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姚采瀾想起上次見他時候的樣子,雖然五十幾歲卻還是精神矍鑠,老當益壯的。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連帶著老妻也得了重病,這個打擊把這個一輩子堅強的老人給打擊的不輕。
只是看見石頭和鐵錘時,他的眼裡才有了幾絲喜悅。對鐵錘還沒什麼,江老爺一把抱起了石頭,放在懷裡親了又親。
石頭懂事的摟緊了江老爺的脖子,“爺爺,別難過。沒有了大伯,石頭會照顧你的”
一聽這話,江老爺的眼淚刷就掉下來了,姚采瀾也忍不住的哭。江清山把臉別在了一邊,只看見肩膀頭在不斷的抖動。
一家人暫時住下來,也都換上了真正的麻布孝衣,就連小小的鐵錘也穿了一套。
家裡的靈棚都已經紮好了,直愣愣的矗立在院子當中,看著就讓人覺得觸目驚心。
又焦急的等待了兩天,京城的那一幫人才到了。江清山親自領著人去了城門口迎接。
等一行人抬著江清峰的棺材進了家門,姚采瀾領著府里的下人們跪倒一片,只能聽見哭聲震天。此情此景,這是聞者傷心,見著落淚。
主母 七十五 歸來
七十五 歸來
接著江夫人的馬車也到了,姚采瀾也顧不上哭了,先管活的要緊,趕緊指揮著人用軟轎搭著病病歪歪、正睡得昏昏沉沉的江夫人抬到了後院最偏僻的一個剛收拾出來的小院裡面。
崔姨娘自是一臉關切的親自照看著江夫人的軟轎跟著去安排了。姚采瀾對她的辦事能力倒是放心。
緊接著,後邊車裡下來三個人,是大嫂劉氏和江家大小姐江玉榮,手邊還牽著一個小男孩,應該是姚采瀾從未見過的長房唯一的男丁江玉謹了。劉氏渾身縞素,頭髮也被厚重的白布帽子遮住了,只露出一點臉來。
江玉榮作為未出嫁的女兒,穿了一身白衣,腰間繫著白帶子,頭上戴了一朵黃花。幾年沒見,她個子長高了很多,容貌變化也挺大,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江玉謹長得瘦瘦小小,但是眼睛很大,是個很漂亮的孩子。作為正派孝子,他自然是挑重頭戲的人,身上除了一身白衣之外另外又罩了一件麻衣,頭戴碩大的麻帽,腰間繫著麻繩。現在可是八月的天氣啊,看那孩子個子本就不太高,一臉的蒼白,身形也有點搖搖欲墜,姚采瀾看了暗暗揪心。
不管兩人之間恩怨如何,姚采瀾不能失了禮數,忙搶上前微微福了福,喊了聲“大嫂”。
或許是傷心過度,劉氏一臉的哀傷兼疲倦,有點木的沖她略微點了點頭,便一路抓了江玉謹的小手,快步追著前頭的黑漆棺材去了。
江玉榮匆忙喊了聲“二嬸”,就也追著她娘去了。
棺材落地之時是需要孝子賢孫們大哭一場的,姚采瀾也緊跟了上去。巨大的黑漆棺材緩緩的停在了靈堂里,江府里頓時哭聲震天。
等棺材安好了,姚采瀾從靈棚里起身,揉揉自己酸痛的膝蓋,先踅摸石頭在哪裡。這兩天天氣反常的熱,估計是快要來一場暴雨了,真怕孩子頂不住啊。
江家人丁並不興旺,靈棚裡頭主要是玉謹和石頭頂著呢。石頭作為侄子,只穿了白衣白帽,好歹比玉謹少了一層,看著精神倒還好。他早被教導好了,一看主持喪事的司儀的眼色,就趴在地上使勁嚎。作為一個孩子來說,能保持哀戚之容、不失禮數就已經是難為他了。
江清山穿著一身素衣,哭得兩眼紅腫。他手裡抱著鐵錘,這孩子可能被太陽曬得有點暈,沒精神的趴在他爹懷裡。鐵錘年齡還小,還是難得的屬於額外照顧的對象,只需要在關鍵時刻到靈棚晃晃就行了,倒不用跟玉謹和石頭似的,需要時時守在靈棚裡頭。
哭完了這一遭,姚采瀾跟江清山領著倆孩子趕緊先去後院拜見江夫人去。
去之前姚采瀾讓倆孩子把身上的孝衣脫了,孝帽摘了,只餘下腰間的白帶子。主要是怕刺激江夫人。她現在真是經不起任何的意外了。
把人接到最偏僻的小偏院是姚采瀾的主意。要是把江夫人安排在正院,離得靈棚又近,整天聽著哭聲震天的,這不是要她的老命麼?
江夫人還在昏昏沉沉的睡著,江清山就領著一家子站在外屋給江夫人磕了頭,就又去了靈棚那邊。
姚采瀾多留了一會兒,進了裡屋看了看江夫人。她躺在床上,面色發黃,整個人瘦了不少。姚采瀾接了李嬤嬤手裡打濕的帕子,給江夫人擦了擦臉和手。又特意囑咐伺候的崔姨娘和李嬤嬤,一定看好夫人,這才又邁步向前院而來。
劉氏不用姚采瀾照應,她一直兩眼一直盯著棺材,眼神空洞。已經長成大姑娘的江玉榮白著一張臉緊緊的扶住母親的胳膊。
石頭和玉謹跪坐在江清山身邊。玉謹無精打采的,石頭倒是挺精神,一雙眼睛咕嚕咕嚕亂看,幸虧他沒做出其他事來,姚采瀾暗暗有點擔心。鐵錘不在,可能白嬤嬤把他抱回自己院子裡去了。
一會兒,姚采瀾聽得下人報說大小姐過來奔喪來了,忙凝了凝神迎了出去。
沒等她到跟前,遠遠的,她就看見一身雪白的清秋剛剛邁進大門,淹了帕子剛哭了幾聲,就在一片驚呼聲中,軟軟的倒了下去。
姚采瀾急得直冒汗,指揮著幾個丫鬟婆子把她抬到清涼的一間廂房裡頭,吩咐人去請大夫,轉過頭來看底下的丫頭婆子們一個個驚慌失色,都挓挲著手不知該幹什麼。
姚采瀾也不太懂怎麼急救,看看周圍這些沒主心骨的,也只好硬著頭皮上前,先把那些閒雜人等哄了出去,只留了兩三個人伺候,又把清秋的領口鬆了松,揮手讓人拿了濕帕子給她擦頭臉和脖子,同時又搖又晃又掐人中的,這位妹妹總算醒了。姚采瀾大大鬆了一口氣,忙擦了一把臉上忙活出來的汗。
清秋張開眼睛茫然了一會兒,就又開始掉眼淚,“大哥,大哥。。。”只哭得憋得喘不上氣來,憋得臉色都有點發紫。
姚采瀾一看急了,聲音不覺大了起來,開始數落,“我的姑奶奶,您就別哭了大哥沒了咱們都傷心,可哭也沒用是不是?你要是再哭,你也病倒了,可讓爹和娘怎麼活啊為了這些活著的人,你也不能再哭了可不能再添亂了,這聽見沒有”
兩個人以前就隨便慣了,感情那是實打實的好,當然也不忌諱,就直接開口教導起小姑子來。
清秋聽了,這才轉眼看見了姚采瀾,見她正略帶嚴厲的看著自己,倒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還真想忍住眼淚,可一時半會兒也忍不住,坑坑吃吃的,而且開始不斷的打嗝。
這時旁邊有個人便插了話,“還是二嫂說的對,你還是別哭了我早就說過讓你留在家裡,別到這裡來添亂,你還不聽這下好了,還連累大家再為你操心受累”
姚采瀾這才一回頭,看見說話的這位爺,霍,感情還有個大活人在跟前站著呢看著模樣長的真是不錯,個子不高,一身藍衫,但濃眉大眼,算得上相貌堂堂。可惜,真是白長了張好臉了。
瞧瞧這話說得,滿口的對清秋的責備絲毫不加掩飾,另外,他話里話外的那股子反諷的意味十分明顯,分明是對姚采瀾“教訓”自家人十分不滿。。。
姚采瀾第一次見崔家生,但對他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反應十分膈應,便站起來不軟不硬的道,“這位是我們姑爺吧?”微微福了福身算是見禮,又站直了繼續說道,“我們姑奶奶哭是正該哭得,也是因為他們兄妹情深,要是一滴眼淚也不掉,或者連面都不露,才真會叫人笑話不知禮。姑爺說是不是這個理?”
崔家生有點訕訕,只好胡亂點了點頭。
不過,顯然,清秋留在這裡確實不合適,家裡就夠傷心的了,她再有個三長兩短,一家人就別活了。姚采瀾派人跟江老爺通報了一聲,還是趕緊派人把清秋送回去吧,再去叫個大夫趕緊看看,別落下什麼毛病才好。
主母 七十六 喪禮
七十六 喪禮
姚采瀾忙的腳不沾地。
江老爺整日裡木呆呆的呆在書房裡一步不出,等江夫人他們到了,他就跟著到了後院守著睡著的老妻,繼續木呆呆的坐著。不過,好歹,對於一些大事,他還是能做些決斷的,倒是沒有完全喪失清明。
姚采瀾對於喪禮是一竅不通的。發桑所用的的銀子江老爺已經托給了專門懂喪禮的一個師爺,當然還得請了當地專門伺候白事的人來主次。此外自然還有江福、江喜幫襯著。
自己除了需要哭靈之外,還得要接待來弔唁的賓客。不要指望劉氏,她只管坐在靈棚的後堂里哭得撕心裂肺,閒事一概不理,只有姚采瀾勉力撐著些場面。雖然江家親戚少,可江老爺在大名府的同僚卻不少,所以人來人往的,數量還是挺多的。不時有些故舊的夫人來看望江家的女眷,江夫人那邊都被姚采瀾擋了下來,聽她們不痛不癢的安慰幾句“節哀順變”,不多時也就告辭。不過,走了一撥,又來一撥。
只要江福說什麼,姚采瀾就照著去做。一會兒去哭靈,一會兒迎接來弔唁的人,一會兒扶著劉氏拜謝親戚故舊。
驕陽如火。作為同輩之人,姚采瀾不需要穿厚厚的麻衣,戴厚厚的帽子,只穿了一身素衣,腰間繫著白帶子,頭上簪了一朵白花。儘管如此,她跑來跑去的,行動間也是一身白毛汗。就是這種忙亂和遭罪,把姚采瀾原本的悲痛和哀傷全部磨平了,只剩下盼望快快結束這場葬禮。
大人都受不了,何況孩子。幸好明天就要出殯了,只需要挨過明天就好。按理說,停靈得過了頭七,但是,天太熱了,棺木已經發出一股異味出來。儘管已經花了一大筆銀子用了上好的棺木,棺木里還放滿了防腐用的香料,買冰的銀子也是用的嘩嘩的跟流水似的,也沒辦法再撐幾天了。算上在路上的時間,基本也說得過去了,因此,棺木就在家停了一晚上,明天就出殯。
姚采瀾看著前頭靈堂里的孩子暗暗擔心,這么小的孩子,大熱的天披麻戴孝的整天呆在靈棚裡頭,更別說夜裡還得守靈,這是要了孩子的命啊這是。
但她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字也不能說。一個孝字壓下來,什麼都得靠後站,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天晚上,是出殯之前的重頭戲。眾人只是匆匆喝了一碗湯、吃了點饅頭墊底,就開始“叫廟”了。這種重要的時刻,小鐵錘也由白嬤嬤和二妮抱著上場了。
玉謹手裡抱著牌位,打著引魂幡,余者眾人手裡都打著一盞白燈籠,到郊外的一出荒棄的山神廟為江清峰招魂。
鼓樂聲聲,一群和尚手敲木魚,念著**走在了前面。後面有人抬著供桌,桌上供靈花,陳列著祭器、祭品,兩側還擺著各式紙紮和陪葬品,有童男童女、金銀二斗、金銀二山、搖錢樹、聚寶盆、引路菩薩、打道鬼以及輓聯、挽幛等。眾人一路嚎哭。
不知道走了多久,足足有十里路的樣子,別說孩子們,就是姚采瀾也是腿腳酸痛,才終於到了那座小小的山神廟。
只是看見石頭和鐵錘時,他的眼裡才有了幾絲喜悅。對鐵錘還沒什麼,江老爺一把抱起了石頭,放在懷裡親了又親。
石頭懂事的摟緊了江老爺的脖子,“爺爺,別難過。沒有了大伯,石頭會照顧你的”
一聽這話,江老爺的眼淚刷就掉下來了,姚采瀾也忍不住的哭。江清山把臉別在了一邊,只看見肩膀頭在不斷的抖動。
一家人暫時住下來,也都換上了真正的麻布孝衣,就連小小的鐵錘也穿了一套。
家裡的靈棚都已經紮好了,直愣愣的矗立在院子當中,看著就讓人覺得觸目驚心。
又焦急的等待了兩天,京城的那一幫人才到了。江清山親自領著人去了城門口迎接。
等一行人抬著江清峰的棺材進了家門,姚采瀾領著府里的下人們跪倒一片,只能聽見哭聲震天。此情此景,這是聞者傷心,見著落淚。
主母 七十五 歸來
七十五 歸來
接著江夫人的馬車也到了,姚采瀾也顧不上哭了,先管活的要緊,趕緊指揮著人用軟轎搭著病病歪歪、正睡得昏昏沉沉的江夫人抬到了後院最偏僻的一個剛收拾出來的小院裡面。
崔姨娘自是一臉關切的親自照看著江夫人的軟轎跟著去安排了。姚采瀾對她的辦事能力倒是放心。
緊接著,後邊車裡下來三個人,是大嫂劉氏和江家大小姐江玉榮,手邊還牽著一個小男孩,應該是姚采瀾從未見過的長房唯一的男丁江玉謹了。劉氏渾身縞素,頭髮也被厚重的白布帽子遮住了,只露出一點臉來。
江玉榮作為未出嫁的女兒,穿了一身白衣,腰間繫著白帶子,頭上戴了一朵黃花。幾年沒見,她個子長高了很多,容貌變化也挺大,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江玉謹長得瘦瘦小小,但是眼睛很大,是個很漂亮的孩子。作為正派孝子,他自然是挑重頭戲的人,身上除了一身白衣之外另外又罩了一件麻衣,頭戴碩大的麻帽,腰間繫著麻繩。現在可是八月的天氣啊,看那孩子個子本就不太高,一臉的蒼白,身形也有點搖搖欲墜,姚采瀾看了暗暗揪心。
不管兩人之間恩怨如何,姚采瀾不能失了禮數,忙搶上前微微福了福,喊了聲“大嫂”。
或許是傷心過度,劉氏一臉的哀傷兼疲倦,有點木的沖她略微點了點頭,便一路抓了江玉謹的小手,快步追著前頭的黑漆棺材去了。
江玉榮匆忙喊了聲“二嬸”,就也追著她娘去了。
棺材落地之時是需要孝子賢孫們大哭一場的,姚采瀾也緊跟了上去。巨大的黑漆棺材緩緩的停在了靈堂里,江府里頓時哭聲震天。
等棺材安好了,姚采瀾從靈棚里起身,揉揉自己酸痛的膝蓋,先踅摸石頭在哪裡。這兩天天氣反常的熱,估計是快要來一場暴雨了,真怕孩子頂不住啊。
江家人丁並不興旺,靈棚裡頭主要是玉謹和石頭頂著呢。石頭作為侄子,只穿了白衣白帽,好歹比玉謹少了一層,看著精神倒還好。他早被教導好了,一看主持喪事的司儀的眼色,就趴在地上使勁嚎。作為一個孩子來說,能保持哀戚之容、不失禮數就已經是難為他了。
江清山穿著一身素衣,哭得兩眼紅腫。他手裡抱著鐵錘,這孩子可能被太陽曬得有點暈,沒精神的趴在他爹懷裡。鐵錘年齡還小,還是難得的屬於額外照顧的對象,只需要在關鍵時刻到靈棚晃晃就行了,倒不用跟玉謹和石頭似的,需要時時守在靈棚裡頭。
哭完了這一遭,姚采瀾跟江清山領著倆孩子趕緊先去後院拜見江夫人去。
去之前姚采瀾讓倆孩子把身上的孝衣脫了,孝帽摘了,只餘下腰間的白帶子。主要是怕刺激江夫人。她現在真是經不起任何的意外了。
把人接到最偏僻的小偏院是姚采瀾的主意。要是把江夫人安排在正院,離得靈棚又近,整天聽著哭聲震天的,這不是要她的老命麼?
江夫人還在昏昏沉沉的睡著,江清山就領著一家子站在外屋給江夫人磕了頭,就又去了靈棚那邊。
姚采瀾多留了一會兒,進了裡屋看了看江夫人。她躺在床上,面色發黃,整個人瘦了不少。姚采瀾接了李嬤嬤手裡打濕的帕子,給江夫人擦了擦臉和手。又特意囑咐伺候的崔姨娘和李嬤嬤,一定看好夫人,這才又邁步向前院而來。
劉氏不用姚采瀾照應,她一直兩眼一直盯著棺材,眼神空洞。已經長成大姑娘的江玉榮白著一張臉緊緊的扶住母親的胳膊。
石頭和玉謹跪坐在江清山身邊。玉謹無精打采的,石頭倒是挺精神,一雙眼睛咕嚕咕嚕亂看,幸虧他沒做出其他事來,姚采瀾暗暗有點擔心。鐵錘不在,可能白嬤嬤把他抱回自己院子裡去了。
一會兒,姚采瀾聽得下人報說大小姐過來奔喪來了,忙凝了凝神迎了出去。
沒等她到跟前,遠遠的,她就看見一身雪白的清秋剛剛邁進大門,淹了帕子剛哭了幾聲,就在一片驚呼聲中,軟軟的倒了下去。
姚采瀾急得直冒汗,指揮著幾個丫鬟婆子把她抬到清涼的一間廂房裡頭,吩咐人去請大夫,轉過頭來看底下的丫頭婆子們一個個驚慌失色,都挓挲著手不知該幹什麼。
姚采瀾也不太懂怎麼急救,看看周圍這些沒主心骨的,也只好硬著頭皮上前,先把那些閒雜人等哄了出去,只留了兩三個人伺候,又把清秋的領口鬆了松,揮手讓人拿了濕帕子給她擦頭臉和脖子,同時又搖又晃又掐人中的,這位妹妹總算醒了。姚采瀾大大鬆了一口氣,忙擦了一把臉上忙活出來的汗。
清秋張開眼睛茫然了一會兒,就又開始掉眼淚,“大哥,大哥。。。”只哭得憋得喘不上氣來,憋得臉色都有點發紫。
姚采瀾一看急了,聲音不覺大了起來,開始數落,“我的姑奶奶,您就別哭了大哥沒了咱們都傷心,可哭也沒用是不是?你要是再哭,你也病倒了,可讓爹和娘怎麼活啊為了這些活著的人,你也不能再哭了可不能再添亂了,這聽見沒有”
兩個人以前就隨便慣了,感情那是實打實的好,當然也不忌諱,就直接開口教導起小姑子來。
清秋聽了,這才轉眼看見了姚采瀾,見她正略帶嚴厲的看著自己,倒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還真想忍住眼淚,可一時半會兒也忍不住,坑坑吃吃的,而且開始不斷的打嗝。
這時旁邊有個人便插了話,“還是二嫂說的對,你還是別哭了我早就說過讓你留在家裡,別到這裡來添亂,你還不聽這下好了,還連累大家再為你操心受累”
姚采瀾這才一回頭,看見說話的這位爺,霍,感情還有個大活人在跟前站著呢看著模樣長的真是不錯,個子不高,一身藍衫,但濃眉大眼,算得上相貌堂堂。可惜,真是白長了張好臉了。
瞧瞧這話說得,滿口的對清秋的責備絲毫不加掩飾,另外,他話里話外的那股子反諷的意味十分明顯,分明是對姚采瀾“教訓”自家人十分不滿。。。
姚采瀾第一次見崔家生,但對他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反應十分膈應,便站起來不軟不硬的道,“這位是我們姑爺吧?”微微福了福身算是見禮,又站直了繼續說道,“我們姑奶奶哭是正該哭得,也是因為他們兄妹情深,要是一滴眼淚也不掉,或者連面都不露,才真會叫人笑話不知禮。姑爺說是不是這個理?”
崔家生有點訕訕,只好胡亂點了點頭。
不過,顯然,清秋留在這裡確實不合適,家裡就夠傷心的了,她再有個三長兩短,一家人就別活了。姚采瀾派人跟江老爺通報了一聲,還是趕緊派人把清秋送回去吧,再去叫個大夫趕緊看看,別落下什麼毛病才好。
主母 七十六 喪禮
七十六 喪禮
姚采瀾忙的腳不沾地。
江老爺整日裡木呆呆的呆在書房裡一步不出,等江夫人他們到了,他就跟著到了後院守著睡著的老妻,繼續木呆呆的坐著。不過,好歹,對於一些大事,他還是能做些決斷的,倒是沒有完全喪失清明。
姚采瀾對於喪禮是一竅不通的。發桑所用的的銀子江老爺已經托給了專門懂喪禮的一個師爺,當然還得請了當地專門伺候白事的人來主次。此外自然還有江福、江喜幫襯著。
自己除了需要哭靈之外,還得要接待來弔唁的賓客。不要指望劉氏,她只管坐在靈棚的後堂里哭得撕心裂肺,閒事一概不理,只有姚采瀾勉力撐著些場面。雖然江家親戚少,可江老爺在大名府的同僚卻不少,所以人來人往的,數量還是挺多的。不時有些故舊的夫人來看望江家的女眷,江夫人那邊都被姚采瀾擋了下來,聽她們不痛不癢的安慰幾句“節哀順變”,不多時也就告辭。不過,走了一撥,又來一撥。
只要江福說什麼,姚采瀾就照著去做。一會兒去哭靈,一會兒迎接來弔唁的人,一會兒扶著劉氏拜謝親戚故舊。
驕陽如火。作為同輩之人,姚采瀾不需要穿厚厚的麻衣,戴厚厚的帽子,只穿了一身素衣,腰間繫著白帶子,頭上簪了一朵白花。儘管如此,她跑來跑去的,行動間也是一身白毛汗。就是這種忙亂和遭罪,把姚采瀾原本的悲痛和哀傷全部磨平了,只剩下盼望快快結束這場葬禮。
大人都受不了,何況孩子。幸好明天就要出殯了,只需要挨過明天就好。按理說,停靈得過了頭七,但是,天太熱了,棺木已經發出一股異味出來。儘管已經花了一大筆銀子用了上好的棺木,棺木里還放滿了防腐用的香料,買冰的銀子也是用的嘩嘩的跟流水似的,也沒辦法再撐幾天了。算上在路上的時間,基本也說得過去了,因此,棺木就在家停了一晚上,明天就出殯。
姚采瀾看著前頭靈堂里的孩子暗暗擔心,這么小的孩子,大熱的天披麻戴孝的整天呆在靈棚裡頭,更別說夜裡還得守靈,這是要了孩子的命啊這是。
但她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字也不能說。一個孝字壓下來,什麼都得靠後站,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天晚上,是出殯之前的重頭戲。眾人只是匆匆喝了一碗湯、吃了點饅頭墊底,就開始“叫廟”了。這種重要的時刻,小鐵錘也由白嬤嬤和二妮抱著上場了。
玉謹手裡抱著牌位,打著引魂幡,余者眾人手裡都打著一盞白燈籠,到郊外的一出荒棄的山神廟為江清峰招魂。
鼓樂聲聲,一群和尚手敲木魚,念著**走在了前面。後面有人抬著供桌,桌上供靈花,陳列著祭器、祭品,兩側還擺著各式紙紮和陪葬品,有童男童女、金銀二斗、金銀二山、搖錢樹、聚寶盆、引路菩薩、打道鬼以及輓聯、挽幛等。眾人一路嚎哭。
不知道走了多久,足足有十里路的樣子,別說孩子們,就是姚采瀾也是腿腳酸痛,才終於到了那座小小的山神廟。