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終於,經過十五分鐘的限制時間。星影先生抬起頭來,細框眼鏡的鏡片閃閃發光。先生開始用那種已經被視為個人特色的傲慢語氣開始解說。

  “野田教授的死因並不是自殺。如果是自殺的話,理所當然的,兇器必定會遺留在現場。而且在這起事件里根本找不到博士往自己身上撒灰燼的必然性,甚至可能連撒灰燼的機會都沒有吧?因此,我當然能夠判斷這起事件是他殺。

  至於犯人到底是誰呢……

  大家應該還記得犯罪現場的門是上鎖的。持有鑰匙的人只有博士本身與鈴子夫人這兩位。其中一把遺留在研究室的桌子上。如此一來,能夠做到殺害博士後離開房間並且將門上鎖的人只剩下鈴子夫人而已。但是,如果只有根據這個原因就判定這是鈴子夫人所犯下的罪行,這樣是否客觀呢?

  不過,我們必須否定這個結論,如此一來反而更容易找出真相。因為夫人已經得知丈夫的性命已經危在旦夕,應該不太可能會再鋌而走險,做出謀殺親夫的事情;再者,猶如熟透的柿子吧嗒一聲自動落入自己的口袋裡,只要再過三個月,無須自己多費力氣,丈夫的財產就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身為夫人秘密愛人的高津宏也能以相同的理由排除嫌疑。這兩位根本沒有儘早將財產弄到手的動機存在。”

  星影先生停頓了一下。

  “然後,剩下來的解釋便是有人強行將現場的房間上鎖,好讓整起事件看起來像是鈴子犯下的罪行,並且企圖將罪嫌轉嫁給她。那麼,將鈴子逼上斷頭台後,能夠從中獲得利益的人又是誰呢?符合以上條件的只有野田良彥一個人。良彥妄想著只要鈴子被處死,全部的財產就能落入自己的口袋裡。

  實驗室里,野田信助教授告訴助手自己只剩下三個月的性命。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這番告白全被站在門外的鈴子聽見了。良彥也一樣。這一點是犯人料想之外的失誤。從鈴子得知丈夫死期將近的事實可以輕易推理出她並沒有犯案的必要性。

  所以,如果假設鈴子不是犯人,代表她在整起事件里是清白無辜的,我們也就無須質疑案發當時鈴子主張將實驗室鑰匙放進手提包里的供詞了。如此一來,其中一把鑰匙被放置在實驗室的桌子上,另一把則是落在外出中的夫人的手提包里。在這樣的條件下,犯人良彥真的有辦法將大門密閉嗎?還有,他是否有可能從密閉的室內逃脫呢?”

  這就是所謂的密室犯罪。究竟教授的同父異母弟弟良彥是否能逃離這間密閉的房間呢?全部的人對於這點都感到非常好奇並且引頸期盼星影先生的後續解說。但是星影先生卻相當壞心,刻意慢慢抽著菸斗享受菸草的美味。

  “我們經常在外國小說里看到犯人使用蠟來鑄模,以模型為基本就能再打造出一把備用鑰匙。考慮到日本的現況,這種方法應該難以實現,就算有專門業者能做出這種鑰匙,也很容易會被追查到誰是委託者,讓事情真相曝光的危·險性反而更高。既然知道有這種危險,犯人就不可能會使用這個方法。

  然後,根據窗戶緊閉的這項事實,‘良彥離開實驗室後在外側用鑰匙將門上鎖,接著再把鑰匙從窗戶丟進室內’的這種假設也不可能成立。總之,為了揭開整起事件真相,我們就必須將焦點放在這個密室謎題上。

  我們知道嫌疑最深的良彥與鶴子原本是一對相愛的情侶。然後,我們也知道這位能幹的實驗室助手同時也是一位對於金錢相當執著的女性。綜合以上的線索,可以推測出當良彥企圖謀財害命時,她應該也會傾力協助吧?

  這種‘協助’是被視為犯罪的悖德行為,理所當然地,兩人就必須隱藏自己是共犯的事實。為了掩蓋彼此相愛的實情,他們一定也察覺到偽裝成水火不容的敵人是最有效的辦法。實際上,如果我們假設良彥與鶴子在這起事件里是共犯身分的話,就能發現解決方法了。

  良彥從鶴子口中得知教授性命所剩無幾,心裡明白如果再繼續磨磨蹭蹭下去的話,全部的財產將會落入大嫂的手中。已經沒有時間躊躇了,必須儘快實行殺人計劃。第一個步驟便是在玄關的胸像上撒滿灰燼,緊接著在工讀生的面前演出一場串通好的虛假爭吵。”

  那是串通好的虛假爭吵?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驚訝。聽到星影先生說出如此令人出乎意料的推理,就連身為最資深會員的公司董事也嚇了一跳,還因此被喝到一半的咖啡嗆到。

  星影偵探等到騷動漸漸平息才繼續解說。

  “利用夫人外遇的把柄,將她引到夜晚的神宮外苑。讓她待在沒有任何目擊者的地方就能衍生出完全空白的兩個小時。當然,犯人的目的就是讓別人開始對鈴子起疑。在案發當天早上發出電報的人也是良彥他們。當井上描述酒館那段場面時,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確實監視著夫人與高津的一舉一動。

  於是,那天晚上,鶴子假借購物的名義邀約工讀生陪同前往,另一方面,良彥在二樓的某個房間裡殺害教授。然後,等到聽見鶴子他們買完東西回到家裡的聲音後,便開始執行預先計劃好的行動。換言之,良彥進入實驗室後立即將門上鎖,再把鑰匙放在桌子上,然後躺在地板上佯裝成教授的屍體。可想而知他身上一定穿著與教授相同的白色衣服,以及相同顏色的襪子與拖鞋。但是,即使服裝有辦法矇混過去,最重要的長相如果不相同,別人肯定一眼便能察覺異樣。在這個因素之下便產生了全身撒滿灰燼的必要性,而且為了掩飾撒滿灰燼這種不自然的舉動,他們事先也在祖父與父親的雕像上撒滿灰燼,試圖讓大家忽略犯人的真正用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