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整整十三年!那時的克拉拉只有五歲,和喬治的孩子一樣的年齡!這實在太可憎、太可恨了!我感到很不好受,恨不得馬上離開這個令人詛咒的城堡。
法官已經對喬治進行了審訊,他的供詞對案件的偵破不能帶來一絲光明。
“我什麼也不知道!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你們說的那個人!我只是在城堡附近打過漁,但我從沒有進過城堡……”他用下邊這樣一個使調查人員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結束他的供詞,“我能從哪兒去弄到這樣一個小姑娘呢?”
事實上小姑娘是從巴黎被人拐騙的,而喬治卻從來沒有去過巴黎。G·7叫我看的一份舊報紙,上面對這起誘騙案是這樣寫的:昨天在弗里德朗大街的一家旅館發生了一起神秘的綁架案。幾天以來,一個叫彼得·克拉桑的荷蘭人及其侄女住進這家飯店二樓的一個套間,他侄女名叫克拉拉·范·吉德塔爾,五歲,是克拉桑的被保護人。因為她是個孤兒,旅館的一名侍者負責照顧小姑娘。
昨天,克拉桑先生外出,這名侍者便來到廚房,在那裡呆了近一個小時,把小姑娘一人留在房裡。當他回到房間時,姑娘不見了。小姑娘的特徵如下:就她的實際年齡而言,個子相當高,人很瘦,金黃頭髮,藍眼晴,身穿白色絲織連衣裙,白襪,黑皮鞋。
警察開始著手偵查此案。彼得·克拉桑在這個被報紙稱為“貝亞爾要塞無名氏”的人被發現三天以後來到拉羅舍爾。克拉桑從報紙上讀到遊艇主人這一奇特的發現。報紙同時還登出了姑娘的熙片。報紙還指出姑娘的左手腕上留有一塊燒傷的疤痕。是這塊傷疤幫助保護人辨認出了姑娘的身分,他說事故的起因是酒精爐爆炸,當時小姑娘四歲。
所知案情到此為止,然後便是誰都可以想像得出的無數個問號。
是誰在十三年前將小孩拐騙的?
為什麼把她弄到貝亞爾古堡?
是誰經常不斷地給她送去食物?
在這一非同尋常的悲劇背後隱藏著何種利益?
案子的主要當事人,即受害者,對案子的偵破不能起任何作用。根據醫生的看法,如想使她變成正常人,恐怕需要很多年,有些專家甚至對是否能成功還有懷疑。
報社記者們擁向貝亞爾要塞,要塞的照片紛紛出現在各家日報上。各種各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推測和假設一個個出籠。最後人們尤其感到驚訝的是喬治還是自由身。而我,我知道,這是應G·7的特別要求的結果。他在得知這一案件後使立即從巴黎打電報到拉羅舍爾。
G·7的看法如何?為什麼我們的第一個動作便是先參觀古堡,而在我看來首先拜訪受害人更合乎邏輯,更何況拉羅舍爾是去古堡的必經之地。
我不明白。而G·7卻和水手一樣的冷靜。這兩個人之間還真存在著某些相似之處。兩個人都話語不多,都有同樣明澈的眼睛,同樣強健的身軀。兩個人的默然不語象徵著一人對另一人的挑戰?我感到渾身不自在。我在這一被牆圍起來的方塊地里笨拙地來迴轉悠,一雙腳時時陷入諸如海帶之類的水草中。那些已經吃空了的罐頭盒子在此時此地更顯出一種特別的陰森恐怖--罐頭盒子可以堆成一座小山。
還不到三點,天氣便開始暗下來。可以清晰地聽到漁船船體被一陣陣海水涌動而衝擊古堡牆壁的啪啪聲。
G·7低著頭,慢慢來回走動:“您結婚多久了?”他突然轉身,向喬治提了個問題。
喬治一哆嗦,急速地答道:“十八年……”
“您,您愛您的妻子嗎?……”
我看到這位漁民亞當式的臉開始抽動,他竟一下子答不上來。然後他用暗啞的聲音嘟噥道:“……
孩子們……”
“好了!”G·7一邊以一種出人預料的方式下著結論一邊向那個惟一通向漁船的出口走去。
在喬治豎帆準備返航的時候, G·7伸手拉住我對我耳語道:“案情才剛剛開始。”他下邊的話只能聽到隻言片語,起風了,波濤聲很大,蓋過其他一切聲響。我雙眼緊緊盯著喬治,他站在船後,身子被身上的防水衣裹得僵直,兩腿緊緊夾住舵杆,精神完全集中到鼓起的船帆上。
“您看,是犯人自己把自己供出的。您再讀一讀我給您的那份舊報紙,再看看上面對小女孩的描述。對小姑娘的特徵說得十分詳細具體,便於儘快把她找到,是不是這樣?上邊甚至講到她穿的鞋和襪子。但對小姑娘手腕上的傷疤卻隻字不提,因為那時傷疤根本不存在。”
“正因為這一點,我在此之前就知道了真相。再聽聽……彼得·克拉桑,他本人沒有財產,他既是克拉拉的叔父又是她的保護人,而克拉拉卻非常富有……克拉桑同時還是孩子的繼承人……他是否真的害怕犯罪?……他怕不怕被送上被告席?對此我一無所知……問題在於是他本人還是他差人把孩子關進貝亞爾要塞,任其聽天由命……她肯定會死去……在合法期限屆滿之後,他就可以繼承小姑娘的全部財產。他回到自己的國家,將孩子的命運丟在了腦後,不再關心……但是,為什麼在十三年之後,他突然感到有必要知道孩子的命運,看看她是否己經真的死了呢?”
法官已經對喬治進行了審訊,他的供詞對案件的偵破不能帶來一絲光明。
“我什麼也不知道!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你們說的那個人!我只是在城堡附近打過漁,但我從沒有進過城堡……”他用下邊這樣一個使調查人員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結束他的供詞,“我能從哪兒去弄到這樣一個小姑娘呢?”
事實上小姑娘是從巴黎被人拐騙的,而喬治卻從來沒有去過巴黎。G·7叫我看的一份舊報紙,上面對這起誘騙案是這樣寫的:昨天在弗里德朗大街的一家旅館發生了一起神秘的綁架案。幾天以來,一個叫彼得·克拉桑的荷蘭人及其侄女住進這家飯店二樓的一個套間,他侄女名叫克拉拉·范·吉德塔爾,五歲,是克拉桑的被保護人。因為她是個孤兒,旅館的一名侍者負責照顧小姑娘。
昨天,克拉桑先生外出,這名侍者便來到廚房,在那裡呆了近一個小時,把小姑娘一人留在房裡。當他回到房間時,姑娘不見了。小姑娘的特徵如下:就她的實際年齡而言,個子相當高,人很瘦,金黃頭髮,藍眼晴,身穿白色絲織連衣裙,白襪,黑皮鞋。
警察開始著手偵查此案。彼得·克拉桑在這個被報紙稱為“貝亞爾要塞無名氏”的人被發現三天以後來到拉羅舍爾。克拉桑從報紙上讀到遊艇主人這一奇特的發現。報紙同時還登出了姑娘的熙片。報紙還指出姑娘的左手腕上留有一塊燒傷的疤痕。是這塊傷疤幫助保護人辨認出了姑娘的身分,他說事故的起因是酒精爐爆炸,當時小姑娘四歲。
所知案情到此為止,然後便是誰都可以想像得出的無數個問號。
是誰在十三年前將小孩拐騙的?
為什麼把她弄到貝亞爾古堡?
是誰經常不斷地給她送去食物?
在這一非同尋常的悲劇背後隱藏著何種利益?
案子的主要當事人,即受害者,對案子的偵破不能起任何作用。根據醫生的看法,如想使她變成正常人,恐怕需要很多年,有些專家甚至對是否能成功還有懷疑。
報社記者們擁向貝亞爾要塞,要塞的照片紛紛出現在各家日報上。各種各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推測和假設一個個出籠。最後人們尤其感到驚訝的是喬治還是自由身。而我,我知道,這是應G·7的特別要求的結果。他在得知這一案件後使立即從巴黎打電報到拉羅舍爾。
G·7的看法如何?為什麼我們的第一個動作便是先參觀古堡,而在我看來首先拜訪受害人更合乎邏輯,更何況拉羅舍爾是去古堡的必經之地。
我不明白。而G·7卻和水手一樣的冷靜。這兩個人之間還真存在著某些相似之處。兩個人都話語不多,都有同樣明澈的眼睛,同樣強健的身軀。兩個人的默然不語象徵著一人對另一人的挑戰?我感到渾身不自在。我在這一被牆圍起來的方塊地里笨拙地來迴轉悠,一雙腳時時陷入諸如海帶之類的水草中。那些已經吃空了的罐頭盒子在此時此地更顯出一種特別的陰森恐怖--罐頭盒子可以堆成一座小山。
還不到三點,天氣便開始暗下來。可以清晰地聽到漁船船體被一陣陣海水涌動而衝擊古堡牆壁的啪啪聲。
G·7低著頭,慢慢來回走動:“您結婚多久了?”他突然轉身,向喬治提了個問題。
喬治一哆嗦,急速地答道:“十八年……”
“您,您愛您的妻子嗎?……”
我看到這位漁民亞當式的臉開始抽動,他竟一下子答不上來。然後他用暗啞的聲音嘟噥道:“……
孩子們……”
“好了!”G·7一邊以一種出人預料的方式下著結論一邊向那個惟一通向漁船的出口走去。
在喬治豎帆準備返航的時候, G·7伸手拉住我對我耳語道:“案情才剛剛開始。”他下邊的話只能聽到隻言片語,起風了,波濤聲很大,蓋過其他一切聲響。我雙眼緊緊盯著喬治,他站在船後,身子被身上的防水衣裹得僵直,兩腿緊緊夾住舵杆,精神完全集中到鼓起的船帆上。
“您看,是犯人自己把自己供出的。您再讀一讀我給您的那份舊報紙,再看看上面對小女孩的描述。對小姑娘的特徵說得十分詳細具體,便於儘快把她找到,是不是這樣?上邊甚至講到她穿的鞋和襪子。但對小姑娘手腕上的傷疤卻隻字不提,因為那時傷疤根本不存在。”
“正因為這一點,我在此之前就知道了真相。再聽聽……彼得·克拉桑,他本人沒有財產,他既是克拉拉的叔父又是她的保護人,而克拉拉卻非常富有……克拉桑同時還是孩子的繼承人……他是否真的害怕犯罪?……他怕不怕被送上被告席?對此我一無所知……問題在於是他本人還是他差人把孩子關進貝亞爾要塞,任其聽天由命……她肯定會死去……在合法期限屆滿之後,他就可以繼承小姑娘的全部財產。他回到自己的國家,將孩子的命運丟在了腦後,不再關心……但是,為什麼在十三年之後,他突然感到有必要知道孩子的命運,看看她是否己經真的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