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誰在跟你說排卵做人的事啊?”
“那你在說什麼事?”
“我早就對你說了複查的事,難道你沒聽見?”
他敷衍了事地說:“你先複查著吧,想到哪裡去複查,就到哪裡去複查,保險都包的,不包也不要緊,我掏。但我不是搞這行的,幫不上你什麼忙,你還是到醫院找婦科醫生吧。”
她生氣地說:“我的病是你搞出來的,我不找你找誰?”
“什麼病是我搞出來的?”
“HPV!”
“什麼HPV?”
“你是學醫的,連HPV都不知道?”
他好像被冒犯了,自我辯護說:“我學醫是在中國學的,是用中文學的,又過去這麼久了,你突然冒這麼一個外文詞出來,我怎麼知道你在說什麼?難道你那個專業的事,你都知道,都記得?”
她把HPV的傳播方式和危害說了一下,問:“我要你現在對我說明白,你到底是在哪裡搞上HPV的。”
“我沒在哪裡搞上HPV。”
“你沒HPV,我怎麼會有呢?”
“我正想問你呢!”他“砰”地掛了電話。
她氣得發抖,想再打電話過去質問他,但電話鈴響了,她拿起一聽,是姐姐,不由得吃驚地問:“這麼晚了,你還沒睡?”
“還沒。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宮頸原位癌’並不等於‘宮頸癌’。‘宮頸原位癌’只是癌前病變,如果治療及時,可以徹底治癒。你說的那個梅艷芳,她是得的宮頸癌,不是宮頸原位癌,而她因為想生孩子,沒及時接受手術治療,所以才惡化了。”
“謝謝你,這麼晚了,還在幫我查資料。”
“還有啊,HPV也不全是通過性活動傳染的,有時共用病毒污染物也可以傳染,還有的通過皮膚的潰瘍破口之類的,都可以傳染。你先別把帳算到小滿身上,先想想有沒有別的可能。”
她鼻子發酸,眼淚又下來了。還是姐姐了解她,知道她此刻是既沒心情也沒膽量去網上查這些,就連夜幫著查了,而且連夜打電話來寬慰她,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像姐姐這樣關心她,而且關心到位。
她謝了姐姐,推說要睡覺了,跟姐姐結束了談話,好讓姐姐早點休息。
但她掛了電話之後並沒休息,而是上網去搜尋這方面的信息。有了姐姐的一番話墊底,她膽子大了一些,估計不會搜出比韓國人說的更可怕的東西來,說不定還可以搜出一些安慰人的東西。
她搜尋了一會,從一個中文網頁上看到一篇文章,說HPV有可能通過接觸污染物而傳染上,比如公廁的馬桶坐墊、共用浴巾等。
她聯想到丈夫剛才的態度,覺得他很可能是沒出過軌,所以才會有那麼足的底氣,那麼大的火氣。現在她也不覺得丈夫的態度可惡了,甚至喜歡上了他的態度,如果他出過軌,應該沒本事裝得那麼無辜。
於是她的腦子高速運轉,像一台高功能吹風機,把前三百年後八百年的雞毛蒜皮的事全吹得飄起來了。
第一、滿家嶺的神器。誰知道是不是有人用過的?誰又知道嶺上的爺拿它幹過什麼?如果嶺上的爺自己有HPV,那神器不是很容易就帶上了HPV病毒嗎?而且那神器放在滿家嶺那麼長時間,牆洞裡也放過,神龕上也放過,天知道還在哪裡放過,染上病毒的機會簡直太多了,然後又用在她身上,雖然用開水消過毒,但是開水能殺死病毒嗎?就算能,難道丈夫真的用開水淋過了嗎?
第二、外國神器。是購物中心裡那個女人介紹去買的,誰知道是家什麼破店?她第一眼看到那個“神器”的時候,就是開了封的,她以為是丈夫打開的,但也可能是別人打開的,甚至別人用過了的,然後又用在她身上。那次也是叫丈夫去消毒,誰知道他是怎麼消毒的?
第三、小溫到她家裡來洗過衣服,完全可以把病毒留在洗衣機里,然後她又把衣服放進去洗,那病毒不就沾在她的衣物上了嗎?這個最令她膽寒,因為女兒的衣服也是放洗衣機里洗的,可別把女兒也傳染上了。
第四、以前住公寓的時候,都是到公用的洗衣機上去洗衣服,那些老墨啊老黑啊,聽說很多都是吸毒亂搞,會不會是從那裡傳來的?
她還想了很多條,比如丈夫那個法國導師送給丈夫的舊衣服,她剛來美國時買的人家的舊床,學校的抽水馬桶等等。
她準備見醫生的時候,把這些東西都提出來說說,看醫生說哪種情況最可能。只要能證明她的HPV不是丈夫亂搞帶來的,她就有勇氣面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甚至癌症。
5
第二天,丁乙給兩個婦科醫生打電話,預約見面時間。
Z醫生在兩個醫院上班,忙得很,很難逮住,電話只能打到前台。她只好讓前台給她約個最早的時間,結果最早也得等到下周。
金博士好一點,只在一個醫院上班,又是研究員,清閒多了,約到了兩天後。
她好不容易挨到了跟金博士見面的那天,提前半小時就跑了過去,但結果讓她很失望。
關於化驗報告,金博士的說法跟韓國人一模一樣,還沒韓國人說的好懂,滿口名詞術語,也不解釋,也不畫圖,如果不是韓國人在前面給她掃過盲,而她自己這幾天又掛在網上查相關資料,她可能都聽不懂金博士在說什麼。
她最關心的是HPV病毒的來源,便急切地把自己想到的那些原因一條一條提出來問,但都被金醫生否決了:“不可能,HPV病毒離開人體很難存活,通過物體傳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她急了:“但我只有過一個性伴侶啊!”
“只需要一個性伴侶就可以傳染上。”
“即便是這一個性伴侶,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並不多……”她也顧不得怕丑了,把自己的性史詳細描繪了一番。
但金博士只一句話:“這個只需要一次性活動就可以染上。”
“那你的意思這只能是我丈夫傳給我的了?”
金博士聳聳肩,不置可否。
她憤怒地說:“我要把他殺了!”
她以為這樣說了,金博士一定會說“先別殺,也不一定是你丈夫傳給你的”,但金博士什麼也沒說。
她絕望了,不再指望金博士能證實丈夫的清白。
金博士沒跟她約下次見面時間,建議她仍然找Z醫生診治。她沒反對,因為她對金博士的感覺不好,又考慮到金博士跟韓國人的關係,她覺得還是找Z醫生比較好。
後面幾天更難挨,每天都度日如年,寫論文也沒心思,找工作也沒心思,唯一不敢怠慢的就是照顧女兒,雖然心急如焚,也要在女兒面前裝出一切正常的樣子。
至於丈夫,從那天他摔電話開始,兩個人就沒再講話,每天晚上都是她睡著了他才回來,早上她去送孩子,他就溜掉了。周末也不例外,她和孩子還沒起床,就聽到他開車庫門關車庫門的聲音,然後就是一天不見人影,直到半夜三更才回家。
她知道他在躲她,她也不想跟他碰面,因為她現在還沒確鑿的證據證明HPV是他搞回來的,也沒確鑿的證據證明HPV不是他搞回來的,兩人碰面肯定會吵起來,但又吵不出結果,不如不碰面。
他們之間的唯一交流,就是他還在吃她做的飯,而她還在用他掙的錢。
到了跟Z醫生見面的時間,她仍然是早早地就去了,明知去早了也沒什麼用,但不去也是坐立不安,還不如去醫院坐著等,心裡反而安定一些。
終於聽到護士在點她的名,她走進Z醫生的診室,一開始照例是量身高、體重、血壓、體溫之類,結果發現她比上次輕了整整八磅,連為她量體重的胖護士都為之驚訝:“哇,不到一個月,減了八磅,你是怎麼做到的?”
她苦笑著說:“沒什麼訣竅,就是著急。”
量完身高體重之後,又等了一會,才見到Z醫生。
Z醫生對她病情的分析跟那兩個研究員一模一樣,而她這幾天成天在網上惡補這方面的知識,中文的英文的相關文章囫圇吞棗讀了不少,自我感覺已經速成了一個宮頸癌學位,幾乎到了Z醫生還在說上文,她就已經知道下文的地步,而且是雙語的。
她問:“我還請聖瑪麗醫院的金博士給我做了檢查,但她那邊的化驗結果是CINⅡ,你這邊是CINⅢ,為什麼會不一樣?”
Z醫生好像沒因為她找別的醫生而生氣,很耐心地解釋說:“是這樣的,現在的病理化驗報告採取的是新的劃分法,以前的CINⅡ、CINⅢ和宮頸原位癌都劃在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里。有的醫生覺得這種劃分法很籠統,或者出於習慣,寫病歷的時候會用‘非典型增生’或‘宮頸上皮內瘤變’這樣的術語。”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CINⅢ就是‘宮頸原位癌’了,那麼我到底是二級還是三級呢?”
“這個區別沒多大意義,都屬於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都是一樣的治療方法。”
她從網上看到的解說跟Z醫生一樣,她只是用這個方法考察一下Z醫生水平如何,既然Z醫生通過了她的考核,她也就不再糾纏“二級”“三級”的問題,轉而探討HPV:“有沒有可能是從別的渠道感染的?比如使用了公用洗衣機啊、坐了公共廁所的馬桶啊之類的?”
Z醫生搖搖頭:“基本不可能,HPV病毒離開人體之後存活時間很短,只能是性傳染,不一定是性交,但至少要有性器官的接觸。”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說HPV也可以通過接觸污染物而感染。”
Z醫生聳聳肩,未置可否。
她又不厭其煩地把“中國神器”、“外國神器”的事講了一遍,然後滿懷希望地問:“會不會是從那上面傳染來的?”
Z醫生還是那個答案:“不可能,因為這種病毒在體外只能存活很短時間。”
她把自己想到的原因都說了一遍,但全部被Z醫生否定了。
Z醫生安慰說:“不用緊張,很多人都感染過HPV的,大多數人都沒事,即使發展成非典型增生,也沒什麼,做個宮頸錐形切片就好了。”
她覺得Z醫生不能理解她的心情,可能美國根本沒有像她這樣一生只有過一個性伴侶的人,所以沒誰會斤斤計較於“HPV是哪裡來的”這個問題,這點她能理解,如果她也有過幾個性伴侶,哪怕只有兩個,她也不會糾纏於這個問題,因為她無法知道到底是哪一個傳給她的,糾纏了又有什麼用呢?
“那你在說什麼事?”
“我早就對你說了複查的事,難道你沒聽見?”
他敷衍了事地說:“你先複查著吧,想到哪裡去複查,就到哪裡去複查,保險都包的,不包也不要緊,我掏。但我不是搞這行的,幫不上你什麼忙,你還是到醫院找婦科醫生吧。”
她生氣地說:“我的病是你搞出來的,我不找你找誰?”
“什麼病是我搞出來的?”
“HPV!”
“什麼HPV?”
“你是學醫的,連HPV都不知道?”
他好像被冒犯了,自我辯護說:“我學醫是在中國學的,是用中文學的,又過去這麼久了,你突然冒這麼一個外文詞出來,我怎麼知道你在說什麼?難道你那個專業的事,你都知道,都記得?”
她把HPV的傳播方式和危害說了一下,問:“我要你現在對我說明白,你到底是在哪裡搞上HPV的。”
“我沒在哪裡搞上HPV。”
“你沒HPV,我怎麼會有呢?”
“我正想問你呢!”他“砰”地掛了電話。
她氣得發抖,想再打電話過去質問他,但電話鈴響了,她拿起一聽,是姐姐,不由得吃驚地問:“這麼晚了,你還沒睡?”
“還沒。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宮頸原位癌’並不等於‘宮頸癌’。‘宮頸原位癌’只是癌前病變,如果治療及時,可以徹底治癒。你說的那個梅艷芳,她是得的宮頸癌,不是宮頸原位癌,而她因為想生孩子,沒及時接受手術治療,所以才惡化了。”
“謝謝你,這麼晚了,還在幫我查資料。”
“還有啊,HPV也不全是通過性活動傳染的,有時共用病毒污染物也可以傳染,還有的通過皮膚的潰瘍破口之類的,都可以傳染。你先別把帳算到小滿身上,先想想有沒有別的可能。”
她鼻子發酸,眼淚又下來了。還是姐姐了解她,知道她此刻是既沒心情也沒膽量去網上查這些,就連夜幫著查了,而且連夜打電話來寬慰她,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像姐姐這樣關心她,而且關心到位。
她謝了姐姐,推說要睡覺了,跟姐姐結束了談話,好讓姐姐早點休息。
但她掛了電話之後並沒休息,而是上網去搜尋這方面的信息。有了姐姐的一番話墊底,她膽子大了一些,估計不會搜出比韓國人說的更可怕的東西來,說不定還可以搜出一些安慰人的東西。
她搜尋了一會,從一個中文網頁上看到一篇文章,說HPV有可能通過接觸污染物而傳染上,比如公廁的馬桶坐墊、共用浴巾等。
她聯想到丈夫剛才的態度,覺得他很可能是沒出過軌,所以才會有那麼足的底氣,那麼大的火氣。現在她也不覺得丈夫的態度可惡了,甚至喜歡上了他的態度,如果他出過軌,應該沒本事裝得那麼無辜。
於是她的腦子高速運轉,像一台高功能吹風機,把前三百年後八百年的雞毛蒜皮的事全吹得飄起來了。
第一、滿家嶺的神器。誰知道是不是有人用過的?誰又知道嶺上的爺拿它幹過什麼?如果嶺上的爺自己有HPV,那神器不是很容易就帶上了HPV病毒嗎?而且那神器放在滿家嶺那麼長時間,牆洞裡也放過,神龕上也放過,天知道還在哪裡放過,染上病毒的機會簡直太多了,然後又用在她身上,雖然用開水消過毒,但是開水能殺死病毒嗎?就算能,難道丈夫真的用開水淋過了嗎?
第二、外國神器。是購物中心裡那個女人介紹去買的,誰知道是家什麼破店?她第一眼看到那個“神器”的時候,就是開了封的,她以為是丈夫打開的,但也可能是別人打開的,甚至別人用過了的,然後又用在她身上。那次也是叫丈夫去消毒,誰知道他是怎麼消毒的?
第三、小溫到她家裡來洗過衣服,完全可以把病毒留在洗衣機里,然後她又把衣服放進去洗,那病毒不就沾在她的衣物上了嗎?這個最令她膽寒,因為女兒的衣服也是放洗衣機里洗的,可別把女兒也傳染上了。
第四、以前住公寓的時候,都是到公用的洗衣機上去洗衣服,那些老墨啊老黑啊,聽說很多都是吸毒亂搞,會不會是從那裡傳來的?
她還想了很多條,比如丈夫那個法國導師送給丈夫的舊衣服,她剛來美國時買的人家的舊床,學校的抽水馬桶等等。
她準備見醫生的時候,把這些東西都提出來說說,看醫生說哪種情況最可能。只要能證明她的HPV不是丈夫亂搞帶來的,她就有勇氣面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甚至癌症。
5
第二天,丁乙給兩個婦科醫生打電話,預約見面時間。
Z醫生在兩個醫院上班,忙得很,很難逮住,電話只能打到前台。她只好讓前台給她約個最早的時間,結果最早也得等到下周。
金博士好一點,只在一個醫院上班,又是研究員,清閒多了,約到了兩天後。
她好不容易挨到了跟金博士見面的那天,提前半小時就跑了過去,但結果讓她很失望。
關於化驗報告,金博士的說法跟韓國人一模一樣,還沒韓國人說的好懂,滿口名詞術語,也不解釋,也不畫圖,如果不是韓國人在前面給她掃過盲,而她自己這幾天又掛在網上查相關資料,她可能都聽不懂金博士在說什麼。
她最關心的是HPV病毒的來源,便急切地把自己想到的那些原因一條一條提出來問,但都被金醫生否決了:“不可能,HPV病毒離開人體很難存活,通過物體傳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她急了:“但我只有過一個性伴侶啊!”
“只需要一個性伴侶就可以傳染上。”
“即便是這一個性伴侶,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並不多……”她也顧不得怕丑了,把自己的性史詳細描繪了一番。
但金博士只一句話:“這個只需要一次性活動就可以染上。”
“那你的意思這只能是我丈夫傳給我的了?”
金博士聳聳肩,不置可否。
她憤怒地說:“我要把他殺了!”
她以為這樣說了,金博士一定會說“先別殺,也不一定是你丈夫傳給你的”,但金博士什麼也沒說。
她絕望了,不再指望金博士能證實丈夫的清白。
金博士沒跟她約下次見面時間,建議她仍然找Z醫生診治。她沒反對,因為她對金博士的感覺不好,又考慮到金博士跟韓國人的關係,她覺得還是找Z醫生比較好。
後面幾天更難挨,每天都度日如年,寫論文也沒心思,找工作也沒心思,唯一不敢怠慢的就是照顧女兒,雖然心急如焚,也要在女兒面前裝出一切正常的樣子。
至於丈夫,從那天他摔電話開始,兩個人就沒再講話,每天晚上都是她睡著了他才回來,早上她去送孩子,他就溜掉了。周末也不例外,她和孩子還沒起床,就聽到他開車庫門關車庫門的聲音,然後就是一天不見人影,直到半夜三更才回家。
她知道他在躲她,她也不想跟他碰面,因為她現在還沒確鑿的證據證明HPV是他搞回來的,也沒確鑿的證據證明HPV不是他搞回來的,兩人碰面肯定會吵起來,但又吵不出結果,不如不碰面。
他們之間的唯一交流,就是他還在吃她做的飯,而她還在用他掙的錢。
到了跟Z醫生見面的時間,她仍然是早早地就去了,明知去早了也沒什麼用,但不去也是坐立不安,還不如去醫院坐著等,心裡反而安定一些。
終於聽到護士在點她的名,她走進Z醫生的診室,一開始照例是量身高、體重、血壓、體溫之類,結果發現她比上次輕了整整八磅,連為她量體重的胖護士都為之驚訝:“哇,不到一個月,減了八磅,你是怎麼做到的?”
她苦笑著說:“沒什麼訣竅,就是著急。”
量完身高體重之後,又等了一會,才見到Z醫生。
Z醫生對她病情的分析跟那兩個研究員一模一樣,而她這幾天成天在網上惡補這方面的知識,中文的英文的相關文章囫圇吞棗讀了不少,自我感覺已經速成了一個宮頸癌學位,幾乎到了Z醫生還在說上文,她就已經知道下文的地步,而且是雙語的。
她問:“我還請聖瑪麗醫院的金博士給我做了檢查,但她那邊的化驗結果是CINⅡ,你這邊是CINⅢ,為什麼會不一樣?”
Z醫生好像沒因為她找別的醫生而生氣,很耐心地解釋說:“是這樣的,現在的病理化驗報告採取的是新的劃分法,以前的CINⅡ、CINⅢ和宮頸原位癌都劃在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里。有的醫生覺得這種劃分法很籠統,或者出於習慣,寫病歷的時候會用‘非典型增生’或‘宮頸上皮內瘤變’這樣的術語。”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CINⅢ就是‘宮頸原位癌’了,那麼我到底是二級還是三級呢?”
“這個區別沒多大意義,都屬於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都是一樣的治療方法。”
她從網上看到的解說跟Z醫生一樣,她只是用這個方法考察一下Z醫生水平如何,既然Z醫生通過了她的考核,她也就不再糾纏“二級”“三級”的問題,轉而探討HPV:“有沒有可能是從別的渠道感染的?比如使用了公用洗衣機啊、坐了公共廁所的馬桶啊之類的?”
Z醫生搖搖頭:“基本不可能,HPV病毒離開人體之後存活時間很短,只能是性傳染,不一定是性交,但至少要有性器官的接觸。”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說HPV也可以通過接觸污染物而感染。”
Z醫生聳聳肩,未置可否。
她又不厭其煩地把“中國神器”、“外國神器”的事講了一遍,然後滿懷希望地問:“會不會是從那上面傳染來的?”
Z醫生還是那個答案:“不可能,因為這種病毒在體外只能存活很短時間。”
她把自己想到的原因都說了一遍,但全部被Z醫生否定了。
Z醫生安慰說:“不用緊張,很多人都感染過HPV的,大多數人都沒事,即使發展成非典型增生,也沒什麼,做個宮頸錐形切片就好了。”
她覺得Z醫生不能理解她的心情,可能美國根本沒有像她這樣一生只有過一個性伴侶的人,所以沒誰會斤斤計較於“HPV是哪裡來的”這個問題,這點她能理解,如果她也有過幾個性伴侶,哪怕只有兩個,她也不會糾纏於這個問題,因為她無法知道到底是哪一個傳給她的,糾纏了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