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還有祝麗欣。
很遺憾,我沒有得到她的垂青,或者說,她根本沒給我機會。我的心思,她怎會不知?裝聾作啞罷了。黑曜館事件結束後,祝麗欣就隻身飛往英國,她說是去英國念書,可能不會回國了。我想挽留她,我有好多話想跟她說,我想說,祝麗欣你可不可以別走,我不想讓你走,你可不可以留下來,我真的好喜歡你,我從未這樣喜歡一個女孩,我會永遠對你好,只對你一個人好……這些話,我好想說,可都沒說。在機場送她的時候,她擺擺手,說韓晉我們永遠是好朋友。我笑了,她終於叫我名字,不再叫我韓先生。我也迎著她喊,一路順風。
當時我們之間有段距離,我想她一定沒瞧見我眼裡的淚水。
所以我失戀了。失魂落魄地回到思南路的寓所,看著一臉壞笑的陳爝,有那麼一秒鐘,我真想掐死他。說到陳爝,黑曜館事件過後,他又恢復了以前的生活節奏,整天無憂無慮地過日子。鄭學鴻曾為他聯繫過一些大學,希望陳爝能夠重返校園,繼續之前未竟的學術研究。陳爝好像對重操舊業提不起興趣,表示再議。真是個怪人。說實話,我和這位小學同學合租有大半年了,可還是摸不清他的想法。他時而認真可靠,時而稀奇古怪,情緒多變,喜怒無常。這樣的性格真讓人受不了,若不是我非凡的忍耐力,早就與他分道揚鑣了。
黑曜館事件對陳爝的影響很大,他雖對這類殺人事件司空見慣,可死者畢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平日裡不會和我談論黑曜館的案子,也裝得毫不在意。只有一次,我感覺到了他心情的波動。
那是十二月份的一天,我早早下班回到住處,見到陳爝閉著眼睛蜷縮在客廳的沙發里。他沒有看書,沒有會客,也沒有出門。我進屋,他也不抬頭看我。我知道他沒睡覺,他從不會在沙發上睡著。再累再困,他都會洗好澡,穿上睡衣,再躺上床。我承認,在這方面我很邋遢,不顧形象,不像他那麼一絲不苟。
我走近他,剛想開口,眼角卻瞥到了桌上的一份報紙。報紙攤開,我能看到頭版上印得清清楚楚的鉛字標題——詛咒成真!已故富商古永輝遺孀方慧女士遭遇車禍身亡。
“高速公路上,她的車撞向了隔離帶,當場死亡。”陳爝用低沉的聲音說。
“怎……怎麼會這樣?”
“不知道。”
黑曜館,難道真的有詛咒?
陳爝緩緩睜開眼睛,用模糊不清的聲音對我說:“韓晉,你是作家吧?”
“哪有,我哪裡是什麼作家?”
“托爾斯泰16,我看見你晚上偷偷在寫書呢。”陳爝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我剛以為他為古陽黯然傷神,誰知又嘲諷起我來。我正欲發作回擊他時,陳爝忽然從背後取出一本老舊的記事本,遞給我。
這是古永輝臨死前寫的童話——《密室里的白雪公主》。
“我不喜歡這個童話的結局。”陳爝的口氣似在懇求,“請改一下吧。”
後記
很早以前,我就想寫一部“暴風雪山莊”模式的偵探故事,可又不希望落了俗套,所以一直沒有動筆。今年年初得空,恰巧讓我有充足的時間來構思這部新小說。大約在二月份的時候,我已完成了這部小說的大綱。又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時間一氣呵成,忙忙碌碌,直到八月份才正式開寫,九月份完成初稿。這部小說也算是橫跨了2014年的一整年。寫完之後,不少朋友給出了修訂的建議,在此我要感謝一下雞丁、等待者、陸小包、華斯比等幾位好友,你們使得這部小說更加完善;也感謝所有耐著性子讀完拙作的朋友們,人數太多,余不一一。
推理小說也是類型小說的一種,公式化且自我重複,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寫出新意,對我來說這是個難題。那時候我想,大部分“暴風雪山莊”模式的推理小說,都把當事人置身其中,我們與小說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假設我們並沒有參與呢?假設這一切都是早就發生的,早在我們翻開小說之前,殺戮就已結束,僅靠零星線索,我們是否能夠用推理重現一切?這似乎很難,並且不切實際。不過,這很有趣,不是嗎?
於是,我試圖做一番嘗試,寫下這部小說。乍看之下,一切似乎很正統,助手與神探,典型的“暴風雪山莊”模式,一群形跡可疑的房客。但這只是一部分,包藏在羊皮之下的,是二十年前的那起連環殺人案,這才是我的“狼子野心”。故事已經講完,我的任務也已完成,至於這部小說的是非成敗,就交給讀者臧否吧,我閉嘴。而我想借這方寸之地談談的,是關於中國推理小說的一些看法。多岐為貴,不求苟同,若有說錯的地方,請原諒我很傻很天真。
推理小說在中國,從未入土生根,更遑論發芽結果。一百年前就有人講過,此種小說,亦中國所無。一百年後的今天,情況似乎並未好轉。相比其他類型小說,中國推理小說猶如患上侏儒症一般,始終沒有過成長。
也有人會說,金庸以一己之力扛起武俠,推理小說沒有這種人物。
在中國,武俠小說不同於推理小說。從《史記·遊俠列傳》到唐傳奇再到《水滸傳》,一條文脈連綿不絕。不扯太遠,就拿民國那些武俠作家來說,若沒有他們,金庸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正如《三國演義》的故事不是一人寫就的,金庸也是集大成者,黃藥師的形象似乎脫胎於《十二金錢鏢》中的彈指翁,洪七公也像極了《雲海爭奇記》里的丐幫長老“神乞”車衛。金庸站在眾位前輩的肩上,達到了其他武俠作家不可企及的高度。
很遺憾,我沒有得到她的垂青,或者說,她根本沒給我機會。我的心思,她怎會不知?裝聾作啞罷了。黑曜館事件結束後,祝麗欣就隻身飛往英國,她說是去英國念書,可能不會回國了。我想挽留她,我有好多話想跟她說,我想說,祝麗欣你可不可以別走,我不想讓你走,你可不可以留下來,我真的好喜歡你,我從未這樣喜歡一個女孩,我會永遠對你好,只對你一個人好……這些話,我好想說,可都沒說。在機場送她的時候,她擺擺手,說韓晉我們永遠是好朋友。我笑了,她終於叫我名字,不再叫我韓先生。我也迎著她喊,一路順風。
當時我們之間有段距離,我想她一定沒瞧見我眼裡的淚水。
所以我失戀了。失魂落魄地回到思南路的寓所,看著一臉壞笑的陳爝,有那麼一秒鐘,我真想掐死他。說到陳爝,黑曜館事件過後,他又恢復了以前的生活節奏,整天無憂無慮地過日子。鄭學鴻曾為他聯繫過一些大學,希望陳爝能夠重返校園,繼續之前未竟的學術研究。陳爝好像對重操舊業提不起興趣,表示再議。真是個怪人。說實話,我和這位小學同學合租有大半年了,可還是摸不清他的想法。他時而認真可靠,時而稀奇古怪,情緒多變,喜怒無常。這樣的性格真讓人受不了,若不是我非凡的忍耐力,早就與他分道揚鑣了。
黑曜館事件對陳爝的影響很大,他雖對這類殺人事件司空見慣,可死者畢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平日裡不會和我談論黑曜館的案子,也裝得毫不在意。只有一次,我感覺到了他心情的波動。
那是十二月份的一天,我早早下班回到住處,見到陳爝閉著眼睛蜷縮在客廳的沙發里。他沒有看書,沒有會客,也沒有出門。我進屋,他也不抬頭看我。我知道他沒睡覺,他從不會在沙發上睡著。再累再困,他都會洗好澡,穿上睡衣,再躺上床。我承認,在這方面我很邋遢,不顧形象,不像他那麼一絲不苟。
我走近他,剛想開口,眼角卻瞥到了桌上的一份報紙。報紙攤開,我能看到頭版上印得清清楚楚的鉛字標題——詛咒成真!已故富商古永輝遺孀方慧女士遭遇車禍身亡。
“高速公路上,她的車撞向了隔離帶,當場死亡。”陳爝用低沉的聲音說。
“怎……怎麼會這樣?”
“不知道。”
黑曜館,難道真的有詛咒?
陳爝緩緩睜開眼睛,用模糊不清的聲音對我說:“韓晉,你是作家吧?”
“哪有,我哪裡是什麼作家?”
“托爾斯泰16,我看見你晚上偷偷在寫書呢。”陳爝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我剛以為他為古陽黯然傷神,誰知又嘲諷起我來。我正欲發作回擊他時,陳爝忽然從背後取出一本老舊的記事本,遞給我。
這是古永輝臨死前寫的童話——《密室里的白雪公主》。
“我不喜歡這個童話的結局。”陳爝的口氣似在懇求,“請改一下吧。”
後記
很早以前,我就想寫一部“暴風雪山莊”模式的偵探故事,可又不希望落了俗套,所以一直沒有動筆。今年年初得空,恰巧讓我有充足的時間來構思這部新小說。大約在二月份的時候,我已完成了這部小說的大綱。又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時間一氣呵成,忙忙碌碌,直到八月份才正式開寫,九月份完成初稿。這部小說也算是橫跨了2014年的一整年。寫完之後,不少朋友給出了修訂的建議,在此我要感謝一下雞丁、等待者、陸小包、華斯比等幾位好友,你們使得這部小說更加完善;也感謝所有耐著性子讀完拙作的朋友們,人數太多,余不一一。
推理小說也是類型小說的一種,公式化且自我重複,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寫出新意,對我來說這是個難題。那時候我想,大部分“暴風雪山莊”模式的推理小說,都把當事人置身其中,我們與小說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假設我們並沒有參與呢?假設這一切都是早就發生的,早在我們翻開小說之前,殺戮就已結束,僅靠零星線索,我們是否能夠用推理重現一切?這似乎很難,並且不切實際。不過,這很有趣,不是嗎?
於是,我試圖做一番嘗試,寫下這部小說。乍看之下,一切似乎很正統,助手與神探,典型的“暴風雪山莊”模式,一群形跡可疑的房客。但這只是一部分,包藏在羊皮之下的,是二十年前的那起連環殺人案,這才是我的“狼子野心”。故事已經講完,我的任務也已完成,至於這部小說的是非成敗,就交給讀者臧否吧,我閉嘴。而我想借這方寸之地談談的,是關於中國推理小說的一些看法。多岐為貴,不求苟同,若有說錯的地方,請原諒我很傻很天真。
推理小說在中國,從未入土生根,更遑論發芽結果。一百年前就有人講過,此種小說,亦中國所無。一百年後的今天,情況似乎並未好轉。相比其他類型小說,中國推理小說猶如患上侏儒症一般,始終沒有過成長。
也有人會說,金庸以一己之力扛起武俠,推理小說沒有這種人物。
在中國,武俠小說不同於推理小說。從《史記·遊俠列傳》到唐傳奇再到《水滸傳》,一條文脈連綿不絕。不扯太遠,就拿民國那些武俠作家來說,若沒有他們,金庸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正如《三國演義》的故事不是一人寫就的,金庸也是集大成者,黃藥師的形象似乎脫胎於《十二金錢鏢》中的彈指翁,洪七公也像極了《雲海爭奇記》里的丐幫長老“神乞”車衛。金庸站在眾位前輩的肩上,達到了其他武俠作家不可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