,這個人在阿富汗境內有很多關係。我這次回到阿富汗邊境,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剛剛在阿富汗呆了11天,在帶著一部相機從阿富汗那兒出來的。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鏡頭,就是在喀布爾市郊拍攝的,這些陣地都是塔利班的陣地,這種炮是專門打飛機的。
這張照片是10月7號在美國的空中轟炸開始的幾個小時以後拍攝的。我剛才給你們放的這些照片,在香港的報刊上已經發表了,但是在日本、歐洲、美國的媒體上是不敢登這些照片的。這些照片沒什麼意思,因為看不到美國飛機炸死他們的鏡頭。這就是媒體的好萊塢化。
這是一幅非常重要的照片,這張照片,大家可以看到是一群人在開會,這是阿富汗很重要的一種會議,就相當於議會。這些人在討論決定如何處置本?拉登和如何對付美國的襲擊。你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表情,有的人很焦慮不安,有的人很著急,為什麼會有這種表情呢?因為他們不知道下面該做什麼。這幅照片,大家可以看到這些人不是非常瘋狂的宗教狂,他們看上去很理性,好像在做民主的決策似的。這幅照片顯示,他們在認真地討論美國關於交出本?拉登的建議。他們這場會議是想和美國進行談判的,但是美國並不真的想跟他們談判。當時美國的立場就是你把本?拉登交給我們,然後我們繼續向你扔炸彈。這不是一場外交,這也沒有法制。這是什麼呢?這是一場最後的通牒。塔利班沒有別的選擇,最後只得和美國人打。當時這個會議開的時候,拍下這幅照片。這個照片拍完以後,他們開了整整一天會,一直到深夜。這幅照片被美國的間諜衛星截獲了。當天夜裡,美國的巡航飛彈就擊中了這個開會地址,照片上有幾個塔利班人被當場打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塔利班會有什麼出路呢?如果按照傳統的媒體,新聞學的角度來講,一幅照片價值千言,在這裡我要反其道而行之,有時候要花千言才能解釋清楚照片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今天世界的媒體在這方面是非常不成熟的。
由於我們今天晚上講座時間非常緊,我下面就戰略的問題講幾點意見。
在黑板上寫的,是在這次採訪中採訪的所有人,在戰略問題上,採訪了一位學者,還有很多將軍,還採訪了兩個核專家,都是研究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專家,還採訪了石油專家,一會兒我會講到為什麼採訪石油專家,還採訪了當地各大媒體的一些記者、主編、編輯。除了我在巴基斯坦採訪的上述這些學者、將軍、專家以外,我還派了一個報導小組深入阿富汗採訪,他們帶了兩部微型數碼攝像機,還有兩部微型數位照相機,在裡面採訪,向我們發稿。
現在我要從地緣政治來解釋一下為什麼美國一定要發動這場戰爭,要占據阿富汗這個地區。如果從這幅地圖來看,跟反對恐怖主義沒有任何關係,更多的是世界能源問題。美國有一家大的石油公司,叫UNOCAL,正在想從中亞往外修一條輸油管道。中亞的石油儲量還不包括大家都知道的亞塞拜然,只算一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這三個中亞國家的石油儲量遠遠超過沙烏地阿拉伯的儲量。如果這些石油通過伊朗輸出到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圈內,那麼伊朗就會要求這三個石油中亞國家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這樣一個卡達經濟體系。從原來的美國總統到布希總統,都是堅決反對把中亞石油弄到OPEC範圍內的。因此,對於美國來講,可以利用中亞的石油資源,來打破石油輸出國對世界石油資源的壟斷。因此,如果說把這些中亞的石油弄到世界石油市場上,造成中亞石油與OPEC國家石油價格的競爭,最終就可以摧毀OPEC。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前這種世界經濟的循環,就是石油―美元―石油,通過美國、阿拉伯的石油經濟體系就會崩潰。因此可以說,從科索沃戰爭到馬其頓的戰爭,到車臣戰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呢?是爭奪石油管道。上述這幾個地區,正是石油輸出管道所途經的國家。這種石油―美元的競爭,對美國的經濟很不利,會帶來危機,所以布希決定二十一世紀應該把OPEC的體系摧毀。所以,美國要在二十一世紀控制整個的石油輸出市場。你們可以看到這張地圖上石油管道的線路,往北邊是到科索沃、馬其頓,大家注意還有一個石油管道是往東方來的,是進入中國的。1999年,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遊說,說服哈薩克斯坦停止往中國建設石油管道的項目。如果說中國獲得了從伊斯蘭世界的石油資源,那麼美國就無法扼制中國了。美國認為有了石油資源,中國就會強大,中國的強大對美國的經濟是一個威脅。現在在西歐的石油增長几乎是零,能源的增長應該是在中國、東亞、東南亞。如果把中國能源的管道掐斷,把伊朗的掐斷,只剩下了一個選擇。這個管道應該從哪裡走呢?從阿富汗走。大家可以想像,阿富汗怎麼可以建石油管道呢?因為到處是山地。大家可以想像,新都酷斯山,正好在阿富汗。但是你們要記住,阿富汗南部有非常平坦的沙漠地區。你們可以看到,在阿拉伯海旁邊有一個港口瓜德爾港,可以同阿富汗南部的沙漠管道連接起來。但是大家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南部的巴基斯坦海港的發展項目是被中國所承包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大量的軍艦集中在阿拉伯海,靠近瓜德爾港。這個石油管道從哈薩克斯坦,到CARZHOO這個地區,所有的石油資源是從土庫曼斯坦的油氣田開始的,那個地方叫曼爾夫,大家可以看到,如果石油輸出的港口是建在這兒瓜德爾,完全擺脫了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失去了對石油的控制。
從這樣的圖形來看,美國不僅要控制阿富汗,還要控制巴基斯坦。大家可以看到,如果這場戰爭美國要取得勝利,就會形成一個美國走廊,除了俄羅斯以外,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過來,阿富汗一直到巴基斯坦,沿著石油輸出管道,全是美國的軍事基地。但是,美國要想搞成這個石油輸出管道,搞一個石油軍事走廊比較困難,因為巴基斯坦人民,包括巴基斯坦的軍政府都認為巴基斯坦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就是中國。我在巴基斯坦遇到了巴基斯坦人民,還有阿富汗人民,他們經常問到的問題,就是過去多少年來常常幫助我們的中國人哪兒去了。中國未來的繁榮,中國未來的發展,中國的未來,取決於阿富汗戰爭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應該是把巴基斯坦的非核武器化。紐約克是美國一個很有名的雜誌,有一個著名的專欄記者透露了一個消息,美國有一個計劃,就是解除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巴基斯坦核電站是中國幫助建造的。我認為,如果巴基斯坦沒有核武器,印度就很容易欺負他們。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對印度的侵略是一種威懾,也是一種安定的因素。如果美國要解除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巴基斯坦就必須生存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結果就是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就成為了美國的軍事殖民地。隨著美國對印度的軍事援助,包括核武器的支持,就可以看到中國南邊有四千公里的邊境,就面臨著什麼樣的威脅了,面臨著很嚴重的核威脅。這會發生什麼樣大的轉移呢?從過去對中國的扼制,變成了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的一種局面。我們看看這些石油管道,我們看到的是古代的歷史,是石油大道。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的絲綢之路的歷史,我們會想到絲綢之路帶來的是經濟繁榮,是和平安寧的生活,帶來的是伊斯蘭世界和中國人的和睦相處。
前面我提過,我在今年夏天曾經到克什米爾去採訪,由於我堅持新聞不偏向於任何一方,要公正和客觀,所以我得到了各方的信任。結果,我在採訪克什米爾的時候,由於我報導比較公正和客觀,我接觸了一位巴基斯坦的老將軍,他曾經在阿富汗反對前蘇聯的戰爭中打過仗,這個人在阿富汗境內有很多關係。我這次回到阿富汗邊境,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剛剛在阿富汗呆了11天,在帶著一部相機從阿富汗那兒出來的。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鏡頭,就是在喀布爾市郊拍攝的,這些陣地都是塔利班的陣地,這種炮是專門打飛機的。
這張照片是10月7號在美國的空中轟炸開始的幾個小時以後拍攝的。我剛才給你們放的這些照片,在香港的報刊上已經發表了,但是在日本、歐洲、美國的媒體上是不敢登這些照片的。這些照片沒什麼意思,因為看不到美國飛機炸死他們的鏡頭。這就是媒體的好萊塢化。
這是一幅非常重要的照片,這張照片,大家可以看到是一群人在開會,這是阿富汗很重要的一種會議,就相當於議會。這些人在討論決定如何處置本?拉登和如何對付美國的襲擊。你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表情,有的人很焦慮不安,有的人很著急,為什麼會有這種表情呢?因為他們不知道下面該做什麼。這幅照片,大家可以看到這些人不是非常瘋狂的宗教狂,他們看上去很理性,好像在做民主的決策似的。這幅照片顯示,他們在認真地討論美國關於交出本?拉登的建議。他們這場會議是想和美國進行談判的,但是美國並不真的想跟他們談判。當時美國的立場就是你把本?拉登交給我們,然後我們繼續向你扔炸彈。這不是一場外交,這也沒有法制。這是什麼呢?這是一場最後的通牒。塔利班沒有別的選擇,最後只得和美國人打。當時這個會議開的時候,拍下這幅照片。這個照片拍完以後,他們開了整整一天會,一直到深夜。這幅照片被美國的間諜衛星截獲了。當天夜裡,美國的巡航飛彈就擊中了這個開會地址,照片上有幾個塔利班人被當場打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塔利班會有什麼出路呢?如果按照傳統的媒體,新聞學的角度來講,一幅照片價值千言,在這裡我要反其道而行之,有時候要花千言才能解釋清楚照片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今天世界的媒體在這方面是非常不成熟的。
由於我們今天晚上講座時間非常緊,我下面就戰略的問題講幾點意見。
在黑板上寫的,是在這次採訪中採訪的所有人,在戰略問題上,採訪了一位學者,還有很多將軍,還採訪了兩個核專家,都是研究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專家,還採訪了石油專家,一會兒我會講到為什麼採訪石油專家,還採訪了當地各大媒體的一些記者、主編、編輯。除了我在巴基斯坦採訪的上述這些學者、將軍、專家以外,我還派了一個報導小組深入阿富汗採訪,他們帶了兩部微型數碼攝像機,還有兩部微型數位照相機,在裡面採訪,向我們發稿。
現在我要從地緣政治來解釋一下為什麼美國一定要發動這場戰爭,要占據阿富汗這個地區。如果從這幅地圖來看,跟反對恐怖主義沒有任何關係,更多的是世界能源問題。美國有一家大的石油公司,叫UNOCAL,正在想從中亞往外修一條輸油管道。中亞的石油儲量還不包括大家都知道的亞塞拜然,只算一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這三個中亞國家的石油儲量遠遠超過沙烏地阿拉伯的儲量。如果這些石油通過伊朗輸出到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圈內,那麼伊朗就會要求這三個石油中亞國家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這樣一個卡達經濟體系。從原來的美國總統到布希總統,都是堅決反對把中亞石油弄到OPEC範圍內的。因此,對於美國來講,可以利用中亞的石油資源,來打破石油輸出國對世界石油資源的壟斷。因此,如果說把這些中亞的石油弄到世界石油市場上,造成中亞石油與OPEC國家石油價格的競爭,最終就可以摧毀OPEC。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前這種世界經濟的循環,就是石油―美元―石油,通過美國、阿拉伯的石油經濟體系就會崩潰。因此可以說,從科索沃戰爭到馬其頓的戰爭,到車臣戰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呢?是爭奪石油管道。上述這幾個地區,正是石油輸出管道所途經的國家。這種石油―美元的競爭,對美國的經濟很不利,會帶來危機,所以布希決定二十一世紀應該把OPEC的體系摧毀。所以,美國要在二十一世紀控制整個的石油輸出市場。你們可以看到這張地圖上石油管道的線路,往北邊是到科索沃、馬其頓,大家注意還有一個石油管道是往東方來的,是進入中國的。1999年,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遊說,說服哈薩克斯坦停止往中國建設石油管道的項目。如果說中國獲得了從伊斯蘭世界的石油資源,那麼美國就無法扼制中國了。美國認為有了石油資源,中國就會強大,中國的強大對美國的經濟是一個威脅。現在在西歐的石油增長几乎是零,能源的增長應該是在中國、東亞、東南亞。如果把中國能源的管道掐斷,把伊朗的掐斷,只剩下了一個選擇。這個管道應該從哪裡走呢?從阿富汗走。大家可以想像,阿富汗怎麼可以建石油管道呢?因為到處是山地。大家可以想像,新都酷斯山,正好在阿富汗。但是你們要記住,阿富汗南部有非常平坦的沙漠地區。你們可以看到,在阿拉伯海旁邊有一個港口瓜德爾港,可以同阿富汗南部的沙漠管道連接起來。但是大家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南部的巴基斯坦海港的發展項目是被中國所承包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大量的軍艦集中在阿拉伯海,靠近瓜德爾港。這個石油管道從哈薩克斯坦,到CARZHOO這個地區,所有的石油資源是從土庫曼斯坦的油氣田開始的,那個地方叫曼爾夫,大家可以看到,如果石油輸出的港口是建在這兒瓜德爾,完全擺脫了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失去了對石油的控制。
從這樣的圖形來看,美國不僅要控制阿富汗,還要控制巴基斯坦。大家可以看到,如果這場戰爭美國要取得勝利,就會形成一個美國走廊,除了俄羅斯以外,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過來,阿富汗一直到巴基斯坦,沿著石油輸出管道,全是美國的軍事基地。但是,美國要想搞成這個石油輸出管道,搞一個石油軍事走廊比較困難,因為巴基斯坦人民,包括巴基斯坦的軍政府都認為巴基斯坦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就是中國。我在巴基斯坦遇到了巴基斯坦人民,還有阿富汗人民,他們經常問到的問題,就是過去多少年來常常幫助我們的中國人哪兒去了。中國未來的繁榮,中國未來的發展,中國的未來,取決於阿富汗戰爭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應該是把巴基斯坦的非核武器化。紐約克是美國一個很有名的雜誌,有一個著名的專欄記者透露了一個消息,美國有一個計劃,就是解除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巴基斯坦核電站是中國幫助建造的。我認為,如果巴基斯坦沒有核武器,印度就很容易欺負他們。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對印度的侵略是一種威懾,也是一種安定的因素。如果美國要解除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巴基斯坦就必須生存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結果就是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就成為了美國的軍事殖民地。隨著美國對印度的軍事援助,包括核武器的支持,就可以看到中國南邊有四千公里的邊境,就面臨著什麼樣的威脅了,面臨著很嚴重的核威脅。這會發生什麼樣大的轉移呢?從過去對中國的扼制,變成了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的一種局面。我們看看這些石油管道,我們看到的是古代的歷史,是石油大道。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的絲綢之路的歷史,我們會想到絲綢之路帶來的是經濟繁榮,是和平安寧的生活,帶來的是伊斯蘭世界和中國人的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