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她不記得一年之中有幾次,他們能像夫婦般坐在同一張榻上。她失去的太多了。
皇帝也在若有所思,許久方道:“你容不下鄭氏,也就罷了。但十三郎只是個孩子,還是個心智不全的傻孩子,你何至於對他那麼苛刻。”
“這只是疏忽,不是苛刻。”
“疏忽?朕的兒子是可以隨便疏忽的嗎?”
郭念雲衝口而出:“大家,並不是只有十三郎一個兒子!”
“哦?”皇帝不動聲色。
郭念雲卻控制不住自己了,太多屈辱和寂寞在她的心中翻滾,眼看就要噴發出來。她說:“妾不明白,大家何以對十三郎如此優待?皇子之間,難道不應該一視同仁的嗎?”
“朕親自把十三郎帶在身邊,是因為他剛剛受了很大的驚嚇,需要關愛。還因為,在這座大明宮中,並沒有人真正地關心他。”
郭念雲倔強地回視皇帝:“我指的不是這個。”
“那你指的是什麼?”
“血珠。”她終於吐出了這兩個字。
“血珠?”
“妾聽說,此次十三郎身陷金仙觀地窟,是與大家賜給他的血珠有關!”
“那又怎樣?”
“妾想問,大家為何要將血珠賜給十三郎?”
皇帝一哂:“朕想賜哪個皇子血珠,難道還要徵得貴妃的同意嗎?”
“天下寶物皆為大家所有,任憑大家想賜給誰就賜給誰,當然無人能置一詞。但是,血珠不一樣。”郭念雲將心一橫,還是直說了吧,“因為血珠乃聖人傳承的信物,大家將血珠賜給誰,就等於把……”說到這裡,她突然又心虛得說不去了。
“就等於什麼?”皇帝的面上依舊波瀾不驚,“難道貴妃的意思是,朕將血珠賜給十三郎,就等於要將皇位傳給他?”
郭念雲語塞。
皇帝輕哼一聲:“朕年前不是剛剛將三郎立為了太子嗎?貴妃是要指責朕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嗎?再者說,朕欲將皇位傳給十三郎,說出這種話來,貴妃你自己相信嗎?”
“我……”雖被斥責得窘迫難當,郭念雲仍不肯服軟,“正因為大家剛剛立了太子,才該在對待諸皇子的態度上慎之又慎。畢竟,那血珠非尋常物件,乃開元期間在興慶宮龍池邊發現的異物。以血為色,黑暗中能發奇光,並有蛟龍騰飛之影幻現。當年玄宗皇帝以絳紗包裹,賜給剛出生不久的肅宗皇帝,就說過:‘吾見此子異樣,當為李家有福天子。’之後歷代,從肅宗皇帝賜給代宗皇帝,再至德宗皇帝乃及先皇,每朝皆為太子所有。妾將血珠視為傳位之信物,難道有錯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朕只能將血珠賜給你的兒子?”
郭念雲強硬地昂起頭:“賜給其他皇子,必將引起無謂的紛擾。還請大家三思!”
“假如……朕就是不想給太子呢?”
郭念雲面色煞白地沉默著。
今夜皇帝的情緒倒還穩定,仍然十分平靜地說:“你所說的先例只能證明,血珠代表了我李家的父子情深。每一代父皇,都將血珠傳給他最愛的皇子。只不過恰好,那些先例中的皇子都是太子。而朕,決定將血珠傳給十三郎,恰恰是為了避免皇子之間的紛擾。”見郭念雲面露困惑,皇帝冷笑道,“在朕所有的兒子中間,唯十三郎最沒有可能登上皇位。就算要奪嫡,也輪不到他。所以,朕才放心將血珠賜給他。你還不明白嗎?”
郭念雲負氣道:“不明白!妾以為,大家此舉毫無必要。”
“貴妃!”皇帝終於現出怒容,“你方才也說過,朕不是只有太子這一個兒子。朕最愛的兒子也不必就是太子!”
所以他就是要證明這一點——就算立了太子,他仍然從心底里蔑視他們母子。郭念雲氣得全身顫抖起來,甚至自己都能聽見,簪釵在鬢邊發出輕擊的脆響,好似敲打在她的心上。
透過模糊的視線,皇帝的面容微微變形。他問:“貴妃的話都說完了吧?”
“沒有。”
“那就說吧。”
郭念雲深吸口氣,竭力讓聲音平穩:“妾還聽說,這次出事是在金仙觀中。”
皇帝沉默。
“金仙觀不是已經封閉很多年了嗎?”
“朕在去年底下旨重新啟用的。”
“為何?”
皇帝瞥了郭念雲一眼,戲謔地道:“朕需要安頓一個女道士。”
“長安城中遍地女道觀,哪裡不能安頓?”
“那貴妃當年修道,為什麼非要入金仙觀呢?”
郭念雲的臉色變得煞白。她今天鼓足勇氣而來,想以舊事重提挑釁皇帝,卻不料他早就識破了她的企圖,先發制人了。但她是不會被嚇倒的。
郭念雲從容答道:“因為妾是皇家女眷,只能入皇家道觀。可妾聽說,大家這次安排入金仙觀的,只是一介平民女子,不合規矩。”
“當朝宰相的侄女,不能算一介平民吧。再者說,由朕親自安排的人,自然就有了皇家身份。”皇帝的語氣中除了嘲諷,又增加了些許曖昧。他似乎很享受與郭念雲的這番口舌之爭。
皇帝也在若有所思,許久方道:“你容不下鄭氏,也就罷了。但十三郎只是個孩子,還是個心智不全的傻孩子,你何至於對他那麼苛刻。”
“這只是疏忽,不是苛刻。”
“疏忽?朕的兒子是可以隨便疏忽的嗎?”
郭念雲衝口而出:“大家,並不是只有十三郎一個兒子!”
“哦?”皇帝不動聲色。
郭念雲卻控制不住自己了,太多屈辱和寂寞在她的心中翻滾,眼看就要噴發出來。她說:“妾不明白,大家何以對十三郎如此優待?皇子之間,難道不應該一視同仁的嗎?”
“朕親自把十三郎帶在身邊,是因為他剛剛受了很大的驚嚇,需要關愛。還因為,在這座大明宮中,並沒有人真正地關心他。”
郭念雲倔強地回視皇帝:“我指的不是這個。”
“那你指的是什麼?”
“血珠。”她終於吐出了這兩個字。
“血珠?”
“妾聽說,此次十三郎身陷金仙觀地窟,是與大家賜給他的血珠有關!”
“那又怎樣?”
“妾想問,大家為何要將血珠賜給十三郎?”
皇帝一哂:“朕想賜哪個皇子血珠,難道還要徵得貴妃的同意嗎?”
“天下寶物皆為大家所有,任憑大家想賜給誰就賜給誰,當然無人能置一詞。但是,血珠不一樣。”郭念雲將心一橫,還是直說了吧,“因為血珠乃聖人傳承的信物,大家將血珠賜給誰,就等於把……”說到這裡,她突然又心虛得說不去了。
“就等於什麼?”皇帝的面上依舊波瀾不驚,“難道貴妃的意思是,朕將血珠賜給十三郎,就等於要將皇位傳給他?”
郭念雲語塞。
皇帝輕哼一聲:“朕年前不是剛剛將三郎立為了太子嗎?貴妃是要指責朕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嗎?再者說,朕欲將皇位傳給十三郎,說出這種話來,貴妃你自己相信嗎?”
“我……”雖被斥責得窘迫難當,郭念雲仍不肯服軟,“正因為大家剛剛立了太子,才該在對待諸皇子的態度上慎之又慎。畢竟,那血珠非尋常物件,乃開元期間在興慶宮龍池邊發現的異物。以血為色,黑暗中能發奇光,並有蛟龍騰飛之影幻現。當年玄宗皇帝以絳紗包裹,賜給剛出生不久的肅宗皇帝,就說過:‘吾見此子異樣,當為李家有福天子。’之後歷代,從肅宗皇帝賜給代宗皇帝,再至德宗皇帝乃及先皇,每朝皆為太子所有。妾將血珠視為傳位之信物,難道有錯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朕只能將血珠賜給你的兒子?”
郭念雲強硬地昂起頭:“賜給其他皇子,必將引起無謂的紛擾。還請大家三思!”
“假如……朕就是不想給太子呢?”
郭念雲面色煞白地沉默著。
今夜皇帝的情緒倒還穩定,仍然十分平靜地說:“你所說的先例只能證明,血珠代表了我李家的父子情深。每一代父皇,都將血珠傳給他最愛的皇子。只不過恰好,那些先例中的皇子都是太子。而朕,決定將血珠傳給十三郎,恰恰是為了避免皇子之間的紛擾。”見郭念雲面露困惑,皇帝冷笑道,“在朕所有的兒子中間,唯十三郎最沒有可能登上皇位。就算要奪嫡,也輪不到他。所以,朕才放心將血珠賜給他。你還不明白嗎?”
郭念雲負氣道:“不明白!妾以為,大家此舉毫無必要。”
“貴妃!”皇帝終於現出怒容,“你方才也說過,朕不是只有太子這一個兒子。朕最愛的兒子也不必就是太子!”
所以他就是要證明這一點——就算立了太子,他仍然從心底里蔑視他們母子。郭念雲氣得全身顫抖起來,甚至自己都能聽見,簪釵在鬢邊發出輕擊的脆響,好似敲打在她的心上。
透過模糊的視線,皇帝的面容微微變形。他問:“貴妃的話都說完了吧?”
“沒有。”
“那就說吧。”
郭念雲深吸口氣,竭力讓聲音平穩:“妾還聽說,這次出事是在金仙觀中。”
皇帝沉默。
“金仙觀不是已經封閉很多年了嗎?”
“朕在去年底下旨重新啟用的。”
“為何?”
皇帝瞥了郭念雲一眼,戲謔地道:“朕需要安頓一個女道士。”
“長安城中遍地女道觀,哪裡不能安頓?”
“那貴妃當年修道,為什麼非要入金仙觀呢?”
郭念雲的臉色變得煞白。她今天鼓足勇氣而來,想以舊事重提挑釁皇帝,卻不料他早就識破了她的企圖,先發制人了。但她是不會被嚇倒的。
郭念雲從容答道:“因為妾是皇家女眷,只能入皇家道觀。可妾聽說,大家這次安排入金仙觀的,只是一介平民女子,不合規矩。”
“當朝宰相的侄女,不能算一介平民吧。再者說,由朕親自安排的人,自然就有了皇家身份。”皇帝的語氣中除了嘲諷,又增加了些許曖昧。他似乎很享受與郭念雲的這番口舌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