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再回到被撬的鐵匣。那上面的鎖鼻(鎖環)是被朝同一個方向扭斷的,這說明有人同時用兩隻手扭開了它。啊,我們看看得到了什麼提示?兩隻同樣有力的手!錢匣是鐵的,儘管很薄,也總歸是金屬打造的;即便是常人,用得力的右手(或左手)扭開它也需幾分力氣;然而這個小偷居然用兩隻手同時扭開了它。這說明什麼?當然,那個小偷是個左右手同樣靈活有力的人!是的,是的!我知道,”他瞥了一眼我的嘴唇,似乎想看看有什麼反應,接著飛快地繼續說下去,“我知道你又要說了——這個結論並不是無懈可擊的。也許是這樣。所以我稱它為‘提示’,這麼說,你總不會有意見了吧?如果那個賊是個雙手同樣靈活的人,而謀殺案的兇手——巴克·霍恩也是個雙槍客……顯然是個驚人的巧合,嗯?我完全有理由推斷:正是霍恩偷了柯利·格蘭特的錢。
“但是霍恩——或說是米勒或隨便你管他叫什麼——幹什麼要這麼做——偷他好朋友的兒子的錢?是迫不得已嗎?有急需嗎?貪婪占了友情的上風?但是看看,如果是霍恩偷了錢,怎麼會當天又從伍迪的抽屜里冒出來了呢?所以無論怎麼解釋,霍恩偷錢不是出於貪婪;我想,當時的情形可以很簡單地構想出來:伍迪察覺出米勒其實就是霍恩——也許還揭穿了他的偽裝——並以此相要挾。像伍迪那樣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怎樣?”
“當然是敲詐勒索——藉以撈上一筆錢。”我說。
“沒錯。所以霍恩必須先穩住伍迪然後再設法讓他永遠閉嘴。他抓住了柯利·格蘭特生日慶典上獲得遺產的機會,偷了柯利的錢並把它給了伍迪。後者根本沒有來得及考慮錢會是從柯利那兒偷來的,所以沒理由藏起它來,就隨隨便便放在化妝檯的抽屜里了。霍恩知道,等到錢財失竊被發現的時候伍迪已經沒命了,而那筆錢無疑會被找回去還給柯利。這樣做,除了伍迪,誰也不會受到傷害。霍恩多精明!假如他用自己的錢去堵伍迪的嘴,那麼即便那筆錢同樣被發現於伍迪的抽屜之中,他本人也無法再收回去,因為身為‘米勒’,那筆錢與他必定無關。可是,暫時利用柯利的錢,他本人無須承擔任何風險,柯利也不會真的蒙受損失……一切佐證統統指向一個結論——霍恩是惟一的嫌犯。邏輯上他天衣無縫地滿足了所有涉案條件。”
“儘管如此,他冒的風險也大得可怕,不是嗎?”我說著,打了個冷戰,“萬一他被人識破身份,那該怎麼辦?”
“很難說。”埃勒里思索著說,“但是風險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大得可怕。除了伍迪,其實只有兩個人有可能認出他來——吉特和格蘭特——因為他們對他太熟悉了。然而就是吉特——她很久不在養父身邊且常年難得一見,這是她親口對我說的——也未必認得出;況且即便被她識破,霍恩對女兒的忠誠也完全不必擔心。同樣,他也可以信賴老友格蘭特出於半生的友情也會守口如瓶。事實上我懷疑格蘭特在第一樁謀殺發生後不久就對此有所察覺,他也是個詭得成精的人物呢。伍迪被殺那天的下午,他就似乎因為看見了什麼人而變顏變色的,活像撞了鬼。我堅信他是看見了米勒的臉,從而意識到米勒就是巴克·霍恩。”
埃勒里重新點燃一支香菸,緩緩地吞雲吐霧:“正是兩人之間這種深厚而牢固的友情提供給我們一個機會——讓已經逃脫在外的米勒,也就是巴克·霍恩,自動現身。我知道惟有一件事能把他拉回來:他的好友格蘭特或女兒吉特因他的罪行而遭遇危機。”他停了一下,接著說,“我知道這是個邪惡的招數,可是我別無良策。我選擇了格蘭特,理由是不言而喻的:霍恩他們那一代人把忠誠和友情視為最基本的美德,他不會容許自己坐視無辜的老友成為他的替罪羊。那麼,製造什麼樣的圈套才顯得有理由把格蘭特作為兩案的嫌犯公然捕起呢?惟一能促成對他迅速逮捕的因素就是‘有確鑿的證據’,而最有力的證據莫過於在他的私人處所搜出兇器。雖然事實上他根本不可能是兇手——起碼案發時他正站在不符合射擊角度的場地中央;但這並不會影響對他的栽贓,因為顯然沒有任何人正確分析出射擊的方向和角度。我想,一旦抓起格蘭特,局面會飛速改變。
“無論如何我必須找到那把槍。而我真的找到了——你會說,那是運氣使然。其實也並不全仗運氣。可以告訴你我的思路。米勒為什麼會突然潛逃?當然,他的謀殺計劃完成了,必須撤出去尋找未來的出路了。可是米勒並非米勒,而是巴克·霍恩。米勒只是一個虛擬的姓名,代表著一個為特殊目的製造的臨時身份。我可憐的老爸還一直為查不出米勒的身世背景而百思不得其解!殊不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背景。我從霍恩的角度設想過:如果米勒失蹤了,警方會通緝誰呢?顯然是米勒。所以他接下去要做的是:讓米勒永遠消失——也就是從此不用這個姓名、埋葬這一身份。而警方則永遠要尋找這個永遠找不到的人。但是如果再加上一點創意——讓警方認為米勒就是槍殺了霍恩和伍迪的兇手,從而致力於永遠徒勞無益的搜尋,這樣做不僅無害於什麼人,對自己也非常有利。米勒的消失再伴之以兇器的出現,就足夠令警方信服。所以,我估計到米勒,或說是霍恩,一定會把那把槍放在警方發現米勒失蹤後必定最先搜查的地方。哪兒?兩個地方——他旅館裡的房間或者體育館內的化妝室。我先搜查了化妝室,不出所料,槍果然在那兒。
“但是霍恩——或說是米勒或隨便你管他叫什麼——幹什麼要這麼做——偷他好朋友的兒子的錢?是迫不得已嗎?有急需嗎?貪婪占了友情的上風?但是看看,如果是霍恩偷了錢,怎麼會當天又從伍迪的抽屜里冒出來了呢?所以無論怎麼解釋,霍恩偷錢不是出於貪婪;我想,當時的情形可以很簡單地構想出來:伍迪察覺出米勒其實就是霍恩——也許還揭穿了他的偽裝——並以此相要挾。像伍迪那樣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怎樣?”
“當然是敲詐勒索——藉以撈上一筆錢。”我說。
“沒錯。所以霍恩必須先穩住伍迪然後再設法讓他永遠閉嘴。他抓住了柯利·格蘭特生日慶典上獲得遺產的機會,偷了柯利的錢並把它給了伍迪。後者根本沒有來得及考慮錢會是從柯利那兒偷來的,所以沒理由藏起它來,就隨隨便便放在化妝檯的抽屜里了。霍恩知道,等到錢財失竊被發現的時候伍迪已經沒命了,而那筆錢無疑會被找回去還給柯利。這樣做,除了伍迪,誰也不會受到傷害。霍恩多精明!假如他用自己的錢去堵伍迪的嘴,那麼即便那筆錢同樣被發現於伍迪的抽屜之中,他本人也無法再收回去,因為身為‘米勒’,那筆錢與他必定無關。可是,暫時利用柯利的錢,他本人無須承擔任何風險,柯利也不會真的蒙受損失……一切佐證統統指向一個結論——霍恩是惟一的嫌犯。邏輯上他天衣無縫地滿足了所有涉案條件。”
“儘管如此,他冒的風險也大得可怕,不是嗎?”我說著,打了個冷戰,“萬一他被人識破身份,那該怎麼辦?”
“很難說。”埃勒里思索著說,“但是風險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大得可怕。除了伍迪,其實只有兩個人有可能認出他來——吉特和格蘭特——因為他們對他太熟悉了。然而就是吉特——她很久不在養父身邊且常年難得一見,這是她親口對我說的——也未必認得出;況且即便被她識破,霍恩對女兒的忠誠也完全不必擔心。同樣,他也可以信賴老友格蘭特出於半生的友情也會守口如瓶。事實上我懷疑格蘭特在第一樁謀殺發生後不久就對此有所察覺,他也是個詭得成精的人物呢。伍迪被殺那天的下午,他就似乎因為看見了什麼人而變顏變色的,活像撞了鬼。我堅信他是看見了米勒的臉,從而意識到米勒就是巴克·霍恩。”
埃勒里重新點燃一支香菸,緩緩地吞雲吐霧:“正是兩人之間這種深厚而牢固的友情提供給我們一個機會——讓已經逃脫在外的米勒,也就是巴克·霍恩,自動現身。我知道惟有一件事能把他拉回來:他的好友格蘭特或女兒吉特因他的罪行而遭遇危機。”他停了一下,接著說,“我知道這是個邪惡的招數,可是我別無良策。我選擇了格蘭特,理由是不言而喻的:霍恩他們那一代人把忠誠和友情視為最基本的美德,他不會容許自己坐視無辜的老友成為他的替罪羊。那麼,製造什麼樣的圈套才顯得有理由把格蘭特作為兩案的嫌犯公然捕起呢?惟一能促成對他迅速逮捕的因素就是‘有確鑿的證據’,而最有力的證據莫過於在他的私人處所搜出兇器。雖然事實上他根本不可能是兇手——起碼案發時他正站在不符合射擊角度的場地中央;但這並不會影響對他的栽贓,因為顯然沒有任何人正確分析出射擊的方向和角度。我想,一旦抓起格蘭特,局面會飛速改變。
“無論如何我必須找到那把槍。而我真的找到了——你會說,那是運氣使然。其實也並不全仗運氣。可以告訴你我的思路。米勒為什麼會突然潛逃?當然,他的謀殺計劃完成了,必須撤出去尋找未來的出路了。可是米勒並非米勒,而是巴克·霍恩。米勒只是一個虛擬的姓名,代表著一個為特殊目的製造的臨時身份。我可憐的老爸還一直為查不出米勒的身世背景而百思不得其解!殊不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背景。我從霍恩的角度設想過:如果米勒失蹤了,警方會通緝誰呢?顯然是米勒。所以他接下去要做的是:讓米勒永遠消失——也就是從此不用這個姓名、埋葬這一身份。而警方則永遠要尋找這個永遠找不到的人。但是如果再加上一點創意——讓警方認為米勒就是槍殺了霍恩和伍迪的兇手,從而致力於永遠徒勞無益的搜尋,這樣做不僅無害於什麼人,對自己也非常有利。米勒的消失再伴之以兇器的出現,就足夠令警方信服。所以,我估計到米勒,或說是霍恩,一定會把那把槍放在警方發現米勒失蹤後必定最先搜查的地方。哪兒?兩個地方——他旅館裡的房間或者體育館內的化妝室。我先搜查了化妝室,不出所料,槍果然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