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為什麼?呃,想想你的女兒,特雷德韋爾先生,你想念她嗎?”
“當然。”
“難道你沒看到一個可愛的孩子,全身心地愛著你,並期待得到你的愛嗎?沒看到一個善良的年輕姑娘,剛剛邁人婚姻的殿堂卻依舊總想回來看你,迫切地想讓你知道她有多麼愛你嗎?”
“這些我都知道。”
“那您再用心看看她的丈夫,那個強壯的小伙子。每次握手時您能從他的掌心中感受到溫暖嗎?您知道他有多感激您定期給他們提供金錢援助嗎?”
“可能吧。”
“而現在,您坦率地講,特雷德韋爾先生,您能想像這一對充滿愛意、真誠相待的年輕人會做一件——哪怕一小件——傷害你的事嗎?”
“不能,”他斷言道,“我不能想像。”
“這就對了。”邦斯說,他靠在椅背上,露出一個友善又聰明的微笑,“別忘了這一點,特雷德韋爾先生,時時珍藏它。剩下的日子您就靠它讓自己解脫,並獲得安慰了。”
注釋:
①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他的學術思想悲觀但影響深遠。
埃策希爾?科恩的罪行
01
經歷過一陣迷茫後,諾亞?弗里曼終於清醒了。眼前的景物讓他不辨東西:混亂的交通,渾濁的台伯河①,《甜蜜的生活》②里的威尼托大街,好萊塢電影裡常出現的特萊維噴泉③,《托斯卡》④里的聖天使堡。這裡是羅馬。
“羅馬?”來之前爸爸驚訝地問,“為什麼去羅馬?異國他鄉,那麼遠的地方。”
的確。不過對弗里曼老爹來說,離紐約一小時車程的羅克蘭縣是個遙遠的地方,他把每年夏天去那裡過兩個星期算做一次冒險。不過事實上,聽到兒子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旅行,老爹並沒有太吃驚。畢竟這個兒子原本要當醫生——最起碼也是老師——結果卻成了警察。
“家裡出了個警察,”老爹會時不時地念叨幾句,“家裡有個帶著槍的警察,就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而他是我的親生兒子。要是你媽媽知道會怎麼說,她還能安息嗎?”
不過有一點諾亞不得不承認,這老傢伙有件事說對了,羅馬確實很遠,這種遙遠不僅表現在與紐約之間的距離,還包括現實與想像的差距。學生時代的諾亞?弗里曼,曾一度沉浸在與斯巴達克斯、愷撒和尼祿有關的文學作品中,眼前的羅馬卻與當時在頭腦中幻想的那個令人血脈賁張的城市相去甚遠。
比如這家藏在小巷深處,緊挨著亞倫露拉賓館,名為艾爾菲拉的家庭小旅館,就激不起人的一絲熱情。傳說偶然造訪羅馬的美國遊客都會遇到一些倒霉事,對諾亞來說,這件倒霉事就是在菲烏米奇諾機場搭上艾爾菲拉夫人的妹夫的計程車。
在艾爾菲拉家庭旅館,諾亞不得不時刻保持清醒。這裡確實價格低廉,但食物乏味,服務不夠熱情,水管喜怒無常。還有其他房客們:這才三月初,住在義大利鄉村的老人似乎約好了似的,全都帶著悲傷的眼神來羅馬看望生命垂危的好朋友。除了女主人艾爾菲拉夫人和那個坐在前台的姑娘,這裡幾乎沒人會說英語,因此諾亞與其他房客之間的交流就僅限於點頭和聳肩,理解方面沒問題,就是無法排解孤單。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坐在前台的姑娘。她高挑、優雅,是諾亞在羅馬遇到的所有女人中真正稱得上漂亮的幾位之一。大部分羅馬女人都讓人幻滅,看過才知道和義大利電影裡的完全不同。她從清早到深夜一直坐在那張桌子後面,沉浸在只屬於自己的悲傷世界中。她謙恭有禮,卻冷漠矜持,拒人於千里之外。
諾亞會被她吸引似乎是必然的。她說英語幾乎沒有口音,那純正的英式英語甚至讓他懷疑她原本就是個生活在羅馬海岸的英國人。還有繞在她脖子上的那條好看的大衛盾金項鍊,大衛王之星,明白無誤地表明她是猶太教徒。剛看到這個小巧、熟悉的飾物時諾亞嚇了一跳,不過接下來就大膽地邁出了友好的第一步。
“我也是猶太教徒,”他微笑著問,“不知道——”但說到一半就被她禮貌卻冷冰冰地打斷了。“羅馬猶太會堂博物館那邊有個猶太教會堂,往南走幾個街區就到了。羅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非常有意思,真的。”——這幾句話足夠把他支走了。
有過這次談話後,諾亞只好遺憾地放棄和她交朋友的念頭,像完成任務一般開始孤單的觀光之旅。羅馬旅行手冊在手,口袋裡裝著《日常義大利語》,他試圖讓自己為路上的美景興奮起來,結果卻令人失望。部分原因可以怪在天氣上——濕漉漉、灰濛濛的三月,頭頂的雲層仿佛永遠無法消散。至於另一部分原因,他很清楚,是因為孤獨——這讓他無比嫉妒隨處可見的旅行團,儘管被多事的導遊看管著,卻至少能和同伴愉快地聊天。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一點他必須強迫自己牢記——他不是遊客,而是逃來這裡的。他想逃離警探諾亞?弗里曼的追捕,然而不幸的是,他一直如影隨形,並且會繼續這樣下去。站在一群肚子滾圓、傲慢自滿的退休商人之間,傻乎乎地仰望聖彼得大教堂的圓形屋頂,只讓他明白一件事:諾亞?弗里曼不應該這樣。
“當然。”
“難道你沒看到一個可愛的孩子,全身心地愛著你,並期待得到你的愛嗎?沒看到一個善良的年輕姑娘,剛剛邁人婚姻的殿堂卻依舊總想回來看你,迫切地想讓你知道她有多麼愛你嗎?”
“這些我都知道。”
“那您再用心看看她的丈夫,那個強壯的小伙子。每次握手時您能從他的掌心中感受到溫暖嗎?您知道他有多感激您定期給他們提供金錢援助嗎?”
“可能吧。”
“而現在,您坦率地講,特雷德韋爾先生,您能想像這一對充滿愛意、真誠相待的年輕人會做一件——哪怕一小件——傷害你的事嗎?”
“不能,”他斷言道,“我不能想像。”
“這就對了。”邦斯說,他靠在椅背上,露出一個友善又聰明的微笑,“別忘了這一點,特雷德韋爾先生,時時珍藏它。剩下的日子您就靠它讓自己解脫,並獲得安慰了。”
注釋:
①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他的學術思想悲觀但影響深遠。
埃策希爾?科恩的罪行
01
經歷過一陣迷茫後,諾亞?弗里曼終於清醒了。眼前的景物讓他不辨東西:混亂的交通,渾濁的台伯河①,《甜蜜的生活》②里的威尼托大街,好萊塢電影裡常出現的特萊維噴泉③,《托斯卡》④里的聖天使堡。這裡是羅馬。
“羅馬?”來之前爸爸驚訝地問,“為什麼去羅馬?異國他鄉,那麼遠的地方。”
的確。不過對弗里曼老爹來說,離紐約一小時車程的羅克蘭縣是個遙遠的地方,他把每年夏天去那裡過兩個星期算做一次冒險。不過事實上,聽到兒子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旅行,老爹並沒有太吃驚。畢竟這個兒子原本要當醫生——最起碼也是老師——結果卻成了警察。
“家裡出了個警察,”老爹會時不時地念叨幾句,“家裡有個帶著槍的警察,就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而他是我的親生兒子。要是你媽媽知道會怎麼說,她還能安息嗎?”
不過有一點諾亞不得不承認,這老傢伙有件事說對了,羅馬確實很遠,這種遙遠不僅表現在與紐約之間的距離,還包括現實與想像的差距。學生時代的諾亞?弗里曼,曾一度沉浸在與斯巴達克斯、愷撒和尼祿有關的文學作品中,眼前的羅馬卻與當時在頭腦中幻想的那個令人血脈賁張的城市相去甚遠。
比如這家藏在小巷深處,緊挨著亞倫露拉賓館,名為艾爾菲拉的家庭小旅館,就激不起人的一絲熱情。傳說偶然造訪羅馬的美國遊客都會遇到一些倒霉事,對諾亞來說,這件倒霉事就是在菲烏米奇諾機場搭上艾爾菲拉夫人的妹夫的計程車。
在艾爾菲拉家庭旅館,諾亞不得不時刻保持清醒。這裡確實價格低廉,但食物乏味,服務不夠熱情,水管喜怒無常。還有其他房客們:這才三月初,住在義大利鄉村的老人似乎約好了似的,全都帶著悲傷的眼神來羅馬看望生命垂危的好朋友。除了女主人艾爾菲拉夫人和那個坐在前台的姑娘,這裡幾乎沒人會說英語,因此諾亞與其他房客之間的交流就僅限於點頭和聳肩,理解方面沒問題,就是無法排解孤單。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坐在前台的姑娘。她高挑、優雅,是諾亞在羅馬遇到的所有女人中真正稱得上漂亮的幾位之一。大部分羅馬女人都讓人幻滅,看過才知道和義大利電影裡的完全不同。她從清早到深夜一直坐在那張桌子後面,沉浸在只屬於自己的悲傷世界中。她謙恭有禮,卻冷漠矜持,拒人於千里之外。
諾亞會被她吸引似乎是必然的。她說英語幾乎沒有口音,那純正的英式英語甚至讓他懷疑她原本就是個生活在羅馬海岸的英國人。還有繞在她脖子上的那條好看的大衛盾金項鍊,大衛王之星,明白無誤地表明她是猶太教徒。剛看到這個小巧、熟悉的飾物時諾亞嚇了一跳,不過接下來就大膽地邁出了友好的第一步。
“我也是猶太教徒,”他微笑著問,“不知道——”但說到一半就被她禮貌卻冷冰冰地打斷了。“羅馬猶太會堂博物館那邊有個猶太教會堂,往南走幾個街區就到了。羅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非常有意思,真的。”——這幾句話足夠把他支走了。
有過這次談話後,諾亞只好遺憾地放棄和她交朋友的念頭,像完成任務一般開始孤單的觀光之旅。羅馬旅行手冊在手,口袋裡裝著《日常義大利語》,他試圖讓自己為路上的美景興奮起來,結果卻令人失望。部分原因可以怪在天氣上——濕漉漉、灰濛濛的三月,頭頂的雲層仿佛永遠無法消散。至於另一部分原因,他很清楚,是因為孤獨——這讓他無比嫉妒隨處可見的旅行團,儘管被多事的導遊看管著,卻至少能和同伴愉快地聊天。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一點他必須強迫自己牢記——他不是遊客,而是逃來這裡的。他想逃離警探諾亞?弗里曼的追捕,然而不幸的是,他一直如影隨形,並且會繼續這樣下去。站在一群肚子滾圓、傲慢自滿的退休商人之間,傻乎乎地仰望聖彼得大教堂的圓形屋頂,只讓他明白一件事:諾亞?弗里曼不應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