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主人公追擊而去,在廟中發現河神像,想搗毀,被朋友制止,因為大家還是希望河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的。但袁生的故事中,赤水河神的遭遇就沒那麼幸運了。當然,更鬱悶的是袁生,他只能氣憤於赤水河神的欺軟怕硬。沒過幾天,他就死在了路上。

  故事中,袁生在廟中發現道成被鞭撻的魂魄是個關鍵,直接扭轉了人物命運的走向。類似攝來人的魂魄進行拷打的場景在《廣異記》中也曾有一例:

  玄宗開元年間,一士人途經河南黎陽,天色將晚時,投宿於一大戶人家。主人風神俊秀,問其名,自稱潁川荀季和。士人覺得有些耳熟,但一時又記不得是誰。入夜後,士人聽到窗外有人痛苦地呼喊。向外看,見主人坐在椅子上,兩面燭火通明,前面有一人披髮裸體,正在被群鳥啄眼,血流滿地。

  主人怒道:“還敢欺凌我嗎?”

  士人問其原因。

  主人答:“被懲罰的是黎陽縣令,此人好打獵,多次在追逐野獸時冒犯我家牆垣。”

  士人感到怪異,一夜沒怎麼睡,最後終於記起荀季和是誰了:季和乃東漢末年的名士荀淑的字,而荀淑即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荀彧的祖父。就在這時候,天色已亮,他發現自己躺在墳墓里。隨後,他趕到黎陽縣城,果然聽說縣令患眼疾已多日,就把事情真相告訴了縣令。後者派人將荀淑的墓遷移到他地,自此眼疾痊癒。

  但故事還沒結束。幾天後,士人在黎陽荒野遇見一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蹲在荊棘中。士人好奇地問他是誰,對方答:“還記得幾天前您曾在我家借宿過嗎?”

  士人細看,正是荀季和:“何至如此?”

  荀季和說:“我有如此境遇都是因為您。”

  士人慚愧,為他擺了些酒食,又把自己的衣服燒了,贈予荀季和。如此,一代名士荀季和的魂魄才知足地消失。

  夢境傳說

  按《獨異志》的記載,一個騎白馬的人,在唐朝的某日黃昏,拖著神秘的剪影進入隴西吳山縣……

  唐朝時,一個縣城的人口大致在三四萬人,隴州雖比較偏僻,至少也有一萬人。就在騎馬人進入該縣之夜,全縣的萬餘人居然做了同一個夢,夢見騎馬人對縣民說:“我要搬家,諸位當中有牛的,請借我一用。”

  在該縣,擁有牛的家庭有幾百戶,轉天一看,那些牛均一身大汗,像幹了累活一樣。於是,全縣譁然。後來,有縣民在該縣南山下發現:一夜間,那裡冒出一個大湖。這大湖是那些牛幫忙搬來的嗎?只是那騎白馬的人是誰?沒人敢到大湖底下看個究竟,只是將其名為“特牛湫”。

  如果說上面的異夢令全縣之人驚異,那麼下面的這個夢就只令賈弼一人出汗了。

  賈弼,唐朝一士人,儀表俊秀,在這天晚上,夢到一人,面貌極丑,對賈弼說:“我想把咱倆的面容互換一下,可以嗎?”

  恍惚中,賈弼輕輕答應。沒想到,轉天早晨,照鏡子一看,發現自己的面容竟真的換成了所夢之人的!最先發現的當然是他妻子,她驚訝於自己的嬌軀邊睡著陌生人。無論賈弼怎麼解釋,她就是不能相信,她要她俊秀的賈郎。

  時光深處,怎麼也解釋不清的賈弼還在用手比畫著,但誰會相信他的話呢?連他自己也無法相信這一切。

  唐朝有很多涉及夢幻的志怪。其中,夢中求富貴的可算一個類型。說到這一點,很多人會想起《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這兩部名氣確實大,大到分別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南柯一夢”和“黃粱一夢”。

  李功佐筆下的南柯夢發生在德宗貞元七年九月的揚州,主人公是淳于棼;沈既濟筆下的黃粱夢發生在開元七年邯鄲道中的旅店,主人公是盧生。

  前一個故事中,淳于棼在庭院中夢入蟻穴中的槐安國,被召為駙馬,又為南柯太守,享盡榮華富貴,後與敵國作戰失敗,妻子又亡,一切凋零而去,自己也被送出槐安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貴極祿位,權傾國都,達人視此,蟻聚何殊。”

  在後一個故事中,盧生與道士呂翁不期而遇,閒聊時,前者道出自己想建功立業的志向,認為人生就當如此。呂翁聽後,掏出一枕頭。盧生枕著枕頭,進入夢幻之境。夢中,他經歷了宦海浮沉,最後位極人臣,但到人生末路時,發現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當他醒來時,店主蒸的黃粱還沒熟。

  實際上,還有第三部代表作,就是名氣不大但自有動人之處的《櫻桃青衣》,該篇採取了圓形敘事的方式,在這一點上顯得很別致。而且,這篇傳奇把中晚唐士人的一生夢想都道盡了。

  那是玄宗天寶年間。

  范陽盧生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而滯留京都,漸漸困頓潦倒。

  一天傍晚,他帶著書童,騎驢過一寺院,聽到裡面有講經聲,便下驢入寺,本欲聽僧人講經,卻不想太過疲倦,倚門昏昏睡去。

  盧生夢到一個穿青衣的女孩,挎著滿籃櫻桃朝她走來。

  盧生就跟那女孩聊了起來。一邊聊,一邊吃著櫻桃。聊來聊去,盧生發現:女孩的主人,正是自己未曾見過的姑姑。

  就這樣,盧生跟著櫻桃青衣,過天津橋,七拐八拐,入一豪宅。在那裡,見到姑姑以及姑姑的孩子們,他們都是達官貴人。

  姑姑著紫服,聲音洪亮,儀表威嚴。她自稱嫁入崔家,丈夫死後,孀居於此。姑姑問盧生成家沒有,在得到答案後,姑姑說:“我有個外甥女,姓鄭,有才有貌,性情賢淑,可嫁給你。”

  就這樣,盧生成親了。

  不久,盧生再次參加科舉考試。經姑姑托人,最後中了進士。

  接下來的仕途中,盧生先後任秘書郎、王屋縣尉、監察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員外郎、郎中、禮部侍郎、河南尹、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平章事,即宰相,很多關鍵時刻,都受到姑姑的幫助,因為她認識很多高官。

  主人公後因直諫而被降為左僕射,又為東都留守、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宦海浮沉二十年的盧生,這一天奇異地離開家,遊走中來到一寺院,正是跟櫻桃青衣相遇的那一座。他再次聽到講經聲,進去後,向講經壇膜拜,但突然感到一陣眩暈,便倒在地上。

  仿佛過去了很長時間,他恍惚中聽到有老僧問話:“施主何故久久不起?”

  就在這時候,盧生醒了。不是在夢中醒了,而是在現實中醒了。門外的書童牽著驢,向他抱怨:“人驢俱餓,公子何故長時間不出?”

  盧生問書童什麼時候了,答:“已是第二天中午啦!”

  盧生看著自己並無變化的粗布衣衫,四周尋找,不見櫻桃,亦無青衣,似有所悟:“富貴貧賤,亦當然也。”也就是說,人間之事,還是順其自然吧。“而今而後,不更求宦達矣!”

  故事的結局是,盧生不再追求功名利祿,離開京都,泛舟江湖,尋仙訪道去了。

  《櫻桃青衣》來自薛漁思的《河東記》(一說任蕃的《夢遊錄》)。薛在寫《河東記》時,在自序中公開承認是為了向《玄怪錄》的作者牛僧孺致敬(所謂“續牛僧孺之書”)。薛漁思在史上沒留下什麼痕跡,《河東記》中的故事卻值得注意,因為這些故事介於志怪與傳奇之間。

  從故事本身看,《櫻桃青衣》跟出現更早的《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區別不大,核心不外乎是:取得功名又如何?瞬間即永恆,反之亦然。人生如夢,所謂榮華,而且富貴,都是虛妄的,不如看破紅塵,尋找真正的歸宿。這裡面有佛家的東西,但更多的是道家的逍遙思想。

  不過,在敘事結構上,《櫻桃青衣》卻別有洞天。

  故事的開始,盧生倚門入夢;故事的結局,在夢中,他再次來到了自己當初睡去的寺院,也就是說,故事的結尾實際上也是故事的開始,如果反覆循環起來,是沒有窮盡的。

  作為夢幻故事的“櫻桃青衣”道出中晚唐士人的全部夢想:一是重視進士科考。盧生多次考試不中,仍樂此不疲地一次次參加。因為這是進入仕途的第一步;二是仍渴望娶作為當時頂級世家的崔盧鄭李“四姓女”。主人公的姑姑,嫁給的就是崔氏(清河崔氏或博陵崔氏),而他自己所娶為滎陽鄭氏。也就是說,即使進了晚唐,世家門閥觀念仍深入人心。除唐俗以四姓為最高貴之外,娶親後亦可借聯姻步步高升,這是踏上仕途飛黃騰達的秘密所在。

  第五卷 朝中秘史:幕後遺事

  韓愈在這一年死去了。其死因,引發了後世的議論。五代十國時陶谷著有《清異錄》,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則消息:“昌黎公愈晚年頗親脂粉,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命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