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憶全鵝山沈山人二首

  (一)

  君家山頭松樹風,適來入我竹林里。一片新茶破鼻香,請君速來助我喜。莫合九轉大還丹,莫讀三十六部《大洞經》;閒來共我說真意,齒下領取真長生。不須服藥求神仙,神仙意智或偶然。自古聖賢放入土,淮南雞犬驅上天!白日上升應不惡;藥成且輒一丸藥。暫時上天少問天,蛇頭蠍尾誰安著?(請你稍稍問天:蛇的頭,蠍的尾,那樣毒害人的東西,是誰安排的?——這是打破「天有意志」「上天有好生之德」等等迷信的話。)

  (二)

  君愛煉藥藥欲成,我愛煉骨骨已清。試自比校得仙者,也應合得天上行。天門九重高崔嵬。清空鑿出黃金堆。夜叉守門晝不啟,夜半醮祭夜半開!夜叉喜歡動關鎖,鎖聲地生風雷。地上禽獸重血食,性命血化飛黃埃。太上道君蓮花台,九門隔闊安在哉?——嗚呼沈君大藥成,兼須巧會鬼物情,無求長生喪厥生!

  盧仝有許多好笑的思想:他信月蝕是被蝦蟆精吃了,日中的老鴉和月中的桂樹是女媧留下的,他信姜太公釣魚用的是直鉤(《直鉤行》)。他的社會思想也不高明:例如他的《小婦吟》那樣歌頌妻妾和睦「永與同心事我郎」的生活,讀了使人肉麻。他雖是個處士,卻有奴有婢,有妻有妾,沒有孟郊、張籍的貧困經驗,故他對於社會問題沒有深刻的見解。但他這三首送給沈山人的詩,這樣指斥道士的迷信,嘲諷那有意志安排的天道觀念,卻與張籍、韓愈、白居易等人的態度相同,可以表現一個時代的精神。

  盧仝的特別長處只是他那壓不住的滑稽風趣,同他那大膽嘗試的精神。他游揚州,住在蕭慶中的宅里,後來蕭到歙州去了,想把宅子賣去。盧仝作「蕭宅二三子贈答詩」二十首,托為他同園中石頭、竹子、馬蘭、蛺蝶、蝦相贈答的詩,其中很有許多詼諧的怪詩,其中最怪特的「石再請客」云:

  ……我在天地間,自是一片物。可得槓壓我,使我頭不出!

  這種句子大可比梵志、寒山的最好句子。

  我且選一首我最愛的小詩作結束:

  村醉

  村醉黃昏歸,健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驚著汝。

  這時期里最著名的人物自然是韓愈。韓愈字退之,河內南陽人(《舊唐書》作昌黎人,《新唐書》作鄧州南陽人,此從朱子考定)。他生於大曆三年(七六八),三歲時,父死,他跟他哥哥韓會到嶺南。會死後,他家北歸,流寓江南。他登進士第後,曾在董晉和張封建的幕下,後來做到監察御史。他是個愛說話的人,得罪了政府,貶為陽山令。元和三年(八〇八)始做國子博士;升了幾次官,隔了幾年(八一二)仍舊降到國子博士,那時他已四十五歲了。他那時已有盛名,久不得志,故作了一篇詼諧的解嘲文字,題為《進學解》。其中說他自己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燒膏油以繼晷,常砣砣以窮年……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芒芒,獨旁搜而遠紹。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沈浸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

  這樣的自誇,可想見他在當時的聲望。

  當時的執政把他改在史館做修撰,後來進中書舍人,知制誥。裴度宣慰淮西,奏請韓愈為行軍司馬。蔡州平定後,他被升作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有迎佛骨的事,韓愈因此幾乎有殺身之禍。《舊唐書》(卷一六〇)記此事稍詳:

  鳳翔法門寺有護國真身塔,塔內有釋迦文佛指骨一節。其書本傳法,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宮人三十人,持香花,赴臨皋驛迎佛骨,自光順門入大內,留禁中三日,乃送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後。百姓有廢業破產,燒頂灼臂而求供養者……

  韓愈向不喜佛教,上疏諫曰: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此時(上古)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漢明帝時始有佛法……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梁武帝……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相迎養……百姓愚冥……見陛下如此……皆雲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惟恐後時……若不即加禁遏……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

  此疏上去,憲宗大怒,怪他說奉佛的皇帝都短命遭禍殃,因此說他毀謗,要加他死罪。因有許多人營救,得貶為潮州刺史。不久(同年十月)改袁州刺史。當他諫佛骨時,氣概勇往,令人敬愛。遭了挫折之後,他的勇氣銷磨了,變成了一個卑鄙的人。他在潮州時,上表謝恩,自述能作歌頌皇帝功德的文章,「雖使古人復生,臣亦未肯多讓」;並勸皇帝定樂章,告神明,封禪泰山,奏功皇天!這已是很可鄙了。他在潮州任內,還造出作文祭鱷魚,鱷魚為他遠徙六十里的神話,這更可鄙了。他在袁州任內,上表說他的境內「有慶雲現於西北……五采五色,光華不可遍觀……斯為上瑞,實應太平。」這真是阿諛獻媚,把他患得患失的心理完全托出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