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永樂五年(1407年),徐氏病逝,臨終她還勸朱棣要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寵外戚。對於她的死,朱棣十分傷心,為她在靈谷寺、天禧寺舉行了大齋,聽群臣前來致祭。徐氏被諡為仁孝文皇后。後來朱棣在北京天壽山為自己營建了陵墓長陵,首先將徐氏安葬其中。從此,朱棣不再冊立皇后。

  朱棣還有兩個心愛的妃子,一個是昭獻貴妃王氏,一個是恭獻賢妃權氏。王氏有賢德,侍奉徐皇后很恭謹,為朱棣所倚重。朱棣晚年性情暴躁,臣屬動輒得罪,不論太子諸王公主還是大臣,都得到過王氏的調護。徐氏死後,宮中一切大事實際都由王氏掌管。

  權氏是朝鮮人,姿質濃粹,善吹玉簫,甚受朱棣寵愛。永樂八年(1410年),權氏隨朱棣北征,在還師時死於山東臨城。

  說到權妃,這中間還有一段長長的故事。

  從元朝起,朝廷每年要讓高麗進獻美女。明朝相沿不改。洪武時,後宮中就有不少高麗嬪妃。朱棣本人就是高麗人■妃所生。到了永樂時期,仍然不斷下詔派人到朝鮮(明洪武末年,高麗改稱朝鮮)選秀女入宮。

  永樂六年(1408年),朱棣派內使黃儼等人到朝鮮去,賞給朝鮮王廷花銀一千兩、紵絲五十匹、素線羅五十匹、熟絹一百匹,因為朝鮮曾向明廷獻馬三千匹。臨行時,朱棣對黃儼說:「你去朝鮮和國王說,有生得好的女子,選揀幾名將來。」於是朝鮮王廷下令禁止婚姻嫁娶,廣采童女,以備進獻。但最初所選,黃儼以為無美色,甚為不滿,並對當事者加以挫辱。朝鮮王廷只得分遣各道巡察司再選,同時通告各地:「前者,不用心推刷,多有漏報者。更於大小守令、品官、鄉吏、日守兩班、鄉校、生徒、百姓各戶,如有姿色,一皆採擇。如有隱匿或有針灸、斷髮、帖藥多方規避者,論如律。」對於各地所選的女子,黃儼等都要親自過目。這一年被選中者共五名;工曹典書權執中之女,十八歲;仁寧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十七歲;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十七歲;護軍呂貴真之女,十六歲;中軍副司正崔得霏之女,十四歲。她們連同從者使女十二名、火者十二名,一同被送往北京。上路之日,被選淑女的父母親戚哭聲載道 。朝鮮人在描寫這些女子被選入京時寫道:九重思窈窕,萬里選娉婷。……辭親語難決,忍淚拭還零。惆悵相離處,群山入夢青。

  這五位淑女入宮後,權氏被冊立為賢妃,任氏為順妃,李氏為昭儀,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她們的父兄也都授予了官職,如權妃的哥哥被授予光祿卿之職。但這些官是食祿不任事的。不過,他們的俸祿要由朝鮮王廷代發,因為他們離北京實在太遠了。同時被冊立的還有貴妃張氏,是追封何間忠武王之女,昭容王氏,是蘇州人。

  五女之中,永樂皇帝最寵愛權妃。權氏姿質濃粹,又善於吹簫。朱棣見到她,問她有何所長。她拿出隨身攜帶的玉簫吹奏,窈渺多遠音,朱棣大為高興,立刻把她選拔在眾妃之上。寧王朱權曾寫宮詞描繪道:

  忽聞天外玉簫聲,花下聽來獨自行。

  三十六宮秋一色,不知何處月偏明。

  魷魚窗冷夜迢迢,海嶠雲飛月色遙。

  宮漏已沉參倒影,美人猶自學吹簫。

  宮中的女官王司彩(司彩是掌管儲藏緞匹的官),朱棣曾命她與權妃同輦而行,她很熟悉權妃。她也寫宮詞歌詠道:

  瓊花移入大明宮,旖旎濃香韻晚風。

  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嘹亮月明中。

  但是,這位權妃享年不永。永樂十年,朱棣率師出塞北征蒙古回還,權妃死在山東臨城的回途中。朱棣極為傷心,將她葬在嶧縣 ,命令當地百姓出役看守墳塋,他打算將來把她遷葬在徐皇后陵中。因為思念權妃,朱棣對她的哥哥更加厚待。在給他授予誥命時,朱棣不禁含淚傷嘆,悲痛得說不出話來。

  權妃為什麼突然死去,起初無人猜疑。但一次呂美人和權貴妃兩家的奴婢在吵罵中卻透露了不尋常的消息。權貴妃入宮時,皇后徐氏已死。朱棣讓她接替皇后,掌管六宮的事。呂美人對此十分不滿,曾面責權妃說:「有子孫的皇后也死了。你管得幾個月,這般無禮!」於是,呂美人串通宦官金得、金良,從一個銀匠家裡借來砒霜,研成末子,放進胡桃茶中送給權妃吃了,權妃因而斃命。朱棣得知此情,大怒,將內官、銀匠一併處死。呂美人罹刑最慘,朱棣命用烙鐵烙她一個月,最後將她殺死。呂美人在宮的從人也一起被殺,牽連被株殺者達數百人。朱棣還逼迫朝鮮王廷將呂美人的母親抓來殺了 。但這實在是一個冤獄,直到永樂晚年才大白於天下。

  原來,權貴妃、呂美人等被選入宮後,又有商人之女呂氏被選入宮。呂氏因與呂美人同姓,欲相結好。但呂美人不樂意,呂氏因而懷恨在心。後來權貴妃猝死,呂氏便乘機誣告呂美人毒死了權妃,以致造成上述的慘案。

  後來,呂氏和宮人魚氏行為不檢點,與宦官私通。朱棣雖有察覺,但卻因寵愛呂、魚二人而未做處置。二人知道隱秘泄漏,懼罪自縊。這一下事情就鬧大了。朱棣認為壞事都因呂氏所起,便把呂氏的侍婢都拘來審訊。這些侍婢不勝拷掠,便違心認罪,說是要謀殺朱棣。既然問出了大逆之罪,一場刑殺的大禍就不可避免了,連坐被殺的竟達兩千八百人。行刑之日,朱棣親臨刑場監督,要眼看著將她們一一剮死。有的宮人臨刑時當面大罵朱棣說:「你自家陽衰,所以人家才和宦官私通,這有什麼罪?」朱棣為了懲戒後人,讓畫工把呂氏與小宦官相抱的情況畫下來。但是,他對魚氏的思念卻難以割斷,命人將魚氏葬在壽陵的旁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