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賽利曼正要把菸斗放回嘴裡,聽到這裡,手就停住了。
「有這樣的人嗎?就我所知道的人?」他說。
「據我所知,確有其人。」埃勒里說,「只有一個——就是卡扎利斯夫人。」
「卡扎利斯夫人,」埃勒里說,「是唯一一個符合我剛剛所描繪的特徵而且還活著的人。
「卡扎利斯夫人是唯一一個跟卡扎利斯感情親密的活人,而且是感情最親密的人之間的情感關係。
「卡扎利斯夫人是唯一一個可以激發卡扎利斯保護欲望的人,對她所犯的罪行,卡扎利斯認為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她的罪行跟他精神官能性的心中負罪感有緊密的關係。
「卡扎利斯夫人有一個可確定的——而且是唯一可以確定的——精神病患者的理由在支持她尋找並殺害那些由她丈夫接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
「而且不用說也知道,卡扎利斯夫人和她先生一樣可以輕易地取得他從前的婦產科病例記錄。」
賽利曼臉部的表情一點兒也沒變,既不驚訝,也不表示讚嘆。
「我對你提出的第三點很感興趣,也就是你所說的,支持卡扎利斯太太謀殺的『可確定的精神病患者的理由』。你怎麼證明這一點?」
「用另外一個被您說成是無科學先例的方法。教授,我知道卡扎利斯夫人的兩個孩子都在分娩的時候死亡;我知道,根據卡扎利斯告訴我的,第二次分娩之後,她就再也不能生育了;我知道,從那以後,她就特別寵愛她姐姐的獨生女雷諾·理查森,寵愛到好像她的侄女是她的女兒,而不是她姐姐的;我知道、或者說我認為,作為一個丈夫,卡扎利斯在性方面是無能的,尤其是在他精神崩潰和其後接受治療的那段期間,對他的妻子而言,他是令她不斷挫折的主要原因。而且,他們結婚的時候,她才19歲。」
「所以,從19歲之後,」埃勒里說,「在我看來,卡扎利斯太太就過著抑鬱而緊張的生活,此外,兩個嬰兒的夭折、再也不能生育的噩耗以及轉移到她侄女身上那種無所歸屬、無法滿足的感情,凡此種種,都壓抑著她強烈的母性,使得她的性情愈趨複雜。她知道雷諾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她的女兒,雷諾的母親神經質、嫉妒心強、有很強的占有欲、又幼稚,同時又愛多管閒事——是無休止的麻煩的源泉。卡扎利斯夫人並不開朗,顯然她從來都不開朗。所以她受挫折的心理只好向內延伸;她隱忍這些情緒……隱忍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她過了44歲,然後,她崩潰了。
「我因此假設,賽利曼教授,有一天,卡扎利斯夫人告訴自己一件事,自此以後,那件事就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一旦她對那件事深信不疑,她就迷失了,迷失在精神病扭曲的世界裡。是因為,教授,我相信,就是在這個時候最難以理解的事情發生了。卡扎利斯太太根本不需要知道她的丈夫認為自己謀殺了剛出世的孩子,實際上,不用懷疑,她的確不知道——這是指當她生活在理智中時——不然,他們的婚姻不可能在這個陰影下還維持這麼久。不過,我認為,在她不正常的精神層面上,她獲致了差不多相同的結論。
「我的看法是,最後她告訴自己:我的丈夫為別的女人接生了這麼多活生生的嬰兒,可是,輪到我的時候,他卻給我死嬰,我丈夫殺了他們。既然他不讓我有我自己的小孩,我也不讓他們有自己的孩子。他殺了我的孩子,那我就殺他們的小孩。」埃勒里接著說,「那香醇美昧、非維也納式的咖啡,我能不能再喝一杯?」
「哦。」賽利曼向前探身,拉了一下鈴。鮑爾夫人馬上出現在門口,「艾爾莎,我們是野蠻人是不是?一點兒都不懂待客之道!再來一點兒咖啡。」
「早就準備好了。」鮑爾夫人立刻用德語回了一句。等她端了兩個胖胖的、冒著熱氣的咖啡壺和乾淨的杯盤迴來時,她說,「你這個老痞子,你在找死呢。」說完她氣沖沖地跑出去,「砰」地一聲把門關上。
「這就是我的生活,」老人說。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埃勒里,「你知道嗎,奎因先生,你的推論真的很了不起,我只能坐在這兒讚嘆不已。」
「是嗎?」埃勒里說,他還沒完全領會,不過心裡倒是非常感激那個神燈精靈送進來的恩賜。
「因為你循著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徑,卻抵達了正確的目的地。
「如果是由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來看你的卡扎利斯夫人,他會這麼說:這個女人是安靜、順從的那一類型的人,個性內向、不善交際、拘謹、有點兒多疑而且吹毛求疵——當然,我現在說的是我當年認識的她。她的丈夫英俊瀟灑,事業有成,他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婦產科醫生,是無時無刻得和其他女人接觸的。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她和她丈夫面臨了種種令人煩惱的衝突和緊張。不過,她還是努力地調適自己,適應生活,雖然,仿佛像個跛子似的很吃力。
「她從來不會要人家特別注意她,事實上,她總是活在她丈夫的陰影下,受他控制。
「然後,在她四十幾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過去20多年來,她一直暗自嫉妒她丈夫和年輕女人那些頻繁的接觸,她們都是他的精神病人——這件事情很有趣,這是卡扎利斯在蘇黎世的時候告訴我的:近幾年來,他的病人幾乎都是女性——然而她始終沒有找到『證據』。因為她一向有精神分裂的傾向,而且,可能也沒有什麼可以證明的。儘管如此,卡扎利斯太太的精神分裂傾向最後發展成一種妄想症,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偏執性精神病。
「有這樣的人嗎?就我所知道的人?」他說。
「據我所知,確有其人。」埃勒里說,「只有一個——就是卡扎利斯夫人。」
「卡扎利斯夫人,」埃勒里說,「是唯一一個符合我剛剛所描繪的特徵而且還活著的人。
「卡扎利斯夫人是唯一一個跟卡扎利斯感情親密的活人,而且是感情最親密的人之間的情感關係。
「卡扎利斯夫人是唯一一個可以激發卡扎利斯保護欲望的人,對她所犯的罪行,卡扎利斯認為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她的罪行跟他精神官能性的心中負罪感有緊密的關係。
「卡扎利斯夫人有一個可確定的——而且是唯一可以確定的——精神病患者的理由在支持她尋找並殺害那些由她丈夫接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
「而且不用說也知道,卡扎利斯夫人和她先生一樣可以輕易地取得他從前的婦產科病例記錄。」
賽利曼臉部的表情一點兒也沒變,既不驚訝,也不表示讚嘆。
「我對你提出的第三點很感興趣,也就是你所說的,支持卡扎利斯太太謀殺的『可確定的精神病患者的理由』。你怎麼證明這一點?」
「用另外一個被您說成是無科學先例的方法。教授,我知道卡扎利斯夫人的兩個孩子都在分娩的時候死亡;我知道,根據卡扎利斯告訴我的,第二次分娩之後,她就再也不能生育了;我知道,從那以後,她就特別寵愛她姐姐的獨生女雷諾·理查森,寵愛到好像她的侄女是她的女兒,而不是她姐姐的;我知道、或者說我認為,作為一個丈夫,卡扎利斯在性方面是無能的,尤其是在他精神崩潰和其後接受治療的那段期間,對他的妻子而言,他是令她不斷挫折的主要原因。而且,他們結婚的時候,她才19歲。」
「所以,從19歲之後,」埃勒里說,「在我看來,卡扎利斯太太就過著抑鬱而緊張的生活,此外,兩個嬰兒的夭折、再也不能生育的噩耗以及轉移到她侄女身上那種無所歸屬、無法滿足的感情,凡此種種,都壓抑著她強烈的母性,使得她的性情愈趨複雜。她知道雷諾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她的女兒,雷諾的母親神經質、嫉妒心強、有很強的占有欲、又幼稚,同時又愛多管閒事——是無休止的麻煩的源泉。卡扎利斯夫人並不開朗,顯然她從來都不開朗。所以她受挫折的心理只好向內延伸;她隱忍這些情緒……隱忍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她過了44歲,然後,她崩潰了。
「我因此假設,賽利曼教授,有一天,卡扎利斯夫人告訴自己一件事,自此以後,那件事就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一旦她對那件事深信不疑,她就迷失了,迷失在精神病扭曲的世界裡。是因為,教授,我相信,就是在這個時候最難以理解的事情發生了。卡扎利斯太太根本不需要知道她的丈夫認為自己謀殺了剛出世的孩子,實際上,不用懷疑,她的確不知道——這是指當她生活在理智中時——不然,他們的婚姻不可能在這個陰影下還維持這麼久。不過,我認為,在她不正常的精神層面上,她獲致了差不多相同的結論。
「我的看法是,最後她告訴自己:我的丈夫為別的女人接生了這麼多活生生的嬰兒,可是,輪到我的時候,他卻給我死嬰,我丈夫殺了他們。既然他不讓我有我自己的小孩,我也不讓他們有自己的孩子。他殺了我的孩子,那我就殺他們的小孩。」埃勒里接著說,「那香醇美昧、非維也納式的咖啡,我能不能再喝一杯?」
「哦。」賽利曼向前探身,拉了一下鈴。鮑爾夫人馬上出現在門口,「艾爾莎,我們是野蠻人是不是?一點兒都不懂待客之道!再來一點兒咖啡。」
「早就準備好了。」鮑爾夫人立刻用德語回了一句。等她端了兩個胖胖的、冒著熱氣的咖啡壺和乾淨的杯盤迴來時,她說,「你這個老痞子,你在找死呢。」說完她氣沖沖地跑出去,「砰」地一聲把門關上。
「這就是我的生活,」老人說。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埃勒里,「你知道嗎,奎因先生,你的推論真的很了不起,我只能坐在這兒讚嘆不已。」
「是嗎?」埃勒里說,他還沒完全領會,不過心裡倒是非常感激那個神燈精靈送進來的恩賜。
「因為你循著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徑,卻抵達了正確的目的地。
「如果是由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來看你的卡扎利斯夫人,他會這麼說:這個女人是安靜、順從的那一類型的人,個性內向、不善交際、拘謹、有點兒多疑而且吹毛求疵——當然,我現在說的是我當年認識的她。她的丈夫英俊瀟灑,事業有成,他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婦產科醫生,是無時無刻得和其他女人接觸的。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她和她丈夫面臨了種種令人煩惱的衝突和緊張。不過,她還是努力地調適自己,適應生活,雖然,仿佛像個跛子似的很吃力。
「她從來不會要人家特別注意她,事實上,她總是活在她丈夫的陰影下,受他控制。
「然後,在她四十幾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過去20多年來,她一直暗自嫉妒她丈夫和年輕女人那些頻繁的接觸,她們都是他的精神病人——這件事情很有趣,這是卡扎利斯在蘇黎世的時候告訴我的:近幾年來,他的病人幾乎都是女性——然而她始終沒有找到『證據』。因為她一向有精神分裂的傾向,而且,可能也沒有什麼可以證明的。儘管如此,卡扎利斯太太的精神分裂傾向最後發展成一種妄想症,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偏執性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