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問:中華和伊斯蘭文明,會消亡嗎?

  答:不會。中華和伊斯蘭,都是衰而不亡。但中國和伊斯蘭國家,都應該“睜開眼睛看世界”,甚至“直面慘澹的人生”,才能自強不息奮起直追。事實上,鴉片戰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後,中國的思想界又活躍起來。因為一方面,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另方面,大清王朝和北洋政府都根本無力鉗制思想,控制輿論。我們是有智慧的民族。只要思想解放,言論自由,就能再造輝煌。所以我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信心滿滿。

  關於伊斯蘭文明

  問:你對“百年翻譯運動”的評價客觀嗎?

  答:這其實是公論。美國已故前總統尼克森在《抓住時機》中,就說過這樣的話: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它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裡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在這個時期里取得的。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的眼光能看得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伊斯蘭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呵呵,我幾乎是照抄尼克森。限於體例,我不能在文中加注。這裡做個說明,以免抄襲剽竊之嫌。

  問:伊斯蘭文明能夠走向世界,就因為既講特慈,又講普慈嗎?

  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皈依的手續極為簡便。任何人只要誠心誠意念誦一遍“清真言”和“作證言”,即可成為穆斯林。清真言的內容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作證言的內容是:我作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獨一無可懷疑;我又作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僕和使者。你想皈依伊斯蘭教,誠心誠意念誦一遍就行了。但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伊斯蘭精神的體現。因為按照伊斯蘭教義,人是安拉創造的。安拉與人的關係,就像母親和子女。母親愛孩子,孩子愛母親,還需要寫申請、打報告、辦手續嗎?

  問:那又何必念誦清真言和作證言?

  答:愛是需要說出來的,信仰也一樣。就算戀愛,也得說句“我愛你”吧?

  問:真主不喜愛過分者,也不喜歡殺戮,是這樣嗎?

  答:是。《古蘭經》卷二之190說得很清楚: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這也有史實為證。公元1187年,統治了整個埃及、今伊拉克北部、敘利亞大部和葉門的阿尤布王朝建立者薩拉丁,進攻十字軍中最強的耶路撒冷王國。9月2日,耶路撒冷投降,薩拉丁入城。與八十八年前十字軍的大開殺戒形成鮮明對比,薩拉丁沒殺一個人,沒燒一棟房子,只是將被改為聖殿騎士團總部的阿克薩清真寺,被改為大教堂的磐石清真寺,恢復為清真寺。有人建議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薩拉丁沒有同意。相反,他將耶路撒冷的聖地向所有宗教開放。

  問:你說的伊斯蘭精神,可靠嗎?

  答:例證很多。《古蘭經》說“凡為饑荒所迫,而無意犯罪的,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又比如,送給女方的財禮,即便離異也不得收回,應該留做女方的生活費和養老金。再比如,由於戰爭年代男丁稀缺,伊斯蘭國家有一夫多妻的制度或習俗。但,做丈夫的必須公平對待每個妻子。包括同房的次數,也必須完全一樣,除非某位妻子自願讓渡權利。這就比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好得多。

  關於普世價值

  問:你說人權、法治、民主、共和、憲政都不是價值,但西方也有人這麼說,請問如何解釋?

  答:那是他們自己糊塗。你以為西方學術界都很明白呀?

  問:普世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獨特產物嗎?

  答:是。它來自19世紀所謂“白人的責任”。但要說是“替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侵略擴張作辯護”,則未免杯弓蛇影虛張聲勢。我在文章中說得很清楚,所謂普世情懷,其實人同此心。區別僅僅在於:一、是多是少;二、自覺或不自覺;三、是否明確使用普世概念。我們民族的特點,是有普世情懷,無普世主義。情懷是好的,主義是不好的。普世情懷一旦變成普世主義,就難免強加於人。

  問:情懷變成主義,是什麼原因呢?

  答:與宗教有關。嚴格說來,但凡宗教,都或多或少會有普世傾向。比如佛教,就主張“普度眾生”。一神教的這種傾向,則更強烈。因為造物主既然只有一個,那麼,所有的人,所有的物,便都是這神創造的。而且,不管這唯一的真神或真主是叫雅赫維、耶和華還是安拉,作為造物主,對自己的創造物都充滿關愛。為了讓自己創造的人活得更好,造物主必定要啟蒙。造物主的啟蒙,就叫“天啟”。由此創立的宗教,就叫“天啟宗教”。直接得到天啟的,是“先知”;被派來拯救世界的,是“耶穌”。耶穌是希伯來語,意為“耶和華的拯救”。但無論先知還是耶穌,甚至包括他們的門徒,都負有神聖的使命——把唯一真神或真主的愛灑向人間,灑向每一個人。普世主義,應運而生。

  問:照你這麼說,普世主義並非西方之專屬?

  答:當然。只不過,其他宗教不一定這麼說。何況同為一神教,也還是有區別。猶太教講特選,就講不了普世。伊斯蘭教既講普慈,又講特慈,普世性就沒有那麼強。基督教認為上帝面前人人有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就連普慈和特慈的等差都沒有了,更不用說特選和淘汰。所以基督徒人數最多,新教十億,天主教十億,東正教一億,共二十一億。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基督教自認為具有普世性(Oecumenical),也並非沒有道理。

  問:這就是西方人主張普世主義的原因嗎?

  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成功了。成功者是有話語權的,也會有使命感。這很可怕。不是說使命感一定不好,要看是什麼使命。如果說是要把別人都改造成自己這樣,就不亞於恐怖主義。一種偉大文明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為多元文化的和平共處、平等對話,搭建開放平台。

  問:這不就是使命嗎?

  答:使命?誰之使?誰之命?我不喜歡這個詞。我也不喜歡信仰。可以信,為什麼要仰?我也不喜歡啟蒙。誰被蒙?誰來啟?誰都不比誰傻,誰也不比誰聰明。要講啟蒙,只有天啟。這就變成信仰了。結果,使命的前面還要冠之以“神聖”二字。那麼請問,就你直通上帝,就你牛逼啊?所以,我不要“使命”,我說“位置”。我也不喜歡“普世價值”,我說“共同價值”。

  關於共同價值

  問:世界上有共同價值嗎?

  答:有。比如世界各民族都不約而同地發明監獄,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就說明自由是人類的共同價值。但在這個問題上,東西方的觀念又有所不同。東方國家一般將剝奪自由視為對罪犯的懲罰,西方法學家則認為是對罪犯自由意志的尊重。他們認為,自由即選擇,選擇即負責。既然你“自由地”選擇了犯罪,那就同時意味著你“自由地”選擇了坐牢。為了尊重你的自由意志,必須把你關進監獄。但不管怎麼說,都意味著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