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問:我們民族也承認共同價值嗎?

  答:承認。比如“人皆有之”的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就是孟子認為的“共同人性”。由此推演出的仁、義、禮、智,則是孟子主張的“共同價值”。只不過,孟子沒有使用“共同價值”這個詞。他主張的仁、義、禮、智,也未必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問: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什麼?

  答:獨立,自由,平等。

  問:是這樣嗎?

  答:是。請參看“易中天中華史”第二卷《國家》。

  問:我們民族也一樣嗎?

  答:當然。諸位應該熟悉一句歌詞:我們勤勞,我們勇敢,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事實上,我們民族早就有對獨立、自由、平等的追求。比如道家,就非常崇尚自由,莊子叫“逍遙遊”。墨家、道家、法家,都講平等。不同的是,墨家講機會面前人人平等,道家講天道面前人人平等,法家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當然法家的平等是有問題的,這個以後再說。儒家雖然不講平等,卻講對等,比如孔子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的“君之視臣如糙芥,臣之視君如寇讎”。為什麼講對等?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是骨子裡的東西。但儒家又要講綱常倫理、封建禮教,只好討價還價,不講平等講對等。

  問:那麼,我們民族對獨立、自由、平等的追求實現了嗎?

  答:相對、部分和逐步地實現。大體上說,從西周到春秋,是崇尚和主張獨立、自由、平等的。因為西周封建制度是一種“分權制”,從天子到諸侯,都不集權。至少在貴族階級那裡,相對獨立,比較自由,有等級但不森嚴。秦漢以後中央集權,事情就變得糟糕。不過漢唐時期,中央集權和個人自由找到了平衡點,因此中華文明達到了鼎盛。明清兩代由集權而專制,由專制而獨裁,每下愈況,終於爆發辛亥革命。整個過程,充滿糾結,很有看點。

  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呵呵!讀完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就清楚了。

  關於信仰問題

  問:你說信仰是“對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堅定不移的相信”,為什麼要這樣嚴格定義呢?

  答:因為只有彼岸的信仰,才真正具有超越性。否則,就只有此岸的信念。信念當然也很好,甚至非常好。但再好的信念,也都是現實性的。如果不能兌現,久而久之,就會“失信”。一旦失信,就沒人信了。政治和道德的“信仰”,總是面臨信譽危機,甚至破產,原因就在這裡。

  問:宗教信仰就沒有這個麻煩嗎?

  答:沒有。宗教只是給你一張通往天堂的門票。怎麼去,去不去得了,都是你自己的事。到了天堂,那裡是什麼光景,也沒人回來說。所以,宗教不必兌現,也不能兌現。恐怖主義和某些宗教極端分子,就是要把宗教信仰變成政治和道德的,把來世變成現世。結果如何,眾所周知。

  問:這麼說,你是反對政治信仰和道德信仰的?

  答:反對!除非政治信仰是基於道德信仰,道德信仰又基於彼岸的信仰。但這很難。世界上有沒有,不好說。至少咱們這裡,還沒有。我的主張,是政治講理想,道德講追求,宗教講信仰。宗教信的是神,政治和道德信的是人。神不會犯錯,人就保不齊。事實證明,在人間建設天堂,造成的都是災難。把信念和信條說成信仰,只能給自己找麻煩。

  問:我們需要建立宗教信仰嗎?

  答:不需要。有信仰的人,未必不幹壞事;無信仰的人,也未必不做好事。西方人有信仰,照樣發動戰爭;漢民族無信仰,同樣熱愛和平。信仰與道德,並不構成因果關係。沒有信仰,我們照樣過日子,天也塌不下來。三千年都沒有的東西,今天又何必一定要有?

  問:照你這麼說,信仰可有可無?

  答:是。當然,信仰有信仰的好處。比方說,管理社會,維持秩序,要方便一些。有信仰的人,一般比較聽話,也好商量,因為你可以拿他的信仰來說事。甚至發生了騷亂或動亂,說聲“主讓大家回家去”,沒準就散了。不過,也只是沒準而已。何況凡事都有兩面性。信仰也有信仰的麻煩,比如為信仰而戰。歷史上,宗教戰爭可不少,大家都號稱“聖戰”。既然是“聖戰”,打的是“異教徒”,是“魔鬼”,也就可以大開殺戒,無所顧忌。這就是信仰的不好。反倒是我們中國人,因為沒有信仰,也就沒犯這樣的錯誤,犯不著為此妄自菲薄。

  問: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又那麼看重信仰?

  答:信仰的積極作用之一,是能夠提升人的境界。因為你是在向神看齊,走向理想。所以,真正的信仰,必有境界,比如世界大同,比如普度眾生,比如“與上帝同在”,比如“成為安拉喜悅的人”。然而,境界只是道德的最高層次。沒有境界,不等於沒有道德。比方說,我境界不高,做不到捨己為人,並不就一定損人利己呀!再說了,這世界上,真有境界的,究竟幾何?大多數,還是芸芸眾生。境界對於他們,其實隔膜。但,沒這個追求,就不做人了?還是要做,也照做嘛!可見境界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信仰也一樣。

  問:有信仰,總比沒有好吧?

  答:請客吃飯有瓶酒,好點吧?實在沒有,難道這飯就不吃了?碰上個不喝酒的,你還多餘。碰上個發酒瘋的,他還壞事。沒有信仰的中國人,就是不喝酒的;發動“聖戰”的那些人,就是發酒瘋的;狂熱的教徒,就是酒精中毒的;信仰邪教,就是喝了假酒,把毒品或工業酒精當酒喝的;自己有信仰,就容不得別人沒有,或者用一種信仰批判另一種信仰,就是酒後駕車的。“文革”中,誤把主義當信仰,則是集體發酒瘋。

  問: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有信仰呢?

  答:為什麼那麼多人喝酒呢?喝酒是為了進入狀態,信仰是為了提升境界。進入狀態,提升境界,也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喝茶。當然,茶和酒,不一回事。但你不能說,茶的狀態就不是狀態。同樣,你也不能說,只有信仰提升的才是境界。境界,有各種途徑可以實現。

  問:比方說?

  答:比如禪宗。禪宗名為佛教,實為哲學。它主張的不是“信仰”,而是“覺悟”。信仰是關於對象的(信仰什麼),覺悟是關於自我的(自己覺悟)。但不是“信仰自我”,是“發現自我”。所以,禪宗是反信仰的,卻又有境界。可見沒有信仰,不等於沒有境界。信仰,只是實現境界的途徑之一,不是唯一。而且,也只是提供了境界的可能性,並沒有必然性。因此,有信仰,也未必一定有境界。更重要的是,對於當今中國來說,境界是當務之急嗎?拜託了!用地溝油,放三聚氰胺,做毒大米、毒饅頭,難道是缺乏境界?那不是笑話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