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綁架遊戲》二○○二年十一月光文社/二○○四年六月獨步文化這是我第一部以綁架為主軸的作品。同類名著雖然已經很多,但幾乎都是以犯人與警察對峙的方式布局,於是我不禁思索,若單就犯人的觀點描寫會是甚麼樣子?本作的靈感便來自於此。作品的形象是「一個故作優雅的男子在摩天大樓喝著啤酒,僅靠著手機就奪得贖金」,二○○三年改編成電影《g@me.》,片中藤木直人先生做作的模樣真是入木三分。那部電影東野也悄悄入鏡,但發覺的人意外地少,畢竟只出現幾秒。另外,在雜誌《Gainer》上連載時,標題是《青春的死亡面具》。雖然也喜歡這個標題,但作者認為點明內容比較好,便改名了。

  《信》二○○三年三月每日新聞社/二○○七年八月獨步文化當初是個非常理所當然的發想:家裡要是出了罪犯可傷腦筋。由於是在報紙的周日版連載,最好避免殘酷的場景和複雜的推理布局,所以,我決定徹底描寫孤伶伶的弟弟,收到服刑中的哥哥寄來的信會有何想法,進而選擇如何生存。成果雖然不是推理小說,但或許這樣比較好。我試圖破壞表面上的善意、形式上的道德之類的東西。不能因別人家裡有罪犯就加以歧視──這種事既不可能,也不符合現實。要是女兒的男友是罪犯的弟弟,我想必會反對他們結婚。

  《我是代課老師》二○○三年五月集英社文庫

  兒童雜誌來邀稿,我當是修行的一環接下。其實我的興趣不大,因為該設計怎樣的橋段、故事能複雜到甚麼程度,分寸的拿捏我毫無把握。我不認為這年頭的孩子會主動看小說,便做好受冷落的心理準備,但第二年雜誌依然向我邀稿,令我大吃一驚,或許得歸功於主角旁觀者清的設定。而書中的一篇〈來自幽靈的電話〉,未經我同意就被收錄至另一家出版社的合輯,我只是嫌麻煩才沒去告他們而已。

  《殺人之門》二○○三年八月角川書店/二○○五年九月獨步文化殺人,是甚麼感覺?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想像過吧。從孩提時代我就對此相當感興趣,便想寫寫無法脫離這種思緒的人。《白夜行》是以客觀的敘述來描繪主角,但本作則藉由第一人稱刻畫主角扭曲而偏執的世界。若能讓讀者忍不住對主角大叫「搞甚麼,快動手啊」,身為作者的我就心滿意足。

  《幻夜》二○○四年一月集英社/二○○八年十二月獨步文化這是一部很難評論的作品。每個人都會問這部作品與《白夜行》的關聯,但此刻我無法置答。書一開頭便寫到阪神大地震,我十分擔心會不會傷害災民。而上班族時代的經驗和父親的工作等,在構思劇情上派上用場,陶藝教室也總算沒白去。

  《挑戰?》二○○四年五月實業之日本社

  由於實在太過熱中滑雪板,不反映在工作上實在可惜,便決定連載散文。然而仍無法避免話題用盡的命運,所以書中有不少與之無關的文章。

  《彷徨之刃》二○○四年十二月朝日新聞社/二○○八年一月皇冠報仇是違法的,但世上有些案件,讓人不禁想認同報仇之舉。警官得設法逮捕執著於報仇的人,但他們內心的想法又是如何?此一想法成為寫就本作的契機。書中談的雖是少年法,但我真的認為現行法律大多是保護犯罪者,不只是少年法而已。

  《黑笑小說》二○○五年四月集英社/二○一一年二月獨步文化這是繼《怪笑小說》和《毒笑小說》後的第三部搞笑小說集,我自認是目前寫得最好的一部。內容談及文壇的地方很多,責任編輯還曾要我適可而止。說到編輯,本書單行本封面上拍的,其實就是筆者和編輯。地點是在東京都內某家烤雞店,老闆大概萬萬沒想到店裡的照片會被拿來這麼用。真對不起,完全沒有廣告的效果。

  《嫌疑犯X的獻身》二○○五年八月文藝春秋/二○○六年九月獨步文化本作獲得許多勳章,似乎亦成為本格之爭的題材,但現下我把這也當做是一種勳章。就我個人來說,是不是本格推理小說,要由讀者自行決定。不少人認為,我是為了讓詭計成立而創造人物,實際上剛好相反。我是決定主角的性格特質後,才思索適合的詭計,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有靈感。

  《科學?》二○○五年十二月角川文庫

  光談科學要寫散文很難。歷經一番痛苦掙扎後,加入大量職棒、戀愛、少子化對策等與科學沒甚麼關係的話題。書名加上問號,和《挑戰?》一樣,都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追夢杜林》二○○六年五月光文社

  我喜歡冬季運動,所以一直很想親眼瞧瞧冬季奧運。儘管日程安排十分緊湊,我仍看到相當多的項目。但是,單記述比賽觀後感就沒意思了,我煩惱著該怎麼辦才好,最後決定寫成奇幻小說。不明白我在講甚麼的,請翻翻書。

  《紅色手指》二○○六年七月講談社/二○一一年三月獨步文化到了這個年紀,與朋友之間談論的話題和年輕時便會有所不同。如何照顧年老的雙親,大概是中年人共同的煩惱吧。寫這部小說不需要取材,只要聽身邊的人怎麼說就足夠。不,用不著聽,也感受得到他們的苦惱。我大姊看完書後,哭著打電話給我。

  《使命與心的極限》二○○六年十二月新潮社/二○○八年二月獨步文化我母親是帶著大動脈瘤和癌症去世的。對於無法將其中任何一個除去的醫師們,我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滿,心中只有感恩,謝謝醫師兩年來為母親診療。本書提及我當時得到的知識,只不過,我對那些專業的東西束手無策,寫不出醫學推理小說,所以想傳達對醫療的期待。

  Ⅲ電影改編等

  電影《秘密》完成始末《ALL讀物》一九九九年十月號一九九八年六月的最後一天,文藝春秋邀稿的小說終於接近完成。只不過,當初答應寫的篇幅是五百張稿紙,卻超出約兩百張。由於是每周以電子郵件交出一百張稿子,超出的部份使計劃整整延遲兩周。即使如此,只晚兩周也還算不錯。因為著手寫這部作品,本就較原先的計劃晚了兩年。

  書名定為《秘密》。某出版小說雜誌的編輯來電:「我們想在書評單元介紹您的作品,即使先告訴我們書名也好。」我老實回答:「秘密。」對方立刻生氣地鬧脾氣說:「既然那麼不想講就算了。」我不禁深感取了個麻煩的書名。

  《秘密》是描述妻子的靈魂附在女兒肉體上的故事,當時我便預期會有人上門提案改編成連續劇。無關作品好壞,這是依過往經驗的推斷。來談改編連續劇的,挑選的都是年輕女子角色突出的小說。當然,不見得會成真。應該說,根據我的印象,百分之九十九不會成真。或許會有「那是因為你的小說很無趣吧」的反駁,不過,很多作家及編輯都有同感。演藝圈的人完全不考慮是否真的會開拍,一律先沾上自己的口水再說──這是藝文界的共通體認。

  茫然地想著影視化的事時,我思索起誰適合演故事的主角。小說的主角是中年男子,但劇本恐怕會被改成以女兒為主角,且年紀將拉高許多。小說一開始女兒是小學五年級,接著上國中、高中,不太可能全由同一個女演員飾演。不,也許不是不可能,但真的實行會很奇怪。應該是開頭就設定為高中生比較合理,換成是我,多半會這麼拍。

  此時,《無家可歸的小孩》中安達佑實小姐的臉蛋掠過我腦海,如果是她,再演小學生也不無可能。我試著想像,覺得不至於太突兀。

  「喔喔,那就只有她了。」

  可是,一想像她變成高中生的模樣,我頓時泄了氣。坦白講,我完全感受不到半點青春嬌媚的氣息。從實際年齡來看,高中女生的打扮理當才適合她,但她背著小學書包的模樣實在太深入人心。

  所以,我相信還是從頭就把女兒設定為高中生較妥當。那麼,誰來演才適合?

  驀地,「廣末涼子」四個字浮現眼前。我不是她的影迷,只微微抱著期待,心想要是請到她這種超人氣偶像主演,一定會造成轟動,書也將隨之大賣。當然,我壓根沒料到真的會由她擔綱演出。

  ※※※

  書籍出版後不久,責任編輯H田小姐便告知很多人來談拍片的事。順帶一提,《秘密》有兩位責編,因為H田小姐半途休產假,由O村先生接手。

  「XX公司想改編成電影,請廣末涼子主演,△△公司的人選也是她。○○公司考慮找深田恭子。還有……」據H田小姐的說法,約有三十件提案,幾乎都表示要找廣末涼子或深田恭子主演。大家的想法相當一致。

  「找誰都行,希望真的會開拍。」我說。

  「是啊,呵呵呵。」H田小姐微笑。

  「我倒希望深田恭子接演。」戀童的O村先生痴痴呢喃。

  此時,我們都認為反正對方只是談談而已。聽對方畫大餅,講得像真的一樣,最後卻是一場空,類似的情形大夥經歷得夠多了。

  然而,到了年底,H田小姐來電,告訴我TBS希望在年前把事情談妥。TBS的提案是由廣末涼子主演。

  眼看年關將近,我們與TBS的人見了面。

  「我們已敲好廣末涼子的檔期。」自稱是製作人的間瀨先生口吻極有把握,他是個留著鬍子的可疑男子。「她會趁暑假七、八月拍攝完畢,預定九月底上映。」這番話讓我驚呆了。

  「拍完一個月就上映?這樣來得及嗎?」

  「來得及,」可疑的間瀨先生非常篤定,「我們會趕出來的。」當下,我內心一涼。儘管對拍片幾乎一無所知,我也明白電影不是拍攝結束就完成。短短不到一個月便能完成剪輯、音樂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後制工作,我實在不相信。

  間瀨先生接著說:「我們準備請瀧田洋二郎先生執導,齊藤宏先生改編劇本。」說得倒好聽,這下反倒讓間瀨先生顯得更可疑。

  「實現的可能性大概有多少?」我老實不客氣地開口。

  間瀨先生彷佛沒料到會有此一問,愣了一下後自信滿滿地回答:「百分之九十八左右。」「百分之九十八?」我有些詫異。

  「是的。」間瀨先生點頭。

  「哦。」

  我不禁暗忖,那麼事情還有百分之二泡湯的可能。與間瀨先生等人告別後,我仍舊認為最後會由這百分之二勝出。作品改編成電影,而且由廣末涼子主演──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

  ※※※

  「聽說要拍了。」三月時突然接到H田小姐的電話。

  拍甚麼?

  「電影呀,已經正式定案。」

  「噢……」

  絲毫沒有真實感。

  高中時,我曾希望將來從事電影這一行,還拍過八厘米電影,在文化祭上播映。成為作家後,也夢想著作品有朝一日能拍成電影。如今,夢想即將實現,我應該興奮不已,卻不知為何有種事不關己的感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