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偵探推理] 《保險箱+肩的悲劇》作者:[日]有馬賴義【完結】
保險箱
作者:有馬賴義
一
又是黃昏風停的時候。我習慣地往鎮外的防波堤走過去。我認為聽聽海浪聲音大大有助於乘涼,而聰明的人們每當這悶熱的時刻總聚集在有冷氣設備的咖啡館或餐廳。理論上確實如此,可是,像我這種年齡的人,長年積習是一下子改不了的。我已在這堤防的盡頭處蹲了個把小時,望著海面。夕陽西下後晚風開始拂過-這是我最喜歡沉浸的氣氛。
我於戰爭期間搬到這個海邊小鎮來住。這是內人的娘家所在地,而我搬到這裡來算是疏散。後來,我在這裡住慣了。我總不能閒著不做事,於是慢慢開始買進一些工具和材料。到僅有的一些錢用完後,我就變賣家裡稍值錢的東西,甚至把內人名義下的一小片山林地賣掉,然後買進更多的工具和材料,恢復我的老本行-製造保險箱的工作。這樣的日子已過l0年了。戰前我曾經在東京一家大工廠工作過,所以算是個行家。不過,在這樣的小鎮經營這種行業,賣出的保險箱數量非常有限。雖然內人屢次建議到大都市去開店,但我還是決定維待現狀。保險箱和庭石同樣,到遠處去買的話所花的運費相當可觀。在附近買不但可以省去筆費用,一旦發生故障,修理也方便。幹了五六年,鎮上有可能買保險箱的地方大多已買過,好像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我就只好兼賣鐵櫃、手提保險箱以及金屬家具之類東西。這些商品我是向大陂的廠家進貨來賣的。這個鎮後來開發為工業區,規模擴大後,也變得熱鬧了許多。我現在的生活已是無憂無慮的了。前來訂製保險箱的客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我的獨生子夏夫已在大陂上大學。我住的屋子只有三個房間,其中一間還是小小的工坊。
和內人寬子原守一起的生活過慣了,我現在惟一難消受的就是這黃昏風停的時刻。
海水有時候看來非常清澄,有時候則顯得相當渾濁。海水渾濁時,我往往會幻想是附近有船隻遇難沉船的緣故。其實,這應該是因為潮流和海風的關係而引起的現象吧?海水清澄有它好看的地方,而渾濁時也有它另一番景致。望著海水時,我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我由於乾的是非常細緻而且相當傷眼睛的活,所以,每天花個把小時時間望望海,這對我很好。獺戶內海雖然有別於外海,然而,海浪大時還是洶湧得相當驚人。夏天裡我每天到防波堤的時間是黃昏風住的時刻,其餘的季節我於清晨或是人晚後去。這已成為我的習慣了。
這一天風平浪靜後,還是經過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吹起晚風。大海先從遠處逐漸變黑。吹來的是海風,所以,長時間待在堤防上,身體會變得濕乎乎的。到這時候我就轉身回到萬家燈火的鎮上來。
這一天,我也不曉得為什麼,不想直接回家。這樣的事情我偶爾會有。反正回去,家還是那個老樣子。我家就在隨時會揚起灰塵的馬路邊。開始腐朽的木板門由於和疏疏落落的籬笆連在一起,所以勉強撐著立在那裡。這個門扉和柱框永遠有兩寸左右的隙縫。玄關的門不使點勁就拉不開。進玄關處經常看到寬子脫下後不好好擺著的涼鞋。便宜貨鞋櫥里擺有一雙我的皮鞋。而擺在這旁邊的是傘架。惟一的雨傘已經破洞。我不是買不起新雨傘,只是懶得動,所以也不管它了。由玄關地面上去的三席小房同里,什麼裝飾品都沒有。左邊是我們夫妻的起居間兼臥室。木板走廊外的院子小得不能再小。剛疏散到此地來時,我們曾經試著在院子裡種菜,結果毫無收穫。我們夫妻的臥室是六席房間,與此為鄰的是-間四席半的,而我就在這旁邊加蓋了一間兩坪左右的工坊。
那是大約七年前的事情。因為我乾的是製造保險箱的行業,所以地板鋪以厚厚的木板。我的工坊從來沒有過同耐擺著兩座保險箱的情形。四席半房間後來不為生活起居所用,而充為放置各類工具的場所。這個房間裡還擺有一座我們家自己用的保險箱。
在擺置這座保險箱之前,我把日本式房子地板和地面之間的空間灌以水泥。我不是有錢人,根本不需要用到保險箱,我之所以在家裡擺一座保險箱,目的在於保存曾經向我買過保險箱的顧客名單、每一座保險箱的開鎖密碼以及副鑰匙。這座保險箱可以說是為其他的保險箱而存在的。
寬子這時候已洗完碗筷,正在讀著舊雜誌吧?暮氣沉沉的家裡,惟一的光源是六席房間的六十燭光電燈。家裡雖然暮氣沉沉,但也不能說貧窮,日子不能算過得不算人樣。我們夫妻最大的精神寄託是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只要兒子順利長大成人,我們別無奢望。我不想存多少錢,也不想到大都市去開大一點的店。
對目前的生活心滿意足,只求平安過日子,這是我目前的心境。
我知道我是安於現狀、生活力不旺盛的人。這一點寬子和我相同。
想到這一點時,說實在話,我有些帳然。
我走進一家小館子。這家我來過兩三次的館子,每次來時生意倒是蠻興隆的。第一次來時,這裡的整條街還沒有興盛。第二次來時,這家店已經改裝了。而第三次來時,看到的是生意鼎盛的情形。今晚店裡的情形和上次一樣。我進去的時候,裡頭只有靠窗的一個空位,而且這一桌一邊的座位上有一位穿著體面的紳士正在那裡喝酒。“這位先生和您同桌,可以嗎?”——女服務員問這位紳士時,他直接對我回答說:“請。”
保險箱
作者:有馬賴義
一
又是黃昏風停的時候。我習慣地往鎮外的防波堤走過去。我認為聽聽海浪聲音大大有助於乘涼,而聰明的人們每當這悶熱的時刻總聚集在有冷氣設備的咖啡館或餐廳。理論上確實如此,可是,像我這種年齡的人,長年積習是一下子改不了的。我已在這堤防的盡頭處蹲了個把小時,望著海面。夕陽西下後晚風開始拂過-這是我最喜歡沉浸的氣氛。
我於戰爭期間搬到這個海邊小鎮來住。這是內人的娘家所在地,而我搬到這裡來算是疏散。後來,我在這裡住慣了。我總不能閒著不做事,於是慢慢開始買進一些工具和材料。到僅有的一些錢用完後,我就變賣家裡稍值錢的東西,甚至把內人名義下的一小片山林地賣掉,然後買進更多的工具和材料,恢復我的老本行-製造保險箱的工作。這樣的日子已過l0年了。戰前我曾經在東京一家大工廠工作過,所以算是個行家。不過,在這樣的小鎮經營這種行業,賣出的保險箱數量非常有限。雖然內人屢次建議到大都市去開店,但我還是決定維待現狀。保險箱和庭石同樣,到遠處去買的話所花的運費相當可觀。在附近買不但可以省去筆費用,一旦發生故障,修理也方便。幹了五六年,鎮上有可能買保險箱的地方大多已買過,好像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我就只好兼賣鐵櫃、手提保險箱以及金屬家具之類東西。這些商品我是向大陂的廠家進貨來賣的。這個鎮後來開發為工業區,規模擴大後,也變得熱鬧了許多。我現在的生活已是無憂無慮的了。前來訂製保險箱的客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我的獨生子夏夫已在大陂上大學。我住的屋子只有三個房間,其中一間還是小小的工坊。
和內人寬子原守一起的生活過慣了,我現在惟一難消受的就是這黃昏風停的時刻。
海水有時候看來非常清澄,有時候則顯得相當渾濁。海水渾濁時,我往往會幻想是附近有船隻遇難沉船的緣故。其實,這應該是因為潮流和海風的關係而引起的現象吧?海水清澄有它好看的地方,而渾濁時也有它另一番景致。望著海水時,我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我由於乾的是非常細緻而且相當傷眼睛的活,所以,每天花個把小時時間望望海,這對我很好。獺戶內海雖然有別於外海,然而,海浪大時還是洶湧得相當驚人。夏天裡我每天到防波堤的時間是黃昏風住的時刻,其餘的季節我於清晨或是人晚後去。這已成為我的習慣了。
這一天風平浪靜後,還是經過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吹起晚風。大海先從遠處逐漸變黑。吹來的是海風,所以,長時間待在堤防上,身體會變得濕乎乎的。到這時候我就轉身回到萬家燈火的鎮上來。
這一天,我也不曉得為什麼,不想直接回家。這樣的事情我偶爾會有。反正回去,家還是那個老樣子。我家就在隨時會揚起灰塵的馬路邊。開始腐朽的木板門由於和疏疏落落的籬笆連在一起,所以勉強撐著立在那裡。這個門扉和柱框永遠有兩寸左右的隙縫。玄關的門不使點勁就拉不開。進玄關處經常看到寬子脫下後不好好擺著的涼鞋。便宜貨鞋櫥里擺有一雙我的皮鞋。而擺在這旁邊的是傘架。惟一的雨傘已經破洞。我不是買不起新雨傘,只是懶得動,所以也不管它了。由玄關地面上去的三席小房同里,什麼裝飾品都沒有。左邊是我們夫妻的起居間兼臥室。木板走廊外的院子小得不能再小。剛疏散到此地來時,我們曾經試著在院子裡種菜,結果毫無收穫。我們夫妻的臥室是六席房間,與此為鄰的是-間四席半的,而我就在這旁邊加蓋了一間兩坪左右的工坊。
那是大約七年前的事情。因為我乾的是製造保險箱的行業,所以地板鋪以厚厚的木板。我的工坊從來沒有過同耐擺著兩座保險箱的情形。四席半房間後來不為生活起居所用,而充為放置各類工具的場所。這個房間裡還擺有一座我們家自己用的保險箱。
在擺置這座保險箱之前,我把日本式房子地板和地面之間的空間灌以水泥。我不是有錢人,根本不需要用到保險箱,我之所以在家裡擺一座保險箱,目的在於保存曾經向我買過保險箱的顧客名單、每一座保險箱的開鎖密碼以及副鑰匙。這座保險箱可以說是為其他的保險箱而存在的。
寬子這時候已洗完碗筷,正在讀著舊雜誌吧?暮氣沉沉的家裡,惟一的光源是六席房間的六十燭光電燈。家裡雖然暮氣沉沉,但也不能說貧窮,日子不能算過得不算人樣。我們夫妻最大的精神寄託是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只要兒子順利長大成人,我們別無奢望。我不想存多少錢,也不想到大都市去開大一點的店。
對目前的生活心滿意足,只求平安過日子,這是我目前的心境。
我知道我是安於現狀、生活力不旺盛的人。這一點寬子和我相同。
想到這一點時,說實在話,我有些帳然。
我走進一家小館子。這家我來過兩三次的館子,每次來時生意倒是蠻興隆的。第一次來時,這裡的整條街還沒有興盛。第二次來時,這家店已經改裝了。而第三次來時,看到的是生意鼎盛的情形。今晚店裡的情形和上次一樣。我進去的時候,裡頭只有靠窗的一個空位,而且這一桌一邊的座位上有一位穿著體面的紳士正在那裡喝酒。“這位先生和您同桌,可以嗎?”——女服務員問這位紳士時,他直接對我回答說:“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