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她驚慌地問:“我這個手術很危險嗎?”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
“怎麼Z醫生說只是一個門診手術呢?”
“門診手術就沒風險了?”
“為什麼門診手術還需要全麻?”
“我們不知道,醫生說全麻我們就全麻。”
“全麻很危險嗎?”
“麻醉都有風險。”
“什麼風險?有沒有麻過去之後再也醒不來的?”
“當然有。”
她嚇昏了,打探道:“那我非得做這個手術不可嗎?”
“既然你不知道該不該做這個手術,我們就不要做這個術前準備了,別浪費我的時間。”
她煩了:“你這什麼態度?我只是問一下,又沒說不做手術,你怎麼可以決定不給我做術前準備?”
那人也煩了:“你現在情緒非常糟糕,我們這個術前準備進行不下去了。”
“那就把你的上司找來!”
這是她在美國學到的絕招,如果遇到不講理的雇員,最管用的就是“把你的上司找來”,十個有八個雇員聽到這句話,態度就會軟下來。
但這個雇員顯然不是那八個裡面的,不但沒軟下來,還把她扔在那裡,自己走出房間,消失不見了。
她差點跑掉,剛走到門邊,一個中年女人把她攔住了:“對不起,對不起,我來給你解釋一下:是這樣的,這個遺囑只是一種程序,不管大手術小手術,都要搞這一套的,主要是以防萬一,把該說的都說在前面,免得以後打官司。你不想簽,就不用簽。你也不必擔心你的手術,宮頸錐切術只是一個很小的手術,當天就可以回家,休息一兩天就可以上班。”
她估計這人就是領導,看人家的涵養,就是不同,說話就是得人心,一下就讓她平靜下來。
她最終沒簽那個遺囑,覺得簽了沒好處,如果到了神智不清的地步,誰來決定如何搶救都沒太大的區別,可能讓醫院決定還好過讓丈夫決定,他為了省錢,或者為了早日跟情人團聚,說不定早早地就叫醫院把她的氧氣拔掉了。
她把手術的事告訴了姐姐,姐姐說:“我可以過來照顧你幾天。”
“不用了,你有兩個孩子要照顧,走不開,再說,我這也不是什麼大手術,只是門診手術。”
“但是總需要人接送你吧?”
“我叫丁丁她爸接送。”
“他有時間嗎?”
“他答應了的。”
“你斟酌一下,如果需要我過來幫忙,告訴我一聲就行。”
其實她心裡非常希望姐姐過來陪陪她,丁丁還小,丈夫又這麼木杵杵的,同學靠不上,朋友也都很忙,她連個談心的人都沒有。但她想到姐姐要上班,又離得這麼遠,還拖著兩個孩子,飛過來照顧她太勞累,還是她自己一個人硬挺吧。
她又給韓國人打了個電話,主要是問問麻醉有哪些風險。
韓國人說:“你這個手術麻醉時間很短,沒什麼風險。你聽誰說麻醉有很大風險?”
她把自己跟那個拉丁美洲人的不愉快說了一下,韓國人馬上說:“你應該投訴她!”
“算了吧,過都過去了。”
“過去了也要投訴!”
“我投訴她,醫院不把她炒掉了?”
“炒掉不炒掉,那是醫院的事。但你受到這樣野蠻的對待,一定得投訴。”
“我看她那樣子和口音,不像是美國人,說不定是拉丁美洲人,也許連正式身份都沒有。如果我投訴她,她說不定會被醫院趕回去。”
“那怪誰呢?只能怪她自己。你一定要投訴她,不光是為你自己出氣,也是防範她今後這樣對待別人。如果你不敢投訴,可以把她的名字告訴我,我去投訴。”
“我根本沒注意她叫什麼名字。”
“沒關係,我能查出來。”
她勸了韓國人幾句,但沒勸下來,也就不想再多說了。如果那個拉丁美洲人因為韓國人的投訴吃點苦頭,那也是自討的。
手術那天,如果不是她再次提醒丈夫,他肯定忘記了。她送了孩子回來,在廚房逮住了他,他正在往午餐盒裡裝飯菜。
她說:“今天還帶飯?”
“怎麼不帶?”
“我今天中午不是要做手術嗎?”
他懊惱地說:“我都忘了這事了,也沒安排一下。”
她生氣地說:“那你去上班吧,我自己開車去醫院,你記得去接丁丁放學,等醫院打電話給你的時候,你再開車過來接我。”
他如釋重負:“那就這樣吧。”
“我把車開到醫院去,回來時你接我,那我的車不就留在醫院了嗎?”
他不假思索地說:“那就叫小溫幫忙開回來吧。”
她一聽“小溫”二字就煩,如果他是叫韓國人或者法國人幫忙,她肯定就答應了。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溫,讓她非常生氣。早就叫他別跟小溫走太近,他都當成了耳邊風,一有事第一個就想到小溫頭上去了。
如果叫小溫把她的車開回來,那就意味著他得把小溫載到醫院去,車開回她家之後,他又得把小溫送回實驗室。哼,她的HPV說不定就是從小溫那裡傳來的,她可不想看到小溫,更不想給他們兩人單獨在一起的機會,於是斬釘截鐵地說:“不行,還是你開車送我去醫院。”
他沒反對,只說:“現在還早,我先去上班,過會回來送你。”
十一點的時候,他還沒回來,她往他實驗室打了個電話,照例是小溫接的,熟人熟路地說:“是叫老闆送你去醫院吧?我去叫他。”
她氣得兩眼發綠,這個大嘴巴,又把什麼都告訴實驗室的人了,難道以為這個手術是個什麼光彩事,值得拿到實驗室去廣播?
丈夫來接電話了,很無辜地問:“餵?”
她提醒說:“十一點了,你還不回來?”
“你不是說十二點手術嗎?”
“是十二點手術,但你開回來不要時間?開去醫院不要時間?”
“哦,我馬上就回。”
她把東西都收拾好了,到一樓等他。他的車一開到門前,她就提著包出去,鎖上家門,上了他的車,緊趕慢趕,總算沒遲到。
車開到醫院門前,他連車都沒準備下,以為把她扔在醫院門口就完事了,她氣得要命,呵斥說:“你不跟我進去?”
“我沒地方泊車。”
“這裡有代客泊車,你沒看見?”
醫院裡代人泊車的小伙子已經走到車跟前來了,她指揮說:“把車停好,人出來就行了。”
他傻乎乎地下了車,小伙子給了他一個牌子,她招呼說:“好了,走吧,他會替我們泊車的,你待會出來,就憑這個牌子取車,他會把車開到這裡來還給你。”
“哦,這麼好啊!”
“我們進去吧。”
“我也需要進去?”
“你是負責接我的人,你得在醫院的表格上簽字的。”
他訕訕地跟著她走進手術大樓,她先到前台去登記,又填了一些表格,簽了好些個字,其中有一張需要陪伴人員簽字。可能是那堆表格唬住了他,他有點緊張地問:“手術很大呀?”
“我不知道,反正是全麻。”
“幹嗎要全麻?”
“你這個做醫生的都不知道,我怎麼會知道?”
他最見不得有人懷疑他的醫術了,一聽這話就顯出惱羞成怒的樣子,但沒發作,只拿著他那張表格認真地看,好像怕簽成了賣身契似的。
她的手機鈴聲響了,她拿起一聽,是她導師打來的:“預祝你手術順利,需要人幫忙的話,隨時給我打電話。”
她心頭一熱,鼻子發酸,連聲感謝。
丈夫問:“誰呀?”
“我導師。”
“他這時候打電話給你幹嗎?”
“不幹嗎,預祝我手術順利。”
他狐疑地看著她:“不是你導師,是色教授吧?”
“色教授根本不知道我動手術的事!”
“他怎麼會不知道?”
“他是我什麼人?我幹嗎要告訴他?你以為人家都跟你一樣,什麼事都拿到全世界去廣播?”
“那你導師怎麼知道?”
“因為我每星期跟他有會面,我得向他請假。哼,你別的不關心,這些事你倒挺上心的哈?”
“我不想被人給我戴上綠帽子。”
“你還是多管管你自己吧!”
辦完手續,前台人員很熱心地介紹說:“陪伴人員也可以跟進去的,裡面有地方等候。”
她知道他不會願意在手術室外等幾個小時,便問:“他可以在外面等嗎?”
“可以,我們到時候會打電話讓他來接你。”
她放了他的生:“你去實驗室吧,待會他們會打電話給你。記得接丁丁。”
他好像不太好意思走掉,她又說了一遍,他咕嚕了一句“反正我在這裡也沒什麼用”,就理直氣壯地離去了。
她在等候區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姐姐也打電話來了,她嘴裡講著電話,眼睛卻盯著對面一對老夫婦,十指緊扣地坐在那裡,不知道是兩人中的哪一個動手術,看得她差點落下淚來,人家這才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妻,只要有這麼一雙手可以讓你緊握,什麼樣的手術都不可怕,因為你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依靠,就不孤獨。想想她自己,真像一葉孤舟,一切都靠自己,連做手術都是單槍匹馬。
如果不是有姐姐、導師、韓國人的關心,她真不知道自己怎麼熬過這一切。
她很快就被叫進了手術區,但還不是手術室,只是做準備性工作的地方,一個用帘子隔開的小房間,正前面的帘子沒拉上,她能看見路過的醫生護士。
一個護士走過來,做了自我介紹,核實了她的身份,就給她手腕上戴了個紙手鐲,上面印著她的姓名和手術名,發給她一雙針織鞋,像襪子一樣,但腳底有橡膠樣的東西,貌似鞋底,腳尖上還印著一個娃娃頭。她想女兒一定會很喜歡這鞋,有點捨不得穿,想留給女兒,但沒好意思表現得這麼貪財,還是換上了。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
“怎麼Z醫生說只是一個門診手術呢?”
“門診手術就沒風險了?”
“為什麼門診手術還需要全麻?”
“我們不知道,醫生說全麻我們就全麻。”
“全麻很危險嗎?”
“麻醉都有風險。”
“什麼風險?有沒有麻過去之後再也醒不來的?”
“當然有。”
她嚇昏了,打探道:“那我非得做這個手術不可嗎?”
“既然你不知道該不該做這個手術,我們就不要做這個術前準備了,別浪費我的時間。”
她煩了:“你這什麼態度?我只是問一下,又沒說不做手術,你怎麼可以決定不給我做術前準備?”
那人也煩了:“你現在情緒非常糟糕,我們這個術前準備進行不下去了。”
“那就把你的上司找來!”
這是她在美國學到的絕招,如果遇到不講理的雇員,最管用的就是“把你的上司找來”,十個有八個雇員聽到這句話,態度就會軟下來。
但這個雇員顯然不是那八個裡面的,不但沒軟下來,還把她扔在那裡,自己走出房間,消失不見了。
她差點跑掉,剛走到門邊,一個中年女人把她攔住了:“對不起,對不起,我來給你解釋一下:是這樣的,這個遺囑只是一種程序,不管大手術小手術,都要搞這一套的,主要是以防萬一,把該說的都說在前面,免得以後打官司。你不想簽,就不用簽。你也不必擔心你的手術,宮頸錐切術只是一個很小的手術,當天就可以回家,休息一兩天就可以上班。”
她估計這人就是領導,看人家的涵養,就是不同,說話就是得人心,一下就讓她平靜下來。
她最終沒簽那個遺囑,覺得簽了沒好處,如果到了神智不清的地步,誰來決定如何搶救都沒太大的區別,可能讓醫院決定還好過讓丈夫決定,他為了省錢,或者為了早日跟情人團聚,說不定早早地就叫醫院把她的氧氣拔掉了。
她把手術的事告訴了姐姐,姐姐說:“我可以過來照顧你幾天。”
“不用了,你有兩個孩子要照顧,走不開,再說,我這也不是什麼大手術,只是門診手術。”
“但是總需要人接送你吧?”
“我叫丁丁她爸接送。”
“他有時間嗎?”
“他答應了的。”
“你斟酌一下,如果需要我過來幫忙,告訴我一聲就行。”
其實她心裡非常希望姐姐過來陪陪她,丁丁還小,丈夫又這麼木杵杵的,同學靠不上,朋友也都很忙,她連個談心的人都沒有。但她想到姐姐要上班,又離得這麼遠,還拖著兩個孩子,飛過來照顧她太勞累,還是她自己一個人硬挺吧。
她又給韓國人打了個電話,主要是問問麻醉有哪些風險。
韓國人說:“你這個手術麻醉時間很短,沒什麼風險。你聽誰說麻醉有很大風險?”
她把自己跟那個拉丁美洲人的不愉快說了一下,韓國人馬上說:“你應該投訴她!”
“算了吧,過都過去了。”
“過去了也要投訴!”
“我投訴她,醫院不把她炒掉了?”
“炒掉不炒掉,那是醫院的事。但你受到這樣野蠻的對待,一定得投訴。”
“我看她那樣子和口音,不像是美國人,說不定是拉丁美洲人,也許連正式身份都沒有。如果我投訴她,她說不定會被醫院趕回去。”
“那怪誰呢?只能怪她自己。你一定要投訴她,不光是為你自己出氣,也是防範她今後這樣對待別人。如果你不敢投訴,可以把她的名字告訴我,我去投訴。”
“我根本沒注意她叫什麼名字。”
“沒關係,我能查出來。”
她勸了韓國人幾句,但沒勸下來,也就不想再多說了。如果那個拉丁美洲人因為韓國人的投訴吃點苦頭,那也是自討的。
手術那天,如果不是她再次提醒丈夫,他肯定忘記了。她送了孩子回來,在廚房逮住了他,他正在往午餐盒裡裝飯菜。
她說:“今天還帶飯?”
“怎麼不帶?”
“我今天中午不是要做手術嗎?”
他懊惱地說:“我都忘了這事了,也沒安排一下。”
她生氣地說:“那你去上班吧,我自己開車去醫院,你記得去接丁丁放學,等醫院打電話給你的時候,你再開車過來接我。”
他如釋重負:“那就這樣吧。”
“我把車開到醫院去,回來時你接我,那我的車不就留在醫院了嗎?”
他不假思索地說:“那就叫小溫幫忙開回來吧。”
她一聽“小溫”二字就煩,如果他是叫韓國人或者法國人幫忙,她肯定就答應了。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溫,讓她非常生氣。早就叫他別跟小溫走太近,他都當成了耳邊風,一有事第一個就想到小溫頭上去了。
如果叫小溫把她的車開回來,那就意味著他得把小溫載到醫院去,車開回她家之後,他又得把小溫送回實驗室。哼,她的HPV說不定就是從小溫那裡傳來的,她可不想看到小溫,更不想給他們兩人單獨在一起的機會,於是斬釘截鐵地說:“不行,還是你開車送我去醫院。”
他沒反對,只說:“現在還早,我先去上班,過會回來送你。”
十一點的時候,他還沒回來,她往他實驗室打了個電話,照例是小溫接的,熟人熟路地說:“是叫老闆送你去醫院吧?我去叫他。”
她氣得兩眼發綠,這個大嘴巴,又把什麼都告訴實驗室的人了,難道以為這個手術是個什麼光彩事,值得拿到實驗室去廣播?
丈夫來接電話了,很無辜地問:“餵?”
她提醒說:“十一點了,你還不回來?”
“你不是說十二點手術嗎?”
“是十二點手術,但你開回來不要時間?開去醫院不要時間?”
“哦,我馬上就回。”
她把東西都收拾好了,到一樓等他。他的車一開到門前,她就提著包出去,鎖上家門,上了他的車,緊趕慢趕,總算沒遲到。
車開到醫院門前,他連車都沒準備下,以為把她扔在醫院門口就完事了,她氣得要命,呵斥說:“你不跟我進去?”
“我沒地方泊車。”
“這裡有代客泊車,你沒看見?”
醫院裡代人泊車的小伙子已經走到車跟前來了,她指揮說:“把車停好,人出來就行了。”
他傻乎乎地下了車,小伙子給了他一個牌子,她招呼說:“好了,走吧,他會替我們泊車的,你待會出來,就憑這個牌子取車,他會把車開到這裡來還給你。”
“哦,這麼好啊!”
“我們進去吧。”
“我也需要進去?”
“你是負責接我的人,你得在醫院的表格上簽字的。”
他訕訕地跟著她走進手術大樓,她先到前台去登記,又填了一些表格,簽了好些個字,其中有一張需要陪伴人員簽字。可能是那堆表格唬住了他,他有點緊張地問:“手術很大呀?”
“我不知道,反正是全麻。”
“幹嗎要全麻?”
“你這個做醫生的都不知道,我怎麼會知道?”
他最見不得有人懷疑他的醫術了,一聽這話就顯出惱羞成怒的樣子,但沒發作,只拿著他那張表格認真地看,好像怕簽成了賣身契似的。
她的手機鈴聲響了,她拿起一聽,是她導師打來的:“預祝你手術順利,需要人幫忙的話,隨時給我打電話。”
她心頭一熱,鼻子發酸,連聲感謝。
丈夫問:“誰呀?”
“我導師。”
“他這時候打電話給你幹嗎?”
“不幹嗎,預祝我手術順利。”
他狐疑地看著她:“不是你導師,是色教授吧?”
“色教授根本不知道我動手術的事!”
“他怎麼會不知道?”
“他是我什麼人?我幹嗎要告訴他?你以為人家都跟你一樣,什麼事都拿到全世界去廣播?”
“那你導師怎麼知道?”
“因為我每星期跟他有會面,我得向他請假。哼,你別的不關心,這些事你倒挺上心的哈?”
“我不想被人給我戴上綠帽子。”
“你還是多管管你自己吧!”
辦完手續,前台人員很熱心地介紹說:“陪伴人員也可以跟進去的,裡面有地方等候。”
她知道他不會願意在手術室外等幾個小時,便問:“他可以在外面等嗎?”
“可以,我們到時候會打電話讓他來接你。”
她放了他的生:“你去實驗室吧,待會他們會打電話給你。記得接丁丁。”
他好像不太好意思走掉,她又說了一遍,他咕嚕了一句“反正我在這裡也沒什麼用”,就理直氣壯地離去了。
她在等候區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姐姐也打電話來了,她嘴裡講著電話,眼睛卻盯著對面一對老夫婦,十指緊扣地坐在那裡,不知道是兩人中的哪一個動手術,看得她差點落下淚來,人家這才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妻,只要有這麼一雙手可以讓你緊握,什麼樣的手術都不可怕,因為你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依靠,就不孤獨。想想她自己,真像一葉孤舟,一切都靠自己,連做手術都是單槍匹馬。
如果不是有姐姐、導師、韓國人的關心,她真不知道自己怎麼熬過這一切。
她很快就被叫進了手術區,但還不是手術室,只是做準備性工作的地方,一個用帘子隔開的小房間,正前面的帘子沒拉上,她能看見路過的醫生護士。
一個護士走過來,做了自我介紹,核實了她的身份,就給她手腕上戴了個紙手鐲,上面印著她的姓名和手術名,發給她一雙針織鞋,像襪子一樣,但腳底有橡膠樣的東西,貌似鞋底,腳尖上還印著一個娃娃頭。她想女兒一定會很喜歡這鞋,有點捨不得穿,想留給女兒,但沒好意思表現得這麼貪財,還是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