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你認為科比特和勒格朗德是在被大火吞沒之前搏鬥而死的嗎?”
“不知道,”他回答說。“不過,我將永遠這樣認為。”
科比特死亡的消息使福爾摩斯萬分悲痛。他在房間裡一整天沒有出門。第二天上午,他往欣克利匯去五十英磅。福爾摩斯自稱是“死者的匿名朋友”。他特別說明,錢要用來為戰士、林中人、所有刺客的死敵,“已故的托馬斯*(波士頓)*科比特建一座適當的墓碑。”(4)
注釋
導言
1. 位於聖保羅崖頂大街240號的詹姆斯*J*希爾公館建成於1891年。主管建築師為波斯頓的皮博迪和斯特恩斯。該公館共有三十六個房間,屬理查森風格。希爾一直在這個公館住倒他1916年七十七歲時去世。直到今天,該公館仍為聖保羅最大的私人住宅。P1
2. 保險箱裡的其它“財寶”是一些文件,那些文件一旦公布,將會提供希爾個人生活的新的驚人細節。P1
3. 關于欣克利大火的報導數不勝數。其中最新、最好的著作是格雷斯*斯特奇伯格*斯文松寫的《來自灰燼中的報導:1894年欣克利大火的故事》關於這場大火的流行史料中,沒有一出提到過福爾摩斯與華生的作用。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該書出版時,人們還不知道他們到過欣克利。P1
4. 拉里*米利特:“見紅:《血字的研究》三個早期版本的爭論”,《華生日記之六》(1878年春):16—18頁。P2
5. 拉里*米利特:《虛構中的真實:約翰*華生博士生手稿求真》(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私人出版,1990年)。P2
6. 恩斯福德造紙廠建於1775年,至今仍在生產。P2
7. 讀者如想更多的了解科—J—努爾鉛筆的情況,可參看亨利*彼得羅斯基寫的《鉛筆的設計與生產狀況史》(紐約:艾爾弗雷德*A*克諾夫出版社,1990年)。P2
8. 關於栩爾生平的權威性記述為阿爾布羅*馬丁所著的《詹姆斯*J*希爾與西北部開發》(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76;聖保羅:明尼蘇達歷史學會出版社,1991年)。P3
9. 該書經編輯按照現代美國拼寫與慣用法修訂了某些單詞,但華生醫生的原文保持不變。P3
第一章
1. 華生所指的當然是倫敦的《泰晤士報》。P3
2. 據知,這是華生唯一的一次提到那個案件。和他偶爾提到的其他許多案件一樣,那個案件似乎從未見諸於報刊。聖約翰樹林是倫敦郊外的一個居住區,離貝克街不遠。P4
3. 約瑟夫*G*派爾與詹姆斯*J*希爾交往多年,開始時他在希爾擁有的聖保羅《環球日報當編輯,後來成為希爾的職員。派爾寫過希爾的第一部傳記。那部兩卷本的傳記於希爾去世的1916年出版。從華生的記述看,派爾似乎還是希爾負責處理大北鐵路公司事務的全權代表。大北鐵路公司是由幾個小公司聯合,於1889年成立的。它的後繼公司伯林頓北方鐵路公司今天仍在營業。P4
4. 派爾所說的維多利亞車站是倫敦—查塔姆—多佛爾鐵路的終點站之一。P5
5. 大北鐵路公司的連接聖保羅和西雅圖的橫貫大陸鐵路線建成於1893年1月。P5
6. 東明尼蘇達鐵路公司系大北鐵路公司的子公司,成立於1887年。兩年後,該公司修建了從欣克利到德盧斯的鐵路。P6
7. 這裡,華生指的是法國總統薩迪*卡諾1894年6月24日於萊昂斯遇刺一事。刺客桑托*卡塞里奧系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P7
8. 福爾摩斯提到的罷工涉及到尤金*德布斯的美國鐵路工會。罷工是對因經濟蕭條所帶來的全行業範圍的削減工資所作出的反應。1894年春的那次大罷工使大北鐵路公司及其子公司,其中包括東明尼蘇達公司,遭受了打擊。但後來雙方同意仲裁解決,罷工很快結束。P7
9. 福爾摩斯起碼寫過十部專著。此處提到的這部專著顯然已經散失。P8
10.盧卡尼亞號及其姐妹輪坎帕尼亞號均屬丘納德航運公司,1893年下水,是當時最好的遠洋客輪。盧卡尼亞號可載乘客一千多人,最高速度為二十二節,從愛爾蘭到紐約只用了不到五天半時間,創下了1894年穿越大西洋最好記錄。據知,希爾本人至少乘坐過一次盧卡尼亞號,那是1896年赴歐洲。P8
第二章
1. 福爾摩斯的這番話具有神秘的預見性,因為正是冰山1912年撞沉了寓言般的鐵達尼號客輪。當時,那艘輪船正在大西洋上進行處女航。P9
2. 福爾摩斯經常在聖詹姆斯廣場的倫敦圖書館進行研究。洛馬克斯——教名不詳——是那裡的下層管理員。另一個案件也提到過他,即始於1902年的“顯貴的主顧”。P9
3. 賓夕法尼亞專列於1887年首次行駛,這是美國第一列除常見的普爾曼臥鋪車廂外還加掛有娛樂及圖書與快餐車廂的客車。P9
4. 位於澤西城的賓夕法尼亞輪渡碼頭建於1892年,負責運送所有鐵路旅客進出紐約市。直到1910年建成赫德孫河河下隧道和在曼哈頓建立了賓夕法尼亞車站後,鐵路旅客才得以直接進出紐約市。P9
5. 霍斯蘇彎道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阿爾圖納以西,建於1854年,用1.8%的斜坡將火車引上2,161英尺高的阿勒格尼山。至今聯合鐵路公司仍在使用這一彎道,它已成為國家歷史上的里程碑。P9
6. 這裡所指的應是舊芝加哥聯合車站。該車站建於1871年,位於卡納爾大街與亞當斯大街拐角處。1923年現在的聯合車站建成後,舊車站被拆除。P9
“不知道,”他回答說。“不過,我將永遠這樣認為。”
科比特死亡的消息使福爾摩斯萬分悲痛。他在房間裡一整天沒有出門。第二天上午,他往欣克利匯去五十英磅。福爾摩斯自稱是“死者的匿名朋友”。他特別說明,錢要用來為戰士、林中人、所有刺客的死敵,“已故的托馬斯*(波士頓)*科比特建一座適當的墓碑。”(4)
注釋
導言
1. 位於聖保羅崖頂大街240號的詹姆斯*J*希爾公館建成於1891年。主管建築師為波斯頓的皮博迪和斯特恩斯。該公館共有三十六個房間,屬理查森風格。希爾一直在這個公館住倒他1916年七十七歲時去世。直到今天,該公館仍為聖保羅最大的私人住宅。P1
2. 保險箱裡的其它“財寶”是一些文件,那些文件一旦公布,將會提供希爾個人生活的新的驚人細節。P1
3. 關于欣克利大火的報導數不勝數。其中最新、最好的著作是格雷斯*斯特奇伯格*斯文松寫的《來自灰燼中的報導:1894年欣克利大火的故事》關於這場大火的流行史料中,沒有一出提到過福爾摩斯與華生的作用。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該書出版時,人們還不知道他們到過欣克利。P1
4. 拉里*米利特:“見紅:《血字的研究》三個早期版本的爭論”,《華生日記之六》(1878年春):16—18頁。P2
5. 拉里*米利特:《虛構中的真實:約翰*華生博士生手稿求真》(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私人出版,1990年)。P2
6. 恩斯福德造紙廠建於1775年,至今仍在生產。P2
7. 讀者如想更多的了解科—J—努爾鉛筆的情況,可參看亨利*彼得羅斯基寫的《鉛筆的設計與生產狀況史》(紐約:艾爾弗雷德*A*克諾夫出版社,1990年)。P2
8. 關於栩爾生平的權威性記述為阿爾布羅*馬丁所著的《詹姆斯*J*希爾與西北部開發》(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76;聖保羅:明尼蘇達歷史學會出版社,1991年)。P3
9. 該書經編輯按照現代美國拼寫與慣用法修訂了某些單詞,但華生醫生的原文保持不變。P3
第一章
1. 華生所指的當然是倫敦的《泰晤士報》。P3
2. 據知,這是華生唯一的一次提到那個案件。和他偶爾提到的其他許多案件一樣,那個案件似乎從未見諸於報刊。聖約翰樹林是倫敦郊外的一個居住區,離貝克街不遠。P4
3. 約瑟夫*G*派爾與詹姆斯*J*希爾交往多年,開始時他在希爾擁有的聖保羅《環球日報當編輯,後來成為希爾的職員。派爾寫過希爾的第一部傳記。那部兩卷本的傳記於希爾去世的1916年出版。從華生的記述看,派爾似乎還是希爾負責處理大北鐵路公司事務的全權代表。大北鐵路公司是由幾個小公司聯合,於1889年成立的。它的後繼公司伯林頓北方鐵路公司今天仍在營業。P4
4. 派爾所說的維多利亞車站是倫敦—查塔姆—多佛爾鐵路的終點站之一。P5
5. 大北鐵路公司的連接聖保羅和西雅圖的橫貫大陸鐵路線建成於1893年1月。P5
6. 東明尼蘇達鐵路公司系大北鐵路公司的子公司,成立於1887年。兩年後,該公司修建了從欣克利到德盧斯的鐵路。P6
7. 這裡,華生指的是法國總統薩迪*卡諾1894年6月24日於萊昂斯遇刺一事。刺客桑托*卡塞里奧系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P7
8. 福爾摩斯提到的罷工涉及到尤金*德布斯的美國鐵路工會。罷工是對因經濟蕭條所帶來的全行業範圍的削減工資所作出的反應。1894年春的那次大罷工使大北鐵路公司及其子公司,其中包括東明尼蘇達公司,遭受了打擊。但後來雙方同意仲裁解決,罷工很快結束。P7
9. 福爾摩斯起碼寫過十部專著。此處提到的這部專著顯然已經散失。P8
10.盧卡尼亞號及其姐妹輪坎帕尼亞號均屬丘納德航運公司,1893年下水,是當時最好的遠洋客輪。盧卡尼亞號可載乘客一千多人,最高速度為二十二節,從愛爾蘭到紐約只用了不到五天半時間,創下了1894年穿越大西洋最好記錄。據知,希爾本人至少乘坐過一次盧卡尼亞號,那是1896年赴歐洲。P8
第二章
1. 福爾摩斯的這番話具有神秘的預見性,因為正是冰山1912年撞沉了寓言般的鐵達尼號客輪。當時,那艘輪船正在大西洋上進行處女航。P9
2. 福爾摩斯經常在聖詹姆斯廣場的倫敦圖書館進行研究。洛馬克斯——教名不詳——是那裡的下層管理員。另一個案件也提到過他,即始於1902年的“顯貴的主顧”。P9
3. 賓夕法尼亞專列於1887年首次行駛,這是美國第一列除常見的普爾曼臥鋪車廂外還加掛有娛樂及圖書與快餐車廂的客車。P9
4. 位於澤西城的賓夕法尼亞輪渡碼頭建於1892年,負責運送所有鐵路旅客進出紐約市。直到1910年建成赫德孫河河下隧道和在曼哈頓建立了賓夕法尼亞車站後,鐵路旅客才得以直接進出紐約市。P9
5. 霍斯蘇彎道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阿爾圖納以西,建於1854年,用1.8%的斜坡將火車引上2,161英尺高的阿勒格尼山。至今聯合鐵路公司仍在使用這一彎道,它已成為國家歷史上的里程碑。P9
6. 這裡所指的應是舊芝加哥聯合車站。該車站建於1871年,位於卡納爾大街與亞當斯大街拐角處。1923年現在的聯合車站建成後,舊車站被拆除。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