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續假稱找張經理,又給巴亥打了電話,聽出對方在電影院。當時爺倆分析,如果巴亥剛離開劉家莊,那樣短的時間是來不及趕到縣城電影院的。巴亥作案的可能隨被排除。

  次日一早,他們就來到北牆那邊。

  離北牆不遠果然有一坑,表層三合土底下露出生土,黑衣人顯然沒有找到什麼。這裡原來是個土崗,應該比現在地面高出兩米多,如果當初東西埋在這裡恐怕已被推土機翻出來了。

  他們問幹活的民工,問負責施工的人,推土時發現什麼沒有,回答都是不知道。

  那東西應該就在放飛場範圍內,但是通通掘地三尺是不可能的。

  劉續的手機響了。是巴亥,他問劉續什麼時候去龍王廟找那塊墳地。

  “咳,你不用來了。寶物……恐怕永遠也找不到了!”

  巴亥對尋找文物的事還不死心,說服喬霓決定親自去劉家莊看看。

  二人正要出門,劉續來到賓館。巴亥說馬寧雖然翻譯得不很正確,也可以理解,不一定是故意騙他們。

  “反正東西也找不到了,別管它了。”

  “我來問問我父親,見到那位楚老先生沒有。先弄明白那甲骨究竟是什麼意思,指龍王廟南邊還是北邊。”

  (圖20:其時正在擴建的濰坊國際風箏放飛場。)

  二十一、真正夏朝的東西(1)

  接電話的正是喬教授,他告訴女兒已向楚老先生問明了甲骨文的含義。

  “這第一句的意思是‘西龍王廟正面三十五步桑樹下’,”教授一字一頓,恐怕她在電話里聽不清楚。”

  第二句的意思應是“穀倉中的縫隙”,可能指穀倉房樑上的縫。

  喬霓謝了父親,放下電話問劉續:“你家老宅有穀倉嗎?”

  劉續一愣:“有啊,老宅只剩它還在。怎麼了?”

  喬霓高興得蹦起來,大叫:“太棒了!我們還有希望!後一句第一個字是指穀倉,不是指龍王廟的房檁!如果穀倉還在,一定能找到!”

  倉房並不高,紙裱的頂棚所剩不多,露出烏黑的房梁檁條。劉續爬上蓆子垛,伸手探進房樑上的縫隙,塵土呼嚕嚕傾瀉而下,撒了他滿頭滿身。

  抓了一手耗子屎,又換了好幾個位置,果然摸到一個東西!取下來一看,是個水漬斑斑的老信封,終於找到它了!

  劉季軒接過來撫去灰塵,感覺信封輕飄飄很薄,中間有一豎著的紅框,蟲蛀鼠齧,千瘡百孔。輕輕打開信封,從裡面抽出幾張紅格信箋,親眼見到生父的遺物,劉季軒不禁眼圈發濕,雙手顫抖。

  那詩是毛筆書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館閣體小楷嫻熟工整,令人嘆為觀止:

  心房常系孔珍糜,英賢冬遁半舍綠;

  □□徵火螾黃泉,三雉扶搖謁靈祗。

  又是一個密語,一個詩謎!只是宣紙被蟲蛀成破洞,第三句前兩個字看不清了。

  劉季軒不想再瞞他們,於是第一次坦然承認生父離開山東老家之前藏起一個與龍有關的古代文物,這個詩謎肯定與此有關。

  他把詩謎遞給巴亥,幾人先後都看了,怎奈誰也看不懂其中含義,再看那幾張毛筆小楷寫的手稿,似乎是個筆記:

  幾年前偶於營口邂逅龍骨展,一睹靈物真容,遂立志尋其蹤跡。今循《許

  州志》所載,於臨潁果得夏豢龍池遺物,幸甚焉!古人不我欺也。

  此漢白玉龍首必為水口之飾物,其後有陰文六字,非甲骨石鼓,亦非金契篆隸,遍查百書,終不能識……

  民國二十五年秋。

  劉季軒看罷才知道,原來生父在營口看過什麼龍骨展,1936年還找到了臨潁的豢龍池,得到了夏代的漢白玉龍頭,他藏起來的肯定是這個!原來自己幾十年朝死暮想的神秘寶物,就是夏代孔甲豢龍池的石雕龍頭!

  他記得馬寧說過,真正夏朝的東西至今沒有發現,要是找到它,確乎無價之寶,何況還有文字,其重大意義不可估量。忽然想起聽放飛場的人說,推土機推出不少爛石頭堆在溝里,也許這個珍貴的夏代文物混雜其中?

  “走!快走!去放飛場!”他興奮地大喊。

  1938年春。

  石榴樹長出嫩綠的新葉,點綴著喇叭狀的粉花;大黃狗趴在廊階下,享受著春天暖烘烘的陽光。

  此時劉欹煜躲在後院書房裡反鎖了房門,正擺弄條案上的漢白玉龍頭。兩年前他得到這寶物後對母親和大太太兩人說了此事,不料老母範氏頓時面沉似水,斥責道:

  “你忘記祖訓了麼?!觸怒了神龍會遭報應的!”

  老母命劉欹煜把千年古物立刻送回去。他當時唯唯答應了,卻把遺物暫藏於密室,守口如瓶。僅自己一人知道豢龍池的位置似有不妥,為防萬一應該給後人留下個線索。又不敢寫得太明,於是做詩迷一首。

  劉欹煜正沉浸在古人的世界中,忽聽有人敲窗,原來是姨太淑珍。

  “老爺,不好啦!日本兵把院子圍了,有個日本當官的要見您,前院堂屋等著哪!”

  二十二、鬼子來了(1)

  原來日本人得到消息劉家有個珍貴文物,說交出東西可以保證他一家平安。劉欹煜感覺他們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這才鬆口氣,裝出為難的樣子,說祖傳鎮宅之寶,不敢輕易贈與他人,先要燒香家祭求得祖宗應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