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篋中集·序》

  元結作《篋中集》。或問曰,公所集之詩何以訂之?對曰,風雅不興幾及千歲。溺於時者,世無人哉?嗚呼,有名位不顯,年壽不將,獨無知音,不見稱頌,死而已矣,誰雲無之?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為辭,不知喪於雅正。然哉。彼則指詠時物,會諧絲竹,與歌兒舞女生污惑之聲於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聽而誦之,則未見其可矣。吳興、沈千運獨挺於流俗之中,強攘於已溺之後,窮老不惑,五十餘年。凡所為文皆與時異。故朋友後生稍見師效,能似類者有五六人。於戲,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無祿位,皆以忠信而久貧賤,皆以仁讓而至喪亡。異於是者,顯榮當世。誰為辯士?吾欲問之。天下兵興於今六歲,人皆務武,斯焉誰嗣?已長逝者遺文散失,方阻絕者不見近作。盡篋中所有,總編次之,命曰《篋中集》,且欲傳之親故,冀其不亡於今。凡七人,詩二十四首。時乾元三年也。

  這七人之中,杜甫最佩服孟雲卿,曾說,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

  可惜孟雲卿論文的話不可見了。杜甫詩中也曾提及王季友及張彪;李白也有贈於逖的詩。故《篋中集》的一派不能算是孤立的一派。他們的詩傳下來的很少(《全唐詩》中,孟雲卿有一卷,餘人多僅有《篋中集》所收的幾首),依現有的詩看來,他們的才力實在不高,大概可說是眼高手低的批評家。但他們的文論,一方面也許曾影響杜甫,一方面一定影響了元結,遂開一個新局面。

  元結(參看第十三章)的詩才不很高,但他卻是一個最早有意作新樂府的人。他在天寶丙戌(七四六)作《閔荒詩》一首,自序云:

  天寶丙戌中,元子浮隋河至淮陰間。其年水壞河防,得隋人冤歌五篇;考其歌義?似冤怨時主。故廣其意,采其歌,為《閔荒詩》一篇,其餘載於異錄。

  這明明是元結眼見當日運河流域百姓遭水災後的愁苦,假託隋人的冤歌,作為此詩,這是「新樂府」最早的試作。其詩大有歷史的價值,故摘鈔於下:

  煬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禍,以為長世謀……意欲出明堂,便令浮海舟。令行山川改,功與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滬生回溝(這四句其實很稱讚煬帝開運河的偉大功績)……浮荒娛未央,始到滄海頭。忽見海門山,思作望海樓。不知新都城,已為征戰丘!當時有遺歌,歌曲太冤愁:

  四海非天獄,何為非天囚?

  天囚正凶忍,為我萬姓愁。

  人將引天釤,人將持天鎪。

  所欲充其心,相與絕悲憂。

  自得隋人歌,每為隋君羞。欲歌當陽春,似覺天下秋。更歌曲未終,如有怨氣浮。奈何昏王心,不覺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嗟嗟有隋氏,四海誰與儔?

  大概當時表面上雖是太平之世,其實崩亂的危機已漸漸明顯了。故元結此詩已不是開元盛世之音;不出十年,大亂遂起,這首詩幾乎成預言了。

  《荒閔詩》的次年(七四七),他在長安待制;這一年,他作《治風詩》五篇,《亂風詩》五篇,自序雲,「將欲求干司匭氏,以裨天監。」這也是作詩諷諫,但詩大壞了,毫沒有詩的意味。他又作「補樂歌」十首,要想補上古帝王的樂歌,這些也不成詩。他又有「系樂府」十二首,序云:

  天寶辛未中(天寶無辛未,此當是辛卯,或乙未——七五一或七五五),元子將前世嘗可稱嘆者,為詩十二篇,為引其義以名之,總名曰「系樂府」。古人詠歌不盡其情聲者,化金石以盡之,其歡怨甚邪?戲盡歡怨之聲者,可以上感於上,下化於下。故元子系之(元結作文多艱澀,如此序便不好懂)。

  這真是有意作「新樂府」。這十二首稍勝於前作諸篇,今鈔一篇作例:

  貧婦詞

  誰知苦貧夫,家有愁怨妻?請君聽其詞,能不為酸淒?所憐抱中兒,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為人吏蹊。出門望山澤,回頭心復迷。何時見府主,長跪向之啼?

  寶應壬寅(七六二),他作「漫歌」八曲;他又有「引極」三首,「演興」四篇,均不詳作詩年月。這些詩也可算是試作的新樂府;詩雖不佳,都可以表現這個時代的詩人的新態度——嚴肅的、認真的態度。

  最能表現這種態度的是他的《忝官引》《舂陵行》《賊退示官吏》三首。《忝官引》的大意云:

  天下昔無事,僻居養愚鈍……忽逢暴兵起,閭巷見軍陣……往在乾元初(七五八—七五九)……天子垂清問……屢授不次官,曾與專征印……偶得凶丑降,功勞愧方寸。爾來將四歲,慚恥言可盡?請取冤者辭,為吾《忝官引》。冤辭何者苦?萬邑余灰燼。冤辭何者悲?生人盡鋒刃。冤辭何者甚?力役遇勞困。冤辭何者深?孤弱亦哀恨。無謀救冤者,祿位安可近……實欲辭無能,歸耕守吾分。

  《舂陵行》並序如下:

  癸卯歲(代宗廣德元年,七六三)漫叟(元結)授道州刺史。道州舊四萬餘戶,經賊已來,不滿四千。大半不勝賦稅。到官未五十日,承諸使徵求符牒二百餘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貶削。」於戲!若悉應其命,則州縣破亂,刺史欲焉逃罪?若不應命,又即獲罪戾。必不免也,吾將守官,靜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春陵行》,以達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