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父親的長兄,也就是我伯父,名叫春一。他在春分當天出生,故以此命名。」那麼,恰恰就是今天。
「在春分這天談到伯父的事,也算是奇妙的緣分。」阿末的眼神十分溫柔。
「這是許久之後我才得知的事。當年,我父母不完全相信伯父那番道歉的話。愛吃喝嫖賭的惡蟲,會深深棲宿在當事人的骨子裡。即使當事人以為惡蟲消失,完全驅逐乾淨,其實只是暫時沉睡,總有一天會再伺機而動。」要看清楚真相,得住在同一個屋檐下。
「先慢慢讓他學做生意,觀察他的工作態度吧。我父母抱持這個念頭,收留伯父。」實際與春一當面一談,他竟說出意想不到的話。
——我當不了商人,一切已太遲。話雖如此,我不是想向你們要錢過安樂的日子,你們大可放心。我只希望能在分店待一年。
「原本他想向總店提出相同的請託。在仔細思考,明白未來該走的路之前,期望能擁有一年的時間。」阿末的父母十分困惑。話說回來,未來該走的路,不是思考後就能「明白」,而是要認真工作,從中領會。他好不容易返家,那樣誠心道歉,卻又不想當商人,實在教人百思不解。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日後你就會明白。這件事瞞不了人,我自己最清楚。
「伯父強調,當下即使說出實情,大夥也不會相信。」——所以,能不能請你別過問,答應我的要求?
他低頭拜託的模樣,與之前在總店挨罵時相比,顯得更為誠懇。
「他說不想過安樂的日子,似乎是真心話。」
春一併未住在家中,而是選擇住在後院角落的倉庫。
——不好意思,請讓我借住這裡。
他從懷裡取出一包金幣,總共三兩。
「伯父表示,希望用這筆錢供他一年吃住。」
——只能拿出這麼點錢,實在慚愧。我曉得這樣根本不夠,但還是請多多幫忙。
他帶著簡陋的棉被、老舊的寢具,及一盞瓦燈,在倉庫里生活。
「如同當初的宣言,他不插手店裡的生意,但並非什麼事都不做。包括砍柴、汲水、打掃,他都做得十分認真。」完全看不出昔日浪蕩子的身影。
——雖然不需要操那個心,但若「丸天」里認得春一的人看見,還是會有些尷尬。
「於是,之後工作時,他總以手巾蒙住臉,遮住容貌。」阿近心想,春一說「尷尬」,指的應該不是自己。其中帶有一份體貼,不希望旁人以為阿末的父母把哥哥當下人使喚。
「我有幾次看到伯父蒙著手巾工作,每次都像撞見小偷,很難保持內心平靜。」春一的一日三餐,起初在廚房吃。後來可能是春一主動要求,改由女侍端往倉庫。
「他滴酒不沾。在這方面,他斷得相當乾淨。偶爾送上下午點心,他也會婉拒,認為自己不夠格,連碰都不碰。」「那麼,春一先生像夥計一樣工作,過著低調的生活,儘量不與您府上的人打照面,是嗎?」阿近一問,阿末重重點頭。
「他甚至特別提醒我們。」
——請不要隨便到倉庫來。尤其是阿末,別讓她靠近。
「我是獨生女,加上店裡沒請童工,所以家中只有我一個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要避免孩子靠近他?
「伯父說,他一定會嚇到我。另外,還有一件事。」阿末停頓片刻,說話漸有緩急之分。
「伯父告訴我們,他不時會外出。每逢二十四節氣的日子,一定會外出一整天。那些日子不必搭理他。」連飯都不吃。他總是默默出門,又默默返家,頗令人在意。
「他選在後院的倉庫里生活,似乎也是考慮到可自由進出,不必逐一向家人報備。」阿近吁一口氣。大概是她表情逗趣,阿末臉上浮現微笑。
「很奇怪吧?不告訴我們原因,卻提出一大堆要求。」「真的十分神秘。春一先生提出這些要求時,是怎樣的神情?一臉正經?面帶笑容?有點害怕?還是,像在提防些什麼?」阿末立刻回答:「一臉正經,而且是非常正經。那神情宛如堅定著什麼信仰。」語尾剛落,她又急忙搖頭。「不,不是信仰。應該說他心中有種確信。」阿末咬著牙低語。
「得知實情後,回頭來看,伯父的每一句話都有含意。」多麼吊人胃口。
「猜得出春一先生去哪裡嗎?」
「不,毫無頭緒。」
「既然是外出,想必是與人見面……或是找人吧。不過,他一定會在二十四節氣的當天外出,又是什麼原因?」所謂的二十四節氣,是從「立春」到「大寒」,一年的二十四個階段,又稱為「節日」。不管再便宜的月曆都會記載,連孩童也知道。在不事農耕的市街生活中,有些節日沒特別含意。但寒暑轉換及重要的節慶,都會以節氣的日子區分。
「阿近小姐,關於這件事啊……」
阿末一臉調皮。說故事者像這樣吊聆聽者阿近的胃口,表示她愈說愈起勁,準備向阿近道出一切。
「其實也沒什麼。只不過,事先這麼做,伯父的心情會比較輕鬆。」阿近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
「您提到『事先這麼做』,聽起來似乎是一種約定?」「是的,就是這樣的約定。」
約定嗎……是和誰做了何種約定?「心情會比較輕鬆」,又是指什麼?
「在春分這天談到伯父的事,也算是奇妙的緣分。」阿末的眼神十分溫柔。
「這是許久之後我才得知的事。當年,我父母不完全相信伯父那番道歉的話。愛吃喝嫖賭的惡蟲,會深深棲宿在當事人的骨子裡。即使當事人以為惡蟲消失,完全驅逐乾淨,其實只是暫時沉睡,總有一天會再伺機而動。」要看清楚真相,得住在同一個屋檐下。
「先慢慢讓他學做生意,觀察他的工作態度吧。我父母抱持這個念頭,收留伯父。」實際與春一當面一談,他竟說出意想不到的話。
——我當不了商人,一切已太遲。話雖如此,我不是想向你們要錢過安樂的日子,你們大可放心。我只希望能在分店待一年。
「原本他想向總店提出相同的請託。在仔細思考,明白未來該走的路之前,期望能擁有一年的時間。」阿末的父母十分困惑。話說回來,未來該走的路,不是思考後就能「明白」,而是要認真工作,從中領會。他好不容易返家,那樣誠心道歉,卻又不想當商人,實在教人百思不解。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日後你就會明白。這件事瞞不了人,我自己最清楚。
「伯父強調,當下即使說出實情,大夥也不會相信。」——所以,能不能請你別過問,答應我的要求?
他低頭拜託的模樣,與之前在總店挨罵時相比,顯得更為誠懇。
「他說不想過安樂的日子,似乎是真心話。」
春一併未住在家中,而是選擇住在後院角落的倉庫。
——不好意思,請讓我借住這裡。
他從懷裡取出一包金幣,總共三兩。
「伯父表示,希望用這筆錢供他一年吃住。」
——只能拿出這麼點錢,實在慚愧。我曉得這樣根本不夠,但還是請多多幫忙。
他帶著簡陋的棉被、老舊的寢具,及一盞瓦燈,在倉庫里生活。
「如同當初的宣言,他不插手店裡的生意,但並非什麼事都不做。包括砍柴、汲水、打掃,他都做得十分認真。」完全看不出昔日浪蕩子的身影。
——雖然不需要操那個心,但若「丸天」里認得春一的人看見,還是會有些尷尬。
「於是,之後工作時,他總以手巾蒙住臉,遮住容貌。」阿近心想,春一說「尷尬」,指的應該不是自己。其中帶有一份體貼,不希望旁人以為阿末的父母把哥哥當下人使喚。
「我有幾次看到伯父蒙著手巾工作,每次都像撞見小偷,很難保持內心平靜。」春一的一日三餐,起初在廚房吃。後來可能是春一主動要求,改由女侍端往倉庫。
「他滴酒不沾。在這方面,他斷得相當乾淨。偶爾送上下午點心,他也會婉拒,認為自己不夠格,連碰都不碰。」「那麼,春一先生像夥計一樣工作,過著低調的生活,儘量不與您府上的人打照面,是嗎?」阿近一問,阿末重重點頭。
「他甚至特別提醒我們。」
——請不要隨便到倉庫來。尤其是阿末,別讓她靠近。
「我是獨生女,加上店裡沒請童工,所以家中只有我一個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要避免孩子靠近他?
「伯父說,他一定會嚇到我。另外,還有一件事。」阿末停頓片刻,說話漸有緩急之分。
「伯父告訴我們,他不時會外出。每逢二十四節氣的日子,一定會外出一整天。那些日子不必搭理他。」連飯都不吃。他總是默默出門,又默默返家,頗令人在意。
「他選在後院的倉庫里生活,似乎也是考慮到可自由進出,不必逐一向家人報備。」阿近吁一口氣。大概是她表情逗趣,阿末臉上浮現微笑。
「很奇怪吧?不告訴我們原因,卻提出一大堆要求。」「真的十分神秘。春一先生提出這些要求時,是怎樣的神情?一臉正經?面帶笑容?有點害怕?還是,像在提防些什麼?」阿末立刻回答:「一臉正經,而且是非常正經。那神情宛如堅定著什麼信仰。」語尾剛落,她又急忙搖頭。「不,不是信仰。應該說他心中有種確信。」阿末咬著牙低語。
「得知實情後,回頭來看,伯父的每一句話都有含意。」多麼吊人胃口。
「猜得出春一先生去哪裡嗎?」
「不,毫無頭緒。」
「既然是外出,想必是與人見面……或是找人吧。不過,他一定會在二十四節氣的當天外出,又是什麼原因?」所謂的二十四節氣,是從「立春」到「大寒」,一年的二十四個階段,又稱為「節日」。不管再便宜的月曆都會記載,連孩童也知道。在不事農耕的市街生活中,有些節日沒特別含意。但寒暑轉換及重要的節慶,都會以節氣的日子區分。
「阿近小姐,關於這件事啊……」
阿末一臉調皮。說故事者像這樣吊聆聽者阿近的胃口,表示她愈說愈起勁,準備向阿近道出一切。
「其實也沒什麼。只不過,事先這麼做,伯父的心情會比較輕鬆。」阿近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
「您提到『事先這麼做』,聽起來似乎是一種約定?」「是的,就是這樣的約定。」
約定嗎……是和誰做了何種約定?「心情會比較輕鬆」,又是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