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報導新聞就像在做講座,新聞工作者告訴讀者和觀眾今天的新聞是什麼。但我認為,新聞報導應該更像一個研討會,記者與讀者自由地對話和交流彼此的見解,獲得最終的事實。有一點我很肯定,我的讀者比我知道的要多得多。我捕捉他們的才思,利用數字網絡技術讓更多人受益。這種工具不僅有助於製作新聞,也為傳播新聞帶來了便利。
當我在南非旅行的時候,我發現那裡很少有人使用電腦,但是手機卻相當普及。許多精明的新聞記者用手機作為發布新聞的主要途徑,可能只是些內容提要,但都是真實的新聞。不僅專業新聞工作者在使用著諸如SMS(手機簡訊息服務)等數字傳輸技術,許多非專業人士也在使用著它們。幾年前,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會議被抗議者搞得一團糟。大批抗議者的活動正是通過手機來組織的。由於流動性自由性太大,政府當局根本無法制止他們的行動。然而,這卻給我們新聞記者提供了一些啟示,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學習這樣的方式採集新聞呢?
另外一種網上傳播新聞的方式是製作網頁。新聞記者要儘可能地利用廣泛的新聞源。我認為,在網際網路世界,最有用的新聞源就是電子郵件。如果管理得好,郵件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在我的自主網頁上,我開闢了一塊空間,專門為網友發表對我的新聞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它,我吸取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並不斷完善著我自己的新聞實踐工作。在公眾面前被稱作白痴不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它確實促進了我去提高我的業務水平。還有一些網站我在這裡提醒大家不要忽視了,那就是政府網站,非政府網站和大公司的網站。因為有時候,政府和大公司會不經意地將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頒布在網上。我不知道在中國記者使用的最好的搜尋引擎是什麼,在美國,毫無疑問的是“Google”。做網絡新聞,你們不一定只局限在用它來採集和發布新聞,我還希望你們中的一些人能夠投身於建立網絡新聞資料庫。這幾年來,我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它不僅有價值,而且很有意義。我為大家推薦兩個對新聞記者十分有用的網站:http://www.nicar.com,www.ire.com/。
下面我講一講“網絡日記”。“網絡日記”指的是一種個人化新聞網站,它時常更新,有時每天都會被更新一次,就像我們寫日記。一般是由那些對某個新聞話題有激情的人來製作的。對科技新聞情有獨鐘的人比較喜歡訪問http://www.slashdot.com/網站。雖然只有幾個人在製作和維護這個網絡日記,但登陸它的人經常會遇到堵塞的情況,因為它的訪問量比美國95%甚至99%的網站都高。《洛杉磯時報》曾刊登過一條有關美國信息保密的新聞。人們閱讀完這條新聞後,紛紛在人們對網上新聞產生置疑最多的恐怕在它們的真實性上。但是你讀報紙的時候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認為,人們更容易核實網上新聞的真實性。去年有一條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網上新聞,說有一個年輕女子患了白血病。隨著對她報導的日益增多,這個名叫凱希的女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後報導說她去世了,很多人感到異常悲傷。然而“凱希”並不存在,這完全是一場騙局。一些網民對發布消息的那家網站進行了調查,就像真正的調查性新聞記者一樣,順藤摸瓜,最終揭開了騙局,並在網上向全世界公布了真相。所以我說,網上披露真相有時更迅速。
我個人更相信傳統新聞媒體,像《紐約時報》,在網上發表的新聞,而對那些不太熟悉的無名網站就不太信任。這並不是說《紐約時報》就毫無紕漏,只是我相信他們在盡力做到最好。他們的記者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記者。無論是參與傳統新聞媒體,亦或是網絡新聞媒體,我們記者都應該遵循新聞學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則,比如我從前的一位新聞學教授告訴我們,“如果你媽媽說她愛你,你要核實一下。”
最後,我要講一下如何通過網絡媒體賺錢。許多人千方百計想從網上撈一桶金。《華爾街郵報》目前向它的60萬註冊訂戶收費。有一點我相信,《華爾街郵報》不會將它在印刷媒體上賺取的資金投資在網絡版上。我訂購《華爾街郵報》的電子版,只是為了閱讀它在印刷版上刊登的內容。我想,網絡新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只是傳統新聞媒體的一個補充。
學生提問:您剛才說了這麼多網絡的好處,而且據我觀察,清華的網絡條件也很好。但是網絡也給我們帶來了時間的浪費,上網成癮,同學關係的淡漠等弊病。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這個現象,您是怎麼看的?
DanGillmor:你的意思是說在網上花太多時間會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做別的事一樣會影響這種關係。人們總在尋求一種平衡,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與人交往同上網互不干擾。網絡把世界各地誌趣相投的人們聯繫在一起,而你的鄰居或和你居住在同一社區的人卻未必和你分享同樣的樂趣。網絡社區是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把你的整整一生都消耗在網上就行了。
學生提問:您認為微軟和其他世界頂級大公司的區別在哪裡?
DanGillmor:不計其數。首先,我認為微軟在很多方面是頂呱呱的。他們工作勤奮,才俊薈萃,勇於進取。但是他們許多商業策略的非法性也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微軟能稍微謙虛一點,不那麼張狂和傲慢,我想它就不會惹那麼多麻煩。美國的反壟斷法是鼓勵競爭的,我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夠借鑑一下。
學生提問:您為什麼熱忠於科技新聞報導,您最關注的是哪一點?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您遇到的最嚴峻的挑戰是什麼?您剛才提到許許多多普通人在今天的高科技時代加入了新聞記者的行列,這無疑為職業記者提出了挑戰,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措施來應對它?
DanGillmor:我先回答你第三個問題。新聞界的挑戰來自於新聞的非專業化。我不知道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的新聞界會以何種面貌出現,但是我對它的前景是相當樂觀的。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障礙恐怕就是現在的我變得有些懶惰了。其次是我與我老闆之間在某些問題上的意見分歧。第三個就是作為記者,我想要知道的情況而被訪者卻拒絕回答。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對變化多端的事物有一種好奇心,渴望了解它們。矽谷的科技日新月異,促使我去觀察和學習。
學生提問:在中國,一些科技新聞記者並不具備很好的素質,他們本身對科技不是很了解,而且一種實用主義變得普遍起來,許多高科技企業通過科技記者的報導宣傳自己的產品,因此出現了一些科技報導有失偏頗。比如那個“藍牙技術”,我認為,它本身不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卻被媒體大肆宣傳和炒作。我不知道在美國有沒有這種現象,您是怎麼看的?
DanGillmor:“藍牙技術”受到媒體過分的讚譽,這種現象並非中國獨有。在美國,許多科技記者對所報導的東西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被訪者告訴他們什麼他們就寫什麼。一種新技術問世之後,記者們蜂擁而上,惟恐落後。不一定說記者因為拿了哪家公司的錢才這麼做,而是他們有一種新聞敏感性而已。在美國,許多高科技公司的大老闆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總愛夾雜一些政治色彩在裡面,所以他們未必句句是真言,以為自己的技術會對整個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我在南非旅行的時候,我發現那裡很少有人使用電腦,但是手機卻相當普及。許多精明的新聞記者用手機作為發布新聞的主要途徑,可能只是些內容提要,但都是真實的新聞。不僅專業新聞工作者在使用著諸如SMS(手機簡訊息服務)等數字傳輸技術,許多非專業人士也在使用著它們。幾年前,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會議被抗議者搞得一團糟。大批抗議者的活動正是通過手機來組織的。由於流動性自由性太大,政府當局根本無法制止他們的行動。然而,這卻給我們新聞記者提供了一些啟示,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學習這樣的方式採集新聞呢?
另外一種網上傳播新聞的方式是製作網頁。新聞記者要儘可能地利用廣泛的新聞源。我認為,在網際網路世界,最有用的新聞源就是電子郵件。如果管理得好,郵件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在我的自主網頁上,我開闢了一塊空間,專門為網友發表對我的新聞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它,我吸取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並不斷完善著我自己的新聞實踐工作。在公眾面前被稱作白痴不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它確實促進了我去提高我的業務水平。還有一些網站我在這裡提醒大家不要忽視了,那就是政府網站,非政府網站和大公司的網站。因為有時候,政府和大公司會不經意地將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頒布在網上。我不知道在中國記者使用的最好的搜尋引擎是什麼,在美國,毫無疑問的是“Google”。做網絡新聞,你們不一定只局限在用它來採集和發布新聞,我還希望你們中的一些人能夠投身於建立網絡新聞資料庫。這幾年來,我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它不僅有價值,而且很有意義。我為大家推薦兩個對新聞記者十分有用的網站:http://www.nicar.com,www.ire.com/。
下面我講一講“網絡日記”。“網絡日記”指的是一種個人化新聞網站,它時常更新,有時每天都會被更新一次,就像我們寫日記。一般是由那些對某個新聞話題有激情的人來製作的。對科技新聞情有獨鐘的人比較喜歡訪問http://www.slashdot.com/網站。雖然只有幾個人在製作和維護這個網絡日記,但登陸它的人經常會遇到堵塞的情況,因為它的訪問量比美國95%甚至99%的網站都高。《洛杉磯時報》曾刊登過一條有關美國信息保密的新聞。人們閱讀完這條新聞後,紛紛在人們對網上新聞產生置疑最多的恐怕在它們的真實性上。但是你讀報紙的時候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認為,人們更容易核實網上新聞的真實性。去年有一條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網上新聞,說有一個年輕女子患了白血病。隨著對她報導的日益增多,這個名叫凱希的女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後報導說她去世了,很多人感到異常悲傷。然而“凱希”並不存在,這完全是一場騙局。一些網民對發布消息的那家網站進行了調查,就像真正的調查性新聞記者一樣,順藤摸瓜,最終揭開了騙局,並在網上向全世界公布了真相。所以我說,網上披露真相有時更迅速。
我個人更相信傳統新聞媒體,像《紐約時報》,在網上發表的新聞,而對那些不太熟悉的無名網站就不太信任。這並不是說《紐約時報》就毫無紕漏,只是我相信他們在盡力做到最好。他們的記者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記者。無論是參與傳統新聞媒體,亦或是網絡新聞媒體,我們記者都應該遵循新聞學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則,比如我從前的一位新聞學教授告訴我們,“如果你媽媽說她愛你,你要核實一下。”
最後,我要講一下如何通過網絡媒體賺錢。許多人千方百計想從網上撈一桶金。《華爾街郵報》目前向它的60萬註冊訂戶收費。有一點我相信,《華爾街郵報》不會將它在印刷媒體上賺取的資金投資在網絡版上。我訂購《華爾街郵報》的電子版,只是為了閱讀它在印刷版上刊登的內容。我想,網絡新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只是傳統新聞媒體的一個補充。
學生提問:您剛才說了這麼多網絡的好處,而且據我觀察,清華的網絡條件也很好。但是網絡也給我們帶來了時間的浪費,上網成癮,同學關係的淡漠等弊病。我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這個現象,您是怎麼看的?
DanGillmor:你的意思是說在網上花太多時間會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做別的事一樣會影響這種關係。人們總在尋求一種平衡,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與人交往同上網互不干擾。網絡把世界各地誌趣相投的人們聯繫在一起,而你的鄰居或和你居住在同一社區的人卻未必和你分享同樣的樂趣。網絡社區是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把你的整整一生都消耗在網上就行了。
學生提問:您認為微軟和其他世界頂級大公司的區別在哪裡?
DanGillmor:不計其數。首先,我認為微軟在很多方面是頂呱呱的。他們工作勤奮,才俊薈萃,勇於進取。但是他們許多商業策略的非法性也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微軟能稍微謙虛一點,不那麼張狂和傲慢,我想它就不會惹那麼多麻煩。美國的反壟斷法是鼓勵競爭的,我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夠借鑑一下。
學生提問:您為什麼熱忠於科技新聞報導,您最關注的是哪一點?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您遇到的最嚴峻的挑戰是什麼?您剛才提到許許多多普通人在今天的高科技時代加入了新聞記者的行列,這無疑為職業記者提出了挑戰,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措施來應對它?
DanGillmor:我先回答你第三個問題。新聞界的挑戰來自於新聞的非專業化。我不知道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的新聞界會以何種面貌出現,但是我對它的前景是相當樂觀的。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障礙恐怕就是現在的我變得有些懶惰了。其次是我與我老闆之間在某些問題上的意見分歧。第三個就是作為記者,我想要知道的情況而被訪者卻拒絕回答。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對變化多端的事物有一種好奇心,渴望了解它們。矽谷的科技日新月異,促使我去觀察和學習。
學生提問:在中國,一些科技新聞記者並不具備很好的素質,他們本身對科技不是很了解,而且一種實用主義變得普遍起來,許多高科技企業通過科技記者的報導宣傳自己的產品,因此出現了一些科技報導有失偏頗。比如那個“藍牙技術”,我認為,它本身不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卻被媒體大肆宣傳和炒作。我不知道在美國有沒有這種現象,您是怎麼看的?
DanGillmor:“藍牙技術”受到媒體過分的讚譽,這種現象並非中國獨有。在美國,許多科技記者對所報導的東西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被訪者告訴他們什麼他們就寫什麼。一種新技術問世之後,記者們蜂擁而上,惟恐落後。不一定說記者因為拿了哪家公司的錢才這麼做,而是他們有一種新聞敏感性而已。在美國,許多高科技公司的大老闆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總愛夾雜一些政治色彩在裡面,所以他們未必句句是真言,以為自己的技術會對整個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