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瀝完湯就簡單了。加上醬汁,拌勻,灑上面里附的海苔等佐料。當你吃到成品時,便懂得炒麵泡麵有多深奧。

  鬼怒川溫泉《ALL讀物》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號

  如今雖然幾乎呈停擺狀態,但過去有個名為「雨之會」的新手作家聚會,是一九八八、九年左右,由井澤元彥先生與大澤在昌先生發起的。除了我,成員還有岡嶋二人的兩位(這樣說真怪)、高橋克彥大師,剛出道的宮部美幸小姐等人。

  雨之會的夥伴曾到鬼怒川溫泉一游。正確人數我記不得,約莫十來個吧。由於年齡層相差甚多,那氣氛怎麼看都像某公司的員工旅行。實際上,宴會時幫我們拍紀念照的女侍,就深信穿浴衣坐在正中央的高橋克彥先生是部長。在她心中,井上夢人先生大概是課長,而井澤元彥先生是股長。我們甚至還有兩名OL(新津清美小姐、宮部小姐)。

  這次旅行中,最起勁的是井澤先生,他不時下指令「一開始啤酒不要點太多,等不夠了再請他們從冰箱拿就好。不然一開栓,沒喝完的也要付錢」,或是發便利商店的塑膠袋邊叮嚀「假如打算洗完澡順便換上浴衣,記得帶袋子到浴場裝衣服」。不愧是股長,好細心。

  在大浴場時,我幾乎都在與井上夢人先生交談。我們為了他的小說《克萊因壺》議論不休,且對話都是在溫泉泡到肩膀的高度進行。旁人大概覺得我們很詭異,誰也沒靠近。離開浴場時,兩個人站都站不穩。電視的兩小時單元劇里,經常出現飾演偵探的主角泡著溫泉推理的鏡頭,但通過這次經驗,我認為現實生活中,溫泉與推理小說是不兼容的。

  這樣不行《小說SUBARU》一九九八年二月號

  前幾天,我又搬家了。從學生時代算起是第十次,而從來東京之後算起,也已是第六次。恐怕這下沒一家出版社會再送遷居賀禮,誰教我上次才信誓旦旦地保證是最後一次。

  一直搬家實在沒甚麼好處。既需要體力,辦理各種手續又麻煩,適應新環境也相當耗費心神。更重要的是,浪費錢。

  即使如此,搬家狂異口同聲的一個優點,就是能藉機收拾東西。這雖然也意味著要重新整理各種物品,但所謂的「收拾東西」,我想應視為「可以狠心丟掉東西」,大把大把將東西往垃圾袋裡丟的感覺真是美妙無比。

  這次,為整理行李,打開櫥櫃後,發現裡面已變成等待進垃圾場的衣物的巢穴。凡是常穿的我都擺在外頭不收,所以,櫥櫃內的必然都是很少有機會穿的衣服。而除了禮服之類具有特殊用途的服裝外,所謂「很少有機會穿的衣服」,大致不是「不太想穿」,就是「已不能穿」。無論哪一種,留著都沒意義。

  首先成為目標的,便是我為亂步獎頒獎典禮買的西裝。說具有紀念價值嘛,倒也不是沒有。原想搞不好再得甚麼獎時可以穿,但一留便留了十二年。把這種東西珍重地收藏起來,大概就是一個錯誤,我邊想邊塞進垃圾袋。

  接著檢查其他夾克、西裝類。這些都是我幾年前還在穿的,其中也有我相當喜愛的衣服。雖然多少有點趕不上潮流,但若是與不注重打扮的編輯吃飯,穿出去應該也沒問題,反而能給對方我很窮的印象,好用來爭取提高稿費。

  只是,試著套上後,卻發現每件都太小。奇怪,怎麼會這樣?我納悶著探往櫥櫃深處,看到一樣東西。

  那是一件深藍色的防風外套,以前我每天跑步時,在寒冬穿的。

  唉唉唉。

  我不禁有所領悟:此物會被收在這種地方,難怪肚子愈來愈大,衣服自然也跟著穿不下了。

  轉動手拉壞機的理由《別冊文藝春秋》一九九八年四月二二三號前陣子,在醉客作家藤原伊織先生的邀約下,我在陶藝入門的影片中演出。

  該影片邀請六名作家,各自挑戰六種成形法。拍攝前,工作人員詢問希望嘗試哪一種,我堅持:

  「當然是手拉壞。」

  其實,談到陶藝,我只能想到手拉壞。問過幾個朋友,果真大夥都一樣,知道手拉壞以外另有成形法的反而少。

  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除了手拉壞,還有以捏黏土般徒手成形的方式、先做成一大塊再挖空中間的方式,及用陶版機把壓成一塊平面的土邊緣折起的方式。連各位讀者也不是很清楚吧?

  我是這麼想的:難得玩陶藝,不如藉機了解一番,以便將來運用在創作上,不然就太浪費了。而在小說里提到陶藝,自然要端出手拉壞,否則一般人無法接受。所以,不論如何我都要向手拉壞挑戰。

  可是,第一天我就發現自己想得太美了。指導我們的是東京藝術大學的島田文雄老師,一開始打招呼時,老師便毫不客氣地言明:

  「這個嘛,才接觸一、兩天就要做出成品不太可能。尤其是手拉壞,外行人是控制不了的。一般至少得學上一年半載,否則做不出象樣的東西。」老師的語氣雖然平和,但這些話聽得我們實在心虛。「麻煩老師多多幫忙」,我和工作人員一同懇求。老師一臉無奈地說:

  「只能靠練習了。從現在到攝影當天,請每周來練習。」「好,這是當然,我會盡力的。」我一面行禮一面想,當初根本不是這麼說的。原本談好的是攝影當天去一下,隨便做做即可,所需時間只有短短三天,且其中一天是慶功宴,完全沒料到還有每周練習這種事。

  不過,冷靜深思,老師的話是對的。無論教學再簡單明了的陶藝教室,也不可能讓人在上課的第一天就學會手拉壞技術吧。

  於是,我當天便立刻開始挑戰,但真的接觸手拉壞,反而體會到更加嚴峻的現實。

  總之,完全無法順心如意。至於是甚麼無法順心如意?自然是陶土。

  首先,有個「定中心」的步驟,就是讓拉壞機上轉動的陶土向上拉長,或相反地,向下壓低。這已十分困難。看助手的示範,陶土在雙手中圓轉自如,又伸又縮,簡單得不得了。可是自己一試,陶土塊卻很硬,一點都不會變形,向上延展尤其不易。以為是力氣不夠,便使出全力捏陶土,結果只有受力的地方凹進去,變成葫蘆形。

  我臉色鐵青,心想別說每周,搞不好每天練習都來不及。

  但是,總不能一味發呆,我決定先試著做點東西。我在島田老師和幾名助手的細心教導下嘗試,起初當然不順利,失敗、失敗、再失敗,甚麼都沒做成,只有被我弄壞不能再用的陶土愈堆愈高。好不容易做出一點樣子,拿線把成品從拉壞機取下時,最重要的部份就咻地往旁邊飛過去。有時甚至會泥塊亂飛,弄得渾身是泥。

  即使如此,歷經幾小時的奮鬥,好歹也製作出五個醜醜的盤子、菸灰缸、大茶杯。原打算捏茶碗,但中途就失去控制,最後的成品完全背離我的期待。一個不抽菸的人之所以會做出菸灰缸,不是沒有理由的。

  無論如何,能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一些成果,真是愉快。一想到燒好拿來用的情景,就更加開心。原來如此,我多少有些明白,這便是陶藝的魅力吧。

  一方面是已答應老師,再者自己也有危機意識,之後我每周都前往練習。一練之下不得了,我竟然慢慢進步,做一些形狀單純的東西不再那麼吃力。

  正當我心想「好極了,這下真要拍攝時就不用怕」,島田老師卻發出驚人之語:

  「屆時東野先生做大盤子吧,看起來比較有份量。」咦,哪有這樣的!跟之前講的不同……我真想抗議。總算勉強踏進做得出小東西的階段,突然要我做大盤子未免太亂來。

  但對我們而言,島田老師的話等同聖旨。

  「好啊,務必讓我試試看,真期待。」

  我竟笑嘻嘻地如此回答。不用提,那天我便展開製作大盤子的特訓。

  話說,雖然嫌東嫌西的,成形過程也就這麼結束了,但陶藝並不僅止於此,還有繪圖和上釉的步驟。尤其是繪圖部份相對自由,也是各人素養的展現之處。

  此時,我動起腦筋,甚麼樣的設計才會讓更多人想擁有?這次我們透過拍片及事前準備中做出的作品,將在銀座的畫廊展示。

  外行人臨時抱佛腳特訓留下的粗陋成品,打著展覽會的名號公開陳列已相當厚臉皮,我還有個更不要臉的企圖。那就是,思考如何才能高價賣出。

  尋思一周得到的結論,便是:「遇到困難時找貓幫忙。」我決定,把拍攝時製作的大盤,及練習做的茶杯等所有作品,全畫上貓。躺著的貓、伸懶腰的貓、遊戲的貓……各種姿勢我都畫了。

  不用說,我的目標自然是愛貓人士。身為同類,我深知他們只要是與貓有關的東西都想收藏的心情。

  這番苦心之作最後會以多少價錢賣出?我光想就興奮得睡不著。

  至於陶藝題材的小說,目前倒是沒有計劃。

  確認實驗不可能執行?《書的故事》一九九八年六月號昭和五十六年起,有整整五年的時間,我都在某汽車零件製造商從事生產技術的研究。既然會從事那樣的工作,大學讀的當然是工學院。再講得明白一點,是電機工程學系。而我之所以進入工學院,則是因為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理科比文科拿手──不如說,我的文科成績實在沒有應考的程度較正確。前些日子,我與七年沒見的高中朋友碰面,他正經八百地談起我的國文成績:

  「無論我考得多爛,看到你的考卷就放心了。」

  不巧,他這些話是在我經常去的酒館說的,小姐們隨即出聲調侃:

  「真的?好遜喔!虧你還能當上作家。」

  頓時害我顏面掃地。但他說的是實話,我也無法反駁。

  我很怕國文,且討厭得要命。早就搞不清到底是因為討厭才怕,還是因為怕才討厭。相形之下,畢竟對理科較拿手,若問我喜歡或討厭,比起其他科目,應該算是喜歡吧。

  如今回想,當時我並不了解理科,尤其是理化真正的樂趣,畢竟做實驗的機會少之又少。理解物理、化學的法則,知道一向感到不可思議的電的性質和化學反應的架構,儘管也很有趣,終究是書桌上的事情,既死板又缺乏實際感受。現下我完全記不得平常上課的內容,卻清清楚楚地記得朋友的頭髮在靜電實驗中豎起,可見實際動手體驗相當重要。

  而一進大學,實驗就多到令人生厭。我讀的大學,每周都要做一次實驗,所以天天忙著整理數據數據和寫報告。

  但是,做這些實驗很快樂嗎?倒也成了疑問。原因是,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實驗題目全是指導教授給的,從實驗方法到步驟皆有詳細的指示。至於將有怎樣的結果,幾乎事先都知道答案。若得到預期的結果,代表實驗正確執行,反之,則是實驗者出了甚麼差錯。換句話說,進行實驗不是為了研究,而是為了訓練學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