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老夫人慈愛又心疼地瞧著明顯有些清瘦的顧廷禮,微笑道 :“這孩子,就算要照理鋪子的生意,也該注意著自個兒的身子,以為是男人就是鐵打的不成?”
郝氏十分高興,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外面掌柜的誇讚顧廷禮的話。殊不知,她提的次數越多,不但失了邀功的成分,反而多了幾分不可信。何況,顧廷禮好歹也是顧家的爺們,被外面的掌柜誇讚也並非什麼很值得炫耀的事兒。可她自己似乎沒有察覺,仍舊道:“兒媳也經常這樣說他,要他好好兒照顧自個兒的身子骨,出門在外不比家裡。他為了熟悉咱們鋪子裡的各種緞面料子,價格等事兒,常常熬夜,說也說不聽。”
顧廷禮性子不像以前那麼靦腆,許是他對褒揚的話還是不好意思,一直紅著臉垂著頭,大氣不出一口。
黃氏冷笑一聲,看著童若瑤笑道:“聽二老爺說,城東兩間鋪子的生意也不錯,雖說年底各家各戶都要置辦一些,但頭兩年那兩間鋪子的生意也都一般。” 童若瑤放下茶杯,謙虛道:“是外面掌柜的經營有方。”
黃氏笑了笑,示威地看了郝氏一眼。眼裡那意思十分明白,人家童若瑤從來不說這些,也只有郝氏才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再說鋪子的生意,大多都是掌柜的管著。
提到這話。老夫人想起一事來,“廷煊和炎兒還沒回來,外面的事兒你和老二商議著,該賞的賞,別叫掌柜們覺得勞碌一年卻得不到好處。”
黃氏忙點頭附和,嘆道:“眼下已經冬月初了,侄兒他們卻還在外面,也不知何時能到家。”
她說的滿臉擔憂,實則也在駁郝氏的話。顧廷禮在上京怎麼說,也比不得顧廷煊在外面奔波,真正辛苦的人是顧廷煊他們,而非顧廷禮。
郝氏果然面色一僵,低頭吃茶掩飾過去。黃氏掀起嘴角,露出一抹嗤笑,見呂氏十分憂鬱的樣子,忙安慰道:“大嫂別太擔心,已經來了信兒,無論如何這個月都能到家的。”
黃氏和郝氏面和心不合,時常明里暗裡地藉故諷刺對方,童若瑤已經習慣。只是,偶然間瞧見老夫人渾濁的眸子,心裡多多少少有些難受。每個人都又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難處,只可敬老夫人一把年紀,還要操心這些。
“……都是我不好,才連累表哥他們在外面遲遲不歸。”敏惠深感愧疚地道。
算下來已經三個月多了,從九月初到現在十一月初,走的時候童若瑤剛剛懷上孩子,小腹平坦,倘或不是張大夫診脈確定,根本不知道肚子裡有個生命在悄悄地成長。如今,脫了厚重的外衣,小腹已經有些凸顯,好像吃了許多東西似地。
童若瑤下意識地覆上腹部,笑道:“橫豎也沒多久就回來了,你何苦自責,其實……”
他在外面也好,因為童若瑤相信他定然能平安歸來,無論耽擱多久。語風一轉,接著笑道,“我已經習慣,只要知道他能回來心就能平靜。”
敏惠眼裡的自責仍舊不減,“要不是睛兒發生了這樣的事兒……”
“好了,已經過去了,睛兒好端端地回到你身邊。你瞧,她還要學做針線呢!”
兩人的目光不約而同落到正坐在爐子邊,蹙著小眉頭,十分嚴肅認真地學著刺繡的睛兒身上。她時而抬頭看一看小玉和香雪手裡的針線,察覺到頭頂上兩道目光,遂抬頭朝童若瑤和敏惠一笑,又十分苦惱地問道:“睛兒要何時才能給小弟弟做衣裳穿?小玉姐姐和香雪姐姐做得小衣裳好漂亮,睛兒也好想能做出那麼漂亮的小衣裳。”
小玉和香雪聞言笑起來,“睛兒小姐手巧著呢,可現在連剪刀都拿不穩,等長大此才好。”
睛兒嘆氣,“可睛兒為什麼長得這麼慢,非要長大了才能幫著娘做針線麼?”
顧廷煊不在家的日子,就這樣平靜安好地一日一日度過。
一天,童若瑤剛剛午睡起來,睛兒就歡天喜地跑進來,興高采烈地道:“向叔叔叫人給睛兒送了好些東西來,小弟弟什麼時候才能從表舅媽肚子裡出來,睛兒給小弟弟留了好些好吃的呢!都是睛兒喜歡的,小弟弟一定也非常喜歡。”
童若瑤見她肩頭上還帶著雪花,佯裝惱了,貴怪道:“這樣跑來跑去也不怕跌倒,可教你娘擔心了。”
小玉拿著衣裳過來,“二奶奶不知道,睛兒過來好幾回了,瞧著二奶奶在午睡沒敢吵醒您。”
睛兒道:“娘說小弟弟要睡覺,不許睛兒吵鬧。可是表舅媽醒了,小弟弟就不貪睡了。”又歪著小腦袋,不確信地問,“小弟弟也醒了,睛兒說話他能聽見麼?”
童若瑤隱忍著笑,“他肯定聽見了,所以……”
“那睛兒一定好好保管著給小弟弟的東西,否則小弟弟會說睛兒說話不算話。向叔叔說,說話不算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聽睛兒聒噪一回,童若瑤穿上鞋子下床,睛兒說要回去找個地方將留給小弟弟的東西擱置起來,一股風的又跑了。連小玉也不禁搖頭,“以前瞧著睛兒小姐是個靦腆的孩子,實難想像如今她這樣活潑,叫人由不得不喜歡的。”
童若瑤莞爾一笑,“小孩子都是這樣的。”
小玉像是想起什麼似地,猶自笑道:“睛兒小姐對向老闆倒是印象深刻,幾句話就離不開一句向叔叔。”
“雖說孩子小,不怎麼懂事,可孩子總是敏感的。她在那樣無助害怕的情況下,遇見認識的人,況且向老闆……定然對她很好,她才會記住。小孩子,總是最容易記住好的。”童若瑤說著,又覺得肚子餓了,忙叫小玉去拿點心。
其實童若瑤真的很能吃,可沒長肉也是真的,撫起袖子看了看仍舊纖細的手腕,連她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樣單薄的身子,又這樣能吃……
“倘或二奶奶生了位像睛兒小姐這麼可愛的姐兒,想必夫人也是喜歡的。”小玉見她沉思,想也沒想就說出這話來。說了才覺不妥,補充道,“外面的婆子都說,女孩兒從母,二奶奶上面有大爺,二奶奶這也是頭一胎,定然也是位小少爺。”
童若瑤淡淡道:“我沒想這些,兒女都是做父母的福氣。”
小玉忙岔開話題,說點心是廚房的媽媽才做得,讓童若瑤嘗嘗好不好吃。童若瑤也拋開心裡的疑團,一邊喝著牛辱茶,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點心,好像小玉的話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小玉不由得吐口氣,“二奶奶午睡時,二夫人打發吳媽媽來了一趟,說按照慣例預備了一此東西,是趕著年前給親戚家送去的,咱們這邊的也打點了一些,問二奶奶有沒有什麼要特別準備的。”
“二嬸子思慮周全,必然都打點好了。”現在二房要拉攏大房,凡事都以大房為重,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童若瑤去補充操心。
“那二奶奶預備什麼時候回去?也不知熙哥兒長大了沒?”
想到熙哥兒,童若瑤臉上不由自主地帶著笑,還是熙哥兒滿月的時候回去瞧過一回,大嫂恢復的極好,一個月熙哥兒就好像長大了許多,“小嬰兒都是一天一個樣,差不多有好些時候沒見著了,肯定長了不少。”
“我也這麼覺得。”
“只是不知爹爹和二叔什麼時候能回來。”嘆口氣回到剛才的話題上,“這兩天又開始下雪,等天氣睛好再回去。”
小玉笑道:“也是,免得兩位夫人都提心弔膽的生怕二奶奶有個閃失。”
周氏那裡倒是好些,蔣蓉華是個例子,只是呂氏。想到這裡童若瑤就發愁,張大夫也說孕期適當的走動對胎兒有好處,而呂氏生怕她動一動就動了胎氣。早上和晚上請安都免了不說,即便老夫人那裡,也不止一次地暗示要老夫人免了自己的請安禮。
這樣一來,就只能呆在院子裡,總覺得這樣好像喘不過氣。
可想來,呂氏也是擔心自個兒,怕自個兒有個什麼閃失,傷及腹中胎兒。
正說著話,只見帘子撩開,范媽媽提著食盒從外面進來,笑道:
“夫人叫廚房專門煲的湯,說二奶奶只吃點心終究不及這些骨頭湯好。”
小玉忙過去接住,童若瑤請范媽媽坐下,感激道:“讓母親操心記掛。”
范媽媽笑了笑,“也是希望二奶奶能平平安安生下孩子,二爺又不在家。”
童若瑤點頭笑了笑,自己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平安生產。小玉叫門外的丫頭拿了湯碗進來,揭開那湯缽蓋子,一股藥味兒撲鼻而來。
范媽媽忙解釋道:“夫人專門教人買了些安胎的藥材加在裡頭的。” 小臣脫口而出,“可張大夫說,只要胎兒穩妥,並不需要吃藥。”
郝氏十分高興,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外面掌柜的誇讚顧廷禮的話。殊不知,她提的次數越多,不但失了邀功的成分,反而多了幾分不可信。何況,顧廷禮好歹也是顧家的爺們,被外面的掌柜誇讚也並非什麼很值得炫耀的事兒。可她自己似乎沒有察覺,仍舊道:“兒媳也經常這樣說他,要他好好兒照顧自個兒的身子骨,出門在外不比家裡。他為了熟悉咱們鋪子裡的各種緞面料子,價格等事兒,常常熬夜,說也說不聽。”
顧廷禮性子不像以前那麼靦腆,許是他對褒揚的話還是不好意思,一直紅著臉垂著頭,大氣不出一口。
黃氏冷笑一聲,看著童若瑤笑道:“聽二老爺說,城東兩間鋪子的生意也不錯,雖說年底各家各戶都要置辦一些,但頭兩年那兩間鋪子的生意也都一般。” 童若瑤放下茶杯,謙虛道:“是外面掌柜的經營有方。”
黃氏笑了笑,示威地看了郝氏一眼。眼裡那意思十分明白,人家童若瑤從來不說這些,也只有郝氏才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再說鋪子的生意,大多都是掌柜的管著。
提到這話。老夫人想起一事來,“廷煊和炎兒還沒回來,外面的事兒你和老二商議著,該賞的賞,別叫掌柜們覺得勞碌一年卻得不到好處。”
黃氏忙點頭附和,嘆道:“眼下已經冬月初了,侄兒他們卻還在外面,也不知何時能到家。”
她說的滿臉擔憂,實則也在駁郝氏的話。顧廷禮在上京怎麼說,也比不得顧廷煊在外面奔波,真正辛苦的人是顧廷煊他們,而非顧廷禮。
郝氏果然面色一僵,低頭吃茶掩飾過去。黃氏掀起嘴角,露出一抹嗤笑,見呂氏十分憂鬱的樣子,忙安慰道:“大嫂別太擔心,已經來了信兒,無論如何這個月都能到家的。”
黃氏和郝氏面和心不合,時常明里暗裡地藉故諷刺對方,童若瑤已經習慣。只是,偶然間瞧見老夫人渾濁的眸子,心裡多多少少有些難受。每個人都又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難處,只可敬老夫人一把年紀,還要操心這些。
“……都是我不好,才連累表哥他們在外面遲遲不歸。”敏惠深感愧疚地道。
算下來已經三個月多了,從九月初到現在十一月初,走的時候童若瑤剛剛懷上孩子,小腹平坦,倘或不是張大夫診脈確定,根本不知道肚子裡有個生命在悄悄地成長。如今,脫了厚重的外衣,小腹已經有些凸顯,好像吃了許多東西似地。
童若瑤下意識地覆上腹部,笑道:“橫豎也沒多久就回來了,你何苦自責,其實……”
他在外面也好,因為童若瑤相信他定然能平安歸來,無論耽擱多久。語風一轉,接著笑道,“我已經習慣,只要知道他能回來心就能平靜。”
敏惠眼裡的自責仍舊不減,“要不是睛兒發生了這樣的事兒……”
“好了,已經過去了,睛兒好端端地回到你身邊。你瞧,她還要學做針線呢!”
兩人的目光不約而同落到正坐在爐子邊,蹙著小眉頭,十分嚴肅認真地學著刺繡的睛兒身上。她時而抬頭看一看小玉和香雪手裡的針線,察覺到頭頂上兩道目光,遂抬頭朝童若瑤和敏惠一笑,又十分苦惱地問道:“睛兒要何時才能給小弟弟做衣裳穿?小玉姐姐和香雪姐姐做得小衣裳好漂亮,睛兒也好想能做出那麼漂亮的小衣裳。”
小玉和香雪聞言笑起來,“睛兒小姐手巧著呢,可現在連剪刀都拿不穩,等長大此才好。”
睛兒嘆氣,“可睛兒為什麼長得這麼慢,非要長大了才能幫著娘做針線麼?”
顧廷煊不在家的日子,就這樣平靜安好地一日一日度過。
一天,童若瑤剛剛午睡起來,睛兒就歡天喜地跑進來,興高采烈地道:“向叔叔叫人給睛兒送了好些東西來,小弟弟什麼時候才能從表舅媽肚子裡出來,睛兒給小弟弟留了好些好吃的呢!都是睛兒喜歡的,小弟弟一定也非常喜歡。”
童若瑤見她肩頭上還帶著雪花,佯裝惱了,貴怪道:“這樣跑來跑去也不怕跌倒,可教你娘擔心了。”
小玉拿著衣裳過來,“二奶奶不知道,睛兒過來好幾回了,瞧著二奶奶在午睡沒敢吵醒您。”
睛兒道:“娘說小弟弟要睡覺,不許睛兒吵鬧。可是表舅媽醒了,小弟弟就不貪睡了。”又歪著小腦袋,不確信地問,“小弟弟也醒了,睛兒說話他能聽見麼?”
童若瑤隱忍著笑,“他肯定聽見了,所以……”
“那睛兒一定好好保管著給小弟弟的東西,否則小弟弟會說睛兒說話不算話。向叔叔說,說話不算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聽睛兒聒噪一回,童若瑤穿上鞋子下床,睛兒說要回去找個地方將留給小弟弟的東西擱置起來,一股風的又跑了。連小玉也不禁搖頭,“以前瞧著睛兒小姐是個靦腆的孩子,實難想像如今她這樣活潑,叫人由不得不喜歡的。”
童若瑤莞爾一笑,“小孩子都是這樣的。”
小玉像是想起什麼似地,猶自笑道:“睛兒小姐對向老闆倒是印象深刻,幾句話就離不開一句向叔叔。”
“雖說孩子小,不怎麼懂事,可孩子總是敏感的。她在那樣無助害怕的情況下,遇見認識的人,況且向老闆……定然對她很好,她才會記住。小孩子,總是最容易記住好的。”童若瑤說著,又覺得肚子餓了,忙叫小玉去拿點心。
其實童若瑤真的很能吃,可沒長肉也是真的,撫起袖子看了看仍舊纖細的手腕,連她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樣單薄的身子,又這樣能吃……
“倘或二奶奶生了位像睛兒小姐這麼可愛的姐兒,想必夫人也是喜歡的。”小玉見她沉思,想也沒想就說出這話來。說了才覺不妥,補充道,“外面的婆子都說,女孩兒從母,二奶奶上面有大爺,二奶奶這也是頭一胎,定然也是位小少爺。”
童若瑤淡淡道:“我沒想這些,兒女都是做父母的福氣。”
小玉忙岔開話題,說點心是廚房的媽媽才做得,讓童若瑤嘗嘗好不好吃。童若瑤也拋開心裡的疑團,一邊喝著牛辱茶,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點心,好像小玉的話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小玉不由得吐口氣,“二奶奶午睡時,二夫人打發吳媽媽來了一趟,說按照慣例預備了一此東西,是趕著年前給親戚家送去的,咱們這邊的也打點了一些,問二奶奶有沒有什麼要特別準備的。”
“二嬸子思慮周全,必然都打點好了。”現在二房要拉攏大房,凡事都以大房為重,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童若瑤去補充操心。
“那二奶奶預備什麼時候回去?也不知熙哥兒長大了沒?”
想到熙哥兒,童若瑤臉上不由自主地帶著笑,還是熙哥兒滿月的時候回去瞧過一回,大嫂恢復的極好,一個月熙哥兒就好像長大了許多,“小嬰兒都是一天一個樣,差不多有好些時候沒見著了,肯定長了不少。”
“我也這麼覺得。”
“只是不知爹爹和二叔什麼時候能回來。”嘆口氣回到剛才的話題上,“這兩天又開始下雪,等天氣睛好再回去。”
小玉笑道:“也是,免得兩位夫人都提心弔膽的生怕二奶奶有個閃失。”
周氏那裡倒是好些,蔣蓉華是個例子,只是呂氏。想到這裡童若瑤就發愁,張大夫也說孕期適當的走動對胎兒有好處,而呂氏生怕她動一動就動了胎氣。早上和晚上請安都免了不說,即便老夫人那裡,也不止一次地暗示要老夫人免了自己的請安禮。
這樣一來,就只能呆在院子裡,總覺得這樣好像喘不過氣。
可想來,呂氏也是擔心自個兒,怕自個兒有個什麼閃失,傷及腹中胎兒。
正說著話,只見帘子撩開,范媽媽提著食盒從外面進來,笑道:
“夫人叫廚房專門煲的湯,說二奶奶只吃點心終究不及這些骨頭湯好。”
小玉忙過去接住,童若瑤請范媽媽坐下,感激道:“讓母親操心記掛。”
范媽媽笑了笑,“也是希望二奶奶能平平安安生下孩子,二爺又不在家。”
童若瑤點頭笑了笑,自己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平安生產。小玉叫門外的丫頭拿了湯碗進來,揭開那湯缽蓋子,一股藥味兒撲鼻而來。
范媽媽忙解釋道:“夫人專門教人買了些安胎的藥材加在裡頭的。” 小臣脫口而出,“可張大夫說,只要胎兒穩妥,並不需要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