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我們全組人都被召回,接到的命令是留在辦公室里不許外出。政治部的督察跟我們挨個談話,所有人的臉都緊繃著毫無表情,象是蒙了一層質量不錯的保鮮膜。
跟我的談話一直進行到夜裡,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回憶和推測讓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幾乎想罵人,完全無法集中精神,甚至聽不懂對方問了些什麼。
滿腦子都是那幾張曾經熟悉親切的臉,表情生動眉眼鮮活猶如平日所見,唯獨臉上飄著一層淡淡的灰色。
最終我認定出現頻率最高停駐時間最長的,居然是白蘭。這一發現讓我愈發心亂如麻。
我大聲說我要上廁所。衝進衛生間後用盡全力瞪圓雙眼,不讓眼角出現液體。
跟在我身後的督察拍拍我的肩膀遞來一根煙。
我雙手顫抖的接過來深深的吸了一口。
那天深夜我又去了棉襖的咖啡館,獨自一人在窗前坐了很久,盯著窗角貼著的轉讓啟示發呆。
棉襖給我泡了一壺藍山,說月底辦完婚禮準備去外地做生意。
我想沖他說點什麼可張不開嘴,點點頭小口小口的喝,那玩意真苦。
積雪反射著月光,窗外顯得異常明亮。
棉襖推開衛生間的門,說你怎麼在這兒。
窗外的路燈透過窄窄的窗戶投入一片光,窗框被投射出一個菱形交叉陰影,在地面上拉得很長很長。
陰影的一角直至衛生間的角落,那裡蹲著個小警察,努力把臉埋進雙手環抱的膝蓋上,憂傷的無聲飲泣。
10、
尖利的警笛劃破寧靜。清晨的高速公路上曙光初現,切諾基迎著太陽一路狂奔,開車的是我,後排坐著凱子和游蓉。時間已經是4天之後。
我們的目的地是市郊的水文站,早上一上班就接到了電話,有人在河裡發現了屍體。
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一條年代古老的河流穿行而過,河水渾濁不堪泥沙俱下。據說康熙年間曾經一度清可見底,成為河清海晏的盛世標籤。
河道出城10餘公里後就拐了個S型的彎,彎道頂端有個已經荒廢的水文站,值班老頭常年看守報廢的設備,收入不菲,因為他還有一個經濟來源。
河道拐彎處地勢略高,河水經年累月的沖刷,靠近岸邊的地方形成一個淺灘,水深不到2米。堆積了無數從上游一路漂流而下的垃圾,縱橫交錯的枯枝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塑料和橡膠製品,不定期的還會出現屍體。
市區有8座跨河大橋,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清末。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活人出於各種理由從橋上縱身一躍,加上一些意外的溺水者,順著河水浮浮沉沉一路而下。他們中的一部分最終會擱淺在水文站的淺灘上,屍體被泡得慘白腫脹。
值班老頭每次都小心奕奕的用長把撓鉤把屍體勾到岸上,報警後等著向死者家屬收取金額不等的費用。今天早上他又勾起一具,水上派出所到達現場後沒驗屍就發現死者不是溺斃。
他的腦門上有個彈孔。
儘管已經泡得變了型,我還是一眼就斷定,死者就是陳駿,因為他那半張臉上遍布著疤痕,長時間浸泡後越發觸目驚心。身上已經開始腐爛,皮膚和肌肉象是青灰色的豆腐,輕微的觸碰都會引發大面積的脫落,一抓一大把。
我們把現場交給閻軍,驅車逆流而上,沿著河道開了幾十公里,終於找到了要找的東西。
秦東明開走那輛車。
那是河邊一個規模很小的化工廠,嚴格的說是個黑作坊,依靠從和化集團購買廢棄的油渣進行簡單提煉,產品質量低劣,裂化爐鏽蝕不堪,枯萎的蒿草遍地都是,草根處布滿瀝青殘渣。因為嚴重超標準排污,這個作坊在多年前的一次集中清理中已經被勒令停產,逐漸被人遺忘,所以才在大範圍摸排中被忽視了。
其實那裡距建設路不過50公里。
O字頭黑色桑塔納靜靜的停靠在河邊一個廢棄的工棚前,車身上還有積雪融化的污跡。下車前游蓉就伸手掏槍,被我和凱子深刻的鄙視了好幾眼。
車門緊閉但沒上鎖,墊上紙巾一拉就開了。
車廂里凌亂不堪,厚厚的羊毛坐墊被血浸透成暗褐色,扭曲在後排座位的一角。能看出掙扎和打鬥的痕跡,前排座椅的頭枕被撕裂了。
車門下方也有滴落的血跡,一路淋漓著穿過工棚,直達石頭砌成的高台邊。那是用來向河裡傾倒垃圾的,在河面上懸空伸出。
高台上還有一小灘血,與河面垂直的外壁上,保留著幾道血手印,曾經有人在這裡竭力掙扎,但顯然沒有成功。我們沿著血痕一路走進工棚,在一根柱子前停住了。
那根落滿塵土的圓木上遍布噴射狀血痕,柱子地下的那一灘血,面積將近1個平方,滲透了堅硬的土層。
天很冷,可空氣中還是瀰漫著刺鼻的血腥,游蓉捂著嘴跑出工棚開始嘔吐,凱子用電話向隊裡匯報。
我什麼也沒幹,就那麼站著,手裡還攥著電筒。
省廳的領導帶著廂式技偵車一起來了,那基本上是個小型的法醫實驗室,可以就地進行常規檢驗。
大家都在沉默的忙碌,閃光燈咔嚓咔嚓不絕於耳,只有我例外。
我蹲在河邊看著河水靜靜流淌而過,濺起一朵朵污濁的浪花,河面下應該有很多道暗流,一個個漩渦層出不窮。仔細分辨,能聽到那種壓抑的轟鳴,象是遠在天邊的什麼地方響過一連串悶雷。
跟我的談話一直進行到夜裡,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回憶和推測讓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幾乎想罵人,完全無法集中精神,甚至聽不懂對方問了些什麼。
滿腦子都是那幾張曾經熟悉親切的臉,表情生動眉眼鮮活猶如平日所見,唯獨臉上飄著一層淡淡的灰色。
最終我認定出現頻率最高停駐時間最長的,居然是白蘭。這一發現讓我愈發心亂如麻。
我大聲說我要上廁所。衝進衛生間後用盡全力瞪圓雙眼,不讓眼角出現液體。
跟在我身後的督察拍拍我的肩膀遞來一根煙。
我雙手顫抖的接過來深深的吸了一口。
那天深夜我又去了棉襖的咖啡館,獨自一人在窗前坐了很久,盯著窗角貼著的轉讓啟示發呆。
棉襖給我泡了一壺藍山,說月底辦完婚禮準備去外地做生意。
我想沖他說點什麼可張不開嘴,點點頭小口小口的喝,那玩意真苦。
積雪反射著月光,窗外顯得異常明亮。
棉襖推開衛生間的門,說你怎麼在這兒。
窗外的路燈透過窄窄的窗戶投入一片光,窗框被投射出一個菱形交叉陰影,在地面上拉得很長很長。
陰影的一角直至衛生間的角落,那裡蹲著個小警察,努力把臉埋進雙手環抱的膝蓋上,憂傷的無聲飲泣。
10、
尖利的警笛劃破寧靜。清晨的高速公路上曙光初現,切諾基迎著太陽一路狂奔,開車的是我,後排坐著凱子和游蓉。時間已經是4天之後。
我們的目的地是市郊的水文站,早上一上班就接到了電話,有人在河裡發現了屍體。
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一條年代古老的河流穿行而過,河水渾濁不堪泥沙俱下。據說康熙年間曾經一度清可見底,成為河清海晏的盛世標籤。
河道出城10餘公里後就拐了個S型的彎,彎道頂端有個已經荒廢的水文站,值班老頭常年看守報廢的設備,收入不菲,因為他還有一個經濟來源。
河道拐彎處地勢略高,河水經年累月的沖刷,靠近岸邊的地方形成一個淺灘,水深不到2米。堆積了無數從上游一路漂流而下的垃圾,縱橫交錯的枯枝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塑料和橡膠製品,不定期的還會出現屍體。
市區有8座跨河大橋,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清末。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活人出於各種理由從橋上縱身一躍,加上一些意外的溺水者,順著河水浮浮沉沉一路而下。他們中的一部分最終會擱淺在水文站的淺灘上,屍體被泡得慘白腫脹。
值班老頭每次都小心奕奕的用長把撓鉤把屍體勾到岸上,報警後等著向死者家屬收取金額不等的費用。今天早上他又勾起一具,水上派出所到達現場後沒驗屍就發現死者不是溺斃。
他的腦門上有個彈孔。
儘管已經泡得變了型,我還是一眼就斷定,死者就是陳駿,因為他那半張臉上遍布著疤痕,長時間浸泡後越發觸目驚心。身上已經開始腐爛,皮膚和肌肉象是青灰色的豆腐,輕微的觸碰都會引發大面積的脫落,一抓一大把。
我們把現場交給閻軍,驅車逆流而上,沿著河道開了幾十公里,終於找到了要找的東西。
秦東明開走那輛車。
那是河邊一個規模很小的化工廠,嚴格的說是個黑作坊,依靠從和化集團購買廢棄的油渣進行簡單提煉,產品質量低劣,裂化爐鏽蝕不堪,枯萎的蒿草遍地都是,草根處布滿瀝青殘渣。因為嚴重超標準排污,這個作坊在多年前的一次集中清理中已經被勒令停產,逐漸被人遺忘,所以才在大範圍摸排中被忽視了。
其實那裡距建設路不過50公里。
O字頭黑色桑塔納靜靜的停靠在河邊一個廢棄的工棚前,車身上還有積雪融化的污跡。下車前游蓉就伸手掏槍,被我和凱子深刻的鄙視了好幾眼。
車門緊閉但沒上鎖,墊上紙巾一拉就開了。
車廂里凌亂不堪,厚厚的羊毛坐墊被血浸透成暗褐色,扭曲在後排座位的一角。能看出掙扎和打鬥的痕跡,前排座椅的頭枕被撕裂了。
車門下方也有滴落的血跡,一路淋漓著穿過工棚,直達石頭砌成的高台邊。那是用來向河裡傾倒垃圾的,在河面上懸空伸出。
高台上還有一小灘血,與河面垂直的外壁上,保留著幾道血手印,曾經有人在這裡竭力掙扎,但顯然沒有成功。我們沿著血痕一路走進工棚,在一根柱子前停住了。
那根落滿塵土的圓木上遍布噴射狀血痕,柱子地下的那一灘血,面積將近1個平方,滲透了堅硬的土層。
天很冷,可空氣中還是瀰漫著刺鼻的血腥,游蓉捂著嘴跑出工棚開始嘔吐,凱子用電話向隊裡匯報。
我什麼也沒幹,就那麼站著,手裡還攥著電筒。
省廳的領導帶著廂式技偵車一起來了,那基本上是個小型的法醫實驗室,可以就地進行常規檢驗。
大家都在沉默的忙碌,閃光燈咔嚓咔嚓不絕於耳,只有我例外。
我蹲在河邊看著河水靜靜流淌而過,濺起一朵朵污濁的浪花,河面下應該有很多道暗流,一個個漩渦層出不窮。仔細分辨,能聽到那種壓抑的轟鳴,象是遠在天邊的什麼地方響過一連串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