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我在東京沒有學壞。我不抽菸,不去飆車,不接近女人,也不碰毒品,而且不管別人怎麼引誘,我都不去夜店很多的熱鬧地區閒逛。我不是忍耐著不去,而是因為辛苦謀生的媽媽就在那樣的地方工作。我完全不覺得那種地方有吸引力。
像東京這樣的大都會裡,存在著許多鄉下地方想也想不到的誘惑。即使身邊沒有人監督,我也沒有變壞,這應該要感謝真鍋先生最後對我說的那些話。他說:“要好好照顧你媽媽,你是她唯一的依靠了。”他還說:“也要幫忙我照顧她。”只要想到他那些話,再強大的誘惑我也能避開。
在學期間,我並沒有拼了命的苦讀,只是盡本分地認真讀書。因為我了解我和媽媽的生活不易,所以不論高中或大學,我都選擇公立的學校就讀。關於就學的事情,媽媽從來不干涉我的決定。剛進大學時,我就開始認真打工,所以從大學二年級起,媽媽不必辛苦工作,也能維持我們的生活了。
大學畢業後,我雖然進入大公司工作,但還是沒有能力買房子,只是搬到和泉多摩川堤防旁、比較寬敞的新住宅大樓里。新家的房租相當高,所幸公司有住宅津貼,可以幫忙分擔。我和媽媽終於可以擺脫那間令人厭煩的老舊公寓,搬到有兩間臥室、有客廳,也有餐廳和廚房的新大樓住宅里。對長久住在有如箱子般的房子裡的人來說,能住進寬敞、明亮又摩登的新家,真令人心生感激。
新家位於大樓的八樓,可以從陽台看到多摩川和多摩川對岸登戶的房子。沿著多摩川的河堤往上遊走一小段路後,就可以欣賞到種植在河兩岸和堤坊上的綠樹,這是一條很棒的步道,很適合身體需要療養的媽媽。
媽媽在我讀大二的時候,就辭掉工作了。她那時已是不得不辭職了。她已經五十出頭,本來在小酒店裡的工作,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只好離開酒店,在大樓里做清潔女工。於是我就叫她不要做了。
長時間的夜生活和大量飲酒,影響了媽媽的健康。雖然她沒有得到什麼大病,卻必須經常上醫院做複診與治療。她一直沒有再婚,所以直到我大學畢業,我們都住在出租公寓裡,也沒有任何財產。
時光冷酷無情,不會為人多停留一分一秒。曾經因為真鍋先生的離去,而不知道能不能繼續活下去的我們,不知不覺地在沒有真鍋先生的陪伴下,又生活了二十多年。
不知道媽媽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因為她總是沉默不語。可是,已經入社會,每天擠電車,過著通勤生活的我,偶爾還是會想起F市時期的生活。然而記憶里F市的日子,在時間的沖刷下,漸漸失去了真實感,變成了兒時的夢境。有時回想起那時的事情,還會不自覺地自問“那些事是否真的存在呢?”
我一直有這樣感覺。長大以後,這種感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強烈。發生在G市、那件像蒸氣一樣消失的女性失蹤事件,已經被世人所遺忘;當時把這事件寫下來的小說家松下謙三先生,如今也已經作古,他寫的那些文章後來有沒有出版成冊呢?如果有,現在世面上還能找得到那些書嗎?
這個世界上,真的發生過那些事嗎?為什麼大家都不再談論了呢?以前的我是一個生活在幻想中,個性有點古怪的小孩,難道那些只是我童年裡某個夏天的幻想嗎?
或者那只是我曾經做過的一個長夢,而我卻把夢和現實生活混在一起了?只有我知道事件的真相,只有我看到某些情景,一九七七年的夏天,F市曾經有透明人。然而,現實生活里是沒有透明人的吧!如今我已長大成人,那一段日子變成令我暈眩、百思不解的記憶。可惜誰也無法去證實那些事情了,因為那是別人都不知道,只有我才知道的事情。
第十三章
早餐的餐桌上,永遠只有我們母子兩人,這種情形數十年如一日,一點變化也沒有,我也早就習以為常。因為新住家的周圍還沒有什麼高大的建築物,所以早晨的陽光能毫無阻礙地照射在餐桌上。這一天我一邊吃媽媽做的早餐,一邊看電視上的早晨新聞。電視裡正在播報的一則新聞,敘述一位前任的警備軍人逃出北韓二十二號政治犯收容所,經過中國,逃到南韓的事跡。此人受到日本非官方組織的邀請,日前來到了日本。
這個人名叫徐光鐵,據他描述,二十二號收容所像個囚犯村一樣,容納了五萬名政治犯,是北韓最大、最糟糕的監獄。根據徐光鐵的說法,二十二號收容所里有拷問刑具,也有營業單位和簡單的墓園,一旦被關進那裡,永遠也沒有被釋放出去的可能,就算是死了,也會被埋藏在那裡,連屍體都無法離開那個收容所。
徐先生還說:因為食物短缺,二十二號收容所里的人只好嚼樹根過活。另外,那裡有幾千個因為病重,而無法撐過冬天的人;也有幾千個因為身體虛弱,受不了寒冬而冷死的人;還有幾千個人是餓死的。徐先生剪了一個五分頭,有一點胖,從體格看起來像是個柔道家。
吃過早餐,我就出門,搭電梯下樓,然後快步走到和泉多摩川的車站,先搭小田急電車,再換都營新宿線,去公司所在的大手町上班。我在辦公桌前忙了一整天,正想準時下班的時候,服務台那邊打電話過來,說是有人在一樓大廳等我。
因為我並沒有和任何人約定見面,也想不出有什麼人會突然跑來找我,便帶著滿肚子的疑惑,來到一樓的大廳。我先去詢問處,說明自己就是浦上,詢問處的服務小姐立刻伸出戴著白手套的右手,指著沙發那邊。當我轉頭看向那個方向時,一位坐在靠玻璃牆沙發上的男子正好站起來。我朝他走去,他也朝我走來,這使得我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我覺得自己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里的角色,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當我們靠的更緊時,我看清楚了,這個一邊伸出右手,一邊接近我的男子,正是今天早上出現在電視新聞里的徐光鐵。 ※棒槌學堂の 精校E書 ※
“是浦上先生吧?我是從韓國來的徐光鐵。”他用有點生硬的日語說著。
“我是浦上,今天早上我在電視新聞里看到你了。你是從收容所里逃出來的吧?可是,你為什麼會來這裡……?”
“我逃離北韓已經五年了,來日本一直是我的夢想。”
“今早從電視裡看到的人,突然出現在面前,這實在……請問你認識這裡的某個人嗎?”我問。
“是的。我認識你。”
“我?總之,我們先坐下來再說吧。”
“不行,我沒有時間了。我要找的人就是你沒錯。一九七七年左右,你住在F市,對吧?當時你家的隔壁是一家真鍋印刷廠。”
“是的……你怎麼知道呢?”
“果然是你沒錯。你給人的印象確實如老馬形容的那樣,我很高興能夠見到你。今天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把這個東西交給你。”徐先生說著,遞給我一封有咖啡色污漬的厚厚信件。信封很老舊了,裡面大概有多張信紙,因此顯得鼓鼓的。
像東京這樣的大都會裡,存在著許多鄉下地方想也想不到的誘惑。即使身邊沒有人監督,我也沒有變壞,這應該要感謝真鍋先生最後對我說的那些話。他說:“要好好照顧你媽媽,你是她唯一的依靠了。”他還說:“也要幫忙我照顧她。”只要想到他那些話,再強大的誘惑我也能避開。
在學期間,我並沒有拼了命的苦讀,只是盡本分地認真讀書。因為我了解我和媽媽的生活不易,所以不論高中或大學,我都選擇公立的學校就讀。關於就學的事情,媽媽從來不干涉我的決定。剛進大學時,我就開始認真打工,所以從大學二年級起,媽媽不必辛苦工作,也能維持我們的生活了。
大學畢業後,我雖然進入大公司工作,但還是沒有能力買房子,只是搬到和泉多摩川堤防旁、比較寬敞的新住宅大樓里。新家的房租相當高,所幸公司有住宅津貼,可以幫忙分擔。我和媽媽終於可以擺脫那間令人厭煩的老舊公寓,搬到有兩間臥室、有客廳,也有餐廳和廚房的新大樓住宅里。對長久住在有如箱子般的房子裡的人來說,能住進寬敞、明亮又摩登的新家,真令人心生感激。
新家位於大樓的八樓,可以從陽台看到多摩川和多摩川對岸登戶的房子。沿著多摩川的河堤往上遊走一小段路後,就可以欣賞到種植在河兩岸和堤坊上的綠樹,這是一條很棒的步道,很適合身體需要療養的媽媽。
媽媽在我讀大二的時候,就辭掉工作了。她那時已是不得不辭職了。她已經五十出頭,本來在小酒店裡的工作,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只好離開酒店,在大樓里做清潔女工。於是我就叫她不要做了。
長時間的夜生活和大量飲酒,影響了媽媽的健康。雖然她沒有得到什麼大病,卻必須經常上醫院做複診與治療。她一直沒有再婚,所以直到我大學畢業,我們都住在出租公寓裡,也沒有任何財產。
時光冷酷無情,不會為人多停留一分一秒。曾經因為真鍋先生的離去,而不知道能不能繼續活下去的我們,不知不覺地在沒有真鍋先生的陪伴下,又生活了二十多年。
不知道媽媽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因為她總是沉默不語。可是,已經入社會,每天擠電車,過著通勤生活的我,偶爾還是會想起F市時期的生活。然而記憶里F市的日子,在時間的沖刷下,漸漸失去了真實感,變成了兒時的夢境。有時回想起那時的事情,還會不自覺地自問“那些事是否真的存在呢?”
我一直有這樣感覺。長大以後,這種感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強烈。發生在G市、那件像蒸氣一樣消失的女性失蹤事件,已經被世人所遺忘;當時把這事件寫下來的小說家松下謙三先生,如今也已經作古,他寫的那些文章後來有沒有出版成冊呢?如果有,現在世面上還能找得到那些書嗎?
這個世界上,真的發生過那些事嗎?為什麼大家都不再談論了呢?以前的我是一個生活在幻想中,個性有點古怪的小孩,難道那些只是我童年裡某個夏天的幻想嗎?
或者那只是我曾經做過的一個長夢,而我卻把夢和現實生活混在一起了?只有我知道事件的真相,只有我看到某些情景,一九七七年的夏天,F市曾經有透明人。然而,現實生活里是沒有透明人的吧!如今我已長大成人,那一段日子變成令我暈眩、百思不解的記憶。可惜誰也無法去證實那些事情了,因為那是別人都不知道,只有我才知道的事情。
第十三章
早餐的餐桌上,永遠只有我們母子兩人,這種情形數十年如一日,一點變化也沒有,我也早就習以為常。因為新住家的周圍還沒有什麼高大的建築物,所以早晨的陽光能毫無阻礙地照射在餐桌上。這一天我一邊吃媽媽做的早餐,一邊看電視上的早晨新聞。電視裡正在播報的一則新聞,敘述一位前任的警備軍人逃出北韓二十二號政治犯收容所,經過中國,逃到南韓的事跡。此人受到日本非官方組織的邀請,日前來到了日本。
這個人名叫徐光鐵,據他描述,二十二號收容所像個囚犯村一樣,容納了五萬名政治犯,是北韓最大、最糟糕的監獄。根據徐光鐵的說法,二十二號收容所里有拷問刑具,也有營業單位和簡單的墓園,一旦被關進那裡,永遠也沒有被釋放出去的可能,就算是死了,也會被埋藏在那裡,連屍體都無法離開那個收容所。
徐先生還說:因為食物短缺,二十二號收容所里的人只好嚼樹根過活。另外,那裡有幾千個因為病重,而無法撐過冬天的人;也有幾千個因為身體虛弱,受不了寒冬而冷死的人;還有幾千個人是餓死的。徐先生剪了一個五分頭,有一點胖,從體格看起來像是個柔道家。
吃過早餐,我就出門,搭電梯下樓,然後快步走到和泉多摩川的車站,先搭小田急電車,再換都營新宿線,去公司所在的大手町上班。我在辦公桌前忙了一整天,正想準時下班的時候,服務台那邊打電話過來,說是有人在一樓大廳等我。
因為我並沒有和任何人約定見面,也想不出有什麼人會突然跑來找我,便帶著滿肚子的疑惑,來到一樓的大廳。我先去詢問處,說明自己就是浦上,詢問處的服務小姐立刻伸出戴著白手套的右手,指著沙發那邊。當我轉頭看向那個方向時,一位坐在靠玻璃牆沙發上的男子正好站起來。我朝他走去,他也朝我走來,這使得我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我覺得自己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里的角色,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當我們靠的更緊時,我看清楚了,這個一邊伸出右手,一邊接近我的男子,正是今天早上出現在電視新聞里的徐光鐵。 ※棒槌學堂の 精校E書 ※
“是浦上先生吧?我是從韓國來的徐光鐵。”他用有點生硬的日語說著。
“我是浦上,今天早上我在電視新聞里看到你了。你是從收容所里逃出來的吧?可是,你為什麼會來這裡……?”
“我逃離北韓已經五年了,來日本一直是我的夢想。”
“今早從電視裡看到的人,突然出現在面前,這實在……請問你認識這裡的某個人嗎?”我問。
“是的。我認識你。”
“我?總之,我們先坐下來再說吧。”
“不行,我沒有時間了。我要找的人就是你沒錯。一九七七年左右,你住在F市,對吧?當時你家的隔壁是一家真鍋印刷廠。”
“是的……你怎麼知道呢?”
“果然是你沒錯。你給人的印象確實如老馬形容的那樣,我很高興能夠見到你。今天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把這個東西交給你。”徐先生說著,遞給我一封有咖啡色污漬的厚厚信件。信封很老舊了,裡面大概有多張信紙,因此顯得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