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照明設備能讓他看得如此清晰。超高壓會阻礙光線,探照燈射程從不會超過10米。
而在屏幕上,阿里森可以掃視潛水器300 米以內的荒涼地帶,景色是令人難以置
信的。這是基地的工程師們設計的一個新型的電腦程式,命名為“聲納視窗”,
圖像就是從這裡獲得的。“聲納視窗”破譯通過向潛水器四周放射的短波信號獲
得的聲納報告、光束的快速反射及其各角度給中心電腦提供詳盡的信息,軟體會
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周邊的地形圖,最後制出實際圖像,精確與細緻令人難以置信
……阿里森現在正在中央海嶺的裂谷里,換句話說,在全球火山岩漿工廠的最中
心位置……他的周圍是裂谷的岩壁,他所處的地方有50多米高,E-14正在谷底行
走,正是岩漿衝出地殼的地方。根據基地中心的地質學家預測,下一次岩漿釋放
在3 小時40分鐘以後。麻煩的是,他們的預言並不比他們的同事、地面上的天氣
預報專家來得更準確。阿里森從基地到這兒便需要一個小時,然後得在北面的裂
谷壁上鑽孔,那裡離他現在的位置還有200 米,再放一個巨大的爆炸裝置,最後
讓絞盤車把他拉出深谷……一輛巨大的吊車一周前已在裂谷邊安裝好,可以在兩
次火山爆發之間上下運送物資和小組成員。火山爆發的場景壯觀得有時可以使人
忘卻危險,僅僅有時而已,而一旦在深淵最底下,誰也不會視危險於不顧……更
不必說在火山岩漿的通道中央。四周的高壓給潛水艇的座艙以持續不斷的壓力,
駕駛員及其助手們在儀器周圍的“轟轟”水聲中工作。火山噴發前也是這種持續
而沉悶的“轟轟”聲……在這種條件下工作,神經需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尼克具
有完成這類工作的先決條件,他不僅不怕危險,反倒喜歡冒險,只是這裡的遊戲
規則有點不太一樣。昨晚,地震已毀掉了三部機器;上個星期,兩部勘探器被一
次事先未預料到的岩漿噴發所損壞,就在他現在所處的位置……阿里森在石油和
煤礦公司里幹了一輩子,他在世界最機密的一家聯合企業工作時,有時會下到10
公里的地殼深處。像他這樣的人對分配給他的活兒從沒二話,然而這一次可不比
從前,險象叢生。中央海嶺裂谷像一座真正的工廠,它排放出的岩漿每秒鐘都在
“建造”地殼的硬皮痂,然後被埋,或者加固地殼的另一個地方。裂谷便是一個
巨大的熔煉廠……火山永遠處在運動狀態,當地上的硬痂變脆弱時,它便會從那
里冒出,發生出一系列地質學家無法預測的劇烈爆炸。阿里森這個簡單的鑽孔工
儘管沒有基地中心科學家的高科技,但同樣十分了解地核深處,以他25年在廠礦
與海洋的工作經驗,他對危險常有預感,可這預感在眼下的工作中根本幫不了他
……沒有觸動推進器,他讓潛水器偏離中心,向著挖土機挖出來的人工隧道方向
向右轉。他利用潛水器前面的一個機械手臂迅速拆掉了熱固性合金板,以便在火
山意外噴發時引開岩漿流。這種合金也是美國國家宇航局甘迺迪空間中心太空發
射台疏散艙門所使用的,疏散艙門裡的第一級火箭推動火箭升空時噴出的火焰溫
度可達幾千攝氏度,充滿了氫氣。多虧有這個竅門,岩漿才不會堵住挖掘小組一
周以來所挖的38米長的隧道……他進到隧道裡面後一切仍清晰如常,因為溝里並
不比外面更暗,在9300米深處,哪兒都是漆黑一團,圖像能否合成只取決於聲納
是否暢通。他的眼睛盯著海底隧道壁,避免碰到壁側如剃鬚刀般尖利的山脊,以
鈦為基本成分的合金雖不會劃破,但他的潛水器還沒那麼結實,如果失去履帶而
卡在洞裡,肯定必死無疑。一般情況下,萬一有什麼不測,救援器會進到座艙里
來,把駕駛員救出去,然後再把潛水器帶回基地。但這兒可不行,救援設備外殼
為紡錘狀的流線型,根本無法進入這個狹窄的洞穴。假如沒有什麼儀器能夠把他
救出隧道,阿里森會窒息而死,沒人幫得了他……“傻瓜!小心點!”他憤怒地
咬牙切齒,生氣是因為這種時候他腦子裡居然會有這種念頭。他“咔嚓”一聲關
掉開關。面前的錄像屏幕下有一個紅色指示燈,表明他的E-14處於“關死”狀態。
他在隧道的深處,離隧道壁2 15米遠,準備安放炸藥…… "E-14呼叫控制台…
…“他平淡地說,一邊啟動挖掘器扳手。”控制台,請講……“工地總部傳來一
個單調的聲音,在300 米外斷谷旁的大吊車附近。”我開始鑽眼,3 米深,口徑
24……" "OK , E-14 ,好好干。" “地質學專家有什麼說法?" ”放心,沒事,
就信他們的吧……" 他的手指在電腦鍵盤上敲了幾下,開始打鑽。從座艙里能聽
到一點“轟隆隆”的聲音,鑽頭緩慢而艱難地向岩壁鑽去。在屏幕上方,有一行
紅色小字顯示鑽孔深度。當鑽頭鑽進火山岩壁3 米時,他發出指令,拔出鑽頭,
而在屏幕上,阿里森可以掃視潛水器300 米以內的荒涼地帶,景色是令人難以置
信的。這是基地的工程師們設計的一個新型的電腦程式,命名為“聲納視窗”,
圖像就是從這裡獲得的。“聲納視窗”破譯通過向潛水器四周放射的短波信號獲
得的聲納報告、光束的快速反射及其各角度給中心電腦提供詳盡的信息,軟體會
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周邊的地形圖,最後制出實際圖像,精確與細緻令人難以置信
……阿里森現在正在中央海嶺的裂谷里,換句話說,在全球火山岩漿工廠的最中
心位置……他的周圍是裂谷的岩壁,他所處的地方有50多米高,E-14正在谷底行
走,正是岩漿衝出地殼的地方。根據基地中心的地質學家預測,下一次岩漿釋放
在3 小時40分鐘以後。麻煩的是,他們的預言並不比他們的同事、地面上的天氣
預報專家來得更準確。阿里森從基地到這兒便需要一個小時,然後得在北面的裂
谷壁上鑽孔,那裡離他現在的位置還有200 米,再放一個巨大的爆炸裝置,最後
讓絞盤車把他拉出深谷……一輛巨大的吊車一周前已在裂谷邊安裝好,可以在兩
次火山爆發之間上下運送物資和小組成員。火山爆發的場景壯觀得有時可以使人
忘卻危險,僅僅有時而已,而一旦在深淵最底下,誰也不會視危險於不顧……更
不必說在火山岩漿的通道中央。四周的高壓給潛水艇的座艙以持續不斷的壓力,
駕駛員及其助手們在儀器周圍的“轟轟”水聲中工作。火山噴發前也是這種持續
而沉悶的“轟轟”聲……在這種條件下工作,神經需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尼克具
有完成這類工作的先決條件,他不僅不怕危險,反倒喜歡冒險,只是這裡的遊戲
規則有點不太一樣。昨晚,地震已毀掉了三部機器;上個星期,兩部勘探器被一
次事先未預料到的岩漿噴發所損壞,就在他現在所處的位置……阿里森在石油和
煤礦公司里幹了一輩子,他在世界最機密的一家聯合企業工作時,有時會下到10
公里的地殼深處。像他這樣的人對分配給他的活兒從沒二話,然而這一次可不比
從前,險象叢生。中央海嶺裂谷像一座真正的工廠,它排放出的岩漿每秒鐘都在
“建造”地殼的硬皮痂,然後被埋,或者加固地殼的另一個地方。裂谷便是一個
巨大的熔煉廠……火山永遠處在運動狀態,當地上的硬痂變脆弱時,它便會從那
里冒出,發生出一系列地質學家無法預測的劇烈爆炸。阿里森這個簡單的鑽孔工
儘管沒有基地中心科學家的高科技,但同樣十分了解地核深處,以他25年在廠礦
與海洋的工作經驗,他對危險常有預感,可這預感在眼下的工作中根本幫不了他
……沒有觸動推進器,他讓潛水器偏離中心,向著挖土機挖出來的人工隧道方向
向右轉。他利用潛水器前面的一個機械手臂迅速拆掉了熱固性合金板,以便在火
山意外噴發時引開岩漿流。這種合金也是美國國家宇航局甘迺迪空間中心太空發
射台疏散艙門所使用的,疏散艙門裡的第一級火箭推動火箭升空時噴出的火焰溫
度可達幾千攝氏度,充滿了氫氣。多虧有這個竅門,岩漿才不會堵住挖掘小組一
周以來所挖的38米長的隧道……他進到隧道裡面後一切仍清晰如常,因為溝里並
不比外面更暗,在9300米深處,哪兒都是漆黑一團,圖像能否合成只取決於聲納
是否暢通。他的眼睛盯著海底隧道壁,避免碰到壁側如剃鬚刀般尖利的山脊,以
鈦為基本成分的合金雖不會劃破,但他的潛水器還沒那麼結實,如果失去履帶而
卡在洞裡,肯定必死無疑。一般情況下,萬一有什麼不測,救援器會進到座艙里
來,把駕駛員救出去,然後再把潛水器帶回基地。但這兒可不行,救援設備外殼
為紡錘狀的流線型,根本無法進入這個狹窄的洞穴。假如沒有什麼儀器能夠把他
救出隧道,阿里森會窒息而死,沒人幫得了他……“傻瓜!小心點!”他憤怒地
咬牙切齒,生氣是因為這種時候他腦子裡居然會有這種念頭。他“咔嚓”一聲關
掉開關。面前的錄像屏幕下有一個紅色指示燈,表明他的E-14處於“關死”狀態。
他在隧道的深處,離隧道壁2 15米遠,準備安放炸藥…… "E-14呼叫控制台…
…“他平淡地說,一邊啟動挖掘器扳手。”控制台,請講……“工地總部傳來一
個單調的聲音,在300 米外斷谷旁的大吊車附近。”我開始鑽眼,3 米深,口徑
24……" "OK , E-14 ,好好干。" “地質學專家有什麼說法?" ”放心,沒事,
就信他們的吧……" 他的手指在電腦鍵盤上敲了幾下,開始打鑽。從座艙里能聽
到一點“轟隆隆”的聲音,鑽頭緩慢而艱難地向岩壁鑽去。在屏幕上方,有一行
紅色小字顯示鑽孔深度。當鑽頭鑽進火山岩壁3 米時,他發出指令,拔出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