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哥哥等了一下,見妹妹沒動手,就對老爸投訴:“她不學!”
“她有點怕你,你沒叫她學,她不敢學。你一邊做一邊教她撒。”
哥哥很不好意思地拿起一個紙袋,小聲說:“就是這樣打開。”
老爸說:“妹妹,哥哥在教你怎麼把包包打開哦,你也試試。”
妹妹這才拿起一個紙袋,學著哥哥的樣子打開,再伸進一隻手去撐開袋底。
大概妹妹做的不那麼規範,哥哥立即叫起來:“你看,你看,我說她會亂搞的吧?”
妹妹嚇一跳,手都不敢動了,睜大眼睛看著哥哥,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哥哥,你莫大聲吼妹妹撒,她真的很怕你,你要耐心地教她。喏,這樣——”老爸用一種溫柔得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口氣說,“妹妹,哥哥教你哈,先把袋袋打開,把手手伸進去,輕輕地,把袋袋的底子撐開。”
哥哥是個巨靦腆的人,自然做不到老爸這樣嗲,但也不大聲呵斥了,只默默地撐開紙袋子,動作慢慢的,好讓妹妹跟上。有時妹妹跟不上,哥哥就拿過妹妹手裡的袋子,幫她撐開。紙袋子都撐開了,在地上站成一排,現在開始往裡面裝糖了。哥哥怕妹妹亂裝,乾脆控制了貨源,由自己發貨,挑好了糖,遞給妹妹,再指著一個紙袋說:“裝這裡。”
妹妹像新兵一樣,膽小謹慎地按照長官指令行事,哥哥說放哪裡,妹妹就放哪裡。
老爸覺得妹妹很可憐見的,但妹妹自己很開心,因為能跟偉大的哥哥一起準備“琴銀節”花包包啊,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糖裝好了,哥哥開始寫卡。家裡幾個人的名字,他都會寫,很快就寫上了。老媽單位那些人家裡的小孩子的名字,他不知道,就由老媽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拼出來,哥哥再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寫上。
妹妹無比崇敬地看著大文豪大書法家哥哥,不敢插手亂搞。
哥哥醉心書法,但也沒冷落妹妹,寫好一張卡了,就遞給妹妹,指著一個袋子說:“放這個裡面。”
妹妹就畢恭畢敬地接過卡片,放進哥哥指的那個袋子裡。放進去了,還眼巴巴地看著哥哥,想討個賞。
老媽說:“哥哥,妹妹放對了,你就要表揚妹妹撒,說‘嗯,放對了,放得好’。”
哥哥就是靦腆,硬是不說,推給老媽:“你說。”
“好,我說:妹妹,哥哥說你放得好哦。”
雖然聖旨是由老媽傳達的,但畢竟是聖旨啊,妹妹很高興,很自豪,拍拍小胖手說:“又來!”
卡片寫好裝好了,花包包都包好了,妹妹一個一個提到自己和老爸老媽住的房間去,堆在床頭柜上,心滿意足地說:“妹妹琴銀。”
晚上,細心的奶奶特意來提醒爸媽:“情人節的時候,哥哥把禮物拿到學校去,會從學校帶很多禮物回來,我們妹妹到哪裡去弄那些回禮呢?如果叫哥哥分些給她,那不又要了哥哥的命?”
老媽說:“真的呢,幸虧您提醒,不然真的把這事忘了。”
老爸提議說:“那我們自己準備些禮包吧,到時候就說是妹妹的小琴銀們送的。”
奶奶說:“還不能全都弄成一樣的。”
“嗯,要搞得五花八門才行。”
第二天,爸媽兩個特意抽午餐時間碰頭,買了些糖果卡片花紙袋,做了些禮包,在卡片上寫上妹妹的名字,包好後藏在單位里。
情人節那天,哥哥果然從學校帶回好多的禮包,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爸媽兩個暗自慶幸早有準備,不然咱們妹妹就被大大冷落了。
兄妹倆都得了大堆的回禮,在各自的床鋪上鋪開,慢慢欣賞。
哥哥喊:“爺爺,來看我的情人節禮物!”
妹妹也喊:“爺爺,看我琴銀!”
爺爺開心地說:“呵呵,爺爺只有一個人撒,只能一個一個地看哈,不能把爺爺劈成兩半。”
哥哥知道太奶奶“挖輪胎”的典故,喊到太奶奶的時候,就故意說:“太奶奶,來看我的‘挖輪胎’禮物!”
太奶奶不明白:“挖什麼輪胎?”
“是你自己說的撒。”
“我自己說什麼了?”
“你說挖輪胎呀。”
“我說了挖輪胎嗎?”
黃米問老爸:“爸爸,你不是說她說了挖輪胎的嗎?”
“是說了的,但太奶奶不記得了。”老爸提醒太奶奶,“就是情人節,英語讀起來像是‘挖輪胎’。”
太奶奶恍然大悟:“哦,是英語啊?我說怎麼輪胎還要挖呢,未必是土裡長出來的?”
妹妹也在喊:“太奶奶,看我挖胎!”
太奶奶嚇一跳:“一個小姑娘伢,怎麼說醜話?”
老媽解釋說:“不是醜話,就是挖輪胎,她說不過來。”
太奶奶鬆了口氣:“兒,你莫嚇我撒!”
不吃飯的神仙
神仙是什麼?
神仙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
太奶奶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心裡慌”,她看到誰吃得少,就愛對那人說:“哎呀,你飯都不吃,成神仙了?”
太奶奶不是神仙,是凡人,別看太奶奶在家裡年紀最大,但飯量卻不是全家最小的,每頓都能吃兩碗飯,吃多少菜都在其次,重要的是吃飯。太奶奶說她全靠飯撐著,等哪天她吃不下飯了,那就是要死了。
爺爺和老爸也不是神仙,也是每頓兩碗飯。但碗與碗的概念是不同的,太奶奶的碗只拳頭大,而爺爺和老爸的碗有兩個拳頭大。這兩人還愛吃肉,真正的“無肉不歡”,尤其愛吃大塊大塊的肉,帶點肥的最好,比如紅燒肉、粉蒸肉、扣肉之類,吃一塊是一塊,慡!
我們家的“神仙”從奶奶開始,奶奶是“被動型神仙”,以前還是每頓吃兩碗飯的,但自從發現血糖有點高之後,就特別注意少吃碳水化合物,買食物時都要看看包裝袋上的成分說明,尤其是看看含多少碳水化合物,含得多的就不吃或少吃。
但我們中國人的飲食,怎麼離得了碳水化合物呢?乾飯稀飯是碳水化合物,饅頭包子也是碳水化合物,土豆芋頭是碳水化合物,連水果里都含有不少碳水化合物呢。
所以,奶奶就儘量少吃飯,少吃麵,少吃包子饅頭,少吃土豆芋頭,少吃水果。至於什麼飲料啊巧克力啊蛋糕啊點心啊,那就更是不沾。搞到最後,奶奶能放開吃的就只有蔬菜了,所以奶奶吃飯的時候,雖然也端著一個拳頭大的碗,但碗裡通常只有一口飯,甚至沒飯,都是蔬菜。
太奶奶總說奶奶:“血糖高,你不吃糖就是了,怎麼連飯都不吃了?”
奶奶解釋說:“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啊,不是只有糖果才是糖的。”
“那你光吃菜能行呀?可別吃得滿臉菜色!”
奶奶的臉色倒還不至於發綠,但心理上有點發綠,看到爺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有時還抽點菸,但血糖卻比她低,就非常羨慕嫉妒恨:“哼,好處都被你占了,你這麼個吃法,血糖也不高,人也不胖,走到外面,人家都以為我虐待你呢。”
爺爺謙虛說:“我吸收功能沒你好,吃再多也攢不住,都流失了。”
“但是你飽了口福啊!我也希望像你一樣吃了都流失呢。”
老媽是家裡另一位“神仙”,而且是“主動型神仙”。老媽愛美,相信“瘦才是王道”,不知從哪裡學來一句口號“要麼瘦,要麼死!”,嚇得家裡人都不敢阻攔她節食。
老媽雖然生了兩個孩子,但還要求自己保持少女時代的身材,所以飯也吃得很少。她的午餐盒是個圓形的玻璃飯盒,直徑只有老爸午餐盒的一半,還矮一截。老爸一盒子飯菜倒出來,可以把老媽那種盒子裝滿三四個。
老爸老媽的午餐盒經常是奶奶幫忙準備的,吃完了晚飯,老爸老媽陪兩個孩子玩,爺爺洗碗,奶奶就一邊往冰箱裡收拾剩菜剩飯,一邊給老爸老媽準備明天的午餐。
奶奶總是邊裝邊說:“唉,不了解情況的人看見我這麼裝飯,還以為我偏心,剋扣媳婦呢。”
老媽就感嘆:“為什麼我就沒遇上一個惡婆婆呢?如果我的婆婆天天逼著我做事,還不給飯我吃,我不就瘦成骨感美人了嗎?”
太奶奶總說奶奶和老媽沒給孩子樹立一個吃飯的好榜樣,所以兩個孩子也不肯吃飯。
黃米哥哥和艾顏妹妹既不是“主動型神仙”,又不是“被動型神仙”,因為他們既不存在血糖高的問題,也還沒到為美節食的年齡,但他倆都吃得很少。
太奶奶一看到兩個小神仙蜻蜓點水似的吃點飯,就總是擔心:“你們飯都不吃,是神仙啊?”
艾顏妹妹說話有點嗲,總是把“神仙”說成“閒仙”。太奶奶一問,她就肯定地回答:“系閒仙。”
太奶奶“足”她:“好哦,你不吃飯當神仙,我就怕你沒人家神仙的本事,把自己餓死了哦。”
妹妹歡快地請求:“我要臥洗(餓死)!”
太奶奶不敢多說了,怕這個口無遮攔的小人兒說出更多不吉利的話來。
這兩個小神仙的吃飯問題,一直都是我們家裡幾個大人的心病。
黃米哥哥吃奶的時候好像還行,雖然每頓吃得不算多,但他吃的餐數不少,白天黑夜都吃,小肚肚總是飽飽的。
太奶奶那時總說黃米吃的是“貓兒食”,大概貓兒是這樣開流水席的吧。
奶奶就誇獎說:“寶寶從小就懂得養生啊,少吃多餐,最利於健康了。”
斷奶後,黃米的飯量就令人擔心了,開始是不肯吃奶瓶,一放進嘴裡就往外頂。如果你跟他對著幹,不讓他往外頂,他就吐了,於是只好停止吃奶瓶,只吃稀飯糊糊之類。
但稀飯糊糊他也吃得很少,他不想吃了,就是不想吃了,如果勉強餵他吃,他也會吐。
老爸老媽從網上看來一些育兒經,就依樣畫葫蘆,黃米不到兩歲,就訓練他自己吃飯。他倒是很乖,叫自己吃就自己吃,但他吃得天女散花,到處都是,真正搞進嘴裡去的卻很少。
太奶奶怕重孫子餓著了,總是提出餵飯,但老爸老媽都不同意:“讓他自己吃,不會餓著的,如果他這頓沒搞飽,他下頓自然知道吃回來。”
“她有點怕你,你沒叫她學,她不敢學。你一邊做一邊教她撒。”
哥哥很不好意思地拿起一個紙袋,小聲說:“就是這樣打開。”
老爸說:“妹妹,哥哥在教你怎麼把包包打開哦,你也試試。”
妹妹這才拿起一個紙袋,學著哥哥的樣子打開,再伸進一隻手去撐開袋底。
大概妹妹做的不那麼規範,哥哥立即叫起來:“你看,你看,我說她會亂搞的吧?”
妹妹嚇一跳,手都不敢動了,睜大眼睛看著哥哥,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哥哥,你莫大聲吼妹妹撒,她真的很怕你,你要耐心地教她。喏,這樣——”老爸用一種溫柔得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口氣說,“妹妹,哥哥教你哈,先把袋袋打開,把手手伸進去,輕輕地,把袋袋的底子撐開。”
哥哥是個巨靦腆的人,自然做不到老爸這樣嗲,但也不大聲呵斥了,只默默地撐開紙袋子,動作慢慢的,好讓妹妹跟上。有時妹妹跟不上,哥哥就拿過妹妹手裡的袋子,幫她撐開。紙袋子都撐開了,在地上站成一排,現在開始往裡面裝糖了。哥哥怕妹妹亂裝,乾脆控制了貨源,由自己發貨,挑好了糖,遞給妹妹,再指著一個紙袋說:“裝這裡。”
妹妹像新兵一樣,膽小謹慎地按照長官指令行事,哥哥說放哪裡,妹妹就放哪裡。
老爸覺得妹妹很可憐見的,但妹妹自己很開心,因為能跟偉大的哥哥一起準備“琴銀節”花包包啊,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糖裝好了,哥哥開始寫卡。家裡幾個人的名字,他都會寫,很快就寫上了。老媽單位那些人家裡的小孩子的名字,他不知道,就由老媽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拼出來,哥哥再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寫上。
妹妹無比崇敬地看著大文豪大書法家哥哥,不敢插手亂搞。
哥哥醉心書法,但也沒冷落妹妹,寫好一張卡了,就遞給妹妹,指著一個袋子說:“放這個裡面。”
妹妹就畢恭畢敬地接過卡片,放進哥哥指的那個袋子裡。放進去了,還眼巴巴地看著哥哥,想討個賞。
老媽說:“哥哥,妹妹放對了,你就要表揚妹妹撒,說‘嗯,放對了,放得好’。”
哥哥就是靦腆,硬是不說,推給老媽:“你說。”
“好,我說:妹妹,哥哥說你放得好哦。”
雖然聖旨是由老媽傳達的,但畢竟是聖旨啊,妹妹很高興,很自豪,拍拍小胖手說:“又來!”
卡片寫好裝好了,花包包都包好了,妹妹一個一個提到自己和老爸老媽住的房間去,堆在床頭柜上,心滿意足地說:“妹妹琴銀。”
晚上,細心的奶奶特意來提醒爸媽:“情人節的時候,哥哥把禮物拿到學校去,會從學校帶很多禮物回來,我們妹妹到哪裡去弄那些回禮呢?如果叫哥哥分些給她,那不又要了哥哥的命?”
老媽說:“真的呢,幸虧您提醒,不然真的把這事忘了。”
老爸提議說:“那我們自己準備些禮包吧,到時候就說是妹妹的小琴銀們送的。”
奶奶說:“還不能全都弄成一樣的。”
“嗯,要搞得五花八門才行。”
第二天,爸媽兩個特意抽午餐時間碰頭,買了些糖果卡片花紙袋,做了些禮包,在卡片上寫上妹妹的名字,包好後藏在單位里。
情人節那天,哥哥果然從學校帶回好多的禮包,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爸媽兩個暗自慶幸早有準備,不然咱們妹妹就被大大冷落了。
兄妹倆都得了大堆的回禮,在各自的床鋪上鋪開,慢慢欣賞。
哥哥喊:“爺爺,來看我的情人節禮物!”
妹妹也喊:“爺爺,看我琴銀!”
爺爺開心地說:“呵呵,爺爺只有一個人撒,只能一個一個地看哈,不能把爺爺劈成兩半。”
哥哥知道太奶奶“挖輪胎”的典故,喊到太奶奶的時候,就故意說:“太奶奶,來看我的‘挖輪胎’禮物!”
太奶奶不明白:“挖什麼輪胎?”
“是你自己說的撒。”
“我自己說什麼了?”
“你說挖輪胎呀。”
“我說了挖輪胎嗎?”
黃米問老爸:“爸爸,你不是說她說了挖輪胎的嗎?”
“是說了的,但太奶奶不記得了。”老爸提醒太奶奶,“就是情人節,英語讀起來像是‘挖輪胎’。”
太奶奶恍然大悟:“哦,是英語啊?我說怎麼輪胎還要挖呢,未必是土裡長出來的?”
妹妹也在喊:“太奶奶,看我挖胎!”
太奶奶嚇一跳:“一個小姑娘伢,怎麼說醜話?”
老媽解釋說:“不是醜話,就是挖輪胎,她說不過來。”
太奶奶鬆了口氣:“兒,你莫嚇我撒!”
不吃飯的神仙
神仙是什麼?
神仙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
太奶奶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心裡慌”,她看到誰吃得少,就愛對那人說:“哎呀,你飯都不吃,成神仙了?”
太奶奶不是神仙,是凡人,別看太奶奶在家裡年紀最大,但飯量卻不是全家最小的,每頓都能吃兩碗飯,吃多少菜都在其次,重要的是吃飯。太奶奶說她全靠飯撐著,等哪天她吃不下飯了,那就是要死了。
爺爺和老爸也不是神仙,也是每頓兩碗飯。但碗與碗的概念是不同的,太奶奶的碗只拳頭大,而爺爺和老爸的碗有兩個拳頭大。這兩人還愛吃肉,真正的“無肉不歡”,尤其愛吃大塊大塊的肉,帶點肥的最好,比如紅燒肉、粉蒸肉、扣肉之類,吃一塊是一塊,慡!
我們家的“神仙”從奶奶開始,奶奶是“被動型神仙”,以前還是每頓吃兩碗飯的,但自從發現血糖有點高之後,就特別注意少吃碳水化合物,買食物時都要看看包裝袋上的成分說明,尤其是看看含多少碳水化合物,含得多的就不吃或少吃。
但我們中國人的飲食,怎麼離得了碳水化合物呢?乾飯稀飯是碳水化合物,饅頭包子也是碳水化合物,土豆芋頭是碳水化合物,連水果里都含有不少碳水化合物呢。
所以,奶奶就儘量少吃飯,少吃麵,少吃包子饅頭,少吃土豆芋頭,少吃水果。至於什麼飲料啊巧克力啊蛋糕啊點心啊,那就更是不沾。搞到最後,奶奶能放開吃的就只有蔬菜了,所以奶奶吃飯的時候,雖然也端著一個拳頭大的碗,但碗裡通常只有一口飯,甚至沒飯,都是蔬菜。
太奶奶總說奶奶:“血糖高,你不吃糖就是了,怎麼連飯都不吃了?”
奶奶解釋說:“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啊,不是只有糖果才是糖的。”
“那你光吃菜能行呀?可別吃得滿臉菜色!”
奶奶的臉色倒還不至於發綠,但心理上有點發綠,看到爺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有時還抽點菸,但血糖卻比她低,就非常羨慕嫉妒恨:“哼,好處都被你占了,你這麼個吃法,血糖也不高,人也不胖,走到外面,人家都以為我虐待你呢。”
爺爺謙虛說:“我吸收功能沒你好,吃再多也攢不住,都流失了。”
“但是你飽了口福啊!我也希望像你一樣吃了都流失呢。”
老媽是家裡另一位“神仙”,而且是“主動型神仙”。老媽愛美,相信“瘦才是王道”,不知從哪裡學來一句口號“要麼瘦,要麼死!”,嚇得家裡人都不敢阻攔她節食。
老媽雖然生了兩個孩子,但還要求自己保持少女時代的身材,所以飯也吃得很少。她的午餐盒是個圓形的玻璃飯盒,直徑只有老爸午餐盒的一半,還矮一截。老爸一盒子飯菜倒出來,可以把老媽那種盒子裝滿三四個。
老爸老媽的午餐盒經常是奶奶幫忙準備的,吃完了晚飯,老爸老媽陪兩個孩子玩,爺爺洗碗,奶奶就一邊往冰箱裡收拾剩菜剩飯,一邊給老爸老媽準備明天的午餐。
奶奶總是邊裝邊說:“唉,不了解情況的人看見我這麼裝飯,還以為我偏心,剋扣媳婦呢。”
老媽就感嘆:“為什麼我就沒遇上一個惡婆婆呢?如果我的婆婆天天逼著我做事,還不給飯我吃,我不就瘦成骨感美人了嗎?”
太奶奶總說奶奶和老媽沒給孩子樹立一個吃飯的好榜樣,所以兩個孩子也不肯吃飯。
黃米哥哥和艾顏妹妹既不是“主動型神仙”,又不是“被動型神仙”,因為他們既不存在血糖高的問題,也還沒到為美節食的年齡,但他倆都吃得很少。
太奶奶一看到兩個小神仙蜻蜓點水似的吃點飯,就總是擔心:“你們飯都不吃,是神仙啊?”
艾顏妹妹說話有點嗲,總是把“神仙”說成“閒仙”。太奶奶一問,她就肯定地回答:“系閒仙。”
太奶奶“足”她:“好哦,你不吃飯當神仙,我就怕你沒人家神仙的本事,把自己餓死了哦。”
妹妹歡快地請求:“我要臥洗(餓死)!”
太奶奶不敢多說了,怕這個口無遮攔的小人兒說出更多不吉利的話來。
這兩個小神仙的吃飯問題,一直都是我們家裡幾個大人的心病。
黃米哥哥吃奶的時候好像還行,雖然每頓吃得不算多,但他吃的餐數不少,白天黑夜都吃,小肚肚總是飽飽的。
太奶奶那時總說黃米吃的是“貓兒食”,大概貓兒是這樣開流水席的吧。
奶奶就誇獎說:“寶寶從小就懂得養生啊,少吃多餐,最利於健康了。”
斷奶後,黃米的飯量就令人擔心了,開始是不肯吃奶瓶,一放進嘴裡就往外頂。如果你跟他對著幹,不讓他往外頂,他就吐了,於是只好停止吃奶瓶,只吃稀飯糊糊之類。
但稀飯糊糊他也吃得很少,他不想吃了,就是不想吃了,如果勉強餵他吃,他也會吐。
老爸老媽從網上看來一些育兒經,就依樣畫葫蘆,黃米不到兩歲,就訓練他自己吃飯。他倒是很乖,叫自己吃就自己吃,但他吃得天女散花,到處都是,真正搞進嘴裡去的卻很少。
太奶奶怕重孫子餓著了,總是提出餵飯,但老爸老媽都不同意:“讓他自己吃,不會餓著的,如果他這頓沒搞飽,他下頓自然知道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