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寫小說是一份孤獨的工作。然而,要將小說變成一本書送到讀者手上,過程中所需的人力卻多得驚人。我再次感到,能與他們共享一本書帶來的喜悅與懊惱,這份工作就更有價值。

  即使是直木獎一再落選的期間,我也是開心遠大於失望。二十年前踏進東京時,我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和這個獎沾上邊。當然,入圍就會有所期待,沒得獎難免失望。但是,有朋友一同分擔我的失望。我知道他們的表情毫無虛假,因此連悶酒喝起來也很可口。

  得獎是大事一件,不過落選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沒有風險卻刺激萬分的遊戲──直木獎對我而言便是如此。能夠參加已是萬幸,怎能不好好享受?

  這次是第六次入圍,只要獲選,無論多少次我都會接受。我早有準備,即使入圍十次、二十次,最後仍沒得獎也無妨。這樣的可能性不低,再怎麼說,直木獎可是第一大獎啊!難以相信這個獎會落到我頭上。但是我從未萌生退意。所謂的遊戲,要享受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每日新聞》報導我曾表示此次若無法得獎,下屆起便打算辭退入圍,恐怕是與芥川獎得主絲山秋子女士搞混了。

  但是,我絕不會為得獎而寫,這是對支持我的讀者和編輯應有的禮貌。

  只不過,我身邊的人似乎把此事看得很嚴重。得獎後,我打電話給姊姊,已從新聞得知消息的她哭了,還切切細訴至今她心裡有多不服氣。

  老友也陸續與我聯絡,我才知道,過去每當我的作品入圍,他們是多麼著急,得知落選時又是多麼失望。裝作漠不關心,是不想給我壓力。這沒甚麼。我能夠悠哉地說這是一場遊戲,也是因為有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守護。

  前幾天,即將八十八歲的父親寄來一封信,裡面有照片數張,拍的是位於橫濱的直木三十五【註:直木三十五(一八九一─一九三四),日本小說家、編劇、導演。一九三五年,創辦文藝春秋社的jú池寬設立直木獎,以茲紀念。該獎為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的墓。迷上數字相機的父親,想必是得知直木的墓就在附近,便出門去拍照。信中沒有隻字詞組,果然不改父親的職人作風。

  後記

  在此之前,我已推出《當時我們是傻蛋》、《挑戰?》、《科學?》、《追夢杜林》等四本散文集,本書將是第五本。而正如書名所示,這恐怕是我最後一本散文集。最近,除非有特殊情由,否則我一概婉拒散文邀稿,因此就算想出也出不了吧。

  決定不寫散文後,總覺得輕鬆許多,連身體都感到輕盈。其實,最近我一直認為自己寫散文實在格格不入。

  得到江戶川亂步獎,冠上小說家的頭銜後,就偶有散文邀稿。最初我有種「喔,我也成了職業作家哩」的真實感受,寫得很高興。之後,也沒產生甚麼疑問,以為寫小說的人也該寫散文,有時寫點類似自傳的東西,或談談自己的興趣,其中不乏一些愉快的工作。

  但有一次,我看著自己的散文集,忽然想:這看起來真的有趣嗎?我的讀者等的是這些嗎?

  老實講,寫散文對我並不容易。江戶川亂步獎是頒給創作小說的獎,我得獎與寫散文的能力無關。每當受邀寫散文,我往往絞盡腦汁,寫得滿頭大汗。

  我很不擅長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化為言語。絕大多數的場合,千般思緒在我腦中都沒有明確的形體,只是模糊不清的概念,而我選擇「小說」作為表達的方式。請讀者藉由閱讀小說感覺這種「模糊不清」。

  我的原則是,想傳達甚麼,就透過小說傾訴。畢竟這是我最拿手的。

  連上網絡,部落格比比皆是。不管有名無名,形形色色的人談論林林總總的大小事。其中不乏有趣的文章,偶爾也有發人深省的,而且,瀏覽基本上全都免費。

  無論我再怎麼想,都想不出寫散文的必要。不僅沒有必要,要是繼續寫我不擅長的散文,書迷一定會說:

  「既然那麼閒,就去寫小說啊!」

  對於這樣的斥責,我無可反駁。因為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為避免誤會,必須先解釋,我並非主張小說家不該寫散文。像我,是由於寫散文在時間和精神上都會妨礙本職才推辭的。其實,說來丟臉,光寫讀者現下在看的這篇文章,就花了我寫周刊連載一回的時間。

  也許連這本書都不應該出的。把本人明知差勁的散文集結成冊,還標上價錢,實在令我十分躊躇。但畢竟「已是最後」,也就是倚恃著這一點,才決定出書。

  雖然這是最後的散文集,但小說方面,我會比過去更加努力,請各位多多支持、多多鼓勵。

  東野圭吾

  二○○六年十二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