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去年六月底,英國曾經發生一樁匪夷所思的謀殺案。住在曼徹斯特的十四歲少年約翰,當天和大他兩歲的朋友馬克一起到鄰鎮的購物中心逛街。但是,就在僻靜的巷道里,約翰突然遇襲,胸部與腹部各中一刀,生命垂危。同行的馬克立即打手機報警,請求救護車支持。
“原本警方以為,這只是一樁尋常不過的搶劫殺人案,直到調出巷道附近裝設的監視錄像帶尋找劫匪的身影,才發現事情的內幕出人意外。
“錄像帶里除了約翰和馬克以外,根本沒有其他人出入。亦即,殺害約翰的是馬克。他們倆是認識一年多的朋友,彼此並沒有利害關係,一時之間,警方找不到馬克殺害約翰的動機。
“經過深入追查,才發現馬克在網絡聊天室里受到指使,才對約翰下手。更離奇的是,馬克接受指示的原因,竟然是他能夠因而成為‘〇〇七’的接班人!
“也就是說,主使人瑪莉在網絡上宣稱自己是英國政府的特務,在聊天室里引馬克入瓮後,指派他執行各種間諜任務,起初馬克半信半疑,但隨著多次任務的親身經歷,馬克發現瑪莉的說辭均有佐證,全屬事實,漸漸深信不疑。
“約翰就是馬克刻意接近結識的,跟間諜任務有關。後來,據聞瑪莉被敵方所殺,另一位特務珍娜繼續與馬克接頭,珍娜最後要馬克殺死約翰。
“於是,馬克事先買好尖刀,藉故與約翰相約至購物中心逛街,選定了無人出入的巷道中謀殺了約翰,並呼救迴避嫌疑。幸而,救護車及時趕到,約翰才撿回一條命。
“沒想到,英國警方根據網絡上搜集到的線索,居然發現瑪莉、珍娜等特務機關人員,全都是約翰一個人捏造的。也就是說,約翰一開始就已經設下圈套,讓馬克相信間諜活動,並且和自己結識。
“約翰早有厭世的念頭,他決心在網絡上培育出一個殺死自己的兇手。去年六月,時機終於成熟,所以他才下達最後一次任務指示。警方找出兩人在聊天室里累積多達五萬八千行的對話文字,並從約翰平常慣用的字句中比對出一致的拼字錯誤,才終於讓兩人俯首認罪。
“由於在網絡上,一人飾演多角的情況比比皆是,使得推理小說里的古典詭計,也在科技的發展下被重新包裝了。這件英國刑案,過程既是兇殺也是自殺,受害者本人就是元兇,而殺人者也同樣是受害者……”
不等郭乃義把話說完,與會記者們已經立刻為SNG的現場實況報導進行轉播,會場內的秩序也迅速失控。
“是的,”郭乃義疾聲,“模仿犯火象星座——就是辜明孝!”
網絡凶鄰 句點
1.
這封信是在網咖寫的。寫完以後,我就準備要去接受火刑,一死了之了。
之所以寫下這封信,老實講,我也不太明白。一樁精確縝密、天衣無縫的謀殺案,真丶相原本就應該隨著兇手離開人間,而在世界上從此湮沒。
但是,我還是想寫。
反正我已經準備死去,日後哪一天有人偶然發現這封信,人體自燃案或許還令人記憶猶新,或許已經被人遺忘,總之,真丶相揭發後所引起的風波和猜測,屆時已經與我無關。
但,假使我沒有留下這封信,我的內心就永遠無法被人理解。不,即使我寫下來,別人也可能依然看不懂。
面對著電腦屏幕,令我感到舒坦。電腦鍵盤會默默承受我指尖的敲擊,仿佛耐心地等候我、聆聽我,不像面對他人,不管我說了什麼,總是挑眉質疑,滿臉輕蔑,甚至出口攻擊。
這封信,就當成是寫給電腦的情書、告白吧!
對文學家來說,死前留下名山偉業才有意義;對兇手來說,完成一連串有如藝術創作的謀殺案,勢必也該留下殺人動機、作案手法,留下自己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我完成了沒有人達到過的犯罪。
所以,對我而言,這封信有了非寫不可的理由!
說起來令人悲傷--從我一出生起,我的殺人動機就已經萌生,仿佛我的出生就是為了要殺人。因為,我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謀殺了我的母親。
如果可以選擇,我會讓自己出生嗎?
母親的身體原本就非常虛弱。懷孕對她來說,想必是種生死不如死的折磨。她生下我的姐姐,體能已然不堪負荷,接著又勉強地生下我,罹患了產後鬱悶症,種下她死亡的原因。
她的生活起居自我有了記憶以來,即一直在病榻上度過。我甚至不曾被她抱過。在我準備上幼兒園時,因為肺炎發作而撒手人寰。
我還記得,姐姐曾經在我面前哭喊:"媽媽都是被你害死的!"而父親當時就面無表情地坐在一旁,半句話也沒反駁。
從那一刻起,我終於明白自己活著的意義。
我的身上將永遠背負謀殺母親的十字架,永遠不得放下。
一度,我曾想當個好兒子、好弟弟,努力用功念書,表現得比年齡相仿小孩更加乖巧聽話。然而,這一點用處也沒有。父親和姐姐,對我的作為視若無睹。
在他們心中,我早就被定型了。無論我有何改變,也扭轉不了我最初的罪行。
我在校的成績很好,老師和同學都誇我很聰明,尤其在心智上,更一致認為我成熟懂事。只是他們都不知道,為此我的生命付出多少可悲的代價!
“原本警方以為,這只是一樁尋常不過的搶劫殺人案,直到調出巷道附近裝設的監視錄像帶尋找劫匪的身影,才發現事情的內幕出人意外。
“錄像帶里除了約翰和馬克以外,根本沒有其他人出入。亦即,殺害約翰的是馬克。他們倆是認識一年多的朋友,彼此並沒有利害關係,一時之間,警方找不到馬克殺害約翰的動機。
“經過深入追查,才發現馬克在網絡聊天室里受到指使,才對約翰下手。更離奇的是,馬克接受指示的原因,竟然是他能夠因而成為‘〇〇七’的接班人!
“也就是說,主使人瑪莉在網絡上宣稱自己是英國政府的特務,在聊天室里引馬克入瓮後,指派他執行各種間諜任務,起初馬克半信半疑,但隨著多次任務的親身經歷,馬克發現瑪莉的說辭均有佐證,全屬事實,漸漸深信不疑。
“約翰就是馬克刻意接近結識的,跟間諜任務有關。後來,據聞瑪莉被敵方所殺,另一位特務珍娜繼續與馬克接頭,珍娜最後要馬克殺死約翰。
“於是,馬克事先買好尖刀,藉故與約翰相約至購物中心逛街,選定了無人出入的巷道中謀殺了約翰,並呼救迴避嫌疑。幸而,救護車及時趕到,約翰才撿回一條命。
“沒想到,英國警方根據網絡上搜集到的線索,居然發現瑪莉、珍娜等特務機關人員,全都是約翰一個人捏造的。也就是說,約翰一開始就已經設下圈套,讓馬克相信間諜活動,並且和自己結識。
“約翰早有厭世的念頭,他決心在網絡上培育出一個殺死自己的兇手。去年六月,時機終於成熟,所以他才下達最後一次任務指示。警方找出兩人在聊天室里累積多達五萬八千行的對話文字,並從約翰平常慣用的字句中比對出一致的拼字錯誤,才終於讓兩人俯首認罪。
“由於在網絡上,一人飾演多角的情況比比皆是,使得推理小說里的古典詭計,也在科技的發展下被重新包裝了。這件英國刑案,過程既是兇殺也是自殺,受害者本人就是元兇,而殺人者也同樣是受害者……”
不等郭乃義把話說完,與會記者們已經立刻為SNG的現場實況報導進行轉播,會場內的秩序也迅速失控。
“是的,”郭乃義疾聲,“模仿犯火象星座——就是辜明孝!”
網絡凶鄰 句點
1.
這封信是在網咖寫的。寫完以後,我就準備要去接受火刑,一死了之了。
之所以寫下這封信,老實講,我也不太明白。一樁精確縝密、天衣無縫的謀殺案,真丶相原本就應該隨著兇手離開人間,而在世界上從此湮沒。
但是,我還是想寫。
反正我已經準備死去,日後哪一天有人偶然發現這封信,人體自燃案或許還令人記憶猶新,或許已經被人遺忘,總之,真丶相揭發後所引起的風波和猜測,屆時已經與我無關。
但,假使我沒有留下這封信,我的內心就永遠無法被人理解。不,即使我寫下來,別人也可能依然看不懂。
面對著電腦屏幕,令我感到舒坦。電腦鍵盤會默默承受我指尖的敲擊,仿佛耐心地等候我、聆聽我,不像面對他人,不管我說了什麼,總是挑眉質疑,滿臉輕蔑,甚至出口攻擊。
這封信,就當成是寫給電腦的情書、告白吧!
對文學家來說,死前留下名山偉業才有意義;對兇手來說,完成一連串有如藝術創作的謀殺案,勢必也該留下殺人動機、作案手法,留下自己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我完成了沒有人達到過的犯罪。
所以,對我而言,這封信有了非寫不可的理由!
說起來令人悲傷--從我一出生起,我的殺人動機就已經萌生,仿佛我的出生就是為了要殺人。因為,我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謀殺了我的母親。
如果可以選擇,我會讓自己出生嗎?
母親的身體原本就非常虛弱。懷孕對她來說,想必是種生死不如死的折磨。她生下我的姐姐,體能已然不堪負荷,接著又勉強地生下我,罹患了產後鬱悶症,種下她死亡的原因。
她的生活起居自我有了記憶以來,即一直在病榻上度過。我甚至不曾被她抱過。在我準備上幼兒園時,因為肺炎發作而撒手人寰。
我還記得,姐姐曾經在我面前哭喊:"媽媽都是被你害死的!"而父親當時就面無表情地坐在一旁,半句話也沒反駁。
從那一刻起,我終於明白自己活著的意義。
我的身上將永遠背負謀殺母親的十字架,永遠不得放下。
一度,我曾想當個好兒子、好弟弟,努力用功念書,表現得比年齡相仿小孩更加乖巧聽話。然而,這一點用處也沒有。父親和姐姐,對我的作為視若無睹。
在他們心中,我早就被定型了。無論我有何改變,也扭轉不了我最初的罪行。
我在校的成績很好,老師和同學都誇我很聰明,尤其在心智上,更一致認為我成熟懂事。只是他們都不知道,為此我的生命付出多少可悲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